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人才選拔
最強穿越者在線戲耍三國 作者:頂蕩八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0章 人才選拔
";主公,關於人才選拔製度的改革方案,我已經擬定完畢。";李銘將一份詳細的奏章呈遞給曹丕。這份方案凝聚了他在現代軍事管理方麵的精華,是他為魏國未來發展精心設計的關鍵一步。
曹丕接過奏章,仔細閱讀起來。作為新晉魏王,他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沒有優秀的人才,就無法在三國爭霸中占據優勢。
";九品中正製雖然在選拔官員方麵有其可取之處,但弊端也日漸顯現。門閥世家壟斷選拔權,使得寒門難以出仕。";李銘直指問題核心,";我建議實行軍政分流的選拔製度,重點關注實際才能而非家世背景。";
曹丕輕輕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李銘展開了詳細的規劃:";在軍事人才選拔方麵,我們可以建立專門的軍事學堂,分為戰術、後勤、工程三個主要方向。每個方向都要經過嚴格的理論學習和實戰訓練。";
";具體如何考核?";曹丕對這個問題特別關注。
";考核分為筆試和實戰兩部分。筆試主要考察兵法理論、軍事謀略、地形判斷等基礎知識。實戰考核則包括指揮演練、野外生存、武藝比試等多個環節。隻有兩項都合格的人才能被選中。";
李銘繼續解釋道:";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軍功製度。立功者可以獲得晉升機會,表現優異的士兵也有機會進入軍事學堂深造。這樣可以打破門閥壟斷,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
曹丕若有所思:";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恐怕會遇到世家的強烈反對。";
";主公所慮極是。";李銘早有準備,";我們可以采取漸進的方式。首先在新組建的精銳部隊中試行,待效果顯著後再逐步推廣。同時,也可以給予世家一定的特權,比如允許他們推薦子弟入學,但必須通過相同的考核標準。";
";至於文官選拔,除了保留一部分九品中正製的名額外,我建議增設科舉考試。考試內容除了經史子集外,還要加入政務實務、算學、天文、農事等實用知識的考核。";
這個建議讓曹丕頗感興趣:";這樣確實能選拔出更多實用人才。不過,具體如何操作?";
李銘詳細展開了考試製度的設計:";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鄉試在各州進行,重點考察基礎知識。會試在鄴城舉行,著重考察策論和實務能力。最後的殿試由主公親自主持,選拔最優秀的人才。";
";為了確保公平,考試時要實行閉卷製度,並采取封鎖試卷、謄抄答卷等措施防止作弊。考官也要實行迴避製度,有親屬參考的不得參與閱卷。";
曹丕對這些細節安排非常滿意:";這些措施確實考慮周到。不過,選拔出人才後,如何保證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才能?";
";這就需要配套的考核和任用製度。";李銘接著說道,";我建議實行定期考核製度,根據政績決定去留升降。同時設立監察製度,防止貪汙腐敗。對表現優異者要給予適當獎勵,對不稱職者要及時調整。";
";此外,還要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安排suitable的職位,避免因人廢事。對年輕人才要給予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曹丕不禁感歎:";如此完善的製度,若能落實,必能為魏國儲備大量人才。";
";正是如此。";李銘趁機提出了更深遠的建議,";我們還可以建立人才儲備製度。除了現役官員外,還要培養一批後備人才。可以讓他們在基層積累經驗,或者派往邊疆曆練,為將來擔任重要職務做準備。";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進來報告:";啟稟主公,蜀國使者求見。";
曹丕與李銘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深意。這個時候蜀國派使者來,必有深意。
";稍後再議人才選拔之事。";曹丕吩咐道,";先去見見蜀使,看看他們有什麽說法。";
李銘躬身應命,心中卻在盤算。蜀國此時派使者前來,很可能與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有關。這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試探一下蜀國的虛實。
來到議事廳,蜀國使者已經在等候。這是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文士,氣度不凡。
";在下蜀國參軍董倫,奉丞相諸葛亮之命,前來覲見魏王。";使者躬身施禮。
";董參軍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要事?";曹丕和顏悅色地問道。
";我國丞相有意與魏國議和,以求兩國休戰,共享太平。";董倫說出了來意。
李銘在一旁暗自冷笑。諸葛亮這是想麻痹魏國,為北伐做準備啊。不過,這倒是個收集情報的好機會。
果然,在隨後的會談中,董倫頻頻打探魏國的軍事部署和糧草儲備情況。李銘則借機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讓蜀國對魏國的實力產生誤判。
送走蜀使後,李銘對曹丕進言:";主公,蜀國此來,必有所圖。我們要加緊人才培養和軍備整頓,以防不測。";
曹丕深以為然:";你說得對。這份人才選拔方案立即實施,要在最短時間內見到成效。同時,你親自督導軍事學堂的建設,確保能夠培養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遵命。";李銘領命而去,心中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通過這次改革,他要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為將來的統一大業做準備。
走出議事廳,李銘立即召集心腹,開始部署相關工作。首先要選址建設軍事學堂,他已經看中了鄴城郊外的一片空地,那裏地勢開闊,適合進行各種軍事訓練。
同時,他也開始起草詳細的培訓計劃。要將現代軍事理論與古代兵法相結合,創造出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作戰方式。特別是要注重工程技術的訓練,這是魏國軍隊最薄弱的環節。
此外,他還特別關注情報人才的培養。在這個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擁有優秀的情報網絡就等於掌握了先機。他要建立一支專業的情報隊伍,能夠及時掌握敵國動向。
就在李銘埋頭製定計劃的時候,一個斥候匆匆趕來:";啟稟將軍,探得蜀國在漢中一帶大量征召壯丁,看樣子是在為北伐做準備。";
李銘嘴角露出一絲冷笑。諸葛亮果然沒有放棄北伐的計劃,這正好可以利用這次機會,檢驗一下新的人才選拔和培養製度的效果。
";傳令下去,加緊軍事學堂的建設。";李銘下令道,";另外,秘密征召各地手藝人,開始製造新式武器。這次,一定要讓諸葛亮嚐嚐苦頭。";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整個鄴城頓時忙碌起來。工匠們日夜趕工,建造訓練場地;各州縣按照新的選拔標準,推薦優秀人才入學;李銘親自審核教習名單,確保每個重要崗位都有合適的人選。
與此同時,一場更大的暴風雨正在醞釀。蜀國的北伐準備,江東的動向,以及魏國內部的變革,都將在不久的將來爆發出驚人的能量。而李銘的這次人才改革,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主公,關於人才選拔製度的改革方案,我已經擬定完畢。";李銘將一份詳細的奏章呈遞給曹丕。這份方案凝聚了他在現代軍事管理方麵的精華,是他為魏國未來發展精心設計的關鍵一步。
曹丕接過奏章,仔細閱讀起來。作為新晉魏王,他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沒有優秀的人才,就無法在三國爭霸中占據優勢。
";九品中正製雖然在選拔官員方麵有其可取之處,但弊端也日漸顯現。門閥世家壟斷選拔權,使得寒門難以出仕。";李銘直指問題核心,";我建議實行軍政分流的選拔製度,重點關注實際才能而非家世背景。";
曹丕輕輕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李銘展開了詳細的規劃:";在軍事人才選拔方麵,我們可以建立專門的軍事學堂,分為戰術、後勤、工程三個主要方向。每個方向都要經過嚴格的理論學習和實戰訓練。";
";具體如何考核?";曹丕對這個問題特別關注。
";考核分為筆試和實戰兩部分。筆試主要考察兵法理論、軍事謀略、地形判斷等基礎知識。實戰考核則包括指揮演練、野外生存、武藝比試等多個環節。隻有兩項都合格的人才能被選中。";
李銘繼續解釋道:";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軍功製度。立功者可以獲得晉升機會,表現優異的士兵也有機會進入軍事學堂深造。這樣可以打破門閥壟斷,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
曹丕若有所思:";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恐怕會遇到世家的強烈反對。";
";主公所慮極是。";李銘早有準備,";我們可以采取漸進的方式。首先在新組建的精銳部隊中試行,待效果顯著後再逐步推廣。同時,也可以給予世家一定的特權,比如允許他們推薦子弟入學,但必須通過相同的考核標準。";
";至於文官選拔,除了保留一部分九品中正製的名額外,我建議增設科舉考試。考試內容除了經史子集外,還要加入政務實務、算學、天文、農事等實用知識的考核。";
這個建議讓曹丕頗感興趣:";這樣確實能選拔出更多實用人才。不過,具體如何操作?";
李銘詳細展開了考試製度的設計:";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鄉試在各州進行,重點考察基礎知識。會試在鄴城舉行,著重考察策論和實務能力。最後的殿試由主公親自主持,選拔最優秀的人才。";
";為了確保公平,考試時要實行閉卷製度,並采取封鎖試卷、謄抄答卷等措施防止作弊。考官也要實行迴避製度,有親屬參考的不得參與閱卷。";
曹丕對這些細節安排非常滿意:";這些措施確實考慮周到。不過,選拔出人才後,如何保證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才能?";
";這就需要配套的考核和任用製度。";李銘接著說道,";我建議實行定期考核製度,根據政績決定去留升降。同時設立監察製度,防止貪汙腐敗。對表現優異者要給予適當獎勵,對不稱職者要及時調整。";
";此外,還要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安排suitable的職位,避免因人廢事。對年輕人才要給予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曹丕不禁感歎:";如此完善的製度,若能落實,必能為魏國儲備大量人才。";
";正是如此。";李銘趁機提出了更深遠的建議,";我們還可以建立人才儲備製度。除了現役官員外,還要培養一批後備人才。可以讓他們在基層積累經驗,或者派往邊疆曆練,為將來擔任重要職務做準備。";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進來報告:";啟稟主公,蜀國使者求見。";
曹丕與李銘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深意。這個時候蜀國派使者來,必有深意。
";稍後再議人才選拔之事。";曹丕吩咐道,";先去見見蜀使,看看他們有什麽說法。";
李銘躬身應命,心中卻在盤算。蜀國此時派使者前來,很可能與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有關。這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試探一下蜀國的虛實。
來到議事廳,蜀國使者已經在等候。這是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文士,氣度不凡。
";在下蜀國參軍董倫,奉丞相諸葛亮之命,前來覲見魏王。";使者躬身施禮。
";董參軍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要事?";曹丕和顏悅色地問道。
";我國丞相有意與魏國議和,以求兩國休戰,共享太平。";董倫說出了來意。
李銘在一旁暗自冷笑。諸葛亮這是想麻痹魏國,為北伐做準備啊。不過,這倒是個收集情報的好機會。
果然,在隨後的會談中,董倫頻頻打探魏國的軍事部署和糧草儲備情況。李銘則借機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讓蜀國對魏國的實力產生誤判。
送走蜀使後,李銘對曹丕進言:";主公,蜀國此來,必有所圖。我們要加緊人才培養和軍備整頓,以防不測。";
曹丕深以為然:";你說得對。這份人才選拔方案立即實施,要在最短時間內見到成效。同時,你親自督導軍事學堂的建設,確保能夠培養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遵命。";李銘領命而去,心中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通過這次改革,他要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為將來的統一大業做準備。
走出議事廳,李銘立即召集心腹,開始部署相關工作。首先要選址建設軍事學堂,他已經看中了鄴城郊外的一片空地,那裏地勢開闊,適合進行各種軍事訓練。
同時,他也開始起草詳細的培訓計劃。要將現代軍事理論與古代兵法相結合,創造出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作戰方式。特別是要注重工程技術的訓練,這是魏國軍隊最薄弱的環節。
此外,他還特別關注情報人才的培養。在這個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擁有優秀的情報網絡就等於掌握了先機。他要建立一支專業的情報隊伍,能夠及時掌握敵國動向。
就在李銘埋頭製定計劃的時候,一個斥候匆匆趕來:";啟稟將軍,探得蜀國在漢中一帶大量征召壯丁,看樣子是在為北伐做準備。";
李銘嘴角露出一絲冷笑。諸葛亮果然沒有放棄北伐的計劃,這正好可以利用這次機會,檢驗一下新的人才選拔和培養製度的效果。
";傳令下去,加緊軍事學堂的建設。";李銘下令道,";另外,秘密征召各地手藝人,開始製造新式武器。這次,一定要讓諸葛亮嚐嚐苦頭。";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整個鄴城頓時忙碌起來。工匠們日夜趕工,建造訓練場地;各州縣按照新的選拔標準,推薦優秀人才入學;李銘親自審核教習名單,確保每個重要崗位都有合適的人選。
與此同時,一場更大的暴風雨正在醞釀。蜀國的北伐準備,江東的動向,以及魏國內部的變革,都將在不久的將來爆發出驚人的能量。而李銘的這次人才改革,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