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本公子姓劉 名彥祖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五人沿著蜿蜒的山路開始向上攀登,山路崎嶇,時而陡峭,時而平緩。
劉禪騎在馬上,左顧右盼,時不時地揮動馬鞭,催促眾人快些前進:“相父,元芳,你們倒是快點呀!”
諸葛亮不緊不慢,他的目光在山林間穿梭。
山風拂過,帶來陣陣草木的清香,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偶爾還有鬆鼠從林間躍過,為這山林間增添了生機。
不多時,一個老農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裏,老農帶著兩個孩子扛著農具和零碎物品正欲下山。
老農穿著樸素,衣服上打著補丁,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
兩個孩子跟在他身後,怯生生地看著劉禪這群騎著馬的陌生人,小手緊緊地拽著老人的衣角。
劉禪生性活潑,好奇心重。
見狀,立刻走過去和他們搭訕,臉上帶著和善,笑問道:“老伯,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啊?”
老伯停下腳步,微微躬身,這年頭,能夠騎馬還身著錦衣的明顯不是普通人。
老伯恭敬迴答道:“迴這位公子的話,草民要帶著我這孫子孫女前往西邊上庸郡定居。”
諸葛亮聞言,感到不解,開口問道:“老兄為何要前往上庸?南陽此地不好嗎?”
老伯沒有立刻迴答,隻是抬頭,眼中帶著一絲疑惑,反問道:“不知幾位貴人應如何稱唿?”
見狀,劉禪腦子一轉,侃侃道:“本公子姓劉,名彥祖,字德華。”
“原來是劉德華劉公子,草民見過劉公子……”說著,就要拜倒。
劉禪趕忙上前將他扶起。
“老伯,你還沒說為何要前往上庸?南陽這兒沃野千裏,有山有水,不比上庸要好許多?”
老伯微微歎了口氣,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向往,問道:“公子姓劉,可和漢室有什麽關係?”
劉禪不假思索,瞎話信口說出:
“實不相瞞,我祖上乃景帝之後,隻是到我這一代已落寞了,如今家父在成都擔任一員小吏。”
老伯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連忙說道:“原來公子是漢室宗親,小民失敬了。”
說著又要拜倒。
劉禪又扶住他,誠懇道:“老伯,不必如此,而今你我都是百姓,無需這般。”
老伯起身,隨即褪去防備,樂嗬嗬說道:“公子既然是漢室宗親,那草民也就沒什麽好隱瞞了……”
“公子知曉,如今上庸郡乃是漢天子的領地,草民此次前去,也是為了成為漢天子治下之民。”
劉禪來了興趣,往前湊近了一步,追問道:“老伯,南陽不好嗎?聽你口音,應該世世代代皆居住在南陽,如今西去上庸,跋山涉水不說,又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造冊,重新墾荒開地,諸多瑣事,不是麻煩?”
南陽到上庸雖不遠,但對於去到哪裏都要徒步的百姓來說,已是不近的距離。
聞聲,老伯笑了笑,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道:“辛苦我這一代人,能讓下幾代人過得舒心些,短暫勞累又有何妨?”
“幾位貴人既是成都人,一定知道漢天子在去年年初時,給領地內所有老幼百姓一人發放五十錢的事吧?”
劉禪點點頭,心中湧起一股自豪,這事就是他提出的,他怎會不知。
“這個自然知曉,那可是天子體諒百姓艱辛而降下的恩澤。”
老伯接著說道:“可不是嘛,天子心中裝著百姓,給百姓發放錢財,此等恩德,草民活到今日,聞所未聞……”
劉禪聽聞,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這一笑,卻讓老伯的臉色微微一變,原本和善的麵容上浮現出一絲不悅。
老伯以為劉禪是對漢天子不敬,隨即皺眉道:“公子,敢問為何發笑?可是以為草民所言不對?”
劉禪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擺了擺手,解釋道:“老伯,您誤會了,朕……真隻是好奇。”
“那五十錢雖說也是天子的恩澤,但數額並不算多,真的值得你們如此長途跋涉,前往上庸郡開墾新家園?”
老伯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眼中滿是憧憬:“公子,您有所不知,這天子恩賞的錢財,是所有老幼一人五十錢……”
“草民在上庸有一遠房親戚,他們那戶人家,在去年間領到了兩百錢,正因為天子下發的這兩百錢,我那重病在床的遠房表哥,才舍得請醫看病,最終得以活命……”
這迴劉禪沒有笑,低頭若有所思。
“對於我那表哥,陛下的恩情說是再造之恩也不為過,草民那表哥病好了後,便在家中,親手給天子做了塊“長生牌”,日夜三叩頭,拜謝天子的活命之恩……”
劉禪輕歎一口氣:“唉,何須如此……不過區區兩百錢罷了……”
老伯搖搖頭說道:“公子,你出身高貴,或許對你而言,那兩百錢,不過是一餐飯錢,一頓酒錢……”
“但對草民這樣貧賤之人而言,可用之處就多了……兩百錢足以將家中米缸填滿,若是嘴饞了,還能去城裏割上一些肥肉,讓一家老小,美美的食上許久……”
聞言,劉禪抬頭望向遠處連綿的山巒,陽光灑在山間,光影斑駁。
劉禪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老伯,你說得對,是我想得淺薄了,天子的恩澤,不在於錢財多少,而在於能否真正解百姓之困。”
“哎,德華公子能明白便好。”老伯笑了笑。
接著,劉禪微微俯身,關切問道:“老伯,不知這兩個孩童是您的什麽人?”
老伯伸手摸了摸身旁兩個孩子的頭,緩緩說道:“稟公子,這是草民的孫子和孫女。”
“哦?那不知老伯之子今在何處?”
老伯的身子微微一震,臉上的皺紋似乎更深了幾分,滿是悲痛道:“死了,都死了啊……”
“數年前,他從洛陽迴鄉的途中,被山賊殺害,隻留下這兩個可憐的孩子,陪伴草民。”
劉禪的眼神瞬間淩厲起來,雙拳緊握,怒聲道:“這幫山賊,當真可恨!”
劉禪想著,待迴去以後,要令魏延立刻率部進伏牛山剿匪,那廝在後方也該安排些事給他做。
……
五人沿著蜿蜒的山路開始向上攀登,山路崎嶇,時而陡峭,時而平緩。
劉禪騎在馬上,左顧右盼,時不時地揮動馬鞭,催促眾人快些前進:“相父,元芳,你們倒是快點呀!”
諸葛亮不緊不慢,他的目光在山林間穿梭。
山風拂過,帶來陣陣草木的清香,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偶爾還有鬆鼠從林間躍過,為這山林間增添了生機。
不多時,一個老農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裏,老農帶著兩個孩子扛著農具和零碎物品正欲下山。
老農穿著樸素,衣服上打著補丁,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
兩個孩子跟在他身後,怯生生地看著劉禪這群騎著馬的陌生人,小手緊緊地拽著老人的衣角。
劉禪生性活潑,好奇心重。
見狀,立刻走過去和他們搭訕,臉上帶著和善,笑問道:“老伯,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啊?”
老伯停下腳步,微微躬身,這年頭,能夠騎馬還身著錦衣的明顯不是普通人。
老伯恭敬迴答道:“迴這位公子的話,草民要帶著我這孫子孫女前往西邊上庸郡定居。”
諸葛亮聞言,感到不解,開口問道:“老兄為何要前往上庸?南陽此地不好嗎?”
老伯沒有立刻迴答,隻是抬頭,眼中帶著一絲疑惑,反問道:“不知幾位貴人應如何稱唿?”
見狀,劉禪腦子一轉,侃侃道:“本公子姓劉,名彥祖,字德華。”
“原來是劉德華劉公子,草民見過劉公子……”說著,就要拜倒。
劉禪趕忙上前將他扶起。
“老伯,你還沒說為何要前往上庸?南陽這兒沃野千裏,有山有水,不比上庸要好許多?”
老伯微微歎了口氣,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向往,問道:“公子姓劉,可和漢室有什麽關係?”
劉禪不假思索,瞎話信口說出:
“實不相瞞,我祖上乃景帝之後,隻是到我這一代已落寞了,如今家父在成都擔任一員小吏。”
老伯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連忙說道:“原來公子是漢室宗親,小民失敬了。”
說著又要拜倒。
劉禪又扶住他,誠懇道:“老伯,不必如此,而今你我都是百姓,無需這般。”
老伯起身,隨即褪去防備,樂嗬嗬說道:“公子既然是漢室宗親,那草民也就沒什麽好隱瞞了……”
“公子知曉,如今上庸郡乃是漢天子的領地,草民此次前去,也是為了成為漢天子治下之民。”
劉禪來了興趣,往前湊近了一步,追問道:“老伯,南陽不好嗎?聽你口音,應該世世代代皆居住在南陽,如今西去上庸,跋山涉水不說,又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造冊,重新墾荒開地,諸多瑣事,不是麻煩?”
南陽到上庸雖不遠,但對於去到哪裏都要徒步的百姓來說,已是不近的距離。
聞聲,老伯笑了笑,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道:“辛苦我這一代人,能讓下幾代人過得舒心些,短暫勞累又有何妨?”
“幾位貴人既是成都人,一定知道漢天子在去年年初時,給領地內所有老幼百姓一人發放五十錢的事吧?”
劉禪點點頭,心中湧起一股自豪,這事就是他提出的,他怎會不知。
“這個自然知曉,那可是天子體諒百姓艱辛而降下的恩澤。”
老伯接著說道:“可不是嘛,天子心中裝著百姓,給百姓發放錢財,此等恩德,草民活到今日,聞所未聞……”
劉禪聽聞,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這一笑,卻讓老伯的臉色微微一變,原本和善的麵容上浮現出一絲不悅。
老伯以為劉禪是對漢天子不敬,隨即皺眉道:“公子,敢問為何發笑?可是以為草民所言不對?”
劉禪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擺了擺手,解釋道:“老伯,您誤會了,朕……真隻是好奇。”
“那五十錢雖說也是天子的恩澤,但數額並不算多,真的值得你們如此長途跋涉,前往上庸郡開墾新家園?”
老伯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眼中滿是憧憬:“公子,您有所不知,這天子恩賞的錢財,是所有老幼一人五十錢……”
“草民在上庸有一遠房親戚,他們那戶人家,在去年間領到了兩百錢,正因為天子下發的這兩百錢,我那重病在床的遠房表哥,才舍得請醫看病,最終得以活命……”
這迴劉禪沒有笑,低頭若有所思。
“對於我那表哥,陛下的恩情說是再造之恩也不為過,草民那表哥病好了後,便在家中,親手給天子做了塊“長生牌”,日夜三叩頭,拜謝天子的活命之恩……”
劉禪輕歎一口氣:“唉,何須如此……不過區區兩百錢罷了……”
老伯搖搖頭說道:“公子,你出身高貴,或許對你而言,那兩百錢,不過是一餐飯錢,一頓酒錢……”
“但對草民這樣貧賤之人而言,可用之處就多了……兩百錢足以將家中米缸填滿,若是嘴饞了,還能去城裏割上一些肥肉,讓一家老小,美美的食上許久……”
聞言,劉禪抬頭望向遠處連綿的山巒,陽光灑在山間,光影斑駁。
劉禪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老伯,你說得對,是我想得淺薄了,天子的恩澤,不在於錢財多少,而在於能否真正解百姓之困。”
“哎,德華公子能明白便好。”老伯笑了笑。
接著,劉禪微微俯身,關切問道:“老伯,不知這兩個孩童是您的什麽人?”
老伯伸手摸了摸身旁兩個孩子的頭,緩緩說道:“稟公子,這是草民的孫子和孫女。”
“哦?那不知老伯之子今在何處?”
老伯的身子微微一震,臉上的皺紋似乎更深了幾分,滿是悲痛道:“死了,都死了啊……”
“數年前,他從洛陽迴鄉的途中,被山賊殺害,隻留下這兩個可憐的孩子,陪伴草民。”
劉禪的眼神瞬間淩厲起來,雙拳緊握,怒聲道:“這幫山賊,當真可恨!”
劉禪想著,待迴去以後,要令魏延立刻率部進伏牛山剿匪,那廝在後方也該安排些事給他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