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南鬥星君,佛道聯手
大道朝真,從甲子老道開始 作者:照夜真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萬金甲雕戈,千艘樓船夜渡。
玄色旌旗獵獵,古樸號角蒼涼。
平叛大軍勢如破竹,不斷追殺與搜集叛軍之餘,浩蕩前行,接近四郡。
所過之處,投下大片陰影,黑雲壓城,遮天蔽日,場麵恢宏,士氣如虹,壓迫感十足。
收到消息後,圍困四郡城許久的三才金鎖陣撤去,太平教四護法率領剩餘弟子與麾下勢力,朝蒼龍山撤去。
周旋一載有餘的錦繡青年與白衣道士暫時休戰,不約而同地趕往蒼龍山。
求真觀今非昔比,玄虛等嗅覺也敏銳不少,在風陽郡城解封不久,求真觀便開啟護山大陣,整座浮雲山都被籠罩起來。
連帶蒼龍山靠近浮雲山的三千裏之地也被龐大陣法護住,符文流轉,升起陣光,雖不及求真觀護山大陣,但也不俗。
這原是防備真龍卷土重來設下的防線,後來事情峰迴路轉,一波三折,眾道人便將陣法略作調整,修改成守護山川地脈的法陣。
練神大修非他們匹敵,玄虛立刻燃燒符篆,傳音玄明,告知他戰局之變。
浮雲山,地脈空間。
耗時三日,終於凝聚出黃極黃角法相,玄明剛醒來,便受到兩道傳音。
一道是玄虛,請他出關主持大局。
一道是天璿星君,他已脫離平叛大軍,率先一步,抵達地陽郡鳴泉山。
讀完信息後,喜悅之情截然而止,玄明起身,歎息道:“山雨已至,狂風亦來,這一天終於到了。”
想到太平教與即將麵臨艱難的挑戰,玄明心湖雖起波瀾,但難掀起巨浪,縱有狂風拔地起,我亦乘風破萬裏。
他已是練神大修,躋身強者之林,忌憚太平教,也不會畏懼。
遁出地下,現身真玄峰,玄明叮囑好眾道後,朝光真君與閑月真君聯袂而來,將兩真君請進浮雲山,托他們庇護求真觀,玄明施展五行大遁,追風逐電般地離開。
———
地陽郡,鳴泉山舊址。
玄明與天璿星君相見,除了這位熟人外,還有兩位練神大修。
一位穿錦繡星袍,身高七尺,體型較瘦,麵容清秀,外形如十六歲少年,可明亮雙眸流露出一股滄桑之意,氣質沉穩又生機勃發,明顯是一位星君。
另一位體型魁梧,身高八尺,肌肉結實有力,濃眉大眼絡腮胡,掛著一串碩大念珠,形象仿佛前世中的魯智深,是一位佛門羅漢。
“數年不見,道友已成我輩中人,風采更勝往昔,當真令人驚歎。”
天璿星君由衷讚道,目光充滿驚豔與期待,甚至有一絲他都未曾察覺的敬畏。
僅入道十幾載便成就練神真君,這在道門萬古曆史長河中都屈指可數,甚至有幾位成為天地大能,受萬世敬仰。
“貧道不過僥幸而已,又是一個糟老頭子,比不得真君底蘊深厚,風采出塵。”
玄明反讚道,語氣淡定,既是語言藝術,又因他已經聽多了類似誇讚,習以為常。
簡單寒暄幾句,天璿星君介紹旁邊之人:“此為南鬥第一星君,天府星君,亦是玉華州頂尖道脈玉泉宗真君長老。
北鬥主死,南鬥主生。本君擅長殺伐,不擅長驅邪度厄,特意請來天府星君相助,他於消災解厄上神通玄妙,頗有心得,可助道友一臂之力。”
玄明聞言,立刻稽首見禮。
“玄明見過星君。”
天府星君不敢托大,同樣還禮,態度和善:“久聞道友之名,今日終於得見。”
他跟天璿星君相識多年,自從收到這位玄明真君傳音後,老友驚怒之餘,沒少在他耳邊稱讚這位道友。
尤其知曉麵前道人修行不到二十年便成就真君後,天府星君更好奇,如今終於見到,不管是衝老友麵子,還是結個善緣,他都願意友好相待。
感受到天府星君的善意,玄明報以微笑。
天璿星君繼續介紹道:“此乃佛門爛陀寺慧能大師,也是坐鎮地陽郡鎮龍柱的看管者。”
“貧道玄明見過大師。”
“阿彌陀佛,貧僧見過真君,多謝真君出手降妖,解我地陽郡之困。”
相互認識後,四人沒耽擱,天璿星君留在地上負責護法,另外三人則一起遁入地下,尋到鳴泉山殘破地脈。
玄明來過三次,如何尋找縫隙駕輕就熟,慧能羅漢負責監管鎮龍大陣,尋找縫隙也很輕鬆,在兩人引導下天府星君順利尋找大陣裂縫。
蒼龍山地脈空間已經布滿血煞之氣,或凝聚成血海,或演化為血霧,龍脈之靈痛苦哀嚎,雙目血紅,散發濃鬱不祥。
透過縫隙看到這一幕,玄明還好,慧能羅漢與天府星君哪怕有心理準備仍舊大吃一驚,神情凝重,情況比他們想象得更糟。
彼此對視一眼,玄明開口道:“眼下太平教眾護法齊入蒼龍山,必會在平叛大軍到來前發難,事不宜遲,我等便各展神通,隨機應變,淨化汙穢,令龍脈之靈盡快恢複。”
“言之有理!”
“阿彌陀佛!”
兩人都沒意見。
三位練神大修陸續盤坐,透過縫隙,全力淨化祟氣,消除濁氣,祛除血氣。
———
慧能羅漢雙手合十,默誦《蓮華照心經》,法力透過縫隙進入地脈空間,佛光普照,梵音禪唱,仿佛熱水澆到冰雪上,血煞濁氣冒出絲絲縷縷的白煙,不斷被消磨。
他雖是武僧,但也會些淨化神通,畢竟這是佛門吃飯的本事,慧能羅漢腳下綻放一朵虛幻金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花被佛道儒等不少修行宗派視為聖物,認為其有潔淨自身與淨化萬物之能,聖潔出塵,不染塵埃,蕩滌汙穢。
由此可見,慧能羅漢是竭盡全力,地脈空間出現眾多蓮種,每一顆種子都以血煞為土壤與養料,每綻放一朵,都代表部分血煞之氣的消失。
天府星君亦不甘示弱,他擅長此道,威勢與效果都比慧能羅漢要強,地脈空間內有流水聲響起,顯示出現一塊玉石,石上出現一口泉眼,往外汩汩冒泉水,泉水流向四麵八方。
水過之處,血煞先被稀釋,又被衝走,以水德淨化汙濁,同時泉眼上空誕生一個光點,起初極小,僅有芝麻粒大,可逐漸壯大,散發星光,這是一顆星辰,散發蓬勃生機,光芒四射,充滿活力。
星辰沒入泉眼,泉水染上星光,伴著水流四散,逐漸演化為一條銀河,光芒燦爛,唯美絢爛,淨化血煞之威倍增。
清泉石上流,潺潺滌塵心。
看到天府星君淨化血煞之法,玄明眼前一亮,仿若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種上善若水的神通,令他心生感悟,對水之道與淨化之道,甚至對自然法則的理解都更深刻。
可惜,時機不對,眼下解救龍脈要緊,玄明壓下心中感悟,先祭出明心尺與淨明鍾,後口吐《清靜經》。
千丈中央黃極黃老法相在地脈空間中顯化而出,頭戴土黃玉冠,身著五色飛衣,體型偉岸,腳踏黃龍,綻放土黃光芒,麵目模糊,他左手持土元如意,右手握淨明鍾。
其置身之處響起經文聲,道音陣陣,清靜自然,一字一句顯化而出,地脈內萌發一株嫩芽,在經文澆灌下吸收周遭血煞,茁壯生長。
中央黃極黃老法相拋出如意,所過之處彌漫土黃霞光,血煞之氣如夢幻泡影般破碎,如意沉入血海,打開一條通道,沒入被汙穢的龍脈體內。
當當當~!
法相搖動淨明鍾,接連數聲鍾響,音波蕩漾,本就因如意附體而好受不少的龍脈陡然一震,最後一絲殘留意誌被喚醒,龍脈之靈血紅龍目浮現些許清明。
感受到血煞之力減少,玄明找人來相助自己,龍脈之靈被喚起鬥誌,要奮力一搏,與血煞展開最後鬥爭,竭力抓住一線生機。
一聲龍吟響起,整座蒼龍山地龍翻身,不斷掙紮,地表上地動山搖,山體開裂,山石翻滾,河水翻湧,草木橫陳。
翠屏山、青崖山、浮雲山等各條支脈上都有修行者穩固地脈,蒼龍山深處,八尾妖狐、板角青牛、不死火鳥與四角夫諸太平教四位護法感受到腳下山體變化,忍不住心中一緊。
作為老大的板角青牛當機立斷道:“看來求真觀的玄明老兒找到了幫手,正在淨化龍脈,事情有變,來不及等少君了,我等立刻啟動陣法,時間拖得越久,對聖教越不利。”
其餘三位護法明白夜長夢多的道理,都沒意見,他們站位四方,各自滴落一滴精血。
鮮血落到腳下陣法節點上,緩緩流淌,得四位練神大修鮮血刺激,布好的血祭大陣被激活,符文生輝,在這場太平教動亂中散落各地的血氣、怨氣、惡氣等如百川赴海般湧向陣法。
蒼龍山血氣彌漫山林,血光染紅蒼穹,怨氣衝天,惡氣遮日,草木枯萎凋零,大地迴春的地氣被汙染,磅礴汙濁之力直衝地脈空間,仿佛眾多髒水排入清河,充斥森森惡意。
玄色旌旗獵獵,古樸號角蒼涼。
平叛大軍勢如破竹,不斷追殺與搜集叛軍之餘,浩蕩前行,接近四郡。
所過之處,投下大片陰影,黑雲壓城,遮天蔽日,場麵恢宏,士氣如虹,壓迫感十足。
收到消息後,圍困四郡城許久的三才金鎖陣撤去,太平教四護法率領剩餘弟子與麾下勢力,朝蒼龍山撤去。
周旋一載有餘的錦繡青年與白衣道士暫時休戰,不約而同地趕往蒼龍山。
求真觀今非昔比,玄虛等嗅覺也敏銳不少,在風陽郡城解封不久,求真觀便開啟護山大陣,整座浮雲山都被籠罩起來。
連帶蒼龍山靠近浮雲山的三千裏之地也被龐大陣法護住,符文流轉,升起陣光,雖不及求真觀護山大陣,但也不俗。
這原是防備真龍卷土重來設下的防線,後來事情峰迴路轉,一波三折,眾道人便將陣法略作調整,修改成守護山川地脈的法陣。
練神大修非他們匹敵,玄虛立刻燃燒符篆,傳音玄明,告知他戰局之變。
浮雲山,地脈空間。
耗時三日,終於凝聚出黃極黃角法相,玄明剛醒來,便受到兩道傳音。
一道是玄虛,請他出關主持大局。
一道是天璿星君,他已脫離平叛大軍,率先一步,抵達地陽郡鳴泉山。
讀完信息後,喜悅之情截然而止,玄明起身,歎息道:“山雨已至,狂風亦來,這一天終於到了。”
想到太平教與即將麵臨艱難的挑戰,玄明心湖雖起波瀾,但難掀起巨浪,縱有狂風拔地起,我亦乘風破萬裏。
他已是練神大修,躋身強者之林,忌憚太平教,也不會畏懼。
遁出地下,現身真玄峰,玄明叮囑好眾道後,朝光真君與閑月真君聯袂而來,將兩真君請進浮雲山,托他們庇護求真觀,玄明施展五行大遁,追風逐電般地離開。
———
地陽郡,鳴泉山舊址。
玄明與天璿星君相見,除了這位熟人外,還有兩位練神大修。
一位穿錦繡星袍,身高七尺,體型較瘦,麵容清秀,外形如十六歲少年,可明亮雙眸流露出一股滄桑之意,氣質沉穩又生機勃發,明顯是一位星君。
另一位體型魁梧,身高八尺,肌肉結實有力,濃眉大眼絡腮胡,掛著一串碩大念珠,形象仿佛前世中的魯智深,是一位佛門羅漢。
“數年不見,道友已成我輩中人,風采更勝往昔,當真令人驚歎。”
天璿星君由衷讚道,目光充滿驚豔與期待,甚至有一絲他都未曾察覺的敬畏。
僅入道十幾載便成就練神真君,這在道門萬古曆史長河中都屈指可數,甚至有幾位成為天地大能,受萬世敬仰。
“貧道不過僥幸而已,又是一個糟老頭子,比不得真君底蘊深厚,風采出塵。”
玄明反讚道,語氣淡定,既是語言藝術,又因他已經聽多了類似誇讚,習以為常。
簡單寒暄幾句,天璿星君介紹旁邊之人:“此為南鬥第一星君,天府星君,亦是玉華州頂尖道脈玉泉宗真君長老。
北鬥主死,南鬥主生。本君擅長殺伐,不擅長驅邪度厄,特意請來天府星君相助,他於消災解厄上神通玄妙,頗有心得,可助道友一臂之力。”
玄明聞言,立刻稽首見禮。
“玄明見過星君。”
天府星君不敢托大,同樣還禮,態度和善:“久聞道友之名,今日終於得見。”
他跟天璿星君相識多年,自從收到這位玄明真君傳音後,老友驚怒之餘,沒少在他耳邊稱讚這位道友。
尤其知曉麵前道人修行不到二十年便成就真君後,天府星君更好奇,如今終於見到,不管是衝老友麵子,還是結個善緣,他都願意友好相待。
感受到天府星君的善意,玄明報以微笑。
天璿星君繼續介紹道:“此乃佛門爛陀寺慧能大師,也是坐鎮地陽郡鎮龍柱的看管者。”
“貧道玄明見過大師。”
“阿彌陀佛,貧僧見過真君,多謝真君出手降妖,解我地陽郡之困。”
相互認識後,四人沒耽擱,天璿星君留在地上負責護法,另外三人則一起遁入地下,尋到鳴泉山殘破地脈。
玄明來過三次,如何尋找縫隙駕輕就熟,慧能羅漢負責監管鎮龍大陣,尋找縫隙也很輕鬆,在兩人引導下天府星君順利尋找大陣裂縫。
蒼龍山地脈空間已經布滿血煞之氣,或凝聚成血海,或演化為血霧,龍脈之靈痛苦哀嚎,雙目血紅,散發濃鬱不祥。
透過縫隙看到這一幕,玄明還好,慧能羅漢與天府星君哪怕有心理準備仍舊大吃一驚,神情凝重,情況比他們想象得更糟。
彼此對視一眼,玄明開口道:“眼下太平教眾護法齊入蒼龍山,必會在平叛大軍到來前發難,事不宜遲,我等便各展神通,隨機應變,淨化汙穢,令龍脈之靈盡快恢複。”
“言之有理!”
“阿彌陀佛!”
兩人都沒意見。
三位練神大修陸續盤坐,透過縫隙,全力淨化祟氣,消除濁氣,祛除血氣。
———
慧能羅漢雙手合十,默誦《蓮華照心經》,法力透過縫隙進入地脈空間,佛光普照,梵音禪唱,仿佛熱水澆到冰雪上,血煞濁氣冒出絲絲縷縷的白煙,不斷被消磨。
他雖是武僧,但也會些淨化神通,畢竟這是佛門吃飯的本事,慧能羅漢腳下綻放一朵虛幻金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花被佛道儒等不少修行宗派視為聖物,認為其有潔淨自身與淨化萬物之能,聖潔出塵,不染塵埃,蕩滌汙穢。
由此可見,慧能羅漢是竭盡全力,地脈空間出現眾多蓮種,每一顆種子都以血煞為土壤與養料,每綻放一朵,都代表部分血煞之氣的消失。
天府星君亦不甘示弱,他擅長此道,威勢與效果都比慧能羅漢要強,地脈空間內有流水聲響起,顯示出現一塊玉石,石上出現一口泉眼,往外汩汩冒泉水,泉水流向四麵八方。
水過之處,血煞先被稀釋,又被衝走,以水德淨化汙濁,同時泉眼上空誕生一個光點,起初極小,僅有芝麻粒大,可逐漸壯大,散發星光,這是一顆星辰,散發蓬勃生機,光芒四射,充滿活力。
星辰沒入泉眼,泉水染上星光,伴著水流四散,逐漸演化為一條銀河,光芒燦爛,唯美絢爛,淨化血煞之威倍增。
清泉石上流,潺潺滌塵心。
看到天府星君淨化血煞之法,玄明眼前一亮,仿若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種上善若水的神通,令他心生感悟,對水之道與淨化之道,甚至對自然法則的理解都更深刻。
可惜,時機不對,眼下解救龍脈要緊,玄明壓下心中感悟,先祭出明心尺與淨明鍾,後口吐《清靜經》。
千丈中央黃極黃老法相在地脈空間中顯化而出,頭戴土黃玉冠,身著五色飛衣,體型偉岸,腳踏黃龍,綻放土黃光芒,麵目模糊,他左手持土元如意,右手握淨明鍾。
其置身之處響起經文聲,道音陣陣,清靜自然,一字一句顯化而出,地脈內萌發一株嫩芽,在經文澆灌下吸收周遭血煞,茁壯生長。
中央黃極黃老法相拋出如意,所過之處彌漫土黃霞光,血煞之氣如夢幻泡影般破碎,如意沉入血海,打開一條通道,沒入被汙穢的龍脈體內。
當當當~!
法相搖動淨明鍾,接連數聲鍾響,音波蕩漾,本就因如意附體而好受不少的龍脈陡然一震,最後一絲殘留意誌被喚醒,龍脈之靈血紅龍目浮現些許清明。
感受到血煞之力減少,玄明找人來相助自己,龍脈之靈被喚起鬥誌,要奮力一搏,與血煞展開最後鬥爭,竭力抓住一線生機。
一聲龍吟響起,整座蒼龍山地龍翻身,不斷掙紮,地表上地動山搖,山體開裂,山石翻滾,河水翻湧,草木橫陳。
翠屏山、青崖山、浮雲山等各條支脈上都有修行者穩固地脈,蒼龍山深處,八尾妖狐、板角青牛、不死火鳥與四角夫諸太平教四位護法感受到腳下山體變化,忍不住心中一緊。
作為老大的板角青牛當機立斷道:“看來求真觀的玄明老兒找到了幫手,正在淨化龍脈,事情有變,來不及等少君了,我等立刻啟動陣法,時間拖得越久,對聖教越不利。”
其餘三位護法明白夜長夢多的道理,都沒意見,他們站位四方,各自滴落一滴精血。
鮮血落到腳下陣法節點上,緩緩流淌,得四位練神大修鮮血刺激,布好的血祭大陣被激活,符文生輝,在這場太平教動亂中散落各地的血氣、怨氣、惡氣等如百川赴海般湧向陣法。
蒼龍山血氣彌漫山林,血光染紅蒼穹,怨氣衝天,惡氣遮日,草木枯萎凋零,大地迴春的地氣被汙染,磅礴汙濁之力直衝地脈空間,仿佛眾多髒水排入清河,充斥森森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