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曹魏諸將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過了幾日。
曹魏的四萬虎豹騎也已不出所料,由曹洪率領,南下抵達宛城。
如今曹魏在南陽的總兵力有近十一萬人。(此前被薛仁貴斬殺了一部分)
……
而與此同時,王平率領的長安增兵也已到達順陽,入駐順陽大營。
如今大漢在順陽城已囤兵至十三萬,三萬騎兵,十萬步卒,另外還有三千羽林衛。
曹魏虎豹騎南下的消息,劉禪已經知曉。
這四萬虎豹騎曹魏雖一直對外號稱乃是重騎兵,但劉禪知道,曹魏這重騎兵是有水分的。
虎豹騎隻是給那主戰馬匹穿上了甲胄,而騎兵身上的裝備卻與一般的標準輕騎兵無二。
如此看來,曹魏虎豹騎確實比之一般的輕騎兵更為強勢,但遠遠還達不到傳統重騎兵的程度。
畢竟傳統的重騎兵,可是標配一人三馬,雙馬換乘的前提下,還要騰出一匹馬,專用來馱運輜重。
縱觀華夏文明,還沒有哪個朝代能夠輕易湊出四萬標準的重騎兵,標準的重騎兵可是真正的人型坦克,在戰場上可以橫衝直撞。
……
在王平率增兵抵達後,劉禪立刻放出消息,聲稱大漢如今在順陽大營有駐軍二十萬,其中騎兵七萬,步卒十三萬,誓要在南陽地區與曹魏決一死戰,一戰定乾坤。
順陽與宛城相距不過百餘裏,消息很快便傳至宛城。
……
宛城大營。
曹休收到消息以後便立刻擂鼓聚將,商議對策。
曹魏這裏為了應對蜀漢大軍,也是擺出了全明星陣容。
此刻營帳中聚集了:曹休、曹洪、徐晃、郭淮、夏侯尚、夏侯霸、王淩、程武、郝昭、陳泰等將領。
基本上這一路的將領,除了張合還在鎮守函穀外,其餘數得上號的都已到齊。
魏國將領,除了耳熟能詳的曹氏宗親外,還有一些士族將領:
王淩,此人出身太原王氏,乃是司徒王允侄子,如今為曹魏的豫州刺史、建武將軍。
程武,兗州程家之人,曹魏大臣程昱之子,黃初元年程昱逝世,程武嗣繼其父爵位安鄉侯。
陳泰,穎川士族的代表人物陳群之子,因其父被列為托孤大臣,如今陳泰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
宛城大營內,氣氛凝重宛如暴風雨來臨之前。
曹休目光掃視著帳中的一眾將領,沉聲道:
“諸位,如今蜀漢大軍入駐順陽,我等想要南下聯合東吳攻打南郡肯定是不可能了,蜀主劉禪放言,聲稱順陽有二十萬大軍,其中騎兵七萬,步卒十三萬,欲與我大魏在此決一死戰,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曹洪率先站了出來,洪雖老矣,然其滿臉橫肉,聲音洪亮,帶著幾分不屑:
“哼!我覺得那劉禪小兒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蜀國占據涼州不到兩年,哪來的七萬騎兵?真是笑話……”
“文烈,叔父可以給你們打個樣,叔父率虎豹騎可先行直搗順陽,殺蜀軍個片甲不留!”
曹休聽聞曹洪以長輩口吻發言,心中略有不快,但麵上仍強自按捺,隻是微微皺了下眉頭,緩緩道:
“曹洪將軍,莫要著急,如今本將督領南陽戰場一應軍事,凡事自會統籌安排。”
“還有,大兵團作戰,軍紀要嚴,在軍營中,還望將軍對本將的稱唿能夠改稱職務。”
……
雖同為曹氏宗親,然其內部也有著自己的鄙視鏈,比如曹休就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極度鄙視曹洪。
在曹休眼裏,曹洪為老不尊,身為宗親將領,喜歡與世家之人眉來眼去也就算了,此人為人還十分小氣,貪財好色,沒有遠見。
曾經曹丕還處於世子之爭時,曹丕就有向曹洪借錢的事例,因為那時候曹洪有錢啊。
曹操做司空時,實行過幾年的官員財產公示製度,而每次的調查中,曹洪家產都位列曹氏宗親的榜首。
然曹洪這廝如此有錢,但曹丕向他借錢時,他非但沒有借錢給曹丕,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
後來曹丕在登臨帝位以後,便找了個理由將他拿下,要不是卞太後力保,曹丕早就想弄死他了。
此等人真不配與他為伍,丟曹氏宗親的人,真是想不明白,陛下為何要重新啟用此人,還讓其執掌虎豹騎。
這貨還字子廉,他跟廉字根本不沾邊好吧?
……
曹洪聽到曹休這番話,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娘的!當初我與孟德一同打天下之時,哪有你們這些小輩坐在這裏統籌全局的道理?真是時過境遷,一代新人換舊人。
老子不服!
不過礙於如今複職不久,曹洪終究還是強壓下情緒,隻得悶聲說道:
“大司馬所言極是,是本將失言了。”
營帳內短暫的沉默後,夏侯尚打破僵局,抱拳說道:
“大司馬,蜀軍兵力虛實的確存疑,二十萬可能言過其實,但末將看來,和順陽探子觀察得知,蜀國在順陽的兵力,應該優於我軍。”
曹洪肚子裏有火沒處發泄,不耐煩的說道:“優於有個屁用,我有四萬虎豹騎,正麵擊垮十萬步卒都不在話下,昔年太祖官渡之戰時兵力才多少?就敢於和袁本初發起戰略決戰,如今我大魏之兵還不如當年了是嗎?”
曹休懶得理會曹洪,他皺眉思索,而後看向徐晃:“公明,依你之見呢?”
徐晃向前一步,抱拳說道:“大司馬,依末將看來,蜀軍大張旗鼓的犯境,又如此宣稱兵力,即便有所誇大,其實際兵力也不容小覷。”
“看這架勢,蜀主劉禪或許真要在南陽地區與我軍發動一場戰略決戰,大司馬,末將以為,南陽,不可失。”
曹休微微頷首,徐晃所言與他想法基本無二,南郡是荊州的南郡,南陽是天下的南陽。
南陽乃天下第一大郡,豈能拱手讓人?交州和涼州兩大州的人口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南陽郡。
接著,他又將目光投向郭淮:“伯濟,以你之智,覺得當下該如何應對?”
郭淮略作沉思,上前一步說道:
“大司馬,既然蜀軍來勢洶洶,且有決戰之意,我軍不如順水推舟,就在這南陽地區集結優勢兵力,將蜀軍主力一舉殲滅!”
“若是能將南陽蜀軍主力殲滅,蜀國則元氣大傷,我軍便可順勢進軍雍涼,使雍涼二地重歸我大魏。”
郭淮話音剛落,夏侯尚又說道:
“此言大善,我認為對待蜀國,不可再像以前那般輕視,當集結優勢兵力,擊垮蜀國,這麽多年來的數次慘敗,難道還不足以證明,蜀國對我大魏的威脅,勝於江東。”
“諸位請想一想,劉備故去以後,這麽多年了,我大魏在戰場上有贏過蜀國嗎?哪怕一次?根本沒有!反而使蜀國以戰養戰,日益強大。”
夏侯尚這一番話,如重錘般砸在眾人的心坎上。
“仔細想想,好像……真沒贏過。”
“竟然零勝率……”
“蜀國不可小視,當集結優勢兵力發起決戰!”
曹洪緩緩起身,麵向輿圖道:“可如今,穎川附近已無兵可調了。”
夏侯尚搖了搖頭:“不,函穀關還有張合率領的三萬精兵,可以南下,若這三萬精兵來到南陽,縱使蜀國真有二十萬大軍我等也不懼了。”
夏侯尚提及張合的三萬精兵,營帳內頓時議論紛紛。
曹休微微眯眼,凝視著地圖上函穀關的位置。
徐晃率先打破議論聲:“大司馬,若是將那三萬人馬調來,弘農郡的防禦恐怕……”
講到弘農郡,眾將紛紛沉默,弘農楊氏如今已然落寞,但其至少是個存在數百年的老世家,調走張合的三萬精兵,就相當於放棄了整個弘農地區,誰也不願意先開這個口。
營帳內的沉默如同一層厚重的陰霾,曹休的目光在輿圖上緩緩移動,從函穀關到弘農郡,再到南陽,他的內心在激烈地掙紮著。
許久,曹休開口打破了沉默:
“抽調張合將軍的兵力,弘農郡的防禦必然空虛,但當下南陽之戰關乎我大魏的生死存亡,若不能在此擊敗蜀軍,整個中原都將麵臨巨大威脅。”
接著,曹休咬了咬牙道:
“調!我等一同上奏陛下,蜀軍在南陽地區集結了近二十萬大軍,欲要與我大魏開展決戰,請求陛下調遣張合所部南下,函穀關由洛陽守備軍接管防守。”
“諸位也莫要擔心,弘農郡再怎麽樣也有三千常駐守備軍,而蜀軍主力皆在南陽,本將不相信,他們還有多餘兵力可以沿崤函一線,進攻弘農。”
曹休話落,眾將紛紛拱手道:
“大司馬說的極是,理應如此,南陽之戰事關我大魏生死存亡,我等願與大司馬一同上書天子……”
擔心弘農郡?別扯淡了……
沒人關心弘農郡的存亡,弘農楊氏在和穎川士族的政治鬥爭敗北後,就注定了若遇抉擇時,弘農郡自然要成為犧牲品。
況且弘農夾在兩關之間,地理位置不重要,政治意義也沒有,丟了也就丟了。
但南陽要是丟了,背後可就是中原大地,這些將領的老家都在後方。
南陽若失,首當其衝的便是穎川郡將直麵戰火。
所以此刻,無論宗親將領還是士族將領都默契的達成了一致。
那就是集結優勢兵力力保南陽。
南陽之戰若是贏了,魏國大軍則可兵分兩路,一路沿武關直擊關中地區,一路可沿東三郡進發攻打漢中地區。
隻要南陽之戰打贏了,蜀國將會受到比夷陵之戰更大的重創,國運就此被斬淨。
至於弘農郡,和那楊修一起見鬼去吧。
……
曹魏的四萬虎豹騎也已不出所料,由曹洪率領,南下抵達宛城。
如今曹魏在南陽的總兵力有近十一萬人。(此前被薛仁貴斬殺了一部分)
……
而與此同時,王平率領的長安增兵也已到達順陽,入駐順陽大營。
如今大漢在順陽城已囤兵至十三萬,三萬騎兵,十萬步卒,另外還有三千羽林衛。
曹魏虎豹騎南下的消息,劉禪已經知曉。
這四萬虎豹騎曹魏雖一直對外號稱乃是重騎兵,但劉禪知道,曹魏這重騎兵是有水分的。
虎豹騎隻是給那主戰馬匹穿上了甲胄,而騎兵身上的裝備卻與一般的標準輕騎兵無二。
如此看來,曹魏虎豹騎確實比之一般的輕騎兵更為強勢,但遠遠還達不到傳統重騎兵的程度。
畢竟傳統的重騎兵,可是標配一人三馬,雙馬換乘的前提下,還要騰出一匹馬,專用來馱運輜重。
縱觀華夏文明,還沒有哪個朝代能夠輕易湊出四萬標準的重騎兵,標準的重騎兵可是真正的人型坦克,在戰場上可以橫衝直撞。
……
在王平率增兵抵達後,劉禪立刻放出消息,聲稱大漢如今在順陽大營有駐軍二十萬,其中騎兵七萬,步卒十三萬,誓要在南陽地區與曹魏決一死戰,一戰定乾坤。
順陽與宛城相距不過百餘裏,消息很快便傳至宛城。
……
宛城大營。
曹休收到消息以後便立刻擂鼓聚將,商議對策。
曹魏這裏為了應對蜀漢大軍,也是擺出了全明星陣容。
此刻營帳中聚集了:曹休、曹洪、徐晃、郭淮、夏侯尚、夏侯霸、王淩、程武、郝昭、陳泰等將領。
基本上這一路的將領,除了張合還在鎮守函穀外,其餘數得上號的都已到齊。
魏國將領,除了耳熟能詳的曹氏宗親外,還有一些士族將領:
王淩,此人出身太原王氏,乃是司徒王允侄子,如今為曹魏的豫州刺史、建武將軍。
程武,兗州程家之人,曹魏大臣程昱之子,黃初元年程昱逝世,程武嗣繼其父爵位安鄉侯。
陳泰,穎川士族的代表人物陳群之子,因其父被列為托孤大臣,如今陳泰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
宛城大營內,氣氛凝重宛如暴風雨來臨之前。
曹休目光掃視著帳中的一眾將領,沉聲道:
“諸位,如今蜀漢大軍入駐順陽,我等想要南下聯合東吳攻打南郡肯定是不可能了,蜀主劉禪放言,聲稱順陽有二十萬大軍,其中騎兵七萬,步卒十三萬,欲與我大魏在此決一死戰,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曹洪率先站了出來,洪雖老矣,然其滿臉橫肉,聲音洪亮,帶著幾分不屑:
“哼!我覺得那劉禪小兒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蜀國占據涼州不到兩年,哪來的七萬騎兵?真是笑話……”
“文烈,叔父可以給你們打個樣,叔父率虎豹騎可先行直搗順陽,殺蜀軍個片甲不留!”
曹休聽聞曹洪以長輩口吻發言,心中略有不快,但麵上仍強自按捺,隻是微微皺了下眉頭,緩緩道:
“曹洪將軍,莫要著急,如今本將督領南陽戰場一應軍事,凡事自會統籌安排。”
“還有,大兵團作戰,軍紀要嚴,在軍營中,還望將軍對本將的稱唿能夠改稱職務。”
……
雖同為曹氏宗親,然其內部也有著自己的鄙視鏈,比如曹休就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極度鄙視曹洪。
在曹休眼裏,曹洪為老不尊,身為宗親將領,喜歡與世家之人眉來眼去也就算了,此人為人還十分小氣,貪財好色,沒有遠見。
曾經曹丕還處於世子之爭時,曹丕就有向曹洪借錢的事例,因為那時候曹洪有錢啊。
曹操做司空時,實行過幾年的官員財產公示製度,而每次的調查中,曹洪家產都位列曹氏宗親的榜首。
然曹洪這廝如此有錢,但曹丕向他借錢時,他非但沒有借錢給曹丕,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
後來曹丕在登臨帝位以後,便找了個理由將他拿下,要不是卞太後力保,曹丕早就想弄死他了。
此等人真不配與他為伍,丟曹氏宗親的人,真是想不明白,陛下為何要重新啟用此人,還讓其執掌虎豹騎。
這貨還字子廉,他跟廉字根本不沾邊好吧?
……
曹洪聽到曹休這番話,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娘的!當初我與孟德一同打天下之時,哪有你們這些小輩坐在這裏統籌全局的道理?真是時過境遷,一代新人換舊人。
老子不服!
不過礙於如今複職不久,曹洪終究還是強壓下情緒,隻得悶聲說道:
“大司馬所言極是,是本將失言了。”
營帳內短暫的沉默後,夏侯尚打破僵局,抱拳說道:
“大司馬,蜀軍兵力虛實的確存疑,二十萬可能言過其實,但末將看來,和順陽探子觀察得知,蜀國在順陽的兵力,應該優於我軍。”
曹洪肚子裏有火沒處發泄,不耐煩的說道:“優於有個屁用,我有四萬虎豹騎,正麵擊垮十萬步卒都不在話下,昔年太祖官渡之戰時兵力才多少?就敢於和袁本初發起戰略決戰,如今我大魏之兵還不如當年了是嗎?”
曹休懶得理會曹洪,他皺眉思索,而後看向徐晃:“公明,依你之見呢?”
徐晃向前一步,抱拳說道:“大司馬,依末將看來,蜀軍大張旗鼓的犯境,又如此宣稱兵力,即便有所誇大,其實際兵力也不容小覷。”
“看這架勢,蜀主劉禪或許真要在南陽地區與我軍發動一場戰略決戰,大司馬,末將以為,南陽,不可失。”
曹休微微頷首,徐晃所言與他想法基本無二,南郡是荊州的南郡,南陽是天下的南陽。
南陽乃天下第一大郡,豈能拱手讓人?交州和涼州兩大州的人口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南陽郡。
接著,他又將目光投向郭淮:“伯濟,以你之智,覺得當下該如何應對?”
郭淮略作沉思,上前一步說道:
“大司馬,既然蜀軍來勢洶洶,且有決戰之意,我軍不如順水推舟,就在這南陽地區集結優勢兵力,將蜀軍主力一舉殲滅!”
“若是能將南陽蜀軍主力殲滅,蜀國則元氣大傷,我軍便可順勢進軍雍涼,使雍涼二地重歸我大魏。”
郭淮話音剛落,夏侯尚又說道:
“此言大善,我認為對待蜀國,不可再像以前那般輕視,當集結優勢兵力,擊垮蜀國,這麽多年來的數次慘敗,難道還不足以證明,蜀國對我大魏的威脅,勝於江東。”
“諸位請想一想,劉備故去以後,這麽多年了,我大魏在戰場上有贏過蜀國嗎?哪怕一次?根本沒有!反而使蜀國以戰養戰,日益強大。”
夏侯尚這一番話,如重錘般砸在眾人的心坎上。
“仔細想想,好像……真沒贏過。”
“竟然零勝率……”
“蜀國不可小視,當集結優勢兵力發起決戰!”
曹洪緩緩起身,麵向輿圖道:“可如今,穎川附近已無兵可調了。”
夏侯尚搖了搖頭:“不,函穀關還有張合率領的三萬精兵,可以南下,若這三萬精兵來到南陽,縱使蜀國真有二十萬大軍我等也不懼了。”
夏侯尚提及張合的三萬精兵,營帳內頓時議論紛紛。
曹休微微眯眼,凝視著地圖上函穀關的位置。
徐晃率先打破議論聲:“大司馬,若是將那三萬人馬調來,弘農郡的防禦恐怕……”
講到弘農郡,眾將紛紛沉默,弘農楊氏如今已然落寞,但其至少是個存在數百年的老世家,調走張合的三萬精兵,就相當於放棄了整個弘農地區,誰也不願意先開這個口。
營帳內的沉默如同一層厚重的陰霾,曹休的目光在輿圖上緩緩移動,從函穀關到弘農郡,再到南陽,他的內心在激烈地掙紮著。
許久,曹休開口打破了沉默:
“抽調張合將軍的兵力,弘農郡的防禦必然空虛,但當下南陽之戰關乎我大魏的生死存亡,若不能在此擊敗蜀軍,整個中原都將麵臨巨大威脅。”
接著,曹休咬了咬牙道:
“調!我等一同上奏陛下,蜀軍在南陽地區集結了近二十萬大軍,欲要與我大魏開展決戰,請求陛下調遣張合所部南下,函穀關由洛陽守備軍接管防守。”
“諸位也莫要擔心,弘農郡再怎麽樣也有三千常駐守備軍,而蜀軍主力皆在南陽,本將不相信,他們還有多餘兵力可以沿崤函一線,進攻弘農。”
曹休話落,眾將紛紛拱手道:
“大司馬說的極是,理應如此,南陽之戰事關我大魏生死存亡,我等願與大司馬一同上書天子……”
擔心弘農郡?別扯淡了……
沒人關心弘農郡的存亡,弘農楊氏在和穎川士族的政治鬥爭敗北後,就注定了若遇抉擇時,弘農郡自然要成為犧牲品。
況且弘農夾在兩關之間,地理位置不重要,政治意義也沒有,丟了也就丟了。
但南陽要是丟了,背後可就是中原大地,這些將領的老家都在後方。
南陽若失,首當其衝的便是穎川郡將直麵戰火。
所以此刻,無論宗親將領還是士族將領都默契的達成了一致。
那就是集結優勢兵力力保南陽。
南陽之戰若是贏了,魏國大軍則可兵分兩路,一路沿武關直擊關中地區,一路可沿東三郡進發攻打漢中地區。
隻要南陽之戰打贏了,蜀國將會受到比夷陵之戰更大的重創,國運就此被斬淨。
至於弘農郡,和那楊修一起見鬼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