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曹丕稱帝
最強穿越者在線戲耍三國 作者:頂蕩八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傳來急報:曹丕已經迫使漢獻帝禪位,自立為魏國皇帝!\"探子的報告在成都朝堂上引起一片嘩然。四百年的漢室江山,就此落入曹氏之手。
諸葛亮立即分析道:\"曹丕此舉意在名正言順。有了這個名分,他就可以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不臣'',我們的處境將更加危險。\"
李銘補充道:\"而且根據細作迴報,曹丕登基後的第一道詔令,就是命令各地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勢力。這顯然是在為進攻我們做輿論準備。\"
\"欺人太甚!\"劉備憤怒地拍案而起,\"曹丕強迫獻帝禪位,奪取漢室天下,如今還要倒打一耙,說我們不臣?\"
法正卻提醒道:\"主公息怒。曹丕此舉不僅是為了名分,更是在試探各方反應。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穩住陣腳,不能中了他的計。\"
正說話間,又有密報送到:東吳已經派出使者前往洛陽,似乎準備向新建的魏國稱臣。這個消息更加令人擔憂,因為這意味著魏國可能會聯合東吳對付蜀漢。
\"孫權此人,也是個善於見風使舵之輩。\"馬良歎道,\"看來他是準備暫時屈服於魏國,以求自保。\"
李銘分析道:\"這對我們很不利。如果東吳真的投靠魏國,我們將麵臨兩麵夾擊的局麵。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道:\"當前最重要的是穩定內部。建議主公也正式稱帝,以漢室正統自居,這樣既能穩定軍心,又可以與魏國分庭抗禮。\"
這個建議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討論。有人認為此時稱帝太過冒險,會給魏國進攻的借口;也有人支持這個提議,認為必須在名分上與魏國抗衡。
\"末將讚同軍師的建議。\"李銘說道,\"曹丕已經自立為帝,如果我們還以諸侯自居,不僅顯得理虧,更會影響軍心。稱帝雖有風險,但利大於弊。\"
就在朝堂爭論不休時,又有探子來報:魏國已經開始在漢中邊境調兵遣將,似乎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顯然是想趁蜀漢立場未定之際,發動雷霆一擊。
\"看來曹丕是想速戰速決。\"法正分析道,\"他擔心我們稱帝後局勢會對他不利,所以要搶在前麵發動進攻。\"
諸葛亮立即建議:\"既然如此,我們更要抓緊時間。建議主公即刻稱帝,同時加強邊防,嚴防魏軍突襲。\"
劉備終於下定決心:\"就依眾位愛卿之見。傳令下去,準備登基大典。不過要記住,我們是為了延續漢室血脈,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然而,稱帝的準備工作並不順利。首先是一些大臣提出異議,認為此時稱帝會激怒魏國,引來更強烈的打擊。其次是登基所需的禮儀和物資準備困難,很多東西都因為戰亂而短缺。
\"這些都不是問題。\"李銘提出建議,\"可以簡化儀式,重在宣示正統。同時要做好地方工作,確保各州郡支持這個決定。\"
諸葛亮也說道:\"確實如此。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確立正統地位,其他事情可以從簡。不過要注意安撫那些持異議的大臣,防止他們生出二心。\"
就在蜀漢緊鑼密鼓地準備稱帝事宜時,魏國的動作也沒有停止。他們不僅在軍事上頻頻試探,還派出使者到各地宣揚\"匡扶天下\"的理念,企圖在道義上占據主動。
\"曹丕這是要在名分上壓我們一頭。\"馬良說道,\"我們也要派人到各地宣傳,說明我們才是漢室正統。\"
李銘建議道:\"可以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強調我們與漢室的血緣關係,二是揭露曹丕逼迫獻帝禪位的真相。如此才能在道義上立於不敗之地。\"
正當蜀漢準備登基事宜時,東吳的態度也逐漸明朗。孫權派人送來密信,表示願意與蜀漢聯手對抗魏國。但作為條件,要求蜀漢承認他對荊州的統治權。
\"孫權這是在趁火打劫!\"馬超憤怒地說,\"他先是殺害關將軍,奪取荊州,現在又想趁機要挾我們!\"
諸葛亮卻說:\"現在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對付魏國,其他事情可以從長計議。建議暫時答應孫權的條件,等局勢穩定後再圖後計。\"
就這樣,蜀漢開始了稱帝的準備工作。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魏國的軍事威脅、東吳的態度搖擺、內部大臣的分歧,每一個問題都足以影響政權的穩定。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方勢力開始觀望。他們既不敢公開支持蜀漢稱帝,又不願意得罪魏國,態度曖昧不明。如何在這種情況下確立權威,成了一個嚴峻的考驗。
\"必須盡快確立威信。\"李銘向劉備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第一,嚴懲那些公開反對的人,以儆效尤;第二,重賞支持者,籠絡人心;第三,加強宣傳,讓百姓認識到我們才是正統。\"
諸葛亮補充道:\"同時也要注意軍事部署。魏國必定會趁這個機會發動進攻,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特別是漢中一線,更要加強防守。\"
諸葛亮立即分析道:\"曹丕此舉意在名正言順。有了這個名分,他就可以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不臣'',我們的處境將更加危險。\"
李銘補充道:\"而且根據細作迴報,曹丕登基後的第一道詔令,就是命令各地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勢力。這顯然是在為進攻我們做輿論準備。\"
\"欺人太甚!\"劉備憤怒地拍案而起,\"曹丕強迫獻帝禪位,奪取漢室天下,如今還要倒打一耙,說我們不臣?\"
法正卻提醒道:\"主公息怒。曹丕此舉不僅是為了名分,更是在試探各方反應。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穩住陣腳,不能中了他的計。\"
正說話間,又有密報送到:東吳已經派出使者前往洛陽,似乎準備向新建的魏國稱臣。這個消息更加令人擔憂,因為這意味著魏國可能會聯合東吳對付蜀漢。
\"孫權此人,也是個善於見風使舵之輩。\"馬良歎道,\"看來他是準備暫時屈服於魏國,以求自保。\"
李銘分析道:\"這對我們很不利。如果東吳真的投靠魏國,我們將麵臨兩麵夾擊的局麵。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道:\"當前最重要的是穩定內部。建議主公也正式稱帝,以漢室正統自居,這樣既能穩定軍心,又可以與魏國分庭抗禮。\"
這個建議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討論。有人認為此時稱帝太過冒險,會給魏國進攻的借口;也有人支持這個提議,認為必須在名分上與魏國抗衡。
\"末將讚同軍師的建議。\"李銘說道,\"曹丕已經自立為帝,如果我們還以諸侯自居,不僅顯得理虧,更會影響軍心。稱帝雖有風險,但利大於弊。\"
就在朝堂爭論不休時,又有探子來報:魏國已經開始在漢中邊境調兵遣將,似乎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顯然是想趁蜀漢立場未定之際,發動雷霆一擊。
\"看來曹丕是想速戰速決。\"法正分析道,\"他擔心我們稱帝後局勢會對他不利,所以要搶在前麵發動進攻。\"
諸葛亮立即建議:\"既然如此,我們更要抓緊時間。建議主公即刻稱帝,同時加強邊防,嚴防魏軍突襲。\"
劉備終於下定決心:\"就依眾位愛卿之見。傳令下去,準備登基大典。不過要記住,我們是為了延續漢室血脈,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然而,稱帝的準備工作並不順利。首先是一些大臣提出異議,認為此時稱帝會激怒魏國,引來更強烈的打擊。其次是登基所需的禮儀和物資準備困難,很多東西都因為戰亂而短缺。
\"這些都不是問題。\"李銘提出建議,\"可以簡化儀式,重在宣示正統。同時要做好地方工作,確保各州郡支持這個決定。\"
諸葛亮也說道:\"確實如此。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確立正統地位,其他事情可以從簡。不過要注意安撫那些持異議的大臣,防止他們生出二心。\"
就在蜀漢緊鑼密鼓地準備稱帝事宜時,魏國的動作也沒有停止。他們不僅在軍事上頻頻試探,還派出使者到各地宣揚\"匡扶天下\"的理念,企圖在道義上占據主動。
\"曹丕這是要在名分上壓我們一頭。\"馬良說道,\"我們也要派人到各地宣傳,說明我們才是漢室正統。\"
李銘建議道:\"可以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強調我們與漢室的血緣關係,二是揭露曹丕逼迫獻帝禪位的真相。如此才能在道義上立於不敗之地。\"
正當蜀漢準備登基事宜時,東吳的態度也逐漸明朗。孫權派人送來密信,表示願意與蜀漢聯手對抗魏國。但作為條件,要求蜀漢承認他對荊州的統治權。
\"孫權這是在趁火打劫!\"馬超憤怒地說,\"他先是殺害關將軍,奪取荊州,現在又想趁機要挾我們!\"
諸葛亮卻說:\"現在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對付魏國,其他事情可以從長計議。建議暫時答應孫權的條件,等局勢穩定後再圖後計。\"
就這樣,蜀漢開始了稱帝的準備工作。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魏國的軍事威脅、東吳的態度搖擺、內部大臣的分歧,每一個問題都足以影響政權的穩定。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方勢力開始觀望。他們既不敢公開支持蜀漢稱帝,又不願意得罪魏國,態度曖昧不明。如何在這種情況下確立權威,成了一個嚴峻的考驗。
\"必須盡快確立威信。\"李銘向劉備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第一,嚴懲那些公開反對的人,以儆效尤;第二,重賞支持者,籠絡人心;第三,加強宣傳,讓百姓認識到我們才是正統。\"
諸葛亮補充道:\"同時也要注意軍事部署。魏國必定會趁這個機會發動進攻,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特別是漢中一線,更要加強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