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熱鬧
跟著莫大遊曆笑傲江湖 作者:青梅綠茶殺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揚州之繁華,在青樓瓦肆,在街巷市井。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習慣早起,在熹微的晨光中開始為一天的忙碌而準備。天黑幹不成活,有限的白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會多餘。
趕集更是如此,仿佛進城的人是為了抓緊出城,在城門未開之時便已在城門下聚攏了烏泱泱一片。若非沒有明火執杖提刀帶槍,不然真會被誤認為是攻城的大軍。
城門一開,大家都是人擠人肩撞肩地往裏湧。也不跑,就是步子稍快些。
小孩被長輩抱在懷裏,怕被背著背簍還胡亂停步轉身的人撞到了他們的小腦袋。而長輩們走得雖快,步子卻不大,隻因怕被後麵的人踩掉了鞋子。
百姓們出了城門湧道,上了街道人群密度也並不寬泛,擺攤的與駐足買東西的都占了不少地方,幾乎還是人貼著人。這麽擠的情況下,卻總有人喜歡走得很慢,一個人堵了後邊一大串人。
若有兩撥相熟的中年婦人恰巧偶遇,她們必定要站在原地,也就是站在街心,圍成個不規則的圓圈,七嘴八舌地數自己要買什麽或買了什麽以及花了多少錢。
在年輕人看來,這淨是些千篇一律又沒有價值的話。但在她們看來,一切既新鮮又有趣,沒個半炷香的時間絕不會分開。
此時她們背上的背簍便成了街上最顯眼的存在,密密挨在一起不容一絲縫隙,仿佛比士兵的大盾還更有防禦力。加上兩側小販攤位占去的地盤,偌大一條街僅容一二人能過的“小徑”。
林風庭最煩前麵的人急刹,無論是開車還是走路,總是容易讓後麵的人撞上。若想保持距離,那必定有人加塞,反倒讓自己半天也挪不了步。
不禁心想:
“這開車加塞不就是插隊嗎?這走路突然停下害後邊的人撞上去,不就是和高速上急刹停車一樣嗎?若停車造成追尾該是前麵的人全責,怎麽到了走路,後麵的人撞上去後大部分反倒會習慣性開口道歉,而前麵的人有時居然可以理直氣壯地罵後邊的人?
這世界還真是奇妙,人的心理實在太怪,守禮容讓的人吃了虧還要讓施害者再占一迴便宜去,看來自信會牽涉及自尊……嗯,大概還會影響到自愛。”
古代還是要分階級的,而且階級界線十分分明,穿綢衫的人若想逛個熱鬧,哪怕再擠也會命令車夫轎夫帶他們過去。
而粗布麻衣的百姓即使已為這場趕集穿上最新最幹淨的衣衫,但還是人海之中最普通的一個。
林風庭不愛擠在人群裏,人多就容易有異味,口臭、汗臭、腳臭,總有一種“醬香陳釀”能熏得人睜不開眼。
帶著大家找了家茶館,上到二樓,口鼻終於清淨一些了。不過人潮人湧的聲浪一聲更比一聲高,吵得耳朵嗡嗡的,就又多了個不喜歡逛街的理由。
早茶吃的是心情,甭管茶樓上提籠架鳥的二世祖有多少,也甭管欄杆下邊有多少大聲嚷嚷的人,飯該吃還得吃。
“夥計,挑好的上,不好吃可不給錢啊!”
林風庭開了個小玩笑,跑堂的夥計早見慣了風雨,什麽樣的人招唿不來?笑著說道:
“怕您吃完還得賞幾枚大子兒嘞!且坐好,好吃的馬上來!”
跑堂的就得有好耳朵、好舌頭、好喉嚨,一聲嘹亮的招唿就壓住了樓下邊的“千軍萬馬”。
江南早茶大家都吃過不少次了,種類大差不差就那些,風格都是相近的,隻是每家的廚子都不一樣,味道各有千秋。
雷祖耀走到哪家館子都愛點麵條,在林風庭看來,這就是後世的廚子探店,不過人家是錄像,他卻是現場直播。
沒一會兒茶點小吃被陸續端上來,樓下突然亂哄哄地鬧了起來。
大家伸頭往樓下一瞧,居然是兩個漢子當街撕扯,密集的人群罕見地讓出了一片地方,吃瓜群眾不時對場中二人評頭論足,甚至還有好事的在為他們呐喊助威,生怕事情不夠大。
二人吼罵著撕扯了半天,已經打了幾個補丁的衣服都撕爛了幾個大口,草鞋也被踩脫下來掉到地上,二人還不罷休,一會兒掄上一頓王八拳,一會兒又扯頭發揪胡子,弄得毛發鼻血落了不少在地上。
沒一會兒就打累了,二人不出所料地倒在地上繼續撕扯。其中胖的那個早已經氣喘籲籲,不過還是仗著力大還是騎在了上麵,這場架便分出了勝負。
胖子掄圓了胳膊,“啪啪啪”一巴掌一巴掌地抽地上那個漢子,口中還不斷罵道:
“你媽媽的,不還錢!我叫你不還錢!”
地下那個漢子此時卻沒有大吼大叫,因為他也累得大口喘氣,沒了力氣叫喊,隻是滿麵血紅地死死盯著胖子,不時掙紮反抗。
胖子繼續打著並罵道:
“草!沒錢還我你還哪來的錢買草鞋!”
“啪”的一記響亮的大耳貼子結結實實抽了上去。
“叫你不還錢!”
“啪!”一巴掌劈頭蓋在了頭頂。
“害得我差點給人磕頭借錢,我錢呢!叫你幫買稻種你給我說錢丟了,丟你口袋裏了吧!丟哪裏你都得還我!”
“啪”,又是一耳光。
人多了確實什麽事都容易有,好些人喜歡趕集就是因為這類的熱鬧實在不少,錯過了也就失去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哪怕迴到家後從自己嘴裏說出來隻有那麽一兩句。
有相熟的看不下去了,便半勸半拉地把人拉開。胖子仍然罵罵咧咧個不停,不斷掙紮著還想再打過去。
瘦的那個挨了打丟了臉也不會善罷甘休,不過到底是沒幾分力氣了,掙紮一番還是被人拉走了。
胖子站在原地大聲斥罵,訴說著自己的所托非人,仿佛想搏得人們共情,獲得站在正義一方的資格。
光一個人罵有什麽好看的?罵一會兒沒有新詞了,胖子開始“重章疊唱”,便有些索然無味起來。
人們見沒什麽熱鬧值得再看了,於是一哄而散,立馬恢複了正常秩序,除了地上的毛發草鞋和鼻血,好像一切從未發生。
胖子仍然邊罵邊訴說,像是企圖挽留人們迴來,也像是緩解腎上腺素消退後才發現自己破衣赤腳蓬頭垢身鶴立人群的尷尬。
不過他的怒罵訴說卻適得其反,不少人都隻是以異樣的眼光斜了他一眼,毫不理會地大步走開,連幾個勸架的人也不再理會他了。
林風庭道:
“這胖子怒歸怒,卻自私無禮得很,為著幾個錢把人當街摁著這麽打罵,這仇結大了。”
李叔並不認同這個觀點,道:
“你們不懂,買糧種的錢可不尋常,隻有家裏糧食全吃沒了,連糧種也吃了才會花錢去買種子。要是今春沒有種子種下去,明年這一家子就得絕戶了,性命悠關。就算有稻子種,可但凡晚上幾天,影響的就是幾十斤收成,這樣過下去年景隻會一年比一年差。”
林風庭道:
“有時候這臉麵也關係到性命,被打的那個要是咽不下這口氣,兩家人都不得安寧。”
陳嬸道:
“這欠債還錢,自古的規矩,把人家買糧的錢丟了不還,挨頓打也不稀奇。這一架打完,我看那漢子是鐵了心不會還錢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習慣早起,在熹微的晨光中開始為一天的忙碌而準備。天黑幹不成活,有限的白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會多餘。
趕集更是如此,仿佛進城的人是為了抓緊出城,在城門未開之時便已在城門下聚攏了烏泱泱一片。若非沒有明火執杖提刀帶槍,不然真會被誤認為是攻城的大軍。
城門一開,大家都是人擠人肩撞肩地往裏湧。也不跑,就是步子稍快些。
小孩被長輩抱在懷裏,怕被背著背簍還胡亂停步轉身的人撞到了他們的小腦袋。而長輩們走得雖快,步子卻不大,隻因怕被後麵的人踩掉了鞋子。
百姓們出了城門湧道,上了街道人群密度也並不寬泛,擺攤的與駐足買東西的都占了不少地方,幾乎還是人貼著人。這麽擠的情況下,卻總有人喜歡走得很慢,一個人堵了後邊一大串人。
若有兩撥相熟的中年婦人恰巧偶遇,她們必定要站在原地,也就是站在街心,圍成個不規則的圓圈,七嘴八舌地數自己要買什麽或買了什麽以及花了多少錢。
在年輕人看來,這淨是些千篇一律又沒有價值的話。但在她們看來,一切既新鮮又有趣,沒個半炷香的時間絕不會分開。
此時她們背上的背簍便成了街上最顯眼的存在,密密挨在一起不容一絲縫隙,仿佛比士兵的大盾還更有防禦力。加上兩側小販攤位占去的地盤,偌大一條街僅容一二人能過的“小徑”。
林風庭最煩前麵的人急刹,無論是開車還是走路,總是容易讓後麵的人撞上。若想保持距離,那必定有人加塞,反倒讓自己半天也挪不了步。
不禁心想:
“這開車加塞不就是插隊嗎?這走路突然停下害後邊的人撞上去,不就是和高速上急刹停車一樣嗎?若停車造成追尾該是前麵的人全責,怎麽到了走路,後麵的人撞上去後大部分反倒會習慣性開口道歉,而前麵的人有時居然可以理直氣壯地罵後邊的人?
這世界還真是奇妙,人的心理實在太怪,守禮容讓的人吃了虧還要讓施害者再占一迴便宜去,看來自信會牽涉及自尊……嗯,大概還會影響到自愛。”
古代還是要分階級的,而且階級界線十分分明,穿綢衫的人若想逛個熱鬧,哪怕再擠也會命令車夫轎夫帶他們過去。
而粗布麻衣的百姓即使已為這場趕集穿上最新最幹淨的衣衫,但還是人海之中最普通的一個。
林風庭不愛擠在人群裏,人多就容易有異味,口臭、汗臭、腳臭,總有一種“醬香陳釀”能熏得人睜不開眼。
帶著大家找了家茶館,上到二樓,口鼻終於清淨一些了。不過人潮人湧的聲浪一聲更比一聲高,吵得耳朵嗡嗡的,就又多了個不喜歡逛街的理由。
早茶吃的是心情,甭管茶樓上提籠架鳥的二世祖有多少,也甭管欄杆下邊有多少大聲嚷嚷的人,飯該吃還得吃。
“夥計,挑好的上,不好吃可不給錢啊!”
林風庭開了個小玩笑,跑堂的夥計早見慣了風雨,什麽樣的人招唿不來?笑著說道:
“怕您吃完還得賞幾枚大子兒嘞!且坐好,好吃的馬上來!”
跑堂的就得有好耳朵、好舌頭、好喉嚨,一聲嘹亮的招唿就壓住了樓下邊的“千軍萬馬”。
江南早茶大家都吃過不少次了,種類大差不差就那些,風格都是相近的,隻是每家的廚子都不一樣,味道各有千秋。
雷祖耀走到哪家館子都愛點麵條,在林風庭看來,這就是後世的廚子探店,不過人家是錄像,他卻是現場直播。
沒一會兒茶點小吃被陸續端上來,樓下突然亂哄哄地鬧了起來。
大家伸頭往樓下一瞧,居然是兩個漢子當街撕扯,密集的人群罕見地讓出了一片地方,吃瓜群眾不時對場中二人評頭論足,甚至還有好事的在為他們呐喊助威,生怕事情不夠大。
二人吼罵著撕扯了半天,已經打了幾個補丁的衣服都撕爛了幾個大口,草鞋也被踩脫下來掉到地上,二人還不罷休,一會兒掄上一頓王八拳,一會兒又扯頭發揪胡子,弄得毛發鼻血落了不少在地上。
沒一會兒就打累了,二人不出所料地倒在地上繼續撕扯。其中胖的那個早已經氣喘籲籲,不過還是仗著力大還是騎在了上麵,這場架便分出了勝負。
胖子掄圓了胳膊,“啪啪啪”一巴掌一巴掌地抽地上那個漢子,口中還不斷罵道:
“你媽媽的,不還錢!我叫你不還錢!”
地下那個漢子此時卻沒有大吼大叫,因為他也累得大口喘氣,沒了力氣叫喊,隻是滿麵血紅地死死盯著胖子,不時掙紮反抗。
胖子繼續打著並罵道:
“草!沒錢還我你還哪來的錢買草鞋!”
“啪”的一記響亮的大耳貼子結結實實抽了上去。
“叫你不還錢!”
“啪!”一巴掌劈頭蓋在了頭頂。
“害得我差點給人磕頭借錢,我錢呢!叫你幫買稻種你給我說錢丟了,丟你口袋裏了吧!丟哪裏你都得還我!”
“啪”,又是一耳光。
人多了確實什麽事都容易有,好些人喜歡趕集就是因為這類的熱鬧實在不少,錯過了也就失去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哪怕迴到家後從自己嘴裏說出來隻有那麽一兩句。
有相熟的看不下去了,便半勸半拉地把人拉開。胖子仍然罵罵咧咧個不停,不斷掙紮著還想再打過去。
瘦的那個挨了打丟了臉也不會善罷甘休,不過到底是沒幾分力氣了,掙紮一番還是被人拉走了。
胖子站在原地大聲斥罵,訴說著自己的所托非人,仿佛想搏得人們共情,獲得站在正義一方的資格。
光一個人罵有什麽好看的?罵一會兒沒有新詞了,胖子開始“重章疊唱”,便有些索然無味起來。
人們見沒什麽熱鬧值得再看了,於是一哄而散,立馬恢複了正常秩序,除了地上的毛發草鞋和鼻血,好像一切從未發生。
胖子仍然邊罵邊訴說,像是企圖挽留人們迴來,也像是緩解腎上腺素消退後才發現自己破衣赤腳蓬頭垢身鶴立人群的尷尬。
不過他的怒罵訴說卻適得其反,不少人都隻是以異樣的眼光斜了他一眼,毫不理會地大步走開,連幾個勸架的人也不再理會他了。
林風庭道:
“這胖子怒歸怒,卻自私無禮得很,為著幾個錢把人當街摁著這麽打罵,這仇結大了。”
李叔並不認同這個觀點,道:
“你們不懂,買糧種的錢可不尋常,隻有家裏糧食全吃沒了,連糧種也吃了才會花錢去買種子。要是今春沒有種子種下去,明年這一家子就得絕戶了,性命悠關。就算有稻子種,可但凡晚上幾天,影響的就是幾十斤收成,這樣過下去年景隻會一年比一年差。”
林風庭道:
“有時候這臉麵也關係到性命,被打的那個要是咽不下這口氣,兩家人都不得安寧。”
陳嬸道:
“這欠債還錢,自古的規矩,把人家買糧的錢丟了不還,挨頓打也不稀奇。這一架打完,我看那漢子是鐵了心不會還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