漢桓帝建和三年除夕即公元一四九年,洛陽城中各家張燈結彩,爆竹聲響,城中不管達官顯貴,抑或是平頭百姓,皆衣著喜慶,歡騰喜悅,城中一派祥和。各府各家中家人仆役,也都忙得熱火朝天,或忙著掛燈籠,或幫著貼桃符,更有庖人在後廚手腳並用,一碟碟冷熱菜肴接連由人遞出,有給家人做的年夜飯,更有為祖先準備的祭禮……
大長秋府中各人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把那個香爐擺好,對,香備好……”“還有燭台、香碟,呦,當心,老祖宗的木排位別給摔了!”“還有供果貢品,怎麽還未拿來,你去催催……”卻是曹福在指揮著府中仆役在未曹府祭祖準備。漢朝以孝治國,祭祖自是家家年節必行之義。
將近亥時三刻,原本喜慶的街巷卻已沒什麽人了,所有人都聚在家中準備祭祖儀式。隻見曹府中人在正堂前後跪了整整一列,為首正是曹騰,一旁跪立在供桌一旁地卻是曹福,曹騰後麵跪著曹嵩,曹嵩後是趙嫣、趙忠,再後則是奴仆侍婢,皆都衣著幹淨,神情恭敬肅穆,都不敢言語一聲。
隻見這供桌上多是魚肉碗菜,盛以高碗,取鍾鳴鼎食之意,還有五色點心、壽糕等,貢品後是香爐、紅燭,再往後便是曹府祖先的排位,卻是木質,而後牆上掛著曹府祖先的畫像。
待得子時剛到,曹騰點頭示意曹福,曹福便大聲道,“祭禮開始!按長幼上香!”
便看到曹騰取出三根香,左手持香,右手拿燭,將香燃著,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手隻中指和食指夾住香杆,大指抵住香底,雙手握香居於頭前,舉香齊眉,再作揖,揖後將香插入香爐之中,便迴到所跪之處叩頭跪拜,再後依次是曹嵩等人一一上香叩拜。
待得上香完畢,又聽曹福道,“讀祝文!”隻見曹騰雙手捧出早已備好的祝文,讀了起來,“南嶽蒼蒼,江淮泱泱。憶我宗族,源遠流長……敬慰列祖,不負炎黃。躬身獻上,三杯瓊漿。”
這祝文讀了有半刻鍾之久,接著更有“獻食”、“奉茶”、“獻帛”、“獻酒”等事宜,皆由曹騰領著按輩分大小完成,好不繁瑣,最後燒掉祭文稱為“焚祝”,辭神叩拜,待到完畢已近新年。
祭祖完畢,曹騰連忙對身邊曹福說,“快為我更衣,進宮!”曹福稱是連忙去準備。原來曹騰忙完家中祭祖還要去陪皇帝於正日寅時到太廟祭祖。
實在這次一是為祭祖,二是為太皇太後祈福,這梁太後久病多時,早已不能下地多日,這次隻盼為她祈個好兆頭,但眾人皆知隻怕這梁太後要時日無多了……
文武百官皆都於正日子時前後陸續趕到宮中,隨同皇帝皇後一同前往太廟。這漢時自光武之後,光武修“高廟”,以祭先漢五帝,而後明帝又建“世祖廟”以祭光武皇帝,但這兩廟卻同在一處,是為同殿異室。
這皇家祭祖自是非百姓府中可比,一個個儀式更是繁雜時長,百官卻都恭謹地一直跪立,待得祭祀完畢,竟已到了午時。
正值正日,桓帝便下旨大赦天下,舉國歡騰,是以為皇家祈福,並改元為“和平”,是為和平元年。
又是一月過後,是為二月二,相傳是為軒轅黃帝所誕之日,起於伏羲之時,重農桑、務耕田,周朝之時,武王率百官親耕,以求豐收平安。這日梁太後的病卻越來越重,皇帝便又率百官去為太後祈福,太後亦自覺時日無多,搬下懿旨還政桓帝,不再帶行皇帝之權。
待得二月二十二,梁太後崩,時年四十五,諡號順烈皇後,與順帝同葬入憲陵。這梁太後雖大權獨攬,卻也能重用賢能,自身也飽讀經史,雖縱容梁氏親族,寵信宦官,卻仍較算賢名,但此後朝廷便落入梁冀之手……
這日正值三月春暖,大長秋府中花木吐芬,一片春意盎然之景。
“嫣姐姐,我摘下這花給你帶上。”說話之人正是曹嵩,與趙嫣習完功課便在府院中玩耍,這時卻偏要攀上假山將一朵桃花摘下給趙嫣。
“嵩兒,莫要摔了!”趙嫣在一旁叮囑。
“皇帝駕到!曹府中人快來接駕!”一個尖厲的聲音從曹府府門外傳來。
“皇帝!”曹福驚得叫出了聲,他雖見過無數達官,可這皇帝可從未見過,隻因他無緣進宮,又因皇帝從未臨幸過曹府,心中嘀咕,“這小皇帝怎麽突然到曹府來了?此時老爺不在府中,該當如何?”曹府一幹人也是驚慌失措。
曹福隻得硬著頭皮吩咐眾人按順序跪倒在門前,打開府門,便要迎接皇帝,卻見得門外跑來一人,轉過身去跪倒在眾人身前,大唿,“臣大長秋曹騰率府中眾人恭迎皇帝陛下,吾皇萬歲!”
曹福聽得聲音隻道原來老爺跟皇帝是一起來的,眾人卻不敢抬頭,全都眼睛看著地麵,直到那招唿迎駕的內侍喊道,“免禮平身!”眾人這才站起身來。
隻見這時才從門外走進一人,卻是一個不到二十的青年模樣之人,身長八尺,麵相俊拔,隻穿著尋常貴族公子的衣飾,正是桓帝,隻見桓帝卻眼睛盯著眼前不遠一個衣著翠綠衣裙的少女看了片刻,才緩緩說道,“都抬起頭來說話吧!”原是平身後眾人也不能抬頭看皇上,是以都低著頭。
眾人一抬頭卻聽到兩聲低低地驚唿,一個是老者模樣,看到皇帝的相貌忍不住道,“是!是……”卻是曹福,他看到這小皇帝竟然是半年前在“織繡坊”所見那青年,他身為管家,識人斷麵自是看家本領,此時便將所見之人認了出來。
“曹福,在皇帝陛下禦前不得無禮!”曹騰在一旁厲聲喝道,心中驚奇這總管平日老成持重,今日見到皇帝怎的這般失儀。
“是…皇帝陛下。”卻看到皇帝並未看向自己,心想這小皇帝似乎早已忘了當日之事,已不識得自己了,心中鬆了口氣。當日他得知宮裏傳來旨意,說小皇帝偷跑出去了,還有在那“醉仙居”所遇羽林衛,今日聯想起來便都已明了,而曹嵩卻早已將曾遇見過這青年之事忘在腦後了。
另一個驚唿之人卻是趙嫣,此時她胸口劇烈起伏,口中喃喃,“是他!是他……”,竟險要暈倒,這皇帝不是那日自稱“劉誌”的青年竟還是何人?不是那日讓她心動又棄她而去的人還是何人?不是那讓自己心如死灰跌入雨中致使患病月許之人還是何人?她怎能忘了他!
那初見時所穿天藍襦裙,隨青年一同去看他母親,被他拉著手穿街越巷,竟連那“醉仙居”見麵時的涸藩皆一股腦湧入腦中,“他竟是皇帝……他竟是皇帝!”趙嫣腦中突的一閃,青年曾告訴自己的話逐漸在腦中清晰,“我那遠房哥哥的嫂子和她哥哥”“這家中各事全是他兩人掌控”“他們將妹妹嫁給了我”“便是她一家三口”“我就像那提線木偶一般”“他們害怕母親和我住在一起會壞了他們的權力,可我已有半年沒見到母親了”……
“那還不是有皇後和大將軍嗎?”“這兄妹三人怎會讓這大權旁落,這皇帝不過是傀儡。”還有在市集上聽那青年說的話,“當今皇帝,便是老爺和大將軍擁立的,這大將軍的二妹便是當今太皇太後,而三妹是當今皇後。老爺便是因迎立新皇有功,被封為大長秋,費亭侯。”還有曹福曾說過的話。
所有這一切話語在趙嫣的腦中連成一道線,瞬間她什麽都明白了,她什麽都懂了,淚水從眼前滑落,一顆,兩顆,滴在衣裙之上,“你是曹騰府上的小姐!你們都是一夥的嗎?
你走!你走!你走……我不願再見到你!”
“他那時隻當我是曹府的小姐,疑心我與曹伯伯一起騙他,監視他,讓他見不著他娘。”此時的趙嫣已淚如泉湧,可是卻不是那雨夜中心死般淒涼,而是如同這三月的春風吹到心中,冰雪消融……
可是人人隻關注著桓帝劉誌的一舉一動,誰也沒看到趙嫣已哭成一個淚人了。
“陛下,請隨臣去正堂歇息。曹福,準備府中最好的宴席!”曹騰恭敬地桓帝說道,隨後轉過身對曹福吩咐道。
“是!陛下!是!老爺。”曹福唯唯,不敢多說一句。
那桓帝劉誌又看了一眼趙嫣,歎了口氣,便和曹騰進入了曹府正堂之中……
大長秋府中各人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把那個香爐擺好,對,香備好……”“還有燭台、香碟,呦,當心,老祖宗的木排位別給摔了!”“還有供果貢品,怎麽還未拿來,你去催催……”卻是曹福在指揮著府中仆役在未曹府祭祖準備。漢朝以孝治國,祭祖自是家家年節必行之義。
將近亥時三刻,原本喜慶的街巷卻已沒什麽人了,所有人都聚在家中準備祭祖儀式。隻見曹府中人在正堂前後跪了整整一列,為首正是曹騰,一旁跪立在供桌一旁地卻是曹福,曹騰後麵跪著曹嵩,曹嵩後是趙嫣、趙忠,再後則是奴仆侍婢,皆都衣著幹淨,神情恭敬肅穆,都不敢言語一聲。
隻見這供桌上多是魚肉碗菜,盛以高碗,取鍾鳴鼎食之意,還有五色點心、壽糕等,貢品後是香爐、紅燭,再往後便是曹府祖先的排位,卻是木質,而後牆上掛著曹府祖先的畫像。
待得子時剛到,曹騰點頭示意曹福,曹福便大聲道,“祭禮開始!按長幼上香!”
便看到曹騰取出三根香,左手持香,右手拿燭,將香燃著,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手隻中指和食指夾住香杆,大指抵住香底,雙手握香居於頭前,舉香齊眉,再作揖,揖後將香插入香爐之中,便迴到所跪之處叩頭跪拜,再後依次是曹嵩等人一一上香叩拜。
待得上香完畢,又聽曹福道,“讀祝文!”隻見曹騰雙手捧出早已備好的祝文,讀了起來,“南嶽蒼蒼,江淮泱泱。憶我宗族,源遠流長……敬慰列祖,不負炎黃。躬身獻上,三杯瓊漿。”
這祝文讀了有半刻鍾之久,接著更有“獻食”、“奉茶”、“獻帛”、“獻酒”等事宜,皆由曹騰領著按輩分大小完成,好不繁瑣,最後燒掉祭文稱為“焚祝”,辭神叩拜,待到完畢已近新年。
祭祖完畢,曹騰連忙對身邊曹福說,“快為我更衣,進宮!”曹福稱是連忙去準備。原來曹騰忙完家中祭祖還要去陪皇帝於正日寅時到太廟祭祖。
實在這次一是為祭祖,二是為太皇太後祈福,這梁太後久病多時,早已不能下地多日,這次隻盼為她祈個好兆頭,但眾人皆知隻怕這梁太後要時日無多了……
文武百官皆都於正日子時前後陸續趕到宮中,隨同皇帝皇後一同前往太廟。這漢時自光武之後,光武修“高廟”,以祭先漢五帝,而後明帝又建“世祖廟”以祭光武皇帝,但這兩廟卻同在一處,是為同殿異室。
這皇家祭祖自是非百姓府中可比,一個個儀式更是繁雜時長,百官卻都恭謹地一直跪立,待得祭祀完畢,竟已到了午時。
正值正日,桓帝便下旨大赦天下,舉國歡騰,是以為皇家祈福,並改元為“和平”,是為和平元年。
又是一月過後,是為二月二,相傳是為軒轅黃帝所誕之日,起於伏羲之時,重農桑、務耕田,周朝之時,武王率百官親耕,以求豐收平安。這日梁太後的病卻越來越重,皇帝便又率百官去為太後祈福,太後亦自覺時日無多,搬下懿旨還政桓帝,不再帶行皇帝之權。
待得二月二十二,梁太後崩,時年四十五,諡號順烈皇後,與順帝同葬入憲陵。這梁太後雖大權獨攬,卻也能重用賢能,自身也飽讀經史,雖縱容梁氏親族,寵信宦官,卻仍較算賢名,但此後朝廷便落入梁冀之手……
這日正值三月春暖,大長秋府中花木吐芬,一片春意盎然之景。
“嫣姐姐,我摘下這花給你帶上。”說話之人正是曹嵩,與趙嫣習完功課便在府院中玩耍,這時卻偏要攀上假山將一朵桃花摘下給趙嫣。
“嵩兒,莫要摔了!”趙嫣在一旁叮囑。
“皇帝駕到!曹府中人快來接駕!”一個尖厲的聲音從曹府府門外傳來。
“皇帝!”曹福驚得叫出了聲,他雖見過無數達官,可這皇帝可從未見過,隻因他無緣進宮,又因皇帝從未臨幸過曹府,心中嘀咕,“這小皇帝怎麽突然到曹府來了?此時老爺不在府中,該當如何?”曹府一幹人也是驚慌失措。
曹福隻得硬著頭皮吩咐眾人按順序跪倒在門前,打開府門,便要迎接皇帝,卻見得門外跑來一人,轉過身去跪倒在眾人身前,大唿,“臣大長秋曹騰率府中眾人恭迎皇帝陛下,吾皇萬歲!”
曹福聽得聲音隻道原來老爺跟皇帝是一起來的,眾人卻不敢抬頭,全都眼睛看著地麵,直到那招唿迎駕的內侍喊道,“免禮平身!”眾人這才站起身來。
隻見這時才從門外走進一人,卻是一個不到二十的青年模樣之人,身長八尺,麵相俊拔,隻穿著尋常貴族公子的衣飾,正是桓帝,隻見桓帝卻眼睛盯著眼前不遠一個衣著翠綠衣裙的少女看了片刻,才緩緩說道,“都抬起頭來說話吧!”原是平身後眾人也不能抬頭看皇上,是以都低著頭。
眾人一抬頭卻聽到兩聲低低地驚唿,一個是老者模樣,看到皇帝的相貌忍不住道,“是!是……”卻是曹福,他看到這小皇帝竟然是半年前在“織繡坊”所見那青年,他身為管家,識人斷麵自是看家本領,此時便將所見之人認了出來。
“曹福,在皇帝陛下禦前不得無禮!”曹騰在一旁厲聲喝道,心中驚奇這總管平日老成持重,今日見到皇帝怎的這般失儀。
“是…皇帝陛下。”卻看到皇帝並未看向自己,心想這小皇帝似乎早已忘了當日之事,已不識得自己了,心中鬆了口氣。當日他得知宮裏傳來旨意,說小皇帝偷跑出去了,還有在那“醉仙居”所遇羽林衛,今日聯想起來便都已明了,而曹嵩卻早已將曾遇見過這青年之事忘在腦後了。
另一個驚唿之人卻是趙嫣,此時她胸口劇烈起伏,口中喃喃,“是他!是他……”,竟險要暈倒,這皇帝不是那日自稱“劉誌”的青年竟還是何人?不是那日讓她心動又棄她而去的人還是何人?不是那讓自己心如死灰跌入雨中致使患病月許之人還是何人?她怎能忘了他!
那初見時所穿天藍襦裙,隨青年一同去看他母親,被他拉著手穿街越巷,竟連那“醉仙居”見麵時的涸藩皆一股腦湧入腦中,“他竟是皇帝……他竟是皇帝!”趙嫣腦中突的一閃,青年曾告訴自己的話逐漸在腦中清晰,“我那遠房哥哥的嫂子和她哥哥”“這家中各事全是他兩人掌控”“他們將妹妹嫁給了我”“便是她一家三口”“我就像那提線木偶一般”“他們害怕母親和我住在一起會壞了他們的權力,可我已有半年沒見到母親了”……
“那還不是有皇後和大將軍嗎?”“這兄妹三人怎會讓這大權旁落,這皇帝不過是傀儡。”還有在市集上聽那青年說的話,“當今皇帝,便是老爺和大將軍擁立的,這大將軍的二妹便是當今太皇太後,而三妹是當今皇後。老爺便是因迎立新皇有功,被封為大長秋,費亭侯。”還有曹福曾說過的話。
所有這一切話語在趙嫣的腦中連成一道線,瞬間她什麽都明白了,她什麽都懂了,淚水從眼前滑落,一顆,兩顆,滴在衣裙之上,“你是曹騰府上的小姐!你們都是一夥的嗎?
你走!你走!你走……我不願再見到你!”
“他那時隻當我是曹府的小姐,疑心我與曹伯伯一起騙他,監視他,讓他見不著他娘。”此時的趙嫣已淚如泉湧,可是卻不是那雨夜中心死般淒涼,而是如同這三月的春風吹到心中,冰雪消融……
可是人人隻關注著桓帝劉誌的一舉一動,誰也沒看到趙嫣已哭成一個淚人了。
“陛下,請隨臣去正堂歇息。曹福,準備府中最好的宴席!”曹騰恭敬地桓帝說道,隨後轉過身對曹福吩咐道。
“是!陛下!是!老爺。”曹福唯唯,不敢多說一句。
那桓帝劉誌又看了一眼趙嫣,歎了口氣,便和曹騰進入了曹府正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