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招募輔軍
明末之從千戶到遼東王 作者:看快前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個縣城位置大多都在長江流域邊上的平原地,是必須要進攻下來的縣城。
要是放任不管的話,要大軍要繞路不說,還有可能被沿途的縣城人馬騷亂。
府城都被打下來,所以攻打縣城並不會費多少力氣。
“再征召一支萬人輔軍。”韓熙對身邊的徐良說道。
“是!”徐良領到命令便是退下去執行命令。
現在東路軍主帥是遼左衛的徐海,率領著一萬的正規軍,其中有三千人是遼東過來的人馬。
這段時間在江南一帶也是吸納了五千的良家子弟,還有兩千是從流民中招募進來。
之所以在本地召喚人馬,是因為外來人馬會遭遇本地人排斥。
這種排斥都不用那些地主煽動就會自發形成,估計所有人都下意識將這支北方過來的軍隊當做一支強盜軍隊。
雖然軍隊都是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收繳地方的鄉紳和土地主的財產,但大多百姓都是不怎麽懂法。
事情都是口口相傳,辨別能力相對較低。
而口口相傳,是誰在傳?
當然是掌握話語權的當地鄉紳士族,這些鄉紳士族在當地紮根上百年,威信甚至比官府還高。
這可不是官府出幾道公文就能改變的事情,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培養一批忠於韓熙的士族,打壓那些不聽話,重新進行一次利益分割。
所以徐海的遼左衛,現在也是改名字成為東路一軍。
軍隊現在已經開始大量吸納本地人,後勤輔軍也是大量用的本地人。
這些輔軍主要幹的事情,就是守住攻下來的縣城,每個府城大概有五千人,縣城的話大概五百到一千人。
看縣城的規模定輔軍人數,這支輔軍可能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
很快,官府的公文就在池州府和安慶府粘貼開來,兩府人口主要就聚集在府城附近。
因為其他區域大多都是山脈,想征召山民還是有些困難的。
因為地處南方,所以兩府之地人口加起來有一百多萬,府城附近就有五六十萬的人口。
所以征召一萬人的輔軍,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告示貼出來,馬上就有一群老百姓圍著告示觀看著。
一些認得字的人,更是一邊看,一邊念著:“朝廷東路一軍,收複安慶府,現招募府軍五千人,包吃包住,待遇從優,具體麵談。”
“征兵處,東城外十五裏劉家莊,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周圍百姓的看後,都是低聲議論起來,而這時,一個小胡子的青年眼睛亂轉,然後開口說道:“燕王真是仁慈,征召軍隊都是自願。”
“不像那南賊一樣,挨家挨戶抓壯丁充軍,為他們效力不說,連口飽飯都沒得吃。”
“不但如此,我還聽說了,前腳別人兒子才被抓去充軍,後腳就有南賊將家中糧食給搶光,真是缺德的很,”
這話一出,馬上又是引起一陣議論聲音,周圍就有不少人的兒子或者是丈夫被抓走。
所以小胡子青年的話得到不少人的共鳴,都是紛紛表示,燕王是賢王。
小胡子青年是重組的北鎮府錦衣衛成員,錦衣衛北鎮府現在專門負責民間輿論的把控。
作為一個後世來的人,自然知道言論的重要性,不管做什麽,必須要站在道德的製高點狠狠製裁你才行。
周圍有一個文人打扮的學子聽到小胡子青年的話,當即有些不悅起來。
這些學子在江南一帶多多少少都受到東林黨的洗腦,加上腦子裏麵全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那一套。
所以韓熙這種大逆不道的人怎麽能算是一位賢王?
“哼!一個違背君臣倫理的人,怎麽稱的上賢王。”其中一位一臉正氣的高個學子高聲怒斥道。
身邊的矮個學子都有些傻眼,要知道韓熙那賊子可就在池州城內。
東林黨成員誰不知道,韓賊爪牙遍布天下。
“徐兄,慎言!”矮個學子拿著高個青年衣袖緊張說道。
“怎麽,那韓賊做的,我們還說不得?難不成韓賊還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不成。”高個學子毫無畏懼的說道,顯然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畢竟韓熙可不是那種讓你暢所欲言,胡說八道的人。
果然小胡子青年眯著眼睛看向高個學子出聲辯駁道:“你們這群書呆子倒是滿口仁義道德,既然看不慣,居然還厚著臉皮領取朝廷補貼糧食。”
“果然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高個學子聽後一時啞口無言,因為他前幾天確實憑借秀才身份,領取了一石補貼的糧食。
“這些東西,本就是朝廷有的,和那韓賊有什麽關係。”高個學子有化身潑婦的趨勢,要死纏爛打,不管有沒有理,就是你不對。
很快,爭論引起周圍百姓的圍觀,百姓們,最喜歡就是看這些爭論了。
不過沒看多久,就看到那剛剛口口聲聲罵燕王的是韓賊的高個書生被府軍帶走。
最倒黴的還是其身旁的矮個書生,被波及禍及池魚。
府軍就是輔軍,輔軍聽起來沒那麽好聽,所以在外麵一般都是喊的府軍。
“你們說,這些說燕萬壞話的人,會被押送去哪?”周圍有百姓好奇的低聲嘀咕著。
小胡子青年聽後就是冷笑出聲道:“還能去哪裏,西城外喬家河頭那條路看到沒。”
“看到了,聽說要將路擴寬一倍。”有些四處走動的小販開口說道。
“嗬嗬嗬,這些說燕王壞話的人都被抓去那裏修路,那地方,聽說每天都累死一兩個人。”小胡子青年意味深長的看著周圍人。
周圍人聽後,都是打了一個寒顫,心中想著,燕王的壞話可說不得。
很快,公告處的人都是四散離開,不少家境現在貧苦的人都是往東城外去,準備去應聘輔軍。
雖然不知道告示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城內現在的福軍過得怎麽,一眾人還是有眼看的。
不說過得很好,但每天吃飽還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聽說這輔軍每天還發糖。
每天都發糖,這在一眾貧苦百姓眼中,那就是一件好差事。
要是放任不管的話,要大軍要繞路不說,還有可能被沿途的縣城人馬騷亂。
府城都被打下來,所以攻打縣城並不會費多少力氣。
“再征召一支萬人輔軍。”韓熙對身邊的徐良說道。
“是!”徐良領到命令便是退下去執行命令。
現在東路軍主帥是遼左衛的徐海,率領著一萬的正規軍,其中有三千人是遼東過來的人馬。
這段時間在江南一帶也是吸納了五千的良家子弟,還有兩千是從流民中招募進來。
之所以在本地召喚人馬,是因為外來人馬會遭遇本地人排斥。
這種排斥都不用那些地主煽動就會自發形成,估計所有人都下意識將這支北方過來的軍隊當做一支強盜軍隊。
雖然軍隊都是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收繳地方的鄉紳和土地主的財產,但大多百姓都是不怎麽懂法。
事情都是口口相傳,辨別能力相對較低。
而口口相傳,是誰在傳?
當然是掌握話語權的當地鄉紳士族,這些鄉紳士族在當地紮根上百年,威信甚至比官府還高。
這可不是官府出幾道公文就能改變的事情,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培養一批忠於韓熙的士族,打壓那些不聽話,重新進行一次利益分割。
所以徐海的遼左衛,現在也是改名字成為東路一軍。
軍隊現在已經開始大量吸納本地人,後勤輔軍也是大量用的本地人。
這些輔軍主要幹的事情,就是守住攻下來的縣城,每個府城大概有五千人,縣城的話大概五百到一千人。
看縣城的規模定輔軍人數,這支輔軍可能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
很快,官府的公文就在池州府和安慶府粘貼開來,兩府人口主要就聚集在府城附近。
因為其他區域大多都是山脈,想征召山民還是有些困難的。
因為地處南方,所以兩府之地人口加起來有一百多萬,府城附近就有五六十萬的人口。
所以征召一萬人的輔軍,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告示貼出來,馬上就有一群老百姓圍著告示觀看著。
一些認得字的人,更是一邊看,一邊念著:“朝廷東路一軍,收複安慶府,現招募府軍五千人,包吃包住,待遇從優,具體麵談。”
“征兵處,東城外十五裏劉家莊,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周圍百姓的看後,都是低聲議論起來,而這時,一個小胡子的青年眼睛亂轉,然後開口說道:“燕王真是仁慈,征召軍隊都是自願。”
“不像那南賊一樣,挨家挨戶抓壯丁充軍,為他們效力不說,連口飽飯都沒得吃。”
“不但如此,我還聽說了,前腳別人兒子才被抓去充軍,後腳就有南賊將家中糧食給搶光,真是缺德的很,”
這話一出,馬上又是引起一陣議論聲音,周圍就有不少人的兒子或者是丈夫被抓走。
所以小胡子青年的話得到不少人的共鳴,都是紛紛表示,燕王是賢王。
小胡子青年是重組的北鎮府錦衣衛成員,錦衣衛北鎮府現在專門負責民間輿論的把控。
作為一個後世來的人,自然知道言論的重要性,不管做什麽,必須要站在道德的製高點狠狠製裁你才行。
周圍有一個文人打扮的學子聽到小胡子青年的話,當即有些不悅起來。
這些學子在江南一帶多多少少都受到東林黨的洗腦,加上腦子裏麵全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那一套。
所以韓熙這種大逆不道的人怎麽能算是一位賢王?
“哼!一個違背君臣倫理的人,怎麽稱的上賢王。”其中一位一臉正氣的高個學子高聲怒斥道。
身邊的矮個學子都有些傻眼,要知道韓熙那賊子可就在池州城內。
東林黨成員誰不知道,韓賊爪牙遍布天下。
“徐兄,慎言!”矮個學子拿著高個青年衣袖緊張說道。
“怎麽,那韓賊做的,我們還說不得?難不成韓賊還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不成。”高個學子毫無畏懼的說道,顯然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畢竟韓熙可不是那種讓你暢所欲言,胡說八道的人。
果然小胡子青年眯著眼睛看向高個學子出聲辯駁道:“你們這群書呆子倒是滿口仁義道德,既然看不慣,居然還厚著臉皮領取朝廷補貼糧食。”
“果然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高個學子聽後一時啞口無言,因為他前幾天確實憑借秀才身份,領取了一石補貼的糧食。
“這些東西,本就是朝廷有的,和那韓賊有什麽關係。”高個學子有化身潑婦的趨勢,要死纏爛打,不管有沒有理,就是你不對。
很快,爭論引起周圍百姓的圍觀,百姓們,最喜歡就是看這些爭論了。
不過沒看多久,就看到那剛剛口口聲聲罵燕王的是韓賊的高個書生被府軍帶走。
最倒黴的還是其身旁的矮個書生,被波及禍及池魚。
府軍就是輔軍,輔軍聽起來沒那麽好聽,所以在外麵一般都是喊的府軍。
“你們說,這些說燕萬壞話的人,會被押送去哪?”周圍有百姓好奇的低聲嘀咕著。
小胡子青年聽後就是冷笑出聲道:“還能去哪裏,西城外喬家河頭那條路看到沒。”
“看到了,聽說要將路擴寬一倍。”有些四處走動的小販開口說道。
“嗬嗬嗬,這些說燕王壞話的人都被抓去那裏修路,那地方,聽說每天都累死一兩個人。”小胡子青年意味深長的看著周圍人。
周圍人聽後,都是打了一個寒顫,心中想著,燕王的壞話可說不得。
很快,公告處的人都是四散離開,不少家境現在貧苦的人都是往東城外去,準備去應聘輔軍。
雖然不知道告示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城內現在的福軍過得怎麽,一眾人還是有眼看的。
不說過得很好,但每天吃飽還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聽說這輔軍每天還發糖。
每天都發糖,這在一眾貧苦百姓眼中,那就是一件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