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李邈的奏疏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聽聞劉禪詢問李邈的下落,麵麵相覷,支支吾吾,眼神閃躲。
劉禪臉色陰沉如水,喝道:“還有什麽不可說?今日若再有半句隱瞞,朕定滅爾等三族!”
三人渾身一顫,李嚴伏地,略帶哭腔說道:“陛下息怒,李邈他…他不願前來順陽,還寫了一道奏疏,讓臣等到了順陽轉交給陛下,他已在家備好了一口薄棺,等候陛下處置。”
說著,李嚴哆嗦的從行囊中掏出李邈的奏疏,高舉過頭頂。
劉禪伸手接過,展開觀之。
益州司馬臣李邈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視聽,正君道、明臣職,求大漢治安事:
自陛下踐祚,諸葛氏以狡黠之術,惑君心竅,竊弄權柄,致使朝綱崩壞,亂象叢生。陛下竟不辨忠奸,委以傾國之兵,托以軍國重務,直令諸葛氏權傾朝野,肆意妄為。
朝堂盡其黨羽爪牙,諸事皆決於諸葛氏,實乃漢室之大辱也。諸葛氏,村夫也,蒙先帝殊恩,卻不思報效,昔日趙高指鹿為馬,不過擅權一時,王莽篡漢,猶有假仁假義之偽裝。
然諸葛氏公然淩駕諸公之上,政令皆出其私門,視大漢江山為己囊中之物,比之奸佞,猖獗更甚。專權誤國,使賢能之士屢遭排擠,忠良之臣時被打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實乃國之巨蠹,民之公害……
此等禍國殃民之徒,陛下竟縱容姑息,臣實痛心疾首。陛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自建興二年起,聽信諸葛氏之言,歲歲興兵,北伐東征,罔顧生靈死活。
百姓困於徭役,疲於征戰,陛下卻充耳不聞,勞師動眾,耗民脂膏……此等行徑,與夏桀、商紂何異?古之聖王,多有愛民如赤子,輕徭薄賦,使百姓安居樂業,方得國祚綿長。
今陛下背道而馳,棄民生於不顧,以萬民之血肉,填一己之欲壑,實非仁君,漢百姓之不幸也!陛下若不早除諸葛氏,罷黜硝煙,與民休養生息,大漢宗廟必將毀於一旦,祖宗基業亦將付之東流。
臣深知此言逆耳,然一片忠心,望陛下幡然醒悟,以社稷為重,以蒼生為念,斬奸佞……
……
劉禪還未看完,臉色已難看到極致,接著將奏疏狠狠摔在地上,怒吼道:
“反了!反了!欺天了!”
“這是奏疏嗎?啊!”
“朕看他寫的分明是討賊檄文!”
這李邈誰啊?鍵盤俠的祖師爺!
劉禪這迴真的生氣了,此前譙家之案都未曾讓他這般失態。
“薛禮!你即刻傳旨嶽飛,讓他直接在成都把李邈就地斬首,不,將其五馬分屍,不必再將此賊帶迴!”
“另外!將李邈的三族給朕移幹淨了,老幼皆不放過!查明與其關聯的九族之人,盡數流放敦煌郡!”
這個李邈,狂妄自大、恬不知恥、才疏學淺、自私自利、妖言惑眾、此等人,簡直比之敵人還可惡。
究竟是什麽樣的家族才能教育出這樣的人,為了不使這種邪風傳承下去,劉禪選擇直接把“根”滅了。
……
薛仁貴領命後,劉禪的目光在李嚴、費觀和吳班三人身上來迴掃動。
尤其在李嚴身上停頓許久。
最終……劉禪深深歎了一口氣,無論怎麽講,李嚴是個人才,又是大漢老臣,與他還有些感情。
許久後,終於開口:
“派人傳旨狄仁傑,命他派人在長安城南邊,修建一座詔獄。”
“就叫“功德林詔獄”吧,修成以後將李嚴、費觀、吳班三人關押進去,永世監禁,讓其在裏麵終生悔過,若無朕旨意,永不釋放!”
“即便某天朕戰死沙場,後繼之君也不得赦免之,赦免則視為不孝。對三人罷其官,剝其爵,抄沒家產,一應財物歸公。”
薛仁貴疑惑,問道:“陛下,就這樣?犯下如此重罪,這會不會太便宜他們了?”
劉禪微微歎氣:“就這樣吧!朕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不必再說。”
薛仁貴:“喏!”
李嚴滿臉悲戚,聲音沙啞道:
“謝陛下聖恩……臣等犯下不可饒恕之罪,卻蒙陛下開恩,留臣等殘命,臣不知此生還有沒有機會麵見陛下,往後定當日日為陛下祈福,願陛下洪福齊天,大漢國運昌盛……”
劉禪搖了搖頭,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派人將他們押迴長安吧,朕現在不想看到他們。”
李嚴三人被帶走後,劉禪又想起了苟安,厭惡地說道:“至於李苟安,就在這順陽軍營中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
次日,劉禪又將劉永喚來,將李嚴等人所為之事道出。
劉永頓時嚇得魂不守舍,此前他在成都,已經快被這幾人忽悠瘸了。
劉禪無奈,隻能狠狠訓斥了劉永一番,再剝奪其王爵,貶其爵位為“臨沅侯”,讓他趕緊滾去武陵老實呆著,今後不可再和朝臣有往來。
你這智商,別玩了,踏踏實實享樂吧,老弟……
……
此事到這裏,以魯王劉永被降爵,李嚴、費觀、吳班三人罷官削爵,李邈滅三族、流放九族結束。
而接下來,劉禪自然該考慮要如何利用此事的影響力,獲取他想要的東西。
君臣,一直以來就是在不斷相互博弈著,你弱他就強,你強他就弱。
此前譙家案,已經讓諸多世家將九成以上的蔭戶吐出,迴歸大漢,四州加在一起,人口暴增六十餘萬。
這是劉禪從中得到的好處。
而今李嚴案,也不能例外。
他劉禪受到傷害了,自然該找士族索要好處。
什麽?你說李嚴這案子乃派係之爭導致,和士族毫無關係?
抱歉,朕不懂的有什麽派係,朕隻知道犯事的那幾人皆乃蜀中大士族,還敢說和爾等士族沒關係?
這個鍋你們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略微思索後,劉禪即刻令人帶話迴長安,稱皇帝要在大漢四州的各亭鄉間設置“亭學”。
所謂“亭學”,就是在大漢四州的每一個亭都設立一個學校,再由朝廷出資,聘請能夠識文斷字又不曾出仕的先生授課,讓普通百姓家的孩童也能有機會讀書識字。
劉禪的理由是:看看那李苟安吧,世家子弟,荒唐無能,幹出如此離譜的事,簡直豈有此理,若是尋常百姓家的子弟,定然不敢玩忽職守。
……
劉禪臉色陰沉如水,喝道:“還有什麽不可說?今日若再有半句隱瞞,朕定滅爾等三族!”
三人渾身一顫,李嚴伏地,略帶哭腔說道:“陛下息怒,李邈他…他不願前來順陽,還寫了一道奏疏,讓臣等到了順陽轉交給陛下,他已在家備好了一口薄棺,等候陛下處置。”
說著,李嚴哆嗦的從行囊中掏出李邈的奏疏,高舉過頭頂。
劉禪伸手接過,展開觀之。
益州司馬臣李邈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視聽,正君道、明臣職,求大漢治安事:
自陛下踐祚,諸葛氏以狡黠之術,惑君心竅,竊弄權柄,致使朝綱崩壞,亂象叢生。陛下竟不辨忠奸,委以傾國之兵,托以軍國重務,直令諸葛氏權傾朝野,肆意妄為。
朝堂盡其黨羽爪牙,諸事皆決於諸葛氏,實乃漢室之大辱也。諸葛氏,村夫也,蒙先帝殊恩,卻不思報效,昔日趙高指鹿為馬,不過擅權一時,王莽篡漢,猶有假仁假義之偽裝。
然諸葛氏公然淩駕諸公之上,政令皆出其私門,視大漢江山為己囊中之物,比之奸佞,猖獗更甚。專權誤國,使賢能之士屢遭排擠,忠良之臣時被打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實乃國之巨蠹,民之公害……
此等禍國殃民之徒,陛下竟縱容姑息,臣實痛心疾首。陛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自建興二年起,聽信諸葛氏之言,歲歲興兵,北伐東征,罔顧生靈死活。
百姓困於徭役,疲於征戰,陛下卻充耳不聞,勞師動眾,耗民脂膏……此等行徑,與夏桀、商紂何異?古之聖王,多有愛民如赤子,輕徭薄賦,使百姓安居樂業,方得國祚綿長。
今陛下背道而馳,棄民生於不顧,以萬民之血肉,填一己之欲壑,實非仁君,漢百姓之不幸也!陛下若不早除諸葛氏,罷黜硝煙,與民休養生息,大漢宗廟必將毀於一旦,祖宗基業亦將付之東流。
臣深知此言逆耳,然一片忠心,望陛下幡然醒悟,以社稷為重,以蒼生為念,斬奸佞……
……
劉禪還未看完,臉色已難看到極致,接著將奏疏狠狠摔在地上,怒吼道:
“反了!反了!欺天了!”
“這是奏疏嗎?啊!”
“朕看他寫的分明是討賊檄文!”
這李邈誰啊?鍵盤俠的祖師爺!
劉禪這迴真的生氣了,此前譙家之案都未曾讓他這般失態。
“薛禮!你即刻傳旨嶽飛,讓他直接在成都把李邈就地斬首,不,將其五馬分屍,不必再將此賊帶迴!”
“另外!將李邈的三族給朕移幹淨了,老幼皆不放過!查明與其關聯的九族之人,盡數流放敦煌郡!”
這個李邈,狂妄自大、恬不知恥、才疏學淺、自私自利、妖言惑眾、此等人,簡直比之敵人還可惡。
究竟是什麽樣的家族才能教育出這樣的人,為了不使這種邪風傳承下去,劉禪選擇直接把“根”滅了。
……
薛仁貴領命後,劉禪的目光在李嚴、費觀和吳班三人身上來迴掃動。
尤其在李嚴身上停頓許久。
最終……劉禪深深歎了一口氣,無論怎麽講,李嚴是個人才,又是大漢老臣,與他還有些感情。
許久後,終於開口:
“派人傳旨狄仁傑,命他派人在長安城南邊,修建一座詔獄。”
“就叫“功德林詔獄”吧,修成以後將李嚴、費觀、吳班三人關押進去,永世監禁,讓其在裏麵終生悔過,若無朕旨意,永不釋放!”
“即便某天朕戰死沙場,後繼之君也不得赦免之,赦免則視為不孝。對三人罷其官,剝其爵,抄沒家產,一應財物歸公。”
薛仁貴疑惑,問道:“陛下,就這樣?犯下如此重罪,這會不會太便宜他們了?”
劉禪微微歎氣:“就這樣吧!朕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不必再說。”
薛仁貴:“喏!”
李嚴滿臉悲戚,聲音沙啞道:
“謝陛下聖恩……臣等犯下不可饒恕之罪,卻蒙陛下開恩,留臣等殘命,臣不知此生還有沒有機會麵見陛下,往後定當日日為陛下祈福,願陛下洪福齊天,大漢國運昌盛……”
劉禪搖了搖頭,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派人將他們押迴長安吧,朕現在不想看到他們。”
李嚴三人被帶走後,劉禪又想起了苟安,厭惡地說道:“至於李苟安,就在這順陽軍營中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
次日,劉禪又將劉永喚來,將李嚴等人所為之事道出。
劉永頓時嚇得魂不守舍,此前他在成都,已經快被這幾人忽悠瘸了。
劉禪無奈,隻能狠狠訓斥了劉永一番,再剝奪其王爵,貶其爵位為“臨沅侯”,讓他趕緊滾去武陵老實呆著,今後不可再和朝臣有往來。
你這智商,別玩了,踏踏實實享樂吧,老弟……
……
此事到這裏,以魯王劉永被降爵,李嚴、費觀、吳班三人罷官削爵,李邈滅三族、流放九族結束。
而接下來,劉禪自然該考慮要如何利用此事的影響力,獲取他想要的東西。
君臣,一直以來就是在不斷相互博弈著,你弱他就強,你強他就弱。
此前譙家案,已經讓諸多世家將九成以上的蔭戶吐出,迴歸大漢,四州加在一起,人口暴增六十餘萬。
這是劉禪從中得到的好處。
而今李嚴案,也不能例外。
他劉禪受到傷害了,自然該找士族索要好處。
什麽?你說李嚴這案子乃派係之爭導致,和士族毫無關係?
抱歉,朕不懂的有什麽派係,朕隻知道犯事的那幾人皆乃蜀中大士族,還敢說和爾等士族沒關係?
這個鍋你們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略微思索後,劉禪即刻令人帶話迴長安,稱皇帝要在大漢四州的各亭鄉間設置“亭學”。
所謂“亭學”,就是在大漢四州的每一個亭都設立一個學校,再由朝廷出資,聘請能夠識文斷字又不曾出仕的先生授課,讓普通百姓家的孩童也能有機會讀書識字。
劉禪的理由是:看看那李苟安吧,世家子弟,荒唐無能,幹出如此離譜的事,簡直豈有此理,若是尋常百姓家的子弟,定然不敢玩忽職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