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哥哥,你將我放下,先迴宮吧,我自己迴曹府……”二人進了洛陽城,趙嫣在馬上偏過頭對劉誌說道。
劉誌卻對趙嫣所言置之不理,隻馳著馬,向城郊奔去,低頭對趙嫣一笑。趙嫣隻呆呆地望著劉誌,不知他意欲何為,卻也不再說話了,她也盼著能多伴劉誌一時。
不一會兒,卻見兩人來到一座大宅子,趙嫣“啊”一聲,她認出這是蠡吾侯府,問道,“誌哥哥還要與夫人作別再迴宮嗎?”
“你還叫‘夫人’嗎?”劉誌停住了馬,調笑地望著趙嫣,趙嫣臉一紅卻說,“哼,不跟你說話了,總欺負我。”
“低聲,大門前有人,想是接我迴宮的,咱們還從側門進去。”說罷兩人下了馬,劉誌攜著趙嫣進了側門,一邊將左臂上黃布取下,說道,“莫要娘見了為我憂心。”卻見左臂上那白蛇的咬痕竟消弭的隻剩兩個紅點,兩人相視都感欣喜。
劉誌將趙嫣帶到兩人平日所處後花園中說道,“嫣兒,你先在這呆會,我和娘說會兒話就迴來。”也不等趙嫣答應,便轉入了博園貴人屋中,留下趙嫣愣在原地。
趙嫣卻也無事,在花園中賞玩花木,心道,“明日便是清明,雖無法迴家在墓前拜祭,也須和哥哥去城外空地上拜祭爹爹和娘……”
正自想著,卻見劉誌扶著美婦已走出屋子,趙嫣迎上對美婦施了一禮,道,“夫人!”美婦語聲溫和問道,“孩子,你昨日和誌兒走得急,今晚陪我進些晚膳可好?”
趙嫣忙說,“嫣兒願意侍奉夫人用膳。”一抬頭卻看美婦一雙美目細細看著自己,越看美婦眼色中越是柔和,越是歡喜,但嘴上仍隻慈和地微笑著,隻看得趙嫣滿臉通紅,低下頭去。
美婦走過拉起趙嫣的手,吩咐明芳姑姑去將備好的菜肴奉上,劉誌隻在一旁笑而不語,趙嫣心道,“不知他又在打什麽鬼主意。”她先前也曾和劉誌陪美婦用過飯食,卻未像今日這般,似乎略顯鄭重,心下有些不安。
“今日雖是寒食節,但老身寒疾未愈,咱們食些熱食吧。不必多禮,嫣兒坐在我身旁吧。”美婦、劉誌、趙嫣分別入了席。
平時皆是明芳姑姑及婢女在一旁伺候,為主人夾菜、清理,卻見美婦為趙嫣夾一著肴肉、又舀一匙筍湯,趙嫣慌得連忙起身說道,“夫人,這如何敢當……”卻見美婦仍是一臉柔和望著自己說道,“怎麽還喚‘夫人’,待得……”
“娘!”美婦還未將話說完,被劉誌急忙攔住,“孩兒還未及……”
“是嗎?原來兒……嗬……倒是我心急了……咳……”見劉誌惶急,美婦拿出絹帕掩口笑道,卻不禁一陣咳嗽。
“夫人!您可還好?”趙嫣連忙站起身,將一旁參茶端起,一邊為美婦輕撫後背,美婦接過茶,喝了口,點了點頭,放下茶碗雙手握住趙嫣手道,“孩子,你來過幾次,我還不知你愛吃什麽?喜歡什麽花樣的衣服?可愛看戲麽?……”
“娘,你一連問這許多,讓嫣兒怎生迴答?”劉誌笑道。
趙嫣雖不解美婦問這些有何用意,仍恭謹地一一答了,卻又聽美婦道,“孩子,我聽誌兒說你的爹娘皆都過世了,家在冀州,我們還可算得上是同鄉,當真有緣,家中可還有何人嗎?”
“嫣兒還有一個哥哥……”接著美婦又問詢趙嫣在家中如何過活,兒時經曆,趙嫣也知日後便須告訴美婦,皆都如實答了,說及母親患病無藥,兄妹倆如何賣田買藥又葬母,又如何來到洛陽之時,已是淚水漣漣。
“孩兒,這些年可苦了你了!”卻見美婦也聽得心中觸動,眼中有淚。
趙嫣忙收住淚容,為美婦拭淚,愧疚道,“都是嫣兒不好,惹得夫人也陪嫣兒傷心……”
“今日是寒食節,嫣兒祝夫人福壽萬年,誌哥……公子仁孝千秋,夫人與公子能永敘天倫!”趙嫣不忍美婦接著傷悲,便岔開話頭,她本想說福壽百年,可想到這是皇帝的母親,便成了萬年了。
“怎麽又成公子了?”劉誌知趙嫣臉嫩,不敢在美婦麵前叫自己“誌哥哥”,笑道。
趙嫣臉一紅,聽得美婦又說,“孩子,你沒了爹娘疼,我卻隻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你若不嫌棄,可願意喚我聲‘娘’?”美婦話語中滿是期待。
“嫣兒怎敢嫌棄夫人,隻是……”趙嫣心下雖感動,她多麽期盼有娘來疼惜她,卻也不敢,看著美婦殷切的眼神,最後隻怯生生地喚了聲“娘!”
美婦卻大感欣慰,連連點著頭,又給趙嫣夾了許多菜食,劉誌一旁嘿嘿笑道,“娘,你還怕以後嫣兒不喚你娘嗎?”
趙嫣如何聽不懂這句話何意,羞紅著臉隻低頭吃飯,三人便各自進了些晚膳。
吃罷,劉誌牽著趙嫣的手便出了門,迴頭對美婦道,“我和嫣兒有些話說,說完便迴宮了,您早些歇息罷!”美婦笑著搖頭心中卻十分喜慰。
“誌哥哥,你不急著迴宮嗎?”卻見趙嫣被劉誌拉著奔到後花園的一個涼亭中,劉誌讓趙嫣坐在亭畔,自己坐在亭中心石凳上,石凳前石桌上不知何時已擺了張文武七弦琴,劉誌卻道,“這宮中的事哪有你要緊?”便笑著撥動著琴弦。
趙嫣也不說話,隻靜靜地聽著琴音。她久在曹府,雖未請專門的琴師教習,卻聽得先生彈過些曲子,粗通些琴理,隻聽劉誌彈的是滿角調,是將那正調慢上三弦一徽。
卻見得劉誌一邊撥弄琴弦,初時琴音低沉,劉誌口中和著琴聲唱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啊!是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之時為她彈奏的《鳳求凰》!”她雖未聽過此曲,可這曲中之詞卻在書中瞧過。
“誌哥哥為我彈這《鳳求凰》,難道是……”想到此時,臉上潮紅如滴。
卻聽得這句“有美人兮”,琴聲由宮商一路升至羽,似是君子初見到美人之時,一顆心本平靜無波,猛然如遇驚濤駭浪跳動不已;而“見之不忘”句琴聲在“徵羽”兩高音間徘徊激蕩,顯是男子見到美人後日夜念茲在茲,心中震蕩,思之不忘。
趙嫣想起初次與劉誌在織繡坊中相遇時,自己是初見君子,念之不忘,誌哥哥竟對己也是這般一見不忘嗎?
接著劉誌唱到,“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這句“一日不見兮”由上句高亢之音急轉下沉,一連數個宮調,似是說君子見不到美人後,事事低沉單調、了無趣味;而後“思之如狂”卻是宮調一路直降,由下個羽調又降至宮調,好像說見不到美人,君子如癡如狂,心境低落消沉,竟似跌至穀底。
趙嫣思之,那日傷心而還,連日大病,都躺在床上,每日癡癡傻傻,如行屍走肉般便像一連彈了數個宮調,若非是生病,自己怕也要顛之如狂。
再下一句,“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由低沉穀底的宮調又轉而向上,連著升到第二個羽音,似是君子不再低沉止步不前,而是重又鼓起勇氣,欲在四海之內尋到凰蹤,動力十足。
下句“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琴聲又急轉而下。
趙嫣心中思索,“誌哥哥那些時日也曾到處尋訪過我嗎?他可是去了那‘織繡坊’,還是去了那‘醉仙居’?唉!我竟隻在屋中徒自傷悲,若是再去得這些地方看看,沒準我和誌哥哥更能早一日相遇。”劉誌自是不知趙嫣此時心中所想。
卻聽得“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曲聲又複高昂,輕快靈動,想是君子再一次見到佳人時心情愉悅,用這曲聲傾訴著衷腸,訴說著連日的相思愛慕,便似此時誌哥哥在為我彈琴。
再一句“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琴聲婉轉,音調時高時低。兩人再見之時的狂喜也已變淡,而又不知你心意如何,何時才能許配於我,我的心竟七上八下,彷徨不已。
“誌哥哥,我早已將自己許了你,你可莫要彷徨。”趙嫣聽到此處心中暗暗急道,想罷卻滿臉羞得通紅。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琴聲高拔,似說我的誌向堅定,諾言如山,卻能否配上你那絕世的姿容、溫婉的品行,我們一同執手偕老,我絕不會負你,是君子在對佳人諄諄承諾。
“誌哥哥是謙謙君子,自然配得!配得!”趙嫣心中起伏。
最後一句“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琴聲顫抖,最後又跌至深穀。
卻見趙嫣猛地從亭邊坐起身來,口中喊著,“不,不!嫣兒願與你比翼偕飛,嫣兒不願見你傷悲淪亡!”不知何時,趙嫣早已走到了劉誌身旁,兩手握著劉誌的左手。琴聲亦在此時戛然而止,劉誌抬起頭去,隻見趙嫣兩眼滿是淚水,亦是喜悅,亦是激動。
看著佳人淚湧,劉誌柔聲道,“嫣兒,你答應了嗎?”
趙嫣點著頭,“我答應了!”
劉誌卻對趙嫣所言置之不理,隻馳著馬,向城郊奔去,低頭對趙嫣一笑。趙嫣隻呆呆地望著劉誌,不知他意欲何為,卻也不再說話了,她也盼著能多伴劉誌一時。
不一會兒,卻見兩人來到一座大宅子,趙嫣“啊”一聲,她認出這是蠡吾侯府,問道,“誌哥哥還要與夫人作別再迴宮嗎?”
“你還叫‘夫人’嗎?”劉誌停住了馬,調笑地望著趙嫣,趙嫣臉一紅卻說,“哼,不跟你說話了,總欺負我。”
“低聲,大門前有人,想是接我迴宮的,咱們還從側門進去。”說罷兩人下了馬,劉誌攜著趙嫣進了側門,一邊將左臂上黃布取下,說道,“莫要娘見了為我憂心。”卻見左臂上那白蛇的咬痕竟消弭的隻剩兩個紅點,兩人相視都感欣喜。
劉誌將趙嫣帶到兩人平日所處後花園中說道,“嫣兒,你先在這呆會,我和娘說會兒話就迴來。”也不等趙嫣答應,便轉入了博園貴人屋中,留下趙嫣愣在原地。
趙嫣卻也無事,在花園中賞玩花木,心道,“明日便是清明,雖無法迴家在墓前拜祭,也須和哥哥去城外空地上拜祭爹爹和娘……”
正自想著,卻見劉誌扶著美婦已走出屋子,趙嫣迎上對美婦施了一禮,道,“夫人!”美婦語聲溫和問道,“孩子,你昨日和誌兒走得急,今晚陪我進些晚膳可好?”
趙嫣忙說,“嫣兒願意侍奉夫人用膳。”一抬頭卻看美婦一雙美目細細看著自己,越看美婦眼色中越是柔和,越是歡喜,但嘴上仍隻慈和地微笑著,隻看得趙嫣滿臉通紅,低下頭去。
美婦走過拉起趙嫣的手,吩咐明芳姑姑去將備好的菜肴奉上,劉誌隻在一旁笑而不語,趙嫣心道,“不知他又在打什麽鬼主意。”她先前也曾和劉誌陪美婦用過飯食,卻未像今日這般,似乎略顯鄭重,心下有些不安。
“今日雖是寒食節,但老身寒疾未愈,咱們食些熱食吧。不必多禮,嫣兒坐在我身旁吧。”美婦、劉誌、趙嫣分別入了席。
平時皆是明芳姑姑及婢女在一旁伺候,為主人夾菜、清理,卻見美婦為趙嫣夾一著肴肉、又舀一匙筍湯,趙嫣慌得連忙起身說道,“夫人,這如何敢當……”卻見美婦仍是一臉柔和望著自己說道,“怎麽還喚‘夫人’,待得……”
“娘!”美婦還未將話說完,被劉誌急忙攔住,“孩兒還未及……”
“是嗎?原來兒……嗬……倒是我心急了……咳……”見劉誌惶急,美婦拿出絹帕掩口笑道,卻不禁一陣咳嗽。
“夫人!您可還好?”趙嫣連忙站起身,將一旁參茶端起,一邊為美婦輕撫後背,美婦接過茶,喝了口,點了點頭,放下茶碗雙手握住趙嫣手道,“孩子,你來過幾次,我還不知你愛吃什麽?喜歡什麽花樣的衣服?可愛看戲麽?……”
“娘,你一連問這許多,讓嫣兒怎生迴答?”劉誌笑道。
趙嫣雖不解美婦問這些有何用意,仍恭謹地一一答了,卻又聽美婦道,“孩子,我聽誌兒說你的爹娘皆都過世了,家在冀州,我們還可算得上是同鄉,當真有緣,家中可還有何人嗎?”
“嫣兒還有一個哥哥……”接著美婦又問詢趙嫣在家中如何過活,兒時經曆,趙嫣也知日後便須告訴美婦,皆都如實答了,說及母親患病無藥,兄妹倆如何賣田買藥又葬母,又如何來到洛陽之時,已是淚水漣漣。
“孩兒,這些年可苦了你了!”卻見美婦也聽得心中觸動,眼中有淚。
趙嫣忙收住淚容,為美婦拭淚,愧疚道,“都是嫣兒不好,惹得夫人也陪嫣兒傷心……”
“今日是寒食節,嫣兒祝夫人福壽萬年,誌哥……公子仁孝千秋,夫人與公子能永敘天倫!”趙嫣不忍美婦接著傷悲,便岔開話頭,她本想說福壽百年,可想到這是皇帝的母親,便成了萬年了。
“怎麽又成公子了?”劉誌知趙嫣臉嫩,不敢在美婦麵前叫自己“誌哥哥”,笑道。
趙嫣臉一紅,聽得美婦又說,“孩子,你沒了爹娘疼,我卻隻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你若不嫌棄,可願意喚我聲‘娘’?”美婦話語中滿是期待。
“嫣兒怎敢嫌棄夫人,隻是……”趙嫣心下雖感動,她多麽期盼有娘來疼惜她,卻也不敢,看著美婦殷切的眼神,最後隻怯生生地喚了聲“娘!”
美婦卻大感欣慰,連連點著頭,又給趙嫣夾了許多菜食,劉誌一旁嘿嘿笑道,“娘,你還怕以後嫣兒不喚你娘嗎?”
趙嫣如何聽不懂這句話何意,羞紅著臉隻低頭吃飯,三人便各自進了些晚膳。
吃罷,劉誌牽著趙嫣的手便出了門,迴頭對美婦道,“我和嫣兒有些話說,說完便迴宮了,您早些歇息罷!”美婦笑著搖頭心中卻十分喜慰。
“誌哥哥,你不急著迴宮嗎?”卻見趙嫣被劉誌拉著奔到後花園的一個涼亭中,劉誌讓趙嫣坐在亭畔,自己坐在亭中心石凳上,石凳前石桌上不知何時已擺了張文武七弦琴,劉誌卻道,“這宮中的事哪有你要緊?”便笑著撥動著琴弦。
趙嫣也不說話,隻靜靜地聽著琴音。她久在曹府,雖未請專門的琴師教習,卻聽得先生彈過些曲子,粗通些琴理,隻聽劉誌彈的是滿角調,是將那正調慢上三弦一徽。
卻見得劉誌一邊撥弄琴弦,初時琴音低沉,劉誌口中和著琴聲唱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啊!是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之時為她彈奏的《鳳求凰》!”她雖未聽過此曲,可這曲中之詞卻在書中瞧過。
“誌哥哥為我彈這《鳳求凰》,難道是……”想到此時,臉上潮紅如滴。
卻聽得這句“有美人兮”,琴聲由宮商一路升至羽,似是君子初見到美人之時,一顆心本平靜無波,猛然如遇驚濤駭浪跳動不已;而“見之不忘”句琴聲在“徵羽”兩高音間徘徊激蕩,顯是男子見到美人後日夜念茲在茲,心中震蕩,思之不忘。
趙嫣想起初次與劉誌在織繡坊中相遇時,自己是初見君子,念之不忘,誌哥哥竟對己也是這般一見不忘嗎?
接著劉誌唱到,“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這句“一日不見兮”由上句高亢之音急轉下沉,一連數個宮調,似是說君子見不到美人後,事事低沉單調、了無趣味;而後“思之如狂”卻是宮調一路直降,由下個羽調又降至宮調,好像說見不到美人,君子如癡如狂,心境低落消沉,竟似跌至穀底。
趙嫣思之,那日傷心而還,連日大病,都躺在床上,每日癡癡傻傻,如行屍走肉般便像一連彈了數個宮調,若非是生病,自己怕也要顛之如狂。
再下一句,“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由低沉穀底的宮調又轉而向上,連著升到第二個羽音,似是君子不再低沉止步不前,而是重又鼓起勇氣,欲在四海之內尋到凰蹤,動力十足。
下句“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琴聲又急轉而下。
趙嫣心中思索,“誌哥哥那些時日也曾到處尋訪過我嗎?他可是去了那‘織繡坊’,還是去了那‘醉仙居’?唉!我竟隻在屋中徒自傷悲,若是再去得這些地方看看,沒準我和誌哥哥更能早一日相遇。”劉誌自是不知趙嫣此時心中所想。
卻聽得“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曲聲又複高昂,輕快靈動,想是君子再一次見到佳人時心情愉悅,用這曲聲傾訴著衷腸,訴說著連日的相思愛慕,便似此時誌哥哥在為我彈琴。
再一句“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琴聲婉轉,音調時高時低。兩人再見之時的狂喜也已變淡,而又不知你心意如何,何時才能許配於我,我的心竟七上八下,彷徨不已。
“誌哥哥,我早已將自己許了你,你可莫要彷徨。”趙嫣聽到此處心中暗暗急道,想罷卻滿臉羞得通紅。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琴聲高拔,似說我的誌向堅定,諾言如山,卻能否配上你那絕世的姿容、溫婉的品行,我們一同執手偕老,我絕不會負你,是君子在對佳人諄諄承諾。
“誌哥哥是謙謙君子,自然配得!配得!”趙嫣心中起伏。
最後一句“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琴聲顫抖,最後又跌至深穀。
卻見趙嫣猛地從亭邊坐起身來,口中喊著,“不,不!嫣兒願與你比翼偕飛,嫣兒不願見你傷悲淪亡!”不知何時,趙嫣早已走到了劉誌身旁,兩手握著劉誌的左手。琴聲亦在此時戛然而止,劉誌抬起頭去,隻見趙嫣兩眼滿是淚水,亦是喜悅,亦是激動。
看著佳人淚湧,劉誌柔聲道,“嫣兒,你答應了嗎?”
趙嫣點著頭,“我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