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漢鈹
跟著莫大遊曆笑傲江湖 作者:青梅綠茶殺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8章 漢鈹
(卡文又加班,人是又困又累還常常困噩驚醒,熬不動大夜了,幾天沒更真對不住大家!)
荀二道:
“忘記問你們,怎麽一直徘徊在江南不迴山?貪戀江南的繁華可要不得。”
林語道:
“迴師叔,是這樣的,我們想為宗門定製製服,蘇繡名滿天下,所以就來了蘇州。這一路漫遊,見景致秀麗,行程便放緩了些。”
荀二道:
“哦?宗門製服?倒是好主意,你們有心了!不過用蘇繡是不是太過靡費張揚?咱們衡山尚儉尚勤,自古以來就很少高調。若是滿派華裝盛服,外人怎麽看我們?年輕不懂事的弟子被榮華迷了心智又怎麽辦?”
林風庭解釋道:
“迴師叔的話,這製服我們設計的是以隱為主題,繡的圖案不多也不會顯眼,隻是隱隱約約罷了。
雖仍不免高調惹眼,但卻可襯托我們門派氣度,也可使師兄弟們多一份對山門的認同感、歸屬感。
此外這也是一項福利,用來獎勵師兄弟們在正魔大戰中的英勇拚搏。”
荀二一聽,確實是有正向價值的,有得也必有失,他也不再多說了,道:
“好孩子!是個有心的!不過得記住了,門派氣度威儀不靠這些外物襯托彰顯。若我派弟子人人立得正行得直,亦不需人青眼敬服,隻要一口浩氣存心,旁的就都再不需要了!”
林風庭並不厭煩長輩的囉嗦說教,反而還十分欣喜,便鄭重地躬身行禮道:
“多謝師叔教誨!”
這話也不單是說給林風庭一個人聽的,其餘幾人也跟著行禮,齊聲道:
“多謝師叔(師伯)教誨!”
荀二見師門子侄如此懂事乖巧,由衷地歡欣喜悅,大笑道:
“哈哈哈!好!好孩子們,都起來吧!初次見麵,師伯我也沒來得及備禮物,咱們就去閣樓上坐坐,好東西都放那裏了,你們瞧得上什麽就拿什麽。”
眾人一聽,不由得咋舌。店裏放的東西大家都看了,淨是一等一的精品。閣樓上居然還有更好的?那怕不得全是寶物了?
而且看這院裏堆了不少材料,該當是有不少都出自這位長輩的手。可製作一把樂器並不輕鬆,積年累月也隻是等閑,精品更是難得一見,那得花費多少心血?一人挑去一件,這麽多人怕是得挑去他大半心血!
向大年道:
“師伯!我們怎麽好要您送的禮物?該是我們給您備禮才是!”
荀二道:
“長攜幼,自古的規矩,武藝品行上我提攜不了你們多少,也就這身外之物還算有點價值,你們就不要推辭了。對了,宗門製服可別忘了我,還有郢兒。”
林風庭道:
“自然不會!連嬸子都有,您門下所有弟子也都不會少。”
荀二笑道:
“我門下隻有一人,郢兒,快來和兄弟姐妹們見禮,以後你還得和他們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呢!”
荀郢聞言,尋著聲音對著眾人恭敬行禮,道:
“荀郢,見過眾位師兄弟師姐妹!”
眾人也依次報上姓名迴禮,荀郢便留心記下眾人的聲音和姓名。一番介紹後,大家也就都認識了。
荀二道:
“大家隨我過來吧,閣樓在店鋪上麵,我待客也時常在那裏。”
眾人不好違逆,隻得跟隨著出了書房。又迴到了店裏,從店裏的樓梯上到了二樓。
到二樓上,見裝飾簡潔樸素,卻並未放置樂器。荀二從一個櫃子後打開一道暗門,一個小小的儲物間便展現眼前。
荀二取出一個個盒子,拿出來擺到桌上打開,一件件樂器與兵器便呈現在眾人眼前,甚至還有好幾株藥材。
荀二道:
“江南富庶,好物雖廣集於此,卻十分搶手。我也搜羅不到什麽好的,你們每人各挑一件去。”
林風庭道:
“既是長輩所愛,我們又怎忍心奪走?”
郭天雲道:
“師叔的關懷慈愛,晚輩心領,怎敢收受如此重禮?”
荀郢道:
“長者賜,不可辭,這是我父親的心意,大家就不要推辭了。”
荀二也笑著說道:
“一人挑一件,每一個都要拿。”
眾人倒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難怪衡山這麽窮,劉三是愛給人零花錢,莫大是愛助人,這老二更敗家,直接送自己收藏的寶物。
不過仔細一想,他們又都有自己原則。不乖的晚輩劉正風是不會發紅包的,不正派的人莫大是不會幫的,荀二應該也一樣,若是見人就送,他也收藏不了這麽多好東西了。
林風庭拿起一個長方開了盒子,入手很沉,裏麵是斷成兩截的西漢鈹頭,寒霜撲麵,光亮如新。
這倒真是奇事,經千百年而不腐不朽,如水波般的條條鍛紋清晰可見,當入神兵之列,卻又從中被整齊地一分為二,顯然是被別的神兵斬斷的。可是能如此光整平滑地將其一分為二,又得是怎樣的神兵才能做到?
荀二道:
“倒是好眼光,看似是拿了件殘器,但這柄鈹卻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若是修複得好,應當還能恢複它往日的神威。不過我更看重的是它的曆史價值,西漢有太多名將,但能配得上這把鈹的卻不多。能將這把鈹斬斷的,或許就隻有那幾位了。”
林風庭道:
“先秦兩漢乃至魏晉都有太多神秘,我很喜歡那樣蒼茫大氣而又富有人文精神的時代,這柄鈹,我就厚顏向長輩討要了!”
荀二並無不舍,反而十分高興,道:
“拿去吧,聽師兄說你力大,正適合使長兵器。”
向大年拿起一把青色的洞簫,入手很冰涼,也很有份量。凝神仔細察看,居然是由翠玉製成,不仔細看真和翠竹一模一樣,真是一件奇珍。
荀二笑道:
“果然是老三的真傳,眼睛就沒離開過簫。不過你有福了,想吹響這支洞簫可並不容易,沒個二三十年的功力更奏不好曲子。可若能奏得出曲子,便是天籟。”
米為義則拿了一把琴,彈了兩下,見有些走音,便調了調,讚道:
“師伯,這琴好,晚輩便拜謝了!”
荀二道:
“你小子比他倆識貨,這是我從蜀中的一處密林中尋來良材所斫,手感與音色都是極佳的。”
(卡文又加班,人是又困又累還常常困噩驚醒,熬不動大夜了,幾天沒更真對不住大家!)
荀二道:
“忘記問你們,怎麽一直徘徊在江南不迴山?貪戀江南的繁華可要不得。”
林語道:
“迴師叔,是這樣的,我們想為宗門定製製服,蘇繡名滿天下,所以就來了蘇州。這一路漫遊,見景致秀麗,行程便放緩了些。”
荀二道:
“哦?宗門製服?倒是好主意,你們有心了!不過用蘇繡是不是太過靡費張揚?咱們衡山尚儉尚勤,自古以來就很少高調。若是滿派華裝盛服,外人怎麽看我們?年輕不懂事的弟子被榮華迷了心智又怎麽辦?”
林風庭解釋道:
“迴師叔的話,這製服我們設計的是以隱為主題,繡的圖案不多也不會顯眼,隻是隱隱約約罷了。
雖仍不免高調惹眼,但卻可襯托我們門派氣度,也可使師兄弟們多一份對山門的認同感、歸屬感。
此外這也是一項福利,用來獎勵師兄弟們在正魔大戰中的英勇拚搏。”
荀二一聽,確實是有正向價值的,有得也必有失,他也不再多說了,道:
“好孩子!是個有心的!不過得記住了,門派氣度威儀不靠這些外物襯托彰顯。若我派弟子人人立得正行得直,亦不需人青眼敬服,隻要一口浩氣存心,旁的就都再不需要了!”
林風庭並不厭煩長輩的囉嗦說教,反而還十分欣喜,便鄭重地躬身行禮道:
“多謝師叔教誨!”
這話也不單是說給林風庭一個人聽的,其餘幾人也跟著行禮,齊聲道:
“多謝師叔(師伯)教誨!”
荀二見師門子侄如此懂事乖巧,由衷地歡欣喜悅,大笑道:
“哈哈哈!好!好孩子們,都起來吧!初次見麵,師伯我也沒來得及備禮物,咱們就去閣樓上坐坐,好東西都放那裏了,你們瞧得上什麽就拿什麽。”
眾人一聽,不由得咋舌。店裏放的東西大家都看了,淨是一等一的精品。閣樓上居然還有更好的?那怕不得全是寶物了?
而且看這院裏堆了不少材料,該當是有不少都出自這位長輩的手。可製作一把樂器並不輕鬆,積年累月也隻是等閑,精品更是難得一見,那得花費多少心血?一人挑去一件,這麽多人怕是得挑去他大半心血!
向大年道:
“師伯!我們怎麽好要您送的禮物?該是我們給您備禮才是!”
荀二道:
“長攜幼,自古的規矩,武藝品行上我提攜不了你們多少,也就這身外之物還算有點價值,你們就不要推辭了。對了,宗門製服可別忘了我,還有郢兒。”
林風庭道:
“自然不會!連嬸子都有,您門下所有弟子也都不會少。”
荀二笑道:
“我門下隻有一人,郢兒,快來和兄弟姐妹們見禮,以後你還得和他們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呢!”
荀郢聞言,尋著聲音對著眾人恭敬行禮,道:
“荀郢,見過眾位師兄弟師姐妹!”
眾人也依次報上姓名迴禮,荀郢便留心記下眾人的聲音和姓名。一番介紹後,大家也就都認識了。
荀二道:
“大家隨我過來吧,閣樓在店鋪上麵,我待客也時常在那裏。”
眾人不好違逆,隻得跟隨著出了書房。又迴到了店裏,從店裏的樓梯上到了二樓。
到二樓上,見裝飾簡潔樸素,卻並未放置樂器。荀二從一個櫃子後打開一道暗門,一個小小的儲物間便展現眼前。
荀二取出一個個盒子,拿出來擺到桌上打開,一件件樂器與兵器便呈現在眾人眼前,甚至還有好幾株藥材。
荀二道:
“江南富庶,好物雖廣集於此,卻十分搶手。我也搜羅不到什麽好的,你們每人各挑一件去。”
林風庭道:
“既是長輩所愛,我們又怎忍心奪走?”
郭天雲道:
“師叔的關懷慈愛,晚輩心領,怎敢收受如此重禮?”
荀郢道:
“長者賜,不可辭,這是我父親的心意,大家就不要推辭了。”
荀二也笑著說道:
“一人挑一件,每一個都要拿。”
眾人倒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難怪衡山這麽窮,劉三是愛給人零花錢,莫大是愛助人,這老二更敗家,直接送自己收藏的寶物。
不過仔細一想,他們又都有自己原則。不乖的晚輩劉正風是不會發紅包的,不正派的人莫大是不會幫的,荀二應該也一樣,若是見人就送,他也收藏不了這麽多好東西了。
林風庭拿起一個長方開了盒子,入手很沉,裏麵是斷成兩截的西漢鈹頭,寒霜撲麵,光亮如新。
這倒真是奇事,經千百年而不腐不朽,如水波般的條條鍛紋清晰可見,當入神兵之列,卻又從中被整齊地一分為二,顯然是被別的神兵斬斷的。可是能如此光整平滑地將其一分為二,又得是怎樣的神兵才能做到?
荀二道:
“倒是好眼光,看似是拿了件殘器,但這柄鈹卻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若是修複得好,應當還能恢複它往日的神威。不過我更看重的是它的曆史價值,西漢有太多名將,但能配得上這把鈹的卻不多。能將這把鈹斬斷的,或許就隻有那幾位了。”
林風庭道:
“先秦兩漢乃至魏晉都有太多神秘,我很喜歡那樣蒼茫大氣而又富有人文精神的時代,這柄鈹,我就厚顏向長輩討要了!”
荀二並無不舍,反而十分高興,道:
“拿去吧,聽師兄說你力大,正適合使長兵器。”
向大年拿起一把青色的洞簫,入手很冰涼,也很有份量。凝神仔細察看,居然是由翠玉製成,不仔細看真和翠竹一模一樣,真是一件奇珍。
荀二笑道:
“果然是老三的真傳,眼睛就沒離開過簫。不過你有福了,想吹響這支洞簫可並不容易,沒個二三十年的功力更奏不好曲子。可若能奏得出曲子,便是天籟。”
米為義則拿了一把琴,彈了兩下,見有些走音,便調了調,讚道:
“師伯,這琴好,晚輩便拜謝了!”
荀二道:
“你小子比他倆識貨,這是我從蜀中的一處密林中尋來良材所斫,手感與音色都是極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