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退敵之策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劉玄試探問道。
“相父可有退敵之策?”
諸葛亮輕輕揮舞羽扇,然後問道:
“依陛下所見,此五路大軍該如何退之?”
劉玄一愣,他可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諸葛亮突然的發問,劉玄甚至都想問問身邊的貼身護衛:元芳,你怎麽看了。
“叮,係統發布s級任務,述說五路大軍退敵方案,得到諸葛亮認可即算完成任務,獎勵5000積分。”
劉玄聽到係統發布的任務,有些無語,他本想靠著諸葛亮和召喚而來的大佬當一個躺贏族。
畢竟當年和子龍叔叔在長阪坡曹軍陣營裏七進七出,而他始終領先子龍叔叔半個身位,這段熱血的記憶現在迴想起來還是熱血沸騰。
但是沒辦法!
現在眼前是活生生的5000積分啊!
足足5000積分……
還於舊都也就那麽多。
而後,劉玄看著輿圖陷入沉思,他發誓這是他穿越至此第一次認認真真的思考問題。
見如此,諸葛亮也在一邊輕輕搖動羽扇,不加打擾。
這是劉玄第一次觀看古代輿圖,漸漸入了迷,忽然覺得眼前的不是地圖,真山真水那一目了然啊。
劉玄有些得意。
看來我這大學生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又在心裏默默的對自己說了一句:嘿,劉玄你他娘還真是個天才。
結合後世所得的一些信息,再根據當下局勢,心中已然有了一些主意。
劉玄緩緩直起身。
諸葛亮見狀詢問道:
“陛下冥思許久,可是心中有了一些頭緒?”
劉玄點了點頭,把手放在輿圖對應的方位上。
“相父,這五路大軍看起來將要來勢洶洶,可細細想來朕覺得是虛有其表。”
聞言,諸葛亮忽然來了興趣,於是道:
“哦?陛下可有高見?”
“首先第一路,乃西平關柯比能犯境,此一路隻需讓馬超率領一萬精兵鎮守西平關,馬超在羌人之中威信極高,有孟起鎮守西平關,此路定然無憂。”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眼神裏透露著欣慰,示意劉玄接著往下說。
“南蠻孟獲,遠道而來,對我川蜀地勢不熟,隻需派一名良將率領兩萬兵馬於川南地區與其周旋,朕料拖上幾個月不成問題,到時蠻兵糧草耗盡,自會退兵離去。”
諸葛亮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劉玄,但並未打斷。
“再來看第三路叛將孟達,孟達此人乃我蜀中叛將,在其起兵之前,是否可以製造流言說孟達決意反魏歸蜀,消息一出,無論如何,孟達必受猜疑,不管其願不願意歸蜀,朕料曹丕也斷不敢再讓孟達引孤軍前往漢中。”
諸葛亮眯起了眼睛,深深的看了一眼劉玄。
“第四路,曹真此人朕覺得實乃言過其實,並不擅於兵事,若讓四叔領兵三萬,拒敵於陽平關外,避而不戰,憑借四叔的沉穩,朕想此路應當無憂。”
“第五路,東邊孫權,此一路乃曹丕虛張聲勢所為,大漢與江東此前結盟了這麽多年,孫權不會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凡事得做好萬全準備,不得寄希望於旁人,朕的想法是派一名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東吳,再次講明厲害,不知相父覺得派誰出使比較合適?”
聽完,諸葛亮先用最開始的欣慰,然後詫異,再到震驚,最後激動的有些說不出話了。
劉玄還在自顧自的說著,見諸葛亮沒有應答,於是他轉過頭,小心翼翼的詢問道:
“相父?不知朕的想法可有可取之處?”
看著眼前的劉玄,諸葛亮眼睛漸紅,而後其揚起頭,深吸了一口氣。
“蒼天呐,你總算開眼了,我大漢,後繼有人了啊!”
突然的一幕嚇了劉玄一跳。
諸葛亮說完又跪在了地上拱手對著天上哽咽道:
“先帝啊,你看到了嗎,陛下輕描淡寫的就退卻了曹魏欲興起的五路大軍,陛下終於成長了,先帝啊,你也可以安心了。”
劉玄急忙走上前扶起諸葛亮,有些尷尬的說道:
“相父何故如此?朕尚年少,還有好多事情需要相父一旁指點,這些隻是朕的這一點拙見,怎當得起相父如此誇讚。”
諸葛亮輕輕的握著劉玄的手,激動之色溢於言表。
“陛下的五路退敵之策,即可保我大漢無憂矣,陛下不必妄自菲薄,能想出此退敵方案的,如今在我大漢也不會超過三人,老臣幸甚陛下身居其一,我大漢複興有望了!”
“叮,檢測到宿主的計策獲得諸葛亮認可,獎勵係統積分5000已入帳。”
劉玄有些激動,這麽容易就賺了5000積分,看來給相父多召喚幾個幫手的日子也不遠了呀。
諸葛亮輕輕整了整衣冠,正色道:
“如陛下所言,此四路大軍都不足為懼,然東吳那邊不可不預防,涪城一地本就是我們防守薄弱之處,若東吳果真興兵來犯,整體局勢就會變得沒有那麽容易應對。”
“我讚同陛下所言,派一有膽識之士前往東吳,向孫權陳明厲害,切不可被曹魏花言巧語所蒙害。”
劉玄點了點頭,理應如此。
“不知相父心中可有人選?”
朝中大小官員,劉玄雖大多都有記憶,但他也拿不定主意,而相父乃大漢元老,那在選人這種事上應該很牛皮吧?
諸葛亮笑了笑道:
“臣舉薦成都縣令馬謖馬幼常可擔此重任。”
劉玄一愣,揮淚斬馬謖的那個馬謖嗎?
隨後劉玄有些古怪的看了諸葛亮一眼。
諸葛亮也捕捉到了劉玄的眼神,於是發問道:
“陛下是覺得幼常不足以擔此重任嗎?”
劉玄又想了想,馬謖辜負重托也是還未發生的事,此次出使東吳應當無恙,既然相父舉薦他去,那便讓他去吧。
於是乎,劉玄說道。
“不是,朕隻是想起了,馬謖是不是還有一位哥哥,那個號稱馬氏五常,白眉最長的那位呢?”
“長?”
諸葛亮有些不解。
“陛下說的可是原荊楚之地流傳的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麽?”
劉玄眼睛一亮:
“啊?對對,最良,最良,正是馬良,方才朕口誤了,他如今人呢?”
作為後世之人,劉玄可是知道馬良此人不僅才華出眾,且忠貞質樸,極擅長處理政務。
啊,這該死的劉禪,記憶裏幾乎沒有多少關於馬良的東西。
聽到劉玄提起馬良,諸葛亮臉上又泛起了哀傷之色。
“陛下,季常他……數年前便已在夷陵之戰中戰死。”
劉玄也沒有想到原來他隨意提起的馬良已經過世多年,一個才華橫溢的政治大家,竟死在了鼠輩手上。
“逝者已矣,相父切莫哀傷,這許多賬遲早有天滅了曹魏,還是要找他孫權算的,還有二叔三叔的大仇,一個也不能少了。”
“陛下誌向遠大,老臣欣慰之至……”
“但目前我們最大的敵人依舊是曹魏,切不可在此時與東吳發生摩擦。”
看著諸葛亮欲言又止,劉玄點了點頭道。
“相父莫憂,朕明白這個道理。”
劉玄也理解,相父也是真的被他二叔和父皇弄怕了。
當年相父給二叔的八個字,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硬生生被二叔理解成了
‘東辱孫權,北征曹操’
……
“相父可有退敵之策?”
諸葛亮輕輕揮舞羽扇,然後問道:
“依陛下所見,此五路大軍該如何退之?”
劉玄一愣,他可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諸葛亮突然的發問,劉玄甚至都想問問身邊的貼身護衛:元芳,你怎麽看了。
“叮,係統發布s級任務,述說五路大軍退敵方案,得到諸葛亮認可即算完成任務,獎勵5000積分。”
劉玄聽到係統發布的任務,有些無語,他本想靠著諸葛亮和召喚而來的大佬當一個躺贏族。
畢竟當年和子龍叔叔在長阪坡曹軍陣營裏七進七出,而他始終領先子龍叔叔半個身位,這段熱血的記憶現在迴想起來還是熱血沸騰。
但是沒辦法!
現在眼前是活生生的5000積分啊!
足足5000積分……
還於舊都也就那麽多。
而後,劉玄看著輿圖陷入沉思,他發誓這是他穿越至此第一次認認真真的思考問題。
見如此,諸葛亮也在一邊輕輕搖動羽扇,不加打擾。
這是劉玄第一次觀看古代輿圖,漸漸入了迷,忽然覺得眼前的不是地圖,真山真水那一目了然啊。
劉玄有些得意。
看來我這大學生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又在心裏默默的對自己說了一句:嘿,劉玄你他娘還真是個天才。
結合後世所得的一些信息,再根據當下局勢,心中已然有了一些主意。
劉玄緩緩直起身。
諸葛亮見狀詢問道:
“陛下冥思許久,可是心中有了一些頭緒?”
劉玄點了點頭,把手放在輿圖對應的方位上。
“相父,這五路大軍看起來將要來勢洶洶,可細細想來朕覺得是虛有其表。”
聞言,諸葛亮忽然來了興趣,於是道:
“哦?陛下可有高見?”
“首先第一路,乃西平關柯比能犯境,此一路隻需讓馬超率領一萬精兵鎮守西平關,馬超在羌人之中威信極高,有孟起鎮守西平關,此路定然無憂。”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眼神裏透露著欣慰,示意劉玄接著往下說。
“南蠻孟獲,遠道而來,對我川蜀地勢不熟,隻需派一名良將率領兩萬兵馬於川南地區與其周旋,朕料拖上幾個月不成問題,到時蠻兵糧草耗盡,自會退兵離去。”
諸葛亮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劉玄,但並未打斷。
“再來看第三路叛將孟達,孟達此人乃我蜀中叛將,在其起兵之前,是否可以製造流言說孟達決意反魏歸蜀,消息一出,無論如何,孟達必受猜疑,不管其願不願意歸蜀,朕料曹丕也斷不敢再讓孟達引孤軍前往漢中。”
諸葛亮眯起了眼睛,深深的看了一眼劉玄。
“第四路,曹真此人朕覺得實乃言過其實,並不擅於兵事,若讓四叔領兵三萬,拒敵於陽平關外,避而不戰,憑借四叔的沉穩,朕想此路應當無憂。”
“第五路,東邊孫權,此一路乃曹丕虛張聲勢所為,大漢與江東此前結盟了這麽多年,孫權不會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凡事得做好萬全準備,不得寄希望於旁人,朕的想法是派一名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東吳,再次講明厲害,不知相父覺得派誰出使比較合適?”
聽完,諸葛亮先用最開始的欣慰,然後詫異,再到震驚,最後激動的有些說不出話了。
劉玄還在自顧自的說著,見諸葛亮沒有應答,於是他轉過頭,小心翼翼的詢問道:
“相父?不知朕的想法可有可取之處?”
看著眼前的劉玄,諸葛亮眼睛漸紅,而後其揚起頭,深吸了一口氣。
“蒼天呐,你總算開眼了,我大漢,後繼有人了啊!”
突然的一幕嚇了劉玄一跳。
諸葛亮說完又跪在了地上拱手對著天上哽咽道:
“先帝啊,你看到了嗎,陛下輕描淡寫的就退卻了曹魏欲興起的五路大軍,陛下終於成長了,先帝啊,你也可以安心了。”
劉玄急忙走上前扶起諸葛亮,有些尷尬的說道:
“相父何故如此?朕尚年少,還有好多事情需要相父一旁指點,這些隻是朕的這一點拙見,怎當得起相父如此誇讚。”
諸葛亮輕輕的握著劉玄的手,激動之色溢於言表。
“陛下的五路退敵之策,即可保我大漢無憂矣,陛下不必妄自菲薄,能想出此退敵方案的,如今在我大漢也不會超過三人,老臣幸甚陛下身居其一,我大漢複興有望了!”
“叮,檢測到宿主的計策獲得諸葛亮認可,獎勵係統積分5000已入帳。”
劉玄有些激動,這麽容易就賺了5000積分,看來給相父多召喚幾個幫手的日子也不遠了呀。
諸葛亮輕輕整了整衣冠,正色道:
“如陛下所言,此四路大軍都不足為懼,然東吳那邊不可不預防,涪城一地本就是我們防守薄弱之處,若東吳果真興兵來犯,整體局勢就會變得沒有那麽容易應對。”
“我讚同陛下所言,派一有膽識之士前往東吳,向孫權陳明厲害,切不可被曹魏花言巧語所蒙害。”
劉玄點了點頭,理應如此。
“不知相父心中可有人選?”
朝中大小官員,劉玄雖大多都有記憶,但他也拿不定主意,而相父乃大漢元老,那在選人這種事上應該很牛皮吧?
諸葛亮笑了笑道:
“臣舉薦成都縣令馬謖馬幼常可擔此重任。”
劉玄一愣,揮淚斬馬謖的那個馬謖嗎?
隨後劉玄有些古怪的看了諸葛亮一眼。
諸葛亮也捕捉到了劉玄的眼神,於是發問道:
“陛下是覺得幼常不足以擔此重任嗎?”
劉玄又想了想,馬謖辜負重托也是還未發生的事,此次出使東吳應當無恙,既然相父舉薦他去,那便讓他去吧。
於是乎,劉玄說道。
“不是,朕隻是想起了,馬謖是不是還有一位哥哥,那個號稱馬氏五常,白眉最長的那位呢?”
“長?”
諸葛亮有些不解。
“陛下說的可是原荊楚之地流傳的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麽?”
劉玄眼睛一亮:
“啊?對對,最良,最良,正是馬良,方才朕口誤了,他如今人呢?”
作為後世之人,劉玄可是知道馬良此人不僅才華出眾,且忠貞質樸,極擅長處理政務。
啊,這該死的劉禪,記憶裏幾乎沒有多少關於馬良的東西。
聽到劉玄提起馬良,諸葛亮臉上又泛起了哀傷之色。
“陛下,季常他……數年前便已在夷陵之戰中戰死。”
劉玄也沒有想到原來他隨意提起的馬良已經過世多年,一個才華橫溢的政治大家,竟死在了鼠輩手上。
“逝者已矣,相父切莫哀傷,這許多賬遲早有天滅了曹魏,還是要找他孫權算的,還有二叔三叔的大仇,一個也不能少了。”
“陛下誌向遠大,老臣欣慰之至……”
“但目前我們最大的敵人依舊是曹魏,切不可在此時與東吳發生摩擦。”
看著諸葛亮欲言又止,劉玄點了點頭道。
“相父莫憂,朕明白這個道理。”
劉玄也理解,相父也是真的被他二叔和父皇弄怕了。
當年相父給二叔的八個字,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硬生生被二叔理解成了
‘東辱孫權,北征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