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見周正清再次阻攔,且言語間咄咄逼人,心中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他低喝一聲,單掌立起,一股密宗內力如洶湧波濤般自掌心澎湃而出,直逼周正清。周正清毫不畏懼,雙掌一錯,迎了上去,掌心間渾厚的內力裹挾著一絲詭異的邪氣,與阿不都的內力轟然相撞。
刹那間,兩人身周的空氣仿佛都被這強大的內力激蕩得扭曲起來,氣流唿嘯盤旋。周正清隻覺阿不都的密宗內力剛猛無比,如同一頭洪荒巨獸,每一波衝擊都帶著無盡的勁道,然而在那剛猛之中,又似乎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律,與他以往所遇的內力大不相同。而阿不都也感受到周正清內力的雄渾,那股子邪氣更是如暗處的毒蛇,在內力的碰撞間不時地鑽隙而出,試圖擾亂他的氣息與節奏。
奧庫古奇見狀,想要上前相助師父,卻被吳正玄攔住。吳正玄身形一晃,施展出一套淩厲的拳法,拳風唿嘯,朝著奧庫古奇籠罩而去。奧庫古奇無奈之下,隻得暫棄突圍之念,與吳正玄戰在一處。他雖身形肥胖,可招式之間卻極為靈活,密宗的武學在他手中展現出別樣的威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帶著厚重的力量,與吳正玄的拳法相互抗衡。
阿不都與周正清的內力交鋒持續了片刻,阿不都深知今日難以善了,若再僵持下去,對自己師徒二人極為不利。他猛然間大喝一聲,內力如火山噴發般猛地一震,將周正清逼退半步,而後借力一個轉身,朝著奧庫古奇與吳正玄的戰圈掠去。隻見他雙掌齊出,分別拍向吳正玄的兩側肩頭,吳正玄一驚,急忙撤招迴防。奧庫古奇趁機脫身,與阿不都並肩而立,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決然,準備再次合力突圍。
高二小姐恰在此時匆匆跑入。她一眼瞧見陳正靈與顧正虛,前者身著灰道袍,後者身著黃道袍,那顏色竟與自家院子裏的灰狗、黃狗別無二致,她自幼隨性,便徑直跑過去開口問道:“黃狗兒、灰狗兒,你們把那兩個小弟弟、小妹妹抓到哪裏去了?”此語一出,陳正靈和顧正虛頓時尷尬萬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要知道,他們二人暗中抓童男童女練功之事,本就見不得光,此刻被高二小姐這般直白問詢,心中不禁一陣慌亂,卻又強裝鎮定,不知該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局麵,隻盼能尋得法子搪塞過去。
高恆雖非善類,平日在揚州城中行事亦多有狠辣與權謀手段,但聽聞用童男童女練功之事,也不禁感到一陣徹骨的寒意。這般違背人倫、喪心病狂的行徑,實屬聞所未聞,何況是發生在自己的眼皮之下。起初,他下意識地不願相信,茅山五魁在自己庇護下,怎會做出此等惡事?這其中或許有什麽誤會或隱情,說不定是那阿不都喇嘛因與茅山派有私怨而蓄意誣陷。
然而,當他看到自己單純無邪、不諳世事的女兒高二小姐這般說時,心中便信了七八分。這事如若傳揚出去,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在江湖與朝廷麵前都將難以立足。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如刀般射向陳正靈和顧正虛,盡量克製著聲音中的驚怒,抱拳道:“二位,此事實在太過驚悚。我高某在揚州,自問對各方勢力都有所掌控,可若真如阿不都大師所言,這等惡行竟在我眼皮子底下悄然發生,那我這揚州城日後恐無寧日。這不僅關乎我個人聲譽,更會讓朝廷對我有所不滿,江湖同道亦會視我為無物。”
陳正靈強裝鎮定,急忙還禮道:“國舅爺,您且息怒。此事定是有人蓄意捏造,惡意中傷。我茅山派在江湖雖名聲不著,但向來遵循基本道義,怎會行此天怒人怨之事?我二人承蒙國舅爺厚愛,得以在揚州棲身,正想為國舅爺效犬馬之勞,怎會如此不知好歹?還望國舅爺詳查,莫要被奸人誤導。”
顧正虛也跟著附和:“國舅爺,我們在揚州的一舉一動皆可查探。我們一心隻想在這揚州暫居修行,與各方相安無事。抓童男童女練功,這一旦坐實,我茅山派必將成為眾矢之的,我等也無顏麵對國舅爺。國舅爺睿智過人,定能識破這背後的陰謀。”
阿不都見他們討論漸趨白熱化,眾人的注意力皆被茅山二魁之事牢牢牽絆,自覺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當下,他雙手合十,向高恆深深施了一禮,朗聲道:“國舅爺,老衲方才確是怒火攻心,言語間或有冒犯,還望海涵。此等惡行,關乎重大,誠如國舅所言,定要詳查。老衲盼國舅爺能秉持公正,莫讓這揚州城被邪惡陰霾所籠罩,亦莫使自身清譽受損。老衲師徒二人在側,恐礙了國舅爺斷事,先行告退,待國舅爺有了定論,老衲再來討教。”言罷,也不等高恆迴應,便向奧庫古奇使了個眼色。
師徒二人腳下輕點,身形欲動。周正清見狀,眉頭一皺,橫跨一步,欲再次阻攔:“想走?哪有這般容易,你們挑起事端,卻想拍拍屁股就走?”阿不都冷哼一聲:“道長莫要逼人太甚,老衲已將此事交托國舅爺,你又何必苦苦相逼。”
周正清雙手抱劍,穩步上前,稽首道:“法師留步。貧道久聞密宗大德精於法理之辯,且擅武藝,今日願與法師探討一番這心中之道與手中之道,還望不吝賜教。”
阿不都雙手合十,低眉垂目,平靜應道:“阿彌陀佛,敢問道長,何為心中之道,何為手中之道?”
周正清目光沉靜如水,開口闡釋:“這心中之道,乃是於靈府深處洞明的乾坤至理、善惡真意、心性本元。它無形無象,卻主宰著吾輩的言行意趣、道德修為,恰似那北辰居所,眾星拱之,為諸般行止的根源。而手中之道,則是憑借自身之所學、所悟、所練,付諸實際行動去踐行、去彰顯、去守護的法門與力量。於貧道而言,依循我道教經典《道德經》之精要,秉持順應自然、清心寡欲的理念,此為心中之道;而研習武藝,修煉術法,以之衛道護法、濟世利民,便是手中之道。今貧道依據我道教經典《老君八十一化圖》以及《老子化胡經》所記,老子西出函穀關後,一路西行至天竺,點化胡人,此乃我教傳承有序之事,亦是我道教以道化胡、以心中之道啟迪外邦、以手中之法傳播教義的明證。法師對此有何高見?”
阿不都麵色微凝,雙手合十,沉穩說道:“道長差矣。我佛教自天竺興起,佛祖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開啟佛教教義的弘傳之路。我佛倡導眾生平等、諸行無常、涅盤寂靜,此為心中所悟之真諦;以禪定修持、誦經禮佛、慈悲喜舍為踐行之途,度化眾生脫離苦海,此乃手中所行之正道。我佛教傳承明晰,法脈綿延,其教義與道家之學大相徑庭,絕非由道家所化而來。”
周正清微微搖頭,神色篤定:“法師且慢。自後漢以降,我道教經典便詳實記載老子化胡之事,此說流傳千載,廣為人知。昔時老子騎青牛,攜道之玄微入胡地,感化胡人,使其漸明事理,而後漸成佛教。此乃曆史傳承,確鑿無疑,焉能輕易否之?況且,天下之道,以我道家為宗,釋迦牟尼求道成佛,自是因道而得證悟,道為佛教之源,此理昭然若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循道而生,佛教亦在其列。”
阿不都麵露輕笑,卻言辭犀利:“道長這般說辭,實難令吾信服。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依道長所言道為佛教之師,那麽依此理推之,道遵循自然,豈不是意味著自然淩駕於道之上?若道能化生萬物,又何須以自然為尊?此中矛盾,道長如何解釋?”
周正清不假思索,即刻迴應:“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二者渾然一體,無分軒輊,乃是世間萬物運化的根本法則。道之所在,自然彰顯;自然之妙,亦為道之體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乃循環往複、相互依存之理,豈有上下大小之分?我道教所秉持之道,蘊含自然之規律,亦囊括心性之修養與世事之洞察,豈容輕易質疑?”
阿不都步步緊逼,追問道:“既如此言,按照道長的邏輯,人遵循地,地遵循天,天遵循道,道又與自然一體,那豈不是人即天,天即道,天即人了?這般混沌不分,又怎能斷言佛教源出道教?若萬物皆為一體,無有差別,那又何必區分佛道兩家,立諸般名相?”
周正清一時語塞,心中暗忖這阿不都的辯駁猶如利刃,直擊自己論道的要害,竟一時不知如何應對,隻得沉默不語,暗自苦思破局之策。
刹那間,兩人身周的空氣仿佛都被這強大的內力激蕩得扭曲起來,氣流唿嘯盤旋。周正清隻覺阿不都的密宗內力剛猛無比,如同一頭洪荒巨獸,每一波衝擊都帶著無盡的勁道,然而在那剛猛之中,又似乎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律,與他以往所遇的內力大不相同。而阿不都也感受到周正清內力的雄渾,那股子邪氣更是如暗處的毒蛇,在內力的碰撞間不時地鑽隙而出,試圖擾亂他的氣息與節奏。
奧庫古奇見狀,想要上前相助師父,卻被吳正玄攔住。吳正玄身形一晃,施展出一套淩厲的拳法,拳風唿嘯,朝著奧庫古奇籠罩而去。奧庫古奇無奈之下,隻得暫棄突圍之念,與吳正玄戰在一處。他雖身形肥胖,可招式之間卻極為靈活,密宗的武學在他手中展現出別樣的威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帶著厚重的力量,與吳正玄的拳法相互抗衡。
阿不都與周正清的內力交鋒持續了片刻,阿不都深知今日難以善了,若再僵持下去,對自己師徒二人極為不利。他猛然間大喝一聲,內力如火山噴發般猛地一震,將周正清逼退半步,而後借力一個轉身,朝著奧庫古奇與吳正玄的戰圈掠去。隻見他雙掌齊出,分別拍向吳正玄的兩側肩頭,吳正玄一驚,急忙撤招迴防。奧庫古奇趁機脫身,與阿不都並肩而立,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決然,準備再次合力突圍。
高二小姐恰在此時匆匆跑入。她一眼瞧見陳正靈與顧正虛,前者身著灰道袍,後者身著黃道袍,那顏色竟與自家院子裏的灰狗、黃狗別無二致,她自幼隨性,便徑直跑過去開口問道:“黃狗兒、灰狗兒,你們把那兩個小弟弟、小妹妹抓到哪裏去了?”此語一出,陳正靈和顧正虛頓時尷尬萬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要知道,他們二人暗中抓童男童女練功之事,本就見不得光,此刻被高二小姐這般直白問詢,心中不禁一陣慌亂,卻又強裝鎮定,不知該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局麵,隻盼能尋得法子搪塞過去。
高恆雖非善類,平日在揚州城中行事亦多有狠辣與權謀手段,但聽聞用童男童女練功之事,也不禁感到一陣徹骨的寒意。這般違背人倫、喪心病狂的行徑,實屬聞所未聞,何況是發生在自己的眼皮之下。起初,他下意識地不願相信,茅山五魁在自己庇護下,怎會做出此等惡事?這其中或許有什麽誤會或隱情,說不定是那阿不都喇嘛因與茅山派有私怨而蓄意誣陷。
然而,當他看到自己單純無邪、不諳世事的女兒高二小姐這般說時,心中便信了七八分。這事如若傳揚出去,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在江湖與朝廷麵前都將難以立足。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如刀般射向陳正靈和顧正虛,盡量克製著聲音中的驚怒,抱拳道:“二位,此事實在太過驚悚。我高某在揚州,自問對各方勢力都有所掌控,可若真如阿不都大師所言,這等惡行竟在我眼皮子底下悄然發生,那我這揚州城日後恐無寧日。這不僅關乎我個人聲譽,更會讓朝廷對我有所不滿,江湖同道亦會視我為無物。”
陳正靈強裝鎮定,急忙還禮道:“國舅爺,您且息怒。此事定是有人蓄意捏造,惡意中傷。我茅山派在江湖雖名聲不著,但向來遵循基本道義,怎會行此天怒人怨之事?我二人承蒙國舅爺厚愛,得以在揚州棲身,正想為國舅爺效犬馬之勞,怎會如此不知好歹?還望國舅爺詳查,莫要被奸人誤導。”
顧正虛也跟著附和:“國舅爺,我們在揚州的一舉一動皆可查探。我們一心隻想在這揚州暫居修行,與各方相安無事。抓童男童女練功,這一旦坐實,我茅山派必將成為眾矢之的,我等也無顏麵對國舅爺。國舅爺睿智過人,定能識破這背後的陰謀。”
阿不都見他們討論漸趨白熱化,眾人的注意力皆被茅山二魁之事牢牢牽絆,自覺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當下,他雙手合十,向高恆深深施了一禮,朗聲道:“國舅爺,老衲方才確是怒火攻心,言語間或有冒犯,還望海涵。此等惡行,關乎重大,誠如國舅所言,定要詳查。老衲盼國舅爺能秉持公正,莫讓這揚州城被邪惡陰霾所籠罩,亦莫使自身清譽受損。老衲師徒二人在側,恐礙了國舅爺斷事,先行告退,待國舅爺有了定論,老衲再來討教。”言罷,也不等高恆迴應,便向奧庫古奇使了個眼色。
師徒二人腳下輕點,身形欲動。周正清見狀,眉頭一皺,橫跨一步,欲再次阻攔:“想走?哪有這般容易,你們挑起事端,卻想拍拍屁股就走?”阿不都冷哼一聲:“道長莫要逼人太甚,老衲已將此事交托國舅爺,你又何必苦苦相逼。”
周正清雙手抱劍,穩步上前,稽首道:“法師留步。貧道久聞密宗大德精於法理之辯,且擅武藝,今日願與法師探討一番這心中之道與手中之道,還望不吝賜教。”
阿不都雙手合十,低眉垂目,平靜應道:“阿彌陀佛,敢問道長,何為心中之道,何為手中之道?”
周正清目光沉靜如水,開口闡釋:“這心中之道,乃是於靈府深處洞明的乾坤至理、善惡真意、心性本元。它無形無象,卻主宰著吾輩的言行意趣、道德修為,恰似那北辰居所,眾星拱之,為諸般行止的根源。而手中之道,則是憑借自身之所學、所悟、所練,付諸實際行動去踐行、去彰顯、去守護的法門與力量。於貧道而言,依循我道教經典《道德經》之精要,秉持順應自然、清心寡欲的理念,此為心中之道;而研習武藝,修煉術法,以之衛道護法、濟世利民,便是手中之道。今貧道依據我道教經典《老君八十一化圖》以及《老子化胡經》所記,老子西出函穀關後,一路西行至天竺,點化胡人,此乃我教傳承有序之事,亦是我道教以道化胡、以心中之道啟迪外邦、以手中之法傳播教義的明證。法師對此有何高見?”
阿不都麵色微凝,雙手合十,沉穩說道:“道長差矣。我佛教自天竺興起,佛祖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開啟佛教教義的弘傳之路。我佛倡導眾生平等、諸行無常、涅盤寂靜,此為心中所悟之真諦;以禪定修持、誦經禮佛、慈悲喜舍為踐行之途,度化眾生脫離苦海,此乃手中所行之正道。我佛教傳承明晰,法脈綿延,其教義與道家之學大相徑庭,絕非由道家所化而來。”
周正清微微搖頭,神色篤定:“法師且慢。自後漢以降,我道教經典便詳實記載老子化胡之事,此說流傳千載,廣為人知。昔時老子騎青牛,攜道之玄微入胡地,感化胡人,使其漸明事理,而後漸成佛教。此乃曆史傳承,確鑿無疑,焉能輕易否之?況且,天下之道,以我道家為宗,釋迦牟尼求道成佛,自是因道而得證悟,道為佛教之源,此理昭然若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循道而生,佛教亦在其列。”
阿不都麵露輕笑,卻言辭犀利:“道長這般說辭,實難令吾信服。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依道長所言道為佛教之師,那麽依此理推之,道遵循自然,豈不是意味著自然淩駕於道之上?若道能化生萬物,又何須以自然為尊?此中矛盾,道長如何解釋?”
周正清不假思索,即刻迴應:“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二者渾然一體,無分軒輊,乃是世間萬物運化的根本法則。道之所在,自然彰顯;自然之妙,亦為道之體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乃循環往複、相互依存之理,豈有上下大小之分?我道教所秉持之道,蘊含自然之規律,亦囊括心性之修養與世事之洞察,豈容輕易質疑?”
阿不都步步緊逼,追問道:“既如此言,按照道長的邏輯,人遵循地,地遵循天,天遵循道,道又與自然一體,那豈不是人即天,天即道,天即人了?這般混沌不分,又怎能斷言佛教源出道教?若萬物皆為一體,無有差別,那又何必區分佛道兩家,立諸般名相?”
周正清一時語塞,心中暗忖這阿不都的辯駁猶如利刃,直擊自己論道的要害,竟一時不知如何應對,隻得沉默不語,暗自苦思破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