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汜水關攻城戰
明末之從千戶到遼東王 作者:看快前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崇煥使用的紅衣大炮,都是當代最先進的前膛炮,炮管都在兩米以上,炮口小,炮膛大,擁有優良密封口設計。
炮管越長,那麽炮彈射程就越遠。
而袁崇煥這次攜帶的紅衣大炮,是擁有兩米以上長度,重達兩千多斤的紅衣大炮。
射程能達到五六裏地,如果角度調好,那麽八裏的距離都是能射到。
而現在紅衣大炮距離汜水關有兩千米的距離,而整個關城長度在兩三裏以內。
也就是說,袁崇煥攜帶的這八門紅衣大炮可以覆蓋整個汜水關城。
這個世紀最頂尖的大炮可不是吹出來,而是有真材實料。
不過這些紅衣大炮弱點也很明顯,就是笨重,兩千斤的重量,需要四五頭牛才能拉動,一天能行軍的速度也隻有一二十公裏。
隻有在攻城的時候適合使用,在野戰的時候攜帶那就是找死。
第二個缺點就是大炮的射擊速度太慢了,一發要兩三分鍾才行,要知道速射炮一分鍾能發射十幾發,這還是普通的速度。
三分鍾都能打將近四十發,相差將近四十倍的射速。
雖然有諸多缺點,但紅衣大炮確實是這個時代最好用的滑膛炮。
“轟隆隆——”
一發發大炮打在汜水關城頭上或者城池內,如此大炮轟擊過去一個時辰,南明軍隊打出了將近四百發炮彈。
火藥就是打了一千二百斤,加上彈丸,少說也有三千六百斤。
如此說來,紅衣大炮還有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節約成本,畢竟射了一個時辰才用了一千二百斤的火藥。
再看看速射炮,一枚彈殼加火藥三四斤重的炮彈,一分鍾打出六十多斤。
一小時就是三千六百斤,兩小時七千二百斤。
如此對比下來,紅衣大炮有著不小的優勢。
四百發炮彈打出,所有炮手都已經不敢操作。
因為此時炮管已經是滾燙的能燒開水,這麽高的溫度,將火藥包放進去,可能隨時會爆炸。
“上!”袁崇煥下令開始讓大軍開始攻城。
因為道路狹窄,所以大軍一次隻能通行上千人,上千人推著各種攻城車緩慢的靠近城牆。
盧象升這段時間還是做了很多東西,像這些攻城的器械便準備了很多,就是因為這些攻城器械的存在,才讓攻城傷亡大大減少。
要不然一天死幾百人,幾個月時間,兩萬多的大軍都不夠死。
攻城車緩慢的推動著,其實就是一架木梯架在車上,兵卒躲避在車後麵,能躲避城頭上飛射下來的子彈。
攻城隊伍以一分鍾一百米的速度前進著,照這個速度前行,大概十分鍾後就能碰到城牆。
在臨近城牆的時候,隊伍的速度甚至會更慢,是盧象升發現的一絲規律。
前期軍隊靠近的時候,如果能吸引城頭大量的火力消耗,那麽靠近城牆後,從城頭上射下來的火力會明顯少很多。
所以,南明朝廷的軍隊在盧象升指揮下也不是一擁而上,毫無戰術的進攻關城。
很快,進攻軍隊靠近到城牆五百米的距離,這個距離,城頭上槍手並沒有射擊。
“狗娘的,轟了老子一個多時辰,也是讓這些人知道我們火炮的厲害。”
“開炮!”守城副總兵高聲大喊道。
“砰砰砰——”
城牆十幾個牆垛口上開始發射炮彈,城池內也是有配置大炮。
是大號佛郎機炮,重千斤,長一丈,前三炮隻需花費一分鍾。
不過汜水關城上的大號佛郎機炮配備五個子炮,一分鍾發射兩發還是十分輕鬆的事情。
發炮速度是紅衣大炮的五六倍,但威力上並沒有紅衣大炮那麽強大。
炮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心彈,另外一種是速射炮的?前點式?霰彈。
沒錯,速射炮想申請實在太困難,所以賀人龍另辟蹊徑,給軍部的人示範了一次用佛郎機炮打速射炮,然後申請一批炮彈。
結果卻是成功,隻能說賀人龍是一個人才。
不過用佛郎機炮射尖頭炮彈還是有很明顯缺點,那就是尖頭炮彈本身太小,而大號佛郎機炮炮口徑基本在一百毫米以上。
這個口徑放到後膛炮中都是艦炮,軍部不可能下配這些炮彈。
一百毫米以上的艦炮,炮彈都是在五十斤以上,幾百斤都是常有的事情。
因為炮彈過於小,這就造成氣密性不好,所以隻能射出一兩百米距離。
但就是這樣,炮兵營還是喜歡用尖頭炮彈,實在是這炮彈用著省事,而且用的火藥量少,炸炮管的事情也很少會發生。
“砰砰砰——”
這時候從汜水關城頭落下去的炮彈都是實心彈,砸在攻城車上,會讓攻城車劇烈的搖晃起來。
落到密集人群中,更是能一次砸死五六個人,這就是特殊地形下,火炮的威力有所加持。
要是在開闊的地形,攻城人馬四散在平原上,大炮能打到人的幾率其實是十分小。
“砰砰砰——”
又是三分鍾過去,上百發的實心彈打進攻城的千人隊伍中,造成了幾十人傷亡。
攻城的南明軍隊也不傻,看到城頭上的大炮在發威,自然都是找遮掩物躲避起來。
而此時,南明千人的攻城隊伍已經靠近城池兩百米距離,這個距離使用米尼步槍射擊命中率有百分五十。
不過因為是俯射,所以很難造成貫穿的效果。
汜水關守城的副總兵為了節省一些火藥,並沒有在這個命中不高的距離射擊。
守城戰,射擊的時間還是很充裕,隻有在野外交戰的時候才會在兩百米開外就射擊。
“砰砰砰——”
這次,炮手們換上了尖頭炮彈,這是一種爆破彈,落地後觸發爆炸開來,能波及周圍十幾的距離。就算有遮擋物都有可能被波及到。
所以兩百米到一百米這段距離,上千的南明軍隊快步衝上去的速度快了幾分。
一分鍾不到,就將攻城車推到了城牆百米的距離。
這百米的距離才是傷亡最大的時候,所有人身體都不由往攻城車靠。
“砰砰砰——”
進入百米距離,米尼步槍的命中率高達百分七十以上。
子彈“嗖嗖”的射進南明朝廷攻城隊伍中,南明朝廷每接近城牆十米的距離就有二三十人倒地。
當靠近城牆邊上的時候,上千的南明軍隊已經損傷兩百多人。
四輛攻城車重重的撞擊上城牆,南明朝廷的人馬並沒有紮堆在城牆上,而是舉起火槍向上射擊。
炮管越長,那麽炮彈射程就越遠。
而袁崇煥這次攜帶的紅衣大炮,是擁有兩米以上長度,重達兩千多斤的紅衣大炮。
射程能達到五六裏地,如果角度調好,那麽八裏的距離都是能射到。
而現在紅衣大炮距離汜水關有兩千米的距離,而整個關城長度在兩三裏以內。
也就是說,袁崇煥攜帶的這八門紅衣大炮可以覆蓋整個汜水關城。
這個世紀最頂尖的大炮可不是吹出來,而是有真材實料。
不過這些紅衣大炮弱點也很明顯,就是笨重,兩千斤的重量,需要四五頭牛才能拉動,一天能行軍的速度也隻有一二十公裏。
隻有在攻城的時候適合使用,在野戰的時候攜帶那就是找死。
第二個缺點就是大炮的射擊速度太慢了,一發要兩三分鍾才行,要知道速射炮一分鍾能發射十幾發,這還是普通的速度。
三分鍾都能打將近四十發,相差將近四十倍的射速。
雖然有諸多缺點,但紅衣大炮確實是這個時代最好用的滑膛炮。
“轟隆隆——”
一發發大炮打在汜水關城頭上或者城池內,如此大炮轟擊過去一個時辰,南明軍隊打出了將近四百發炮彈。
火藥就是打了一千二百斤,加上彈丸,少說也有三千六百斤。
如此說來,紅衣大炮還有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節約成本,畢竟射了一個時辰才用了一千二百斤的火藥。
再看看速射炮,一枚彈殼加火藥三四斤重的炮彈,一分鍾打出六十多斤。
一小時就是三千六百斤,兩小時七千二百斤。
如此對比下來,紅衣大炮有著不小的優勢。
四百發炮彈打出,所有炮手都已經不敢操作。
因為此時炮管已經是滾燙的能燒開水,這麽高的溫度,將火藥包放進去,可能隨時會爆炸。
“上!”袁崇煥下令開始讓大軍開始攻城。
因為道路狹窄,所以大軍一次隻能通行上千人,上千人推著各種攻城車緩慢的靠近城牆。
盧象升這段時間還是做了很多東西,像這些攻城的器械便準備了很多,就是因為這些攻城器械的存在,才讓攻城傷亡大大減少。
要不然一天死幾百人,幾個月時間,兩萬多的大軍都不夠死。
攻城車緩慢的推動著,其實就是一架木梯架在車上,兵卒躲避在車後麵,能躲避城頭上飛射下來的子彈。
攻城隊伍以一分鍾一百米的速度前進著,照這個速度前行,大概十分鍾後就能碰到城牆。
在臨近城牆的時候,隊伍的速度甚至會更慢,是盧象升發現的一絲規律。
前期軍隊靠近的時候,如果能吸引城頭大量的火力消耗,那麽靠近城牆後,從城頭上射下來的火力會明顯少很多。
所以,南明朝廷的軍隊在盧象升指揮下也不是一擁而上,毫無戰術的進攻關城。
很快,進攻軍隊靠近到城牆五百米的距離,這個距離,城頭上槍手並沒有射擊。
“狗娘的,轟了老子一個多時辰,也是讓這些人知道我們火炮的厲害。”
“開炮!”守城副總兵高聲大喊道。
“砰砰砰——”
城牆十幾個牆垛口上開始發射炮彈,城池內也是有配置大炮。
是大號佛郎機炮,重千斤,長一丈,前三炮隻需花費一分鍾。
不過汜水關城上的大號佛郎機炮配備五個子炮,一分鍾發射兩發還是十分輕鬆的事情。
發炮速度是紅衣大炮的五六倍,但威力上並沒有紅衣大炮那麽強大。
炮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心彈,另外一種是速射炮的?前點式?霰彈。
沒錯,速射炮想申請實在太困難,所以賀人龍另辟蹊徑,給軍部的人示範了一次用佛郎機炮打速射炮,然後申請一批炮彈。
結果卻是成功,隻能說賀人龍是一個人才。
不過用佛郎機炮射尖頭炮彈還是有很明顯缺點,那就是尖頭炮彈本身太小,而大號佛郎機炮炮口徑基本在一百毫米以上。
這個口徑放到後膛炮中都是艦炮,軍部不可能下配這些炮彈。
一百毫米以上的艦炮,炮彈都是在五十斤以上,幾百斤都是常有的事情。
因為炮彈過於小,這就造成氣密性不好,所以隻能射出一兩百米距離。
但就是這樣,炮兵營還是喜歡用尖頭炮彈,實在是這炮彈用著省事,而且用的火藥量少,炸炮管的事情也很少會發生。
“砰砰砰——”
這時候從汜水關城頭落下去的炮彈都是實心彈,砸在攻城車上,會讓攻城車劇烈的搖晃起來。
落到密集人群中,更是能一次砸死五六個人,這就是特殊地形下,火炮的威力有所加持。
要是在開闊的地形,攻城人馬四散在平原上,大炮能打到人的幾率其實是十分小。
“砰砰砰——”
又是三分鍾過去,上百發的實心彈打進攻城的千人隊伍中,造成了幾十人傷亡。
攻城的南明軍隊也不傻,看到城頭上的大炮在發威,自然都是找遮掩物躲避起來。
而此時,南明千人的攻城隊伍已經靠近城池兩百米距離,這個距離使用米尼步槍射擊命中率有百分五十。
不過因為是俯射,所以很難造成貫穿的效果。
汜水關守城的副總兵為了節省一些火藥,並沒有在這個命中不高的距離射擊。
守城戰,射擊的時間還是很充裕,隻有在野外交戰的時候才會在兩百米開外就射擊。
“砰砰砰——”
這次,炮手們換上了尖頭炮彈,這是一種爆破彈,落地後觸發爆炸開來,能波及周圍十幾的距離。就算有遮擋物都有可能被波及到。
所以兩百米到一百米這段距離,上千的南明軍隊快步衝上去的速度快了幾分。
一分鍾不到,就將攻城車推到了城牆百米的距離。
這百米的距離才是傷亡最大的時候,所有人身體都不由往攻城車靠。
“砰砰砰——”
進入百米距離,米尼步槍的命中率高達百分七十以上。
子彈“嗖嗖”的射進南明朝廷攻城隊伍中,南明朝廷每接近城牆十米的距離就有二三十人倒地。
當靠近城牆邊上的時候,上千的南明軍隊已經損傷兩百多人。
四輛攻城車重重的撞擊上城牆,南明朝廷的人馬並沒有紮堆在城牆上,而是舉起火槍向上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