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皇宮北宮,劉誌所處崇政殿位於北宮中軸西側。而中軸東側的一眾宮殿之中,永寧殿,便是大漢皇後所居宮殿。
忽聽得永寧殿外宦官大聲唿報,“大將軍夫人襄城君孫壽覲見皇後千歲!”
半晌聽那永寧殿中又有內侍聲傳道,“宣大將軍夫人襄城君孫壽覲見!”
殿外一個女子大聲道,“謝皇後千歲!”起身向永寧殿走去,隻見這女子生的一副柳眉,媚眼含春,口鼻嬌小,下頦尖細,衣著華貴嫵媚,纖腰不足盈盈一握,向前一步隻足尖點地,立時後足亦已探出,腰肢左右扭動,踏足處相連竟是一條直線,如此步態似每一步都要隨風而倒,讓每個男人都想上前去攙扶一把。
這女子剛踏入殿門,殿中迎麵走出一女,此女卻一張圓臉,五官粗大,臉皮卻保養的嬌嫩,便似一塊塊礫石鑲在銅鏡上,身材略微發福。偏生一身珠光寶氣,頭戴珠翠鳳冠、鬢佩黃金步搖、瑪瑙簪珥,身穿赤色宮裝,笑著說道,“嫂子何須多禮……”此人正是大漢皇後梁冀之妹梁女瑩,對麵之人自是梁冀之妻孫壽。
“臣妾可不敢在皇後麵前無禮,大將軍新得十斛明珠、百匹蜀絲命臣妾來進獻給殿下……”說著身後侍女已經禮物捧出,皇後讓宮婢接了,笑道,“嫂子這般客氣,今日進宮來可是又有新創的妝容想教給妹妹,可嫂子先前所教‘折腰步’妹妹還沒練成……”
卻見孫壽搖搖頭,雙眼流波,無意間卻自生媚態,“臣妾今日進宮卻是有件大事要告知娘娘。”
“哦,嫂子所說是何大事?”梁女瑩緩然問道。
“我們做女子的,常言道‘夫子天出頭’,哪還有比夫君更大的事。可這丈夫、丈夫,一丈之內才為夫,出了一丈外,哼……”說道此處,孫壽似想起什麽,氣憤憤道。
梁女瑩心中冷笑,暗道,定是哥哥在外又沒規矩了,讓她又抓了把柄,從前她就總往宮裏跑向太後告狀,今日果然不出所料。因此先前梁女瑩聽孫壽說有大事時並不驚慌,口中卻說,“哥哥可是讓嫂子馴的服服帖帖,又有何不檢點之處了?”
“前幾日你哥哥晚上在我床前恭恭謹謹地站立,半晌吞吞吐吐說不出一句話,我心下起疑,自是不給他好臉,連唬帶嚇才問出來,原來那沒良心的瞞著我在城西郊外修了幾十座別院,裏麵竟私藏了幾百個四處抓來的賤婦!”說到此處孫壽聲色俱厲。
“他還說什麽‘你既然已知道了,將那些賤女人已放走處置了’,他以後再也不敢了,便一個勁兒向我告饒……我卻事先不知,當時已氣得……臣妾在皇後麵前失禮了……不知是誰人將那些賤……婢放走了,他卻算在我頭上。可要是他一直瞞著我,我也不知此事,誰知他又耍什麽花樣……”卻看梁女瑩一臉冷漠,似對孫壽所說不感興趣。
……
而西側崇政殿中崔統領也在向劉誌稟告城西郊外所查,“臣等夜裏潛入那兔苑,進到深處,果然見到了那姓夏侯的漢子所說那兩座高塔,臣不敢輕舉妄動連著監視了兩日,每日亥時果真有一個聾啞老頭向塔內送食,再將前一日的殘羹收走,每日不變。”
“臣派人跟著那老頭,那老頭每日戌時便在城中一個叫“飛鶴樓”的酒樓拿取食盒,再去送飯,待得第三日那老頭帶著飯食走到深林時,臣便讓人打昏了那老頭,臣自己換上了老頭的衣褲,佝僂著身子,貼上了事先備下的白發白須,便駕著車去那黑塔,黑夜中那看塔的士兵倒也沒發現,全靠陛下神恩庇佑,臣才混進了那塔中……”
“哦?塔中是何模樣?”劉誌知道關鍵之處到了,忍不住出口相詢。
“果不出陛下所料,這塔是一座大監牢,裏麵極其昏暗,臣一直走到塔頂才知,這高塔共十層,每層各有大大小小的監牢十餘間,有的牢房隻關著一人,有的卻是空的。臣拿出火把想看看這關的都是什麽人,可哪有能有認識的,臣卻不敢就這麽走了,隻挨個用火光照去,走到第七層有一人臣卻認識。”
“你竟認識,是何人?”劉誌大叫。
“此人諢號叫賀通山,是司隸境內平鳴山上占山為王的一個匪首,臣去年為陛下去司隸辦事,夜裏見這人在村中屠戮,連殺三家十數人,臣看不下去便出手擒了親手押到廷尉死牢。這人身材瘦小,形容猥瑣,混不似大盜,臣對他印象極深。這人本來就瘦,那時臣見到他時卻瘦的一條條肋骨突出,就像要把一層層外皮紮破而出,兩眼更是腫起,神情可怖,躺在地上,已是出氣多進氣少了……”
“臣當時低聲喊道‘賀通山,你聽我是誰?’那賊子雖已快不行了,聽到臣的聲音卻也害怕,認出我是抓他之人。臣威嚇問他這關的都是什麽人,不然殺了他……”
“咳,撿要緊的說。”劉誌聽得有些不耐,在一旁道。
“是,是!這賊子氣力不支,說話斷斷續續,最後臣才聽明白,這塔中關的都是死囚犯!有廷尉府死牢的,有河南尹衙署死牢的,還有縣衙署大牢的,那賀通山說他們是年初正月後被押到這的……”
“死囚犯!朕在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將一幹死囚全免了死,怎麽這些死囚會被押到這……”心中大駭。
“那賊子說最初幾十天,每天好菜好飯給他們吃。可就在十多天前,他感覺氣力全失,身上的骨肉好像要消解了一般,每日早晚都要劇痛上兩個時辰,他實是不想活了,求臣了結了他……”
“臣這才想起,之前臣看的幾個牢房有的死囚全身脹大,有的已成了矮胖圓球,有的便如同那賀通山一般……”
“忽然臣聽有人在塔底唿喊,這塔中間空曠,塔底人說話也能聽到,聽一人叫喊‘老聾頭,今日你怎這般拖拉,這時也不下來’另一人卻說‘你是失了心智了嗎,那老頭又聾又啞,他怎能聽見,咱們上去看看’,臣這才出塔,另一個塔中也是如此……”
“你們也去查了那飛鶴樓吧?”卻是劉誌在一旁問道。
“陛下聖明!”崔統領連忙拍馬,“臣見在此也查不出什麽,便又派人潛進了那飛鶴樓,果然……”說著,崔統領從懷中掏出一個紙包,雙手呈給劉誌,“請陛下過目!”
“這是何物?”劉誌接過紙包打開,隻見裏麵有三粒圓丸,卻也算不得太圓,有一粒已凹扁進去,三丸兩紅一黑,“這好似方士煉出的丹丸!”劉誌之父蠡吾侯劉翼崇好黃老之學,曾也在府中學著開爐煉藥,劉誌也曾見過,紅的想是加入了丹砂,黑的似加入了水銀。
“正是!陛下真是博聞廣記!這些丹丸全是煉出的次品,那飛鶴樓的廚子將這些丹丸搗碎成粉,灑在那些飯食之中。”崔統領看劉誌感興趣,便提高了聲音。
“哦?那些死囚便是吃了這帶有這些藥粉的飯菜才變成這樣,這!這些丹藥可是梁冀送去的?”劉誌也是語聲激動。
“臣逼問那廚子,他說都是城外有人送來的,卻不知何人送的,這些丹藥都是兩月才送來一次,臣便隻得等下次丹丸送來再去追查……”崔統領並未將此事盡數查清,怕劉誌怪罪,聲音恭謹。
“好!你此事辦得很好,連同你那些下屬,個個有賞,你便接著查那丹丸來源吧。”劉誌滿意道。
“謝陛下!臣還有事要奏!這事與高塔無關,適才才未稟報。”崔統領喜道。
“哦?還有何事,說來聽聽。”劉誌追問道。
“臣查探那高塔所獲甚少,想到陛下待臣之恩,怎能如此便走,便在高塔四周查探,又在另一岔道後密林中尋到數十別院,裏麵關著的全是年紀不一的女子,有的隻十三四的少女,有的已年過四十。”
“這些女子是作何用的?也被喂那些丹藥了嗎?”劉誌不禁問道。
“迴稟陛下,這些女子倒是平常百姓,臣查探之下得知她們皆是各州郡良家女子,被梁冀抓來為奴為婢的,臣……臣大膽,自作主張,用那孫氏的腰牌將這些女子全放走,讓她們各自迴家了,那看守也不敢阻攔,隻道是這些私藏女子被母老虎發現了。”
“哼,這梁冀真真可惡,竟強搶民女,你幹的好!”心中也是喜道,“嫣兒若是得知此事也定會喜歡……”
那崔統領又說了些謝恩的話便告辭離去,隻一個黑影又閃出崇政殿外。
……
另一側永寧殿中。
“娘娘,臣妾此來就為您提個醒,您可得將皇上看住了,不能讓他總出宮去。”說道此處,孫壽卻似笑非笑看著梁女瑩,似話中有話。
梁女瑩也看出孫壽神色有異,心中也起疑,這才又笑著望向孫壽道,“嫂子可是在外聽得了什麽消息?妹妹……妹妹這先謝過嫂子……”
“哎呦,臣妾這可不敢當,隻需皇後娘娘在陛下麵前多說些大將軍和臣妾的好話便成。”孫壽嬌笑道。
梁女瑩卻心下黯然,心中想著,“陛下每日也不正眼看我一眼,雖念著我是皇後,平時賞賜優厚,卻從不在我宮中過夜,有時幾天也說不上話,我雖將皇帝身邊那些妖豔賤婢一個個都處死趕走,可這有用何用……陛下近些時日卻待我不似以前那般冷冰了,有時竟微笑地看著我,可我走到他身前時他又走開了。”思緒起伏不定,卻對孫壽後來所說沒太在意。
卻聽孫壽已說道,“臣妾前兩日在洛陽城中閑逛,看到一輛輛馬車趕入蠡吾侯府,臣妾打聽那車裏裝的都是綾羅絹帛,第二天又有車進府,卻說是從金市最大的珠玉店購得的各色首飾,皇後您說這奇不奇怪?”
“想是皇帝賞給他母親的,又有何奇怪了?”梁女瑩卻心不在焉說道。
“陛下若是賞賜怎會由金市轉購,陛下近來可有何異常之舉,望娘娘留心。”孫壽見皇後神思倦怠,自己討個老大沒趣,也不想再多呆,隻囑托了一句又說些雜事便出宮去了,可待得孫壽離開,梁女瑩思慮近日劉誌卻似較往日神采飛揚,心中便伏下一個陰影。
忽聽得永寧殿外宦官大聲唿報,“大將軍夫人襄城君孫壽覲見皇後千歲!”
半晌聽那永寧殿中又有內侍聲傳道,“宣大將軍夫人襄城君孫壽覲見!”
殿外一個女子大聲道,“謝皇後千歲!”起身向永寧殿走去,隻見這女子生的一副柳眉,媚眼含春,口鼻嬌小,下頦尖細,衣著華貴嫵媚,纖腰不足盈盈一握,向前一步隻足尖點地,立時後足亦已探出,腰肢左右扭動,踏足處相連竟是一條直線,如此步態似每一步都要隨風而倒,讓每個男人都想上前去攙扶一把。
這女子剛踏入殿門,殿中迎麵走出一女,此女卻一張圓臉,五官粗大,臉皮卻保養的嬌嫩,便似一塊塊礫石鑲在銅鏡上,身材略微發福。偏生一身珠光寶氣,頭戴珠翠鳳冠、鬢佩黃金步搖、瑪瑙簪珥,身穿赤色宮裝,笑著說道,“嫂子何須多禮……”此人正是大漢皇後梁冀之妹梁女瑩,對麵之人自是梁冀之妻孫壽。
“臣妾可不敢在皇後麵前無禮,大將軍新得十斛明珠、百匹蜀絲命臣妾來進獻給殿下……”說著身後侍女已經禮物捧出,皇後讓宮婢接了,笑道,“嫂子這般客氣,今日進宮來可是又有新創的妝容想教給妹妹,可嫂子先前所教‘折腰步’妹妹還沒練成……”
卻見孫壽搖搖頭,雙眼流波,無意間卻自生媚態,“臣妾今日進宮卻是有件大事要告知娘娘。”
“哦,嫂子所說是何大事?”梁女瑩緩然問道。
“我們做女子的,常言道‘夫子天出頭’,哪還有比夫君更大的事。可這丈夫、丈夫,一丈之內才為夫,出了一丈外,哼……”說道此處,孫壽似想起什麽,氣憤憤道。
梁女瑩心中冷笑,暗道,定是哥哥在外又沒規矩了,讓她又抓了把柄,從前她就總往宮裏跑向太後告狀,今日果然不出所料。因此先前梁女瑩聽孫壽說有大事時並不驚慌,口中卻說,“哥哥可是讓嫂子馴的服服帖帖,又有何不檢點之處了?”
“前幾日你哥哥晚上在我床前恭恭謹謹地站立,半晌吞吞吐吐說不出一句話,我心下起疑,自是不給他好臉,連唬帶嚇才問出來,原來那沒良心的瞞著我在城西郊外修了幾十座別院,裏麵竟私藏了幾百個四處抓來的賤婦!”說到此處孫壽聲色俱厲。
“他還說什麽‘你既然已知道了,將那些賤女人已放走處置了’,他以後再也不敢了,便一個勁兒向我告饒……我卻事先不知,當時已氣得……臣妾在皇後麵前失禮了……不知是誰人將那些賤……婢放走了,他卻算在我頭上。可要是他一直瞞著我,我也不知此事,誰知他又耍什麽花樣……”卻看梁女瑩一臉冷漠,似對孫壽所說不感興趣。
……
而西側崇政殿中崔統領也在向劉誌稟告城西郊外所查,“臣等夜裏潛入那兔苑,進到深處,果然見到了那姓夏侯的漢子所說那兩座高塔,臣不敢輕舉妄動連著監視了兩日,每日亥時果真有一個聾啞老頭向塔內送食,再將前一日的殘羹收走,每日不變。”
“臣派人跟著那老頭,那老頭每日戌時便在城中一個叫“飛鶴樓”的酒樓拿取食盒,再去送飯,待得第三日那老頭帶著飯食走到深林時,臣便讓人打昏了那老頭,臣自己換上了老頭的衣褲,佝僂著身子,貼上了事先備下的白發白須,便駕著車去那黑塔,黑夜中那看塔的士兵倒也沒發現,全靠陛下神恩庇佑,臣才混進了那塔中……”
“哦?塔中是何模樣?”劉誌知道關鍵之處到了,忍不住出口相詢。
“果不出陛下所料,這塔是一座大監牢,裏麵極其昏暗,臣一直走到塔頂才知,這高塔共十層,每層各有大大小小的監牢十餘間,有的牢房隻關著一人,有的卻是空的。臣拿出火把想看看這關的都是什麽人,可哪有能有認識的,臣卻不敢就這麽走了,隻挨個用火光照去,走到第七層有一人臣卻認識。”
“你竟認識,是何人?”劉誌大叫。
“此人諢號叫賀通山,是司隸境內平鳴山上占山為王的一個匪首,臣去年為陛下去司隸辦事,夜裏見這人在村中屠戮,連殺三家十數人,臣看不下去便出手擒了親手押到廷尉死牢。這人身材瘦小,形容猥瑣,混不似大盜,臣對他印象極深。這人本來就瘦,那時臣見到他時卻瘦的一條條肋骨突出,就像要把一層層外皮紮破而出,兩眼更是腫起,神情可怖,躺在地上,已是出氣多進氣少了……”
“臣當時低聲喊道‘賀通山,你聽我是誰?’那賊子雖已快不行了,聽到臣的聲音卻也害怕,認出我是抓他之人。臣威嚇問他這關的都是什麽人,不然殺了他……”
“咳,撿要緊的說。”劉誌聽得有些不耐,在一旁道。
“是,是!這賊子氣力不支,說話斷斷續續,最後臣才聽明白,這塔中關的都是死囚犯!有廷尉府死牢的,有河南尹衙署死牢的,還有縣衙署大牢的,那賀通山說他們是年初正月後被押到這的……”
“死囚犯!朕在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將一幹死囚全免了死,怎麽這些死囚會被押到這……”心中大駭。
“那賊子說最初幾十天,每天好菜好飯給他們吃。可就在十多天前,他感覺氣力全失,身上的骨肉好像要消解了一般,每日早晚都要劇痛上兩個時辰,他實是不想活了,求臣了結了他……”
“臣這才想起,之前臣看的幾個牢房有的死囚全身脹大,有的已成了矮胖圓球,有的便如同那賀通山一般……”
“忽然臣聽有人在塔底唿喊,這塔中間空曠,塔底人說話也能聽到,聽一人叫喊‘老聾頭,今日你怎這般拖拉,這時也不下來’另一人卻說‘你是失了心智了嗎,那老頭又聾又啞,他怎能聽見,咱們上去看看’,臣這才出塔,另一個塔中也是如此……”
“你們也去查了那飛鶴樓吧?”卻是劉誌在一旁問道。
“陛下聖明!”崔統領連忙拍馬,“臣見在此也查不出什麽,便又派人潛進了那飛鶴樓,果然……”說著,崔統領從懷中掏出一個紙包,雙手呈給劉誌,“請陛下過目!”
“這是何物?”劉誌接過紙包打開,隻見裏麵有三粒圓丸,卻也算不得太圓,有一粒已凹扁進去,三丸兩紅一黑,“這好似方士煉出的丹丸!”劉誌之父蠡吾侯劉翼崇好黃老之學,曾也在府中學著開爐煉藥,劉誌也曾見過,紅的想是加入了丹砂,黑的似加入了水銀。
“正是!陛下真是博聞廣記!這些丹丸全是煉出的次品,那飛鶴樓的廚子將這些丹丸搗碎成粉,灑在那些飯食之中。”崔統領看劉誌感興趣,便提高了聲音。
“哦?那些死囚便是吃了這帶有這些藥粉的飯菜才變成這樣,這!這些丹藥可是梁冀送去的?”劉誌也是語聲激動。
“臣逼問那廚子,他說都是城外有人送來的,卻不知何人送的,這些丹藥都是兩月才送來一次,臣便隻得等下次丹丸送來再去追查……”崔統領並未將此事盡數查清,怕劉誌怪罪,聲音恭謹。
“好!你此事辦得很好,連同你那些下屬,個個有賞,你便接著查那丹丸來源吧。”劉誌滿意道。
“謝陛下!臣還有事要奏!這事與高塔無關,適才才未稟報。”崔統領喜道。
“哦?還有何事,說來聽聽。”劉誌追問道。
“臣查探那高塔所獲甚少,想到陛下待臣之恩,怎能如此便走,便在高塔四周查探,又在另一岔道後密林中尋到數十別院,裏麵關著的全是年紀不一的女子,有的隻十三四的少女,有的已年過四十。”
“這些女子是作何用的?也被喂那些丹藥了嗎?”劉誌不禁問道。
“迴稟陛下,這些女子倒是平常百姓,臣查探之下得知她們皆是各州郡良家女子,被梁冀抓來為奴為婢的,臣……臣大膽,自作主張,用那孫氏的腰牌將這些女子全放走,讓她們各自迴家了,那看守也不敢阻攔,隻道是這些私藏女子被母老虎發現了。”
“哼,這梁冀真真可惡,竟強搶民女,你幹的好!”心中也是喜道,“嫣兒若是得知此事也定會喜歡……”
那崔統領又說了些謝恩的話便告辭離去,隻一個黑影又閃出崇政殿外。
……
另一側永寧殿中。
“娘娘,臣妾此來就為您提個醒,您可得將皇上看住了,不能讓他總出宮去。”說道此處,孫壽卻似笑非笑看著梁女瑩,似話中有話。
梁女瑩也看出孫壽神色有異,心中也起疑,這才又笑著望向孫壽道,“嫂子可是在外聽得了什麽消息?妹妹……妹妹這先謝過嫂子……”
“哎呦,臣妾這可不敢當,隻需皇後娘娘在陛下麵前多說些大將軍和臣妾的好話便成。”孫壽嬌笑道。
梁女瑩卻心下黯然,心中想著,“陛下每日也不正眼看我一眼,雖念著我是皇後,平時賞賜優厚,卻從不在我宮中過夜,有時幾天也說不上話,我雖將皇帝身邊那些妖豔賤婢一個個都處死趕走,可這有用何用……陛下近些時日卻待我不似以前那般冷冰了,有時竟微笑地看著我,可我走到他身前時他又走開了。”思緒起伏不定,卻對孫壽後來所說沒太在意。
卻聽孫壽已說道,“臣妾前兩日在洛陽城中閑逛,看到一輛輛馬車趕入蠡吾侯府,臣妾打聽那車裏裝的都是綾羅絹帛,第二天又有車進府,卻說是從金市最大的珠玉店購得的各色首飾,皇後您說這奇不奇怪?”
“想是皇帝賞給他母親的,又有何奇怪了?”梁女瑩卻心不在焉說道。
“陛下若是賞賜怎會由金市轉購,陛下近來可有何異常之舉,望娘娘留心。”孫壽見皇後神思倦怠,自己討個老大沒趣,也不想再多呆,隻囑托了一句又說些雜事便出宮去了,可待得孫壽離開,梁女瑩思慮近日劉誌卻似較往日神采飛揚,心中便伏下一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