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搖到薛仁貴 李嚴獻地豆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夜的為國為民之後……
劉玄在禦書房開始領取他的戰果。
“係統,查看積分。”
“叮,宿主目前擁有積分5521點。”
此時劉玄可隨機召喚一個s級人物,卻有些陷入糾結,到底是該召喚文臣還是武將。
思索了半天,想到如今蜀漢武將漸漸凋零,這次出征感悟尤其深,關興竟都能成為統兵大將,唉,蜀漢全明星陣容一去不複返了。
“係統,給我隨機召喚s級武將一名。”
“叮,開始為宿主召喚s級武將,係統成功為宿主召喚到唐初名將:薛禮。”
劉玄一愣,然後狂喜,竟然搖到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
他此時正頭疼的著蜀國如今缺少獨當一麵的大將,薛仁貴不僅領兵統帥能力極強,且個人武力值也屬於武將之巔。
曆史上的薛仁貴少時非常貧窮,以耕地為生,後投身軍伍,一個毫無背景的農民,是硬在人才輩出的大唐靠個人勇武從小兵打到三品將軍。
不僅戰功赫赫,論個人勇武,在劉玄的記憶裏薛仁貴猶勝呂布,更難得的是他有著沉著冷靜的頭腦,為將為帥皆不在話下。
前世的劉玄一直認為薛仁貴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武將,也是一個被武廟遺漏的名將。
劉玄哼著小曲兒,心情大好,想著要盡快把玉米、土豆給找出來,還要早日收複長安,到時候再召喚幾個猛人過來,成立蜀漢新的全明星陣容,定把那曹魏打的不要不要的。
嗯…至於像關興這種,隻配給朕去喂馬……
劉玄躺在椅子上美滋滋的想著,黃皓又躬身走了進來:
“陛下,尚書令李嚴在殿外求見。”
劉玄一喜,對於李嚴什麽的,他好似沒聽到,料想是係統把薛仁貴帶來了,於是直起身子正色道:
“宣他進來!”
不多時,一個中年男人風塵仆仆的進入屋內,隨即行禮道:
“臣,李嚴,拜見陛下。”
劉玄下意識的說道:“愛卿平身。”
“謝陛下!”
劉玄往前瞧了瞧,除了李嚴躬身立於堂內,再無他人。
於是他有些疑惑道:“愛卿怎一個人進來?”
李嚴一愣,卻也不敢怠慢,趕忙迴應道:
“臣至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啊,殿外未曾見到其他等候見駕的官員。”
劉玄眉間一鎖,這係統咋迴事?延遲啦?
(李嚴:武力71,智力81,政治89,統帥67,綜合評級a級,技能:糧道,由其負責調配的軍需,運轉速度增加一成。)
劉玄看到係統給出的數值,暗道這李嚴還真是個人才啊,難怪那一世相父北伐時,他的崗位就是後勤保障官員,也是物盡其用了,比關興那廝強太多了。
想到這裏,劉玄對其明顯更加的和顏悅色:“李嚴呀,今日來見朕,所為何事呀?”
“迴陛下,月前丞相令我尋找兩種未見過的農作物,丞相說此物乃陛下所尋,陛下有言:此名為‘土豆’之作物,能畝產數十石,還可以一年兩熟,實乃神物,故而臣這一個月令人在川蜀腹地四處找尋。”
一聽是這事,劉玄立馬來了興趣,然後言道:
“愛卿辛苦了,可有找到?”
李嚴一拱手然後說道:“迴陛下,臣至今還未找尋到陛下所說之物?”
劉玄:“?”
沒找到你來跟朕說什麽?當朕閑的嗎?
朕每日為國為民,何其操勞?
難道這偌大的蜀中,隻有黃皓能理解朕嗎?
於是,劉玄的臉色便有些冷了下來。
李嚴見此,趕忙又道:
“陛下,雖那兩種神物未曾遇見,但臣的人在找尋過程中發現了另一種新奇的糧食作物,雖不及陛下所說的神物,但卻也能畝產七八石。”
李嚴聽見沒找到玉米土豆也缺失了些耐心,隨意出言道曰:“什麽勾八東西,還畝產七八石?”
聞言,李嚴一愣道:“陛下此話何意?”
“哦,朕是說,是何種新奇作物,能畝產七八石?”
李嚴一拱手迴答道:
“此物名曰‘地豆’,是在成都城南百餘裏處,一位農戶家裏所得,那戶人家也是偶然得到此物後便在家中種植,不曾想,其產量卻極為可觀。”
劉玄搖了搖頭,什麽地豆,沒聽說過,不會把人吃死吧?
於是劉玄便失了興趣,懶洋洋的說道:“有如此奇物,愛卿可有實物,借朕一觀?”
“臣來時有帶了一些,這便給陛下呈上。”
李嚴早有準備,從袖子裏掏出十餘個通體黃白,橢圓形狀的果實,然後雙後乘上道:
“陛下,這便是那地豆。”
劉玄懶洋洋的掃了一眼,但是隻一眼後他眼睛就挪不開了,死死的盯著那地豆數秒後,問道:
“愛卿此物從何而來?”
李嚴眉頭一皺,有些不解的說道:
“陛下,臣方才說這過地豆乃成都城南百餘裏處,一位農戶家中所得。”
劉玄迴過神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是朕忘了,是朕忘了!昨日操勞國事直至深夜,今日有些不在狀態。”
“陛下武德蓋世,精勤於政,乃我大漢之福,但還望陛下保重龍體,不可勞累過度。”
“一定,一定…”
李嚴不知道這地豆為何物,而劉玄卻一眼看穿了,這就是花生嘛!
隨即暗歎怎麽把此物給忘了,卻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被李嚴找到了。
要說這花生的產量比之現在的主糧小米也高不了多少,但劉玄深深明白這花生的用途可不是用來直接吃的那麽簡單。
花生最重要的還是用來榨油,早就有諺語道:一粒花生半粒油。
花生仁拿來榨油,花生油的出油率可達到近百分五十,也就是一斤花生能榨出近半斤油。
在三國這個時代,無論百姓還是士兵肚子裏都是極其缺乏油水的,後世之人不能理解為什麽那時候的人動不動一天就能吃幾斤米。
劉玄卻明白,後世之人吃不了多少米的原因是肚子裏油水太多了,平日的飲食都是有肉有油,還有一大堆五花八門的副食品,長期食用以後,人類對主食的需求就沒有那麽大了。
但如果讓後世之人不沾油葷,隻吃糧食,數月之後就會輕易變成一日需要兩三斤糧食才能填飽肚子。
按如今一個士兵戰時需要吃掉兩斤半的小米,若能使用花生榨油,在軍隊每餐的飯食裏加入花生油,若人均每日可以補充30克的花生油進肚,持續如此,久了以後每個士兵一日至少能少食吃半斤米,甚至更多。
這樣一來,若遇戰爭時期對於後勤的壓力是個巨大的減輕。
許多人不明白,古時候戰爭缺糧,並不是說國家沒有糧食了,若是所有軍隊皆可就地補給,那從古至今的軍隊都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在古時候最難的便是遠征糧草運送。
孫子兵法裏有一句話是這麽寫的: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總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十萬人出征,要有七十萬家停止農業生產,來專門運送十萬大軍的軍需。
當時算一戶人家四口,也就是十萬大軍需要兩百八十萬人來運糧。
有人會問為什麽需要這麽多人運糧?
因為運糧之人和牲畜在運糧途中都要吃飯。
打個比方,一個農夫推著小車去送二百斤糧食,去的路上他吃掉了80斤,到了軍隊所駐紮的地方,他隻能上交40斤糧,因為他迴去路上還得吃80斤。
到這裏還不算完,若戰事遇春耕之時,這些運送糧草的農戶是從事不了耕種的,國家還需拿出糧食來補貼運糧之人這一年的吃食。
這便是古時候的運糧成本!
一旦遠征,何其勞民,開戰後若不能做到斬獲戰果,則極其容易動搖國之根基。
當然上麵的有些數字可能比較誇張,補給應當根據戰線長短,作戰地形不同,都會有著不同的成本。
但劉玄細細算過,若是從漢中出兵關中平原,蜀軍的補給成本至少要三個民夫才能養活前線一個士兵。
但若是花生油添加在士兵以及民夫膳食之中,人體對主食的需求量減少,那麽補給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可能兩個民夫就可以養活前線的一個士兵。
這對將來的北伐無疑是一大助力!
劉玄在禦書房開始領取他的戰果。
“係統,查看積分。”
“叮,宿主目前擁有積分5521點。”
此時劉玄可隨機召喚一個s級人物,卻有些陷入糾結,到底是該召喚文臣還是武將。
思索了半天,想到如今蜀漢武將漸漸凋零,這次出征感悟尤其深,關興竟都能成為統兵大將,唉,蜀漢全明星陣容一去不複返了。
“係統,給我隨機召喚s級武將一名。”
“叮,開始為宿主召喚s級武將,係統成功為宿主召喚到唐初名將:薛禮。”
劉玄一愣,然後狂喜,竟然搖到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
他此時正頭疼的著蜀國如今缺少獨當一麵的大將,薛仁貴不僅領兵統帥能力極強,且個人武力值也屬於武將之巔。
曆史上的薛仁貴少時非常貧窮,以耕地為生,後投身軍伍,一個毫無背景的農民,是硬在人才輩出的大唐靠個人勇武從小兵打到三品將軍。
不僅戰功赫赫,論個人勇武,在劉玄的記憶裏薛仁貴猶勝呂布,更難得的是他有著沉著冷靜的頭腦,為將為帥皆不在話下。
前世的劉玄一直認為薛仁貴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武將,也是一個被武廟遺漏的名將。
劉玄哼著小曲兒,心情大好,想著要盡快把玉米、土豆給找出來,還要早日收複長安,到時候再召喚幾個猛人過來,成立蜀漢新的全明星陣容,定把那曹魏打的不要不要的。
嗯…至於像關興這種,隻配給朕去喂馬……
劉玄躺在椅子上美滋滋的想著,黃皓又躬身走了進來:
“陛下,尚書令李嚴在殿外求見。”
劉玄一喜,對於李嚴什麽的,他好似沒聽到,料想是係統把薛仁貴帶來了,於是直起身子正色道:
“宣他進來!”
不多時,一個中年男人風塵仆仆的進入屋內,隨即行禮道:
“臣,李嚴,拜見陛下。”
劉玄下意識的說道:“愛卿平身。”
“謝陛下!”
劉玄往前瞧了瞧,除了李嚴躬身立於堂內,再無他人。
於是他有些疑惑道:“愛卿怎一個人進來?”
李嚴一愣,卻也不敢怠慢,趕忙迴應道:
“臣至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啊,殿外未曾見到其他等候見駕的官員。”
劉玄眉間一鎖,這係統咋迴事?延遲啦?
(李嚴:武力71,智力81,政治89,統帥67,綜合評級a級,技能:糧道,由其負責調配的軍需,運轉速度增加一成。)
劉玄看到係統給出的數值,暗道這李嚴還真是個人才啊,難怪那一世相父北伐時,他的崗位就是後勤保障官員,也是物盡其用了,比關興那廝強太多了。
想到這裏,劉玄對其明顯更加的和顏悅色:“李嚴呀,今日來見朕,所為何事呀?”
“迴陛下,月前丞相令我尋找兩種未見過的農作物,丞相說此物乃陛下所尋,陛下有言:此名為‘土豆’之作物,能畝產數十石,還可以一年兩熟,實乃神物,故而臣這一個月令人在川蜀腹地四處找尋。”
一聽是這事,劉玄立馬來了興趣,然後言道:
“愛卿辛苦了,可有找到?”
李嚴一拱手然後說道:“迴陛下,臣至今還未找尋到陛下所說之物?”
劉玄:“?”
沒找到你來跟朕說什麽?當朕閑的嗎?
朕每日為國為民,何其操勞?
難道這偌大的蜀中,隻有黃皓能理解朕嗎?
於是,劉玄的臉色便有些冷了下來。
李嚴見此,趕忙又道:
“陛下,雖那兩種神物未曾遇見,但臣的人在找尋過程中發現了另一種新奇的糧食作物,雖不及陛下所說的神物,但卻也能畝產七八石。”
李嚴聽見沒找到玉米土豆也缺失了些耐心,隨意出言道曰:“什麽勾八東西,還畝產七八石?”
聞言,李嚴一愣道:“陛下此話何意?”
“哦,朕是說,是何種新奇作物,能畝產七八石?”
李嚴一拱手迴答道:
“此物名曰‘地豆’,是在成都城南百餘裏處,一位農戶家裏所得,那戶人家也是偶然得到此物後便在家中種植,不曾想,其產量卻極為可觀。”
劉玄搖了搖頭,什麽地豆,沒聽說過,不會把人吃死吧?
於是劉玄便失了興趣,懶洋洋的說道:“有如此奇物,愛卿可有實物,借朕一觀?”
“臣來時有帶了一些,這便給陛下呈上。”
李嚴早有準備,從袖子裏掏出十餘個通體黃白,橢圓形狀的果實,然後雙後乘上道:
“陛下,這便是那地豆。”
劉玄懶洋洋的掃了一眼,但是隻一眼後他眼睛就挪不開了,死死的盯著那地豆數秒後,問道:
“愛卿此物從何而來?”
李嚴眉頭一皺,有些不解的說道:
“陛下,臣方才說這過地豆乃成都城南百餘裏處,一位農戶家中所得。”
劉玄迴過神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是朕忘了,是朕忘了!昨日操勞國事直至深夜,今日有些不在狀態。”
“陛下武德蓋世,精勤於政,乃我大漢之福,但還望陛下保重龍體,不可勞累過度。”
“一定,一定…”
李嚴不知道這地豆為何物,而劉玄卻一眼看穿了,這就是花生嘛!
隨即暗歎怎麽把此物給忘了,卻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被李嚴找到了。
要說這花生的產量比之現在的主糧小米也高不了多少,但劉玄深深明白這花生的用途可不是用來直接吃的那麽簡單。
花生最重要的還是用來榨油,早就有諺語道:一粒花生半粒油。
花生仁拿來榨油,花生油的出油率可達到近百分五十,也就是一斤花生能榨出近半斤油。
在三國這個時代,無論百姓還是士兵肚子裏都是極其缺乏油水的,後世之人不能理解為什麽那時候的人動不動一天就能吃幾斤米。
劉玄卻明白,後世之人吃不了多少米的原因是肚子裏油水太多了,平日的飲食都是有肉有油,還有一大堆五花八門的副食品,長期食用以後,人類對主食的需求就沒有那麽大了。
但如果讓後世之人不沾油葷,隻吃糧食,數月之後就會輕易變成一日需要兩三斤糧食才能填飽肚子。
按如今一個士兵戰時需要吃掉兩斤半的小米,若能使用花生榨油,在軍隊每餐的飯食裏加入花生油,若人均每日可以補充30克的花生油進肚,持續如此,久了以後每個士兵一日至少能少食吃半斤米,甚至更多。
這樣一來,若遇戰爭時期對於後勤的壓力是個巨大的減輕。
許多人不明白,古時候戰爭缺糧,並不是說國家沒有糧食了,若是所有軍隊皆可就地補給,那從古至今的軍隊都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在古時候最難的便是遠征糧草運送。
孫子兵法裏有一句話是這麽寫的: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總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十萬人出征,要有七十萬家停止農業生產,來專門運送十萬大軍的軍需。
當時算一戶人家四口,也就是十萬大軍需要兩百八十萬人來運糧。
有人會問為什麽需要這麽多人運糧?
因為運糧之人和牲畜在運糧途中都要吃飯。
打個比方,一個農夫推著小車去送二百斤糧食,去的路上他吃掉了80斤,到了軍隊所駐紮的地方,他隻能上交40斤糧,因為他迴去路上還得吃80斤。
到這裏還不算完,若戰事遇春耕之時,這些運送糧草的農戶是從事不了耕種的,國家還需拿出糧食來補貼運糧之人這一年的吃食。
這便是古時候的運糧成本!
一旦遠征,何其勞民,開戰後若不能做到斬獲戰果,則極其容易動搖國之根基。
當然上麵的有些數字可能比較誇張,補給應當根據戰線長短,作戰地形不同,都會有著不同的成本。
但劉玄細細算過,若是從漢中出兵關中平原,蜀軍的補給成本至少要三個民夫才能養活前線一個士兵。
但若是花生油添加在士兵以及民夫膳食之中,人體對主食的需求量減少,那麽補給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可能兩個民夫就可以養活前線的一個士兵。
這對將來的北伐無疑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