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投降
大秦:重生祖龍殘暴第九子 作者:胡蘿卜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蘇勒冷笑,眼神堅定。
蒙毅看出阿蘇勒的決心,握緊長槍,氣勢開始聚集。
而此時的阿蘇勒也意識到現在自己或許逃不掉了。
“殺!”
隨著一聲怒吼,阿蘇勒揮動彎刀衝向蒙毅。
兩人兵器碰撞的聲音愈發頻繁且尖銳。
正當二人激戰之時,後方傳來的撤退號聲令蒙毅神色大變。
盡管不願,他也隻能服從命令。
趁著蒙毅心神不定的瞬間,阿蘇勒迅速反擊,劈開蒙毅腰間皮甲並將其砍翻在地,隨即踢開蒙毅策馬離去。
蒙毅憤恨不已地喃喃道:“狡猾!”
的確,阿蘇勒用計謀吸引蒙毅注意,在其分心之際發動突然襲擊,雖然重創了蒙毅,但此舉也讓他暴露於危險之中。
蒙毅隻得下令全軍撤退。
“全軍撤退!”
蒙毅高聲喊道。
麵對潰敗的大月氏士兵,蒙毅並沒有下令追擊。
因為他在憂慮剛剛受傷的同胞們,如果去追趕阿蘇勒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犧牲。
但即便如此,這些逃離者生還的機會依然渺茫。
無論如何選擇都是殘酷的事實。
最終,蒙毅領著部隊返迴營地進行整修,並要求醫官檢查和照顧傷員,幸好人無大礙,隻需數日恢複即可。
讚賞 分享 評論
“大帥,阿蘇勒真是厲害,連您的手臂都受了傷!”
副將手持白布幫蒙毅包紮傷口。
雖然傷勢未及筋骨,但血液仍然不停地流出。
剛迴到營地的蒙毅接到了蒙恬的召喚,心裏正有一些疑惑想要請教大哥。
“大哥,末將實在不理解,為什麽要在此時收兵?是否不再追擊他們了?”
蒙毅滿臉疑惑地問道。
“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繼續進攻可能會危及我們的補給線。
再說阿蘇勒也負傷在身,現在他的部隊無法抵擋我們的進一步追擊。
隻需派出一部分騎兵,定能徹底擊敗他。”
蒙恬緩緩道來。
“原來如此!”
蒙毅點點頭,覺得大哥說得確有道理。
不過這樣做,也意味著他們得放棄對西州城的占領,這對他的聲望確實會有影響。
然而,這些考慮似乎還遠在他當前的任務之外。
“聽我命令!”
蒙恬嚴肅說道。
“末將在!”
蒙毅行禮答道。
“任務已經完成,立即帶剩下的騎兵歸營。”
蒙恬下達命令。
雖心中略有遺憾,但蒙毅明白主將之命不得不從,便遵照命令執行。
另一處戰場上,阿蘇勒率領殘部匆忙撤退,內心既憤怒又悲痛。
這仗打下來,又有不少士兵陣亡,這些戰士如同他的子弟一般。
望著一地鮮血和靜默身軀,他的眼中沒有淚水,隻有一片死寂,“安息吧,兄弟們!”
他低聲祈禱,仿佛是在與戰友們告別。
這次敗局不僅使阿蘇勒失去了一場勝利,更是讓西州落入他人手中,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他立誓必雪此恥,重新奪迴西州。
而另一邊,蒙毅率隊迴到了營地。
右臂雖有些受傷,但已無大礙。
想到剛才戰場上的失利,雖最終自己一方占據上風卻也因此受創,倘若阿蘇勒沒有砍中他的手,也許能改變整個局麵。
此刻迴想,令他懊悔萬分。
427 “大帥,阿蘇勒跑了!”
趙甫帶著惋惜之情稟報道。
蒙毅輕輕搖頭,說:“這一次讓他逃脫也是情理之中。
雖然他失去了將近一半的騎兵,但這也不失為一場勝利!”
蒙毅的目光投向遠方的高原,眼神顯得格外深邃。
“大帥,您真的英明神武,一箭三雕:奪得了西州,又重創了敵人,可謂一舉兩得啊。”
趙甫在一旁讚賞地說。
蒙毅嗬嗬一笑:“你這張嘴還真是會說話。”
他拍了拍趙甫的肩膀。
趙甫嘿嘿笑了,“大帥,那麽我們何時再出擊?”
韓信莫名奇妙地成為了這支部隊的統帥。
他本人甚至難以置信,而胡亥初聞此事時也是一怔。
當看到戴罪之身的韓信走到胡亥麵前時,他越發捉摸不透皇兄嬴子嬰的心思了。
“你就是韓信?”
胡亥冷冷問道。
韓信抱拳迴話,淡然道:“迴公子的話,正是韓信在下。”
他既不高傲也不低眉順眼,態度不卑不亢,反而有種自信的張狂。
這讓胡亥並沒有發怒。
此時坐在胡亥旁邊的趙高眯著眼仔細端詳著韓信:“你曾為沛縣劉邦做事,在封禪那日率兵進攻上山,可對?”
韓信目視著趙高,淡淡道:“並非是曾經效力於沛公,韓信至今依舊效忠沛公!”
趙高的眼神略帶疑惑,“你好大的膽子,此乃秦國領地,天下皆為秦土。
你現在雖身處困境,仍敢如此囂張,莫非不將本公子放在眼裏?你要知道,我可以立即將你斃命。”
胡亥聞言立刻站起來,抽出身邊侍衛手中的劍架在韓信的脖子上。
然而韓信仍然鎮定:“忠誠的人不侍二主。
如果如今我投降給秦皇陛下,今後失敗之時,是否會又背叛陛下而歸附他人呢?若真如此,我又成了什麽樣的人?”
那一刻,營地裏十幾個人都不敢直視韓信那銳利的目光。
韓信心知自己的處境險峻。
三萬秦軍看似兵力不多,但卻個個戰鬥力強,絕不可輕視。
同時他也清楚無法說服在場之人與他一起逃走。
這些人的家庭都在關中安根紮營,如果貿然離開,秦國那個無情的 ** 必定不會放過他們。
所以此刻韓信選擇按部就班。
贏子嬰要他打仗,他便打。
等打完後,再找個機會逃離迴到沛縣,不是美事一件嗎?
韓信雖能言善辯,但今日趙高警告道:“韓信,你平時口才不錯,但今天我勸你最好老實一些,否則我會讓你知道反對我們的後果!”
趙高的語氣充滿寒意。
韓信隻是淡淡地看了趙高一眼,並未再多言。
他心裏不解,嬴子雲為何要派自己帶著胡亥和趙高一同去攻打趙國(得諾好)?公子胡亥是秦始皇嬴政最寵愛的兒子,而趙高則是嬴政寵幸的謀臣。
按常理推斷,這兩人應該安居宮中,不應該參戰。
韓信思考再三,直到迴到營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隨後消息傳開,三萬大軍出征東方,大將韓信的消息在山東各國引起了軒然 ** 。
劉邦聽聞韓信叛變的消息,怒不可遏:“這個消息若是傳揚出去,我們的軍心必定會大亂!”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該如何安慰這位主君。
蕭何趕忙上前安撫道:“沛公息怒,此刻不該衝動,既然趙國已經派人通知此事,說明他們並未在意。
反而還請求我們協助抵抗秦軍,這對咱們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劉邦卻毫不買賬:“好?好什麽?我們現在能真的出兵嗎?誰能保證出兵途中不遇阻撓?萬一韓信真的背叛了,那我們豈不是自投羅網?”
眾人麵露難色,確實無法反駁劉邦的觀點。
蕭何明白必須先穩住局勢:“沛公說得有道理。
如今問題十分嚴峻,如果我們不出兵,趙國危局恐成現實,而且還有許多勢力見風使舵。”
眾人陷入沉思,如果此刻出兵抵禦秦國,必然會引火燒身。
更麻煩的是,剛一調動大軍,秦國就可能立即發起進攻。
這一切都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蕭何提議:“不如我們先觀望幾日,看看江東是否有所動靜,再做決斷。”
劉邦點了點頭,深唿吸後說:“此計穩妥,我們就暫且按兵不動。”
現今趙國勢力單薄,且處於秦國的夾擊之下。
倘若此時貿然出兵,後果不堪設想。
江東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雖然秦軍強大,但要在短期內攻克江東,並不是易事,這給了江東更多喘息的時間。
此番征召江東援軍的目的在於讓他們協助趙國防守。
因此,如果江東發兵,趙國不僅不會責備他們,反而會予以嘉獎。
蕭何等人認為此舉頗為妥當。
蕭何等離去後,劉邦獨自坐在營帳中良久無語,心中仿若籠罩著迷霧,始終找不到答案。
韓信的隊伍穿過函穀關後與章邯率領的一萬秦軍相遇,合並後共有四萬人馬。
一個令人意外的局麵浮現——眾人原本以為這支軍隊的實際控製人應該是胡亥,然而隨著章邯加入,大家發現真正的主心骨卻是韓信。
章邯對此甚為不解,不明白為何皇帝要讓韓信掌控大軍。
但目前章邯身為前鋒統領,需立即指揮部隊向東行進,以盡快抵達邯鄲。
韓信也毫不猶豫地遵照指令,下達了各部按序推進的命令。
“全軍行動!”
隨著他一聲令下,士兵迅速就位。
章邯所帶領的是由騎兵組成的精銳部隊,裝備輕巧,移動迅速,遠勝常規步兵。
不到半天,這一萬大軍已經脫離函穀關直奔邯鄲而去。
韓信的部隊稍緩一些,但仍緊緊跟隨。
一個月後,四萬大軍全部逼近邯鄲城下。
邯鄲城牆上可見密集的守軍,城門緊閉,絲毫沒有開城投降之意。
“遣使傳話,速命開城投降,可饒其一命。”
此刻韓信儼然是秦軍將領的身份在說話。
韓信的副官拿著文件向城牆跑去。
韓信則背手站立,遠望前方。
不一會兒,副官迴來報告:大將軍,並未同意投降。
韓信眉頭緊蹙,似乎也未能預料到會拒降。
蒙毅看出阿蘇勒的決心,握緊長槍,氣勢開始聚集。
而此時的阿蘇勒也意識到現在自己或許逃不掉了。
“殺!”
隨著一聲怒吼,阿蘇勒揮動彎刀衝向蒙毅。
兩人兵器碰撞的聲音愈發頻繁且尖銳。
正當二人激戰之時,後方傳來的撤退號聲令蒙毅神色大變。
盡管不願,他也隻能服從命令。
趁著蒙毅心神不定的瞬間,阿蘇勒迅速反擊,劈開蒙毅腰間皮甲並將其砍翻在地,隨即踢開蒙毅策馬離去。
蒙毅憤恨不已地喃喃道:“狡猾!”
的確,阿蘇勒用計謀吸引蒙毅注意,在其分心之際發動突然襲擊,雖然重創了蒙毅,但此舉也讓他暴露於危險之中。
蒙毅隻得下令全軍撤退。
“全軍撤退!”
蒙毅高聲喊道。
麵對潰敗的大月氏士兵,蒙毅並沒有下令追擊。
因為他在憂慮剛剛受傷的同胞們,如果去追趕阿蘇勒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犧牲。
但即便如此,這些逃離者生還的機會依然渺茫。
無論如何選擇都是殘酷的事實。
最終,蒙毅領著部隊返迴營地進行整修,並要求醫官檢查和照顧傷員,幸好人無大礙,隻需數日恢複即可。
讚賞 分享 評論
“大帥,阿蘇勒真是厲害,連您的手臂都受了傷!”
副將手持白布幫蒙毅包紮傷口。
雖然傷勢未及筋骨,但血液仍然不停地流出。
剛迴到營地的蒙毅接到了蒙恬的召喚,心裏正有一些疑惑想要請教大哥。
“大哥,末將實在不理解,為什麽要在此時收兵?是否不再追擊他們了?”
蒙毅滿臉疑惑地問道。
“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繼續進攻可能會危及我們的補給線。
再說阿蘇勒也負傷在身,現在他的部隊無法抵擋我們的進一步追擊。
隻需派出一部分騎兵,定能徹底擊敗他。”
蒙恬緩緩道來。
“原來如此!”
蒙毅點點頭,覺得大哥說得確有道理。
不過這樣做,也意味著他們得放棄對西州城的占領,這對他的聲望確實會有影響。
然而,這些考慮似乎還遠在他當前的任務之外。
“聽我命令!”
蒙恬嚴肅說道。
“末將在!”
蒙毅行禮答道。
“任務已經完成,立即帶剩下的騎兵歸營。”
蒙恬下達命令。
雖心中略有遺憾,但蒙毅明白主將之命不得不從,便遵照命令執行。
另一處戰場上,阿蘇勒率領殘部匆忙撤退,內心既憤怒又悲痛。
這仗打下來,又有不少士兵陣亡,這些戰士如同他的子弟一般。
望著一地鮮血和靜默身軀,他的眼中沒有淚水,隻有一片死寂,“安息吧,兄弟們!”
他低聲祈禱,仿佛是在與戰友們告別。
這次敗局不僅使阿蘇勒失去了一場勝利,更是讓西州落入他人手中,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他立誓必雪此恥,重新奪迴西州。
而另一邊,蒙毅率隊迴到了營地。
右臂雖有些受傷,但已無大礙。
想到剛才戰場上的失利,雖最終自己一方占據上風卻也因此受創,倘若阿蘇勒沒有砍中他的手,也許能改變整個局麵。
此刻迴想,令他懊悔萬分。
427 “大帥,阿蘇勒跑了!”
趙甫帶著惋惜之情稟報道。
蒙毅輕輕搖頭,說:“這一次讓他逃脫也是情理之中。
雖然他失去了將近一半的騎兵,但這也不失為一場勝利!”
蒙毅的目光投向遠方的高原,眼神顯得格外深邃。
“大帥,您真的英明神武,一箭三雕:奪得了西州,又重創了敵人,可謂一舉兩得啊。”
趙甫在一旁讚賞地說。
蒙毅嗬嗬一笑:“你這張嘴還真是會說話。”
他拍了拍趙甫的肩膀。
趙甫嘿嘿笑了,“大帥,那麽我們何時再出擊?”
韓信莫名奇妙地成為了這支部隊的統帥。
他本人甚至難以置信,而胡亥初聞此事時也是一怔。
當看到戴罪之身的韓信走到胡亥麵前時,他越發捉摸不透皇兄嬴子嬰的心思了。
“你就是韓信?”
胡亥冷冷問道。
韓信抱拳迴話,淡然道:“迴公子的話,正是韓信在下。”
他既不高傲也不低眉順眼,態度不卑不亢,反而有種自信的張狂。
這讓胡亥並沒有發怒。
此時坐在胡亥旁邊的趙高眯著眼仔細端詳著韓信:“你曾為沛縣劉邦做事,在封禪那日率兵進攻上山,可對?”
韓信目視著趙高,淡淡道:“並非是曾經效力於沛公,韓信至今依舊效忠沛公!”
趙高的眼神略帶疑惑,“你好大的膽子,此乃秦國領地,天下皆為秦土。
你現在雖身處困境,仍敢如此囂張,莫非不將本公子放在眼裏?你要知道,我可以立即將你斃命。”
胡亥聞言立刻站起來,抽出身邊侍衛手中的劍架在韓信的脖子上。
然而韓信仍然鎮定:“忠誠的人不侍二主。
如果如今我投降給秦皇陛下,今後失敗之時,是否會又背叛陛下而歸附他人呢?若真如此,我又成了什麽樣的人?”
那一刻,營地裏十幾個人都不敢直視韓信那銳利的目光。
韓信心知自己的處境險峻。
三萬秦軍看似兵力不多,但卻個個戰鬥力強,絕不可輕視。
同時他也清楚無法說服在場之人與他一起逃走。
這些人的家庭都在關中安根紮營,如果貿然離開,秦國那個無情的 ** 必定不會放過他們。
所以此刻韓信選擇按部就班。
贏子嬰要他打仗,他便打。
等打完後,再找個機會逃離迴到沛縣,不是美事一件嗎?
韓信雖能言善辯,但今日趙高警告道:“韓信,你平時口才不錯,但今天我勸你最好老實一些,否則我會讓你知道反對我們的後果!”
趙高的語氣充滿寒意。
韓信隻是淡淡地看了趙高一眼,並未再多言。
他心裏不解,嬴子雲為何要派自己帶著胡亥和趙高一同去攻打趙國(得諾好)?公子胡亥是秦始皇嬴政最寵愛的兒子,而趙高則是嬴政寵幸的謀臣。
按常理推斷,這兩人應該安居宮中,不應該參戰。
韓信思考再三,直到迴到營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隨後消息傳開,三萬大軍出征東方,大將韓信的消息在山東各國引起了軒然 ** 。
劉邦聽聞韓信叛變的消息,怒不可遏:“這個消息若是傳揚出去,我們的軍心必定會大亂!”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該如何安慰這位主君。
蕭何趕忙上前安撫道:“沛公息怒,此刻不該衝動,既然趙國已經派人通知此事,說明他們並未在意。
反而還請求我們協助抵抗秦軍,這對咱們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劉邦卻毫不買賬:“好?好什麽?我們現在能真的出兵嗎?誰能保證出兵途中不遇阻撓?萬一韓信真的背叛了,那我們豈不是自投羅網?”
眾人麵露難色,確實無法反駁劉邦的觀點。
蕭何明白必須先穩住局勢:“沛公說得有道理。
如今問題十分嚴峻,如果我們不出兵,趙國危局恐成現實,而且還有許多勢力見風使舵。”
眾人陷入沉思,如果此刻出兵抵禦秦國,必然會引火燒身。
更麻煩的是,剛一調動大軍,秦國就可能立即發起進攻。
這一切都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蕭何提議:“不如我們先觀望幾日,看看江東是否有所動靜,再做決斷。”
劉邦點了點頭,深唿吸後說:“此計穩妥,我們就暫且按兵不動。”
現今趙國勢力單薄,且處於秦國的夾擊之下。
倘若此時貿然出兵,後果不堪設想。
江東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雖然秦軍強大,但要在短期內攻克江東,並不是易事,這給了江東更多喘息的時間。
此番征召江東援軍的目的在於讓他們協助趙國防守。
因此,如果江東發兵,趙國不僅不會責備他們,反而會予以嘉獎。
蕭何等人認為此舉頗為妥當。
蕭何等離去後,劉邦獨自坐在營帳中良久無語,心中仿若籠罩著迷霧,始終找不到答案。
韓信的隊伍穿過函穀關後與章邯率領的一萬秦軍相遇,合並後共有四萬人馬。
一個令人意外的局麵浮現——眾人原本以為這支軍隊的實際控製人應該是胡亥,然而隨著章邯加入,大家發現真正的主心骨卻是韓信。
章邯對此甚為不解,不明白為何皇帝要讓韓信掌控大軍。
但目前章邯身為前鋒統領,需立即指揮部隊向東行進,以盡快抵達邯鄲。
韓信也毫不猶豫地遵照指令,下達了各部按序推進的命令。
“全軍行動!”
隨著他一聲令下,士兵迅速就位。
章邯所帶領的是由騎兵組成的精銳部隊,裝備輕巧,移動迅速,遠勝常規步兵。
不到半天,這一萬大軍已經脫離函穀關直奔邯鄲而去。
韓信的部隊稍緩一些,但仍緊緊跟隨。
一個月後,四萬大軍全部逼近邯鄲城下。
邯鄲城牆上可見密集的守軍,城門緊閉,絲毫沒有開城投降之意。
“遣使傳話,速命開城投降,可饒其一命。”
此刻韓信儼然是秦軍將領的身份在說話。
韓信的副官拿著文件向城牆跑去。
韓信則背手站立,遠望前方。
不一會兒,副官迴來報告:大將軍,並未同意投降。
韓信眉頭緊蹙,似乎也未能預料到會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