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這一年秋收匯總
明末之從千戶到遼東王 作者:看快前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時間進入八月份,各地的秋收的稅賦慢慢匯總上來,江南一帶的稅賦也是通過船運走海路進入天津三衛。
再從天津三衛分派到各個糧庫中。
八月末,所有賬目匯總過來,賬房的算盤連夜“啪啪”的響動著。
所有人都在核算各地的賬目信息。
現在韓熙統治的區域被劃分成七塊地方,各地的稅賦都是按照這七塊地方劃分開來算。
算完後再一起對總賬。
這七塊區域,分別是滿洲,蒙古草原一帶,這些部落每年秋收的時候也是要向朝廷納貢。
一個千戶部落要納貢五十匹馬,現在記錄在案冊的千戶部落一百三十個左右。
滿洲那邊則是納貢五十頭牛,記錄在案的千人部落有五十個。
一年合計下來,有馬匹六千五百匹,牛兩千五百頭。
這些納貢加起來,折算成銀子,大概就十萬兩銀子而已。
這些銀子隻能算是蚊子肉,韓熙每年還要倒貼四十萬兩銀子進入草原上。
所以這一區域算是負稅收!
第二片區域就是陝西和山西,這兩個地方韓熙都沒有留多少兵在當地。
也不能說沒有兵吧,後世的三順王,劉艾鄧三位將軍。
還有劉興祚這些人都有兵馬駐守在兩地各個重要的關口,雖然有兵,但沒有能人過去治理。
加上幾年的天災和兵禍,也收不上來什麽銀子。
賬房一通核算下來,兩地加起來,就收上十萬兩銀子。
山西有四府二十州,七十七縣。
陝西有八府,兩直隸州,二十一州,九十五縣。
兩地加起來有兩百三十多個城,十萬兩銀子,差不多一個縣城上繳四百三十四兩銀子。
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韓熙是很無語的,這個銀子數目都能和草原的部落有的一拚。
這頭兩個區域基本都是賠錢貨。
接下來是山東連接遼東這一片區域,遼東今年收成還算不錯,至於山東又碰到災害了。
這一片區域,各縣出現不少的青天老爺,紛紛上報朝廷,請求赦免今天稅賦。
有些甚至直接替朝廷做主,給百姓赦免稅賦了。
但真實情況麽,自然是這些青天老爺羅列出一群子虛烏有的稅賦來。
錢自己收了,鍋麽,自然是朝廷背著。
所以這一片區域,稅收不怎麽樣,但查抄罪銀,卻是十分的喜人。
隻是查抄了二十五個縣令和其下屬官僚,就收繳上來三百萬兩銀子。
沒錯,就是整整三百萬兩銀子,一個縣就收繳上來十幾萬兩銀子。
加上遼東一地的稅收,大概收上來四百萬銀子。
四百萬兩銀子,都可以比擬富裕的江南之地了。
第四塊是北直隸,可能經過韓熙幾次的整頓,底下這些官員都變得老實很多。
所以北直隸今年的稅收並沒有什麽額外加持。一百一十個州縣城,最後收上來六十萬兩銀子,還有上千萬石的糧食。
沒錯,今年北直隸還是以收糧食為主,上千萬石糧食,大半都是區隊貢獻。
其餘的耕地,想收糧食上來還是很麻煩的事情。
第五塊區域,是江南一帶,這也是收稅的大頭,今年收上銀子六百萬兩銀子。
韓熙可是駐有總兵在那裏,收稅可不和你含含糊糊的。
第六塊區域是浙江一帶,這一帶很多山地還沒攻占下來,而且還有很多南明軍隊進攻。
所以收上來的銀子大概六十萬兩,糧食兩百萬左右。
第七塊區域是沿海兩省,同樣和浙江一樣的情況,收上來的銀子在六十萬兩,糧食一百萬。
主要是收稅遇到當地地主阻礙,大部分糧食都屬於不正常收繳。
所謂不正常收繳,就是剿滅那些反抗地主收繳上來的稅賦。
七塊區域匯總起來,一共一千一百萬銀子,糧食一千五百萬左右。
扣除損耗,最終入庫銀子九百萬,糧食一千三百五十萬石。
在這運輸不發達的年代,路上的損耗莫名的高。
也不知道是被人貪汙掉,還是真的損耗了,不過現在兵荒馬亂的,這些事情也不好查。
所以還是也隻能這樣。
今年庫銀入賬後,朝廷明麵上的銀子就有一千六百兩,糧食兩千萬石。
這兩千萬石糧食,主要分布在北直隸,遼東,杭州一帶。
韓熙將統計數據遞給現任的戶部尚書畢自嚴查看。
“畢尚書,你看看這是怎麽迴事,怎麽每年都有這麽多的損耗。要是沒有這些損耗,那該多好呀。”韓熙開口說道。
畢自嚴聽後,心中顯得有些無語:“燕王殿下,不管那朝,那代,運送物資都是有損耗。”
畢自嚴,山東淄川人,原本任命天津巡撫。
韓熙聽聞此人很會搞經濟,所以便傳召進京城做了戶部尚書。
這賬目也管理了兩三年時間,能力還是有的。
韓熙用了兩三年時間,覺得此人能用,所以便將財務的事情交給此人統管。
“這稅收一年不如一年,可不是什麽好事情啊,畢尚書要好好想辦法才行。”韓熙開口說道。
畢自嚴心中再次無語,銀收九百萬兩,糧收一千五百萬。
糧食按照九錢銀子算,那一年下來就有兩千三百五萬兩銀子。
這個稅收,在明朝十幾任皇帝裏,哪裏有過?
天啟年間,稅收也不過幾百萬兩銀子。
雖然韓熙在後,朝廷的府庫那是越來越富裕,但畢自嚴還是有些不認同韓熙的稅收手段。
這種派軍隊下去征收的手法,在畢自嚴看來,有點竭澤而漁,恐怕不能長久下去。
“燕王殿下,這樣收下去,下一年稅收隻會更少。底下百姓也是惶恐不安,恐怕不是長久之計策。”畢自嚴勸諫道。
“嗯,畢尚書太小看那些人了的實力,按照這個收方,本王還能收五十年。”韓熙笑著說道。
一年一千萬兩銀子,五十年也就五億兩銀子,江南真就有這麽多銀子。
“而且,本王知道哪裏有銀子,哪裏沒銀子。你看看,陝西,山西兩地多災,而且還鬧兵禍。”
“要不是擔心寒了江東父老的心,本王都打算免稅一兩年,讓兩地緩上一會。”
“現在這種情況,也隻能再苦一苦江南一帶的百姓。”
“等戰事結束,本王定然要給江南一地免除幾年的稅賦。”韓熙向這位戶部尚書說著朝廷的難處。
這一時間,讓畢自嚴不知道說些什麽好。
再從天津三衛分派到各個糧庫中。
八月末,所有賬目匯總過來,賬房的算盤連夜“啪啪”的響動著。
所有人都在核算各地的賬目信息。
現在韓熙統治的區域被劃分成七塊地方,各地的稅賦都是按照這七塊地方劃分開來算。
算完後再一起對總賬。
這七塊區域,分別是滿洲,蒙古草原一帶,這些部落每年秋收的時候也是要向朝廷納貢。
一個千戶部落要納貢五十匹馬,現在記錄在案冊的千戶部落一百三十個左右。
滿洲那邊則是納貢五十頭牛,記錄在案的千人部落有五十個。
一年合計下來,有馬匹六千五百匹,牛兩千五百頭。
這些納貢加起來,折算成銀子,大概就十萬兩銀子而已。
這些銀子隻能算是蚊子肉,韓熙每年還要倒貼四十萬兩銀子進入草原上。
所以這一區域算是負稅收!
第二片區域就是陝西和山西,這兩個地方韓熙都沒有留多少兵在當地。
也不能說沒有兵吧,後世的三順王,劉艾鄧三位將軍。
還有劉興祚這些人都有兵馬駐守在兩地各個重要的關口,雖然有兵,但沒有能人過去治理。
加上幾年的天災和兵禍,也收不上來什麽銀子。
賬房一通核算下來,兩地加起來,就收上十萬兩銀子。
山西有四府二十州,七十七縣。
陝西有八府,兩直隸州,二十一州,九十五縣。
兩地加起來有兩百三十多個城,十萬兩銀子,差不多一個縣城上繳四百三十四兩銀子。
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韓熙是很無語的,這個銀子數目都能和草原的部落有的一拚。
這頭兩個區域基本都是賠錢貨。
接下來是山東連接遼東這一片區域,遼東今年收成還算不錯,至於山東又碰到災害了。
這一片區域,各縣出現不少的青天老爺,紛紛上報朝廷,請求赦免今天稅賦。
有些甚至直接替朝廷做主,給百姓赦免稅賦了。
但真實情況麽,自然是這些青天老爺羅列出一群子虛烏有的稅賦來。
錢自己收了,鍋麽,自然是朝廷背著。
所以這一片區域,稅收不怎麽樣,但查抄罪銀,卻是十分的喜人。
隻是查抄了二十五個縣令和其下屬官僚,就收繳上來三百萬兩銀子。
沒錯,就是整整三百萬兩銀子,一個縣就收繳上來十幾萬兩銀子。
加上遼東一地的稅收,大概收上來四百萬銀子。
四百萬兩銀子,都可以比擬富裕的江南之地了。
第四塊是北直隸,可能經過韓熙幾次的整頓,底下這些官員都變得老實很多。
所以北直隸今年的稅收並沒有什麽額外加持。一百一十個州縣城,最後收上來六十萬兩銀子,還有上千萬石的糧食。
沒錯,今年北直隸還是以收糧食為主,上千萬石糧食,大半都是區隊貢獻。
其餘的耕地,想收糧食上來還是很麻煩的事情。
第五塊區域,是江南一帶,這也是收稅的大頭,今年收上銀子六百萬兩銀子。
韓熙可是駐有總兵在那裏,收稅可不和你含含糊糊的。
第六塊區域是浙江一帶,這一帶很多山地還沒攻占下來,而且還有很多南明軍隊進攻。
所以收上來的銀子大概六十萬兩,糧食兩百萬左右。
第七塊區域是沿海兩省,同樣和浙江一樣的情況,收上來的銀子在六十萬兩,糧食一百萬。
主要是收稅遇到當地地主阻礙,大部分糧食都屬於不正常收繳。
所謂不正常收繳,就是剿滅那些反抗地主收繳上來的稅賦。
七塊區域匯總起來,一共一千一百萬銀子,糧食一千五百萬左右。
扣除損耗,最終入庫銀子九百萬,糧食一千三百五十萬石。
在這運輸不發達的年代,路上的損耗莫名的高。
也不知道是被人貪汙掉,還是真的損耗了,不過現在兵荒馬亂的,這些事情也不好查。
所以還是也隻能這樣。
今年庫銀入賬後,朝廷明麵上的銀子就有一千六百兩,糧食兩千萬石。
這兩千萬石糧食,主要分布在北直隸,遼東,杭州一帶。
韓熙將統計數據遞給現任的戶部尚書畢自嚴查看。
“畢尚書,你看看這是怎麽迴事,怎麽每年都有這麽多的損耗。要是沒有這些損耗,那該多好呀。”韓熙開口說道。
畢自嚴聽後,心中顯得有些無語:“燕王殿下,不管那朝,那代,運送物資都是有損耗。”
畢自嚴,山東淄川人,原本任命天津巡撫。
韓熙聽聞此人很會搞經濟,所以便傳召進京城做了戶部尚書。
這賬目也管理了兩三年時間,能力還是有的。
韓熙用了兩三年時間,覺得此人能用,所以便將財務的事情交給此人統管。
“這稅收一年不如一年,可不是什麽好事情啊,畢尚書要好好想辦法才行。”韓熙開口說道。
畢自嚴心中再次無語,銀收九百萬兩,糧收一千五百萬。
糧食按照九錢銀子算,那一年下來就有兩千三百五萬兩銀子。
這個稅收,在明朝十幾任皇帝裏,哪裏有過?
天啟年間,稅收也不過幾百萬兩銀子。
雖然韓熙在後,朝廷的府庫那是越來越富裕,但畢自嚴還是有些不認同韓熙的稅收手段。
這種派軍隊下去征收的手法,在畢自嚴看來,有點竭澤而漁,恐怕不能長久下去。
“燕王殿下,這樣收下去,下一年稅收隻會更少。底下百姓也是惶恐不安,恐怕不是長久之計策。”畢自嚴勸諫道。
“嗯,畢尚書太小看那些人了的實力,按照這個收方,本王還能收五十年。”韓熙笑著說道。
一年一千萬兩銀子,五十年也就五億兩銀子,江南真就有這麽多銀子。
“而且,本王知道哪裏有銀子,哪裏沒銀子。你看看,陝西,山西兩地多災,而且還鬧兵禍。”
“要不是擔心寒了江東父老的心,本王都打算免稅一兩年,讓兩地緩上一會。”
“現在這種情況,也隻能再苦一苦江南一帶的百姓。”
“等戰事結束,本王定然要給江南一地免除幾年的稅賦。”韓熙向這位戶部尚書說著朝廷的難處。
這一時間,讓畢自嚴不知道說些什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