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曹宇領遷都 黃權督伊闕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86章 曹宇領遷都 黃權督伊闕
……
曹叡停下腳步,陷入沉思。
良久,才開口道:“合兵一處麽?倒也可行,隻是放棄涅、新二城,孤實在不甘心將這二城中的數萬百姓拱手送給蜀漢。”
“陛下可將二城的百姓一同遷迴宛城,然後再將百姓遷至豫州。南陽如今已成前線,無論怎樣,臣以為,兩國之間,還是需要一個戰略緩衝區。”司馬懿迴道。
在司馬懿眼裏,分兵兩三萬人駐守一城,確實有那麽一絲可能被蜀漢逐個擊破。
但如果十萬大軍共守宛城,蜀漢哪怕神兵天降,也不會有任何機會可以破之。
曹叡思索許久,最終緩緩點頭:“嗯,既如此,那就這麽辦……”
“傳朕旨意,命秦朗、郝昭放棄涅、新二城,將軍隊帶迴,退守宛城,並且十日之內,要將所有百姓遷至宛城,命人再將這些百姓遷至豫州。”
“告訴他們:孤要在南陽堅壁清野,讓蜀漢無機可乘。”
司馬懿躬身:“遵旨。”
曹叡負手而立,又問道:“仲達,今蜀漢勢大,洛陽作為我大魏的國都,你覺得,洛陽這位置是不是過於靠前了?”
司馬懿心領神會,眼中閃過了然:“陛下是想將國都遷至河北的陪都鄴城?”
“正是,而今蜀漢兵鋒已抵函穀關之下,萬一……孤是說萬一,函穀關有失,洛陽將危矣。”
司馬懿思忖,而後點頭:“陛下所言極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為保萬全,臣以為可先將朝廷諸臣和皇室成員遷往鄴城,待南方局勢明朗,洛陽危機解除時,再讓他們迴來也不遲。”
曹叡頷首:“有理!就這麽辦吧。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孤料想朝中那幫人也能明白孤的用心。”
司馬懿抬頭:“此次都城遷移之事,陛下打算安排何人總領?”
“嗯……就讓“下邳王”曹宇總領吧,他辦事,孤放心。”曹叡沉吟後說道。
“喏!”
曹叡頓了頓,又開口道:“仲達,還有一事。”
司馬懿躬身,靜待下文。
“此前孫資、劉放二人給孤來信,說有大量蜀漢錦衣衛密探潛入洛陽,被鎮南將軍黃權察覺,黃權率本部人馬,在城中大肆搜捕,至今,已有兩員錦衣衛命喪其手。”
司馬懿神色平靜,微微低頭。
“孫、劉二人在信中提及,洛陽至今沒有能掌控地區兵事的總督,孫資認為,經過種種事情判斷,黃權的忠心毋庸置疑,可讓黃權總督洛陽兵事,仲達,你覺得呢?”曹叡看向司馬懿,帶著詢問。
司馬懿沉默片刻,神色未動道:“臣不敢替陛下拿主意。”
曹叡一愣,接著不禁笑罵道:“你這個老家夥。”
“黃權乃蜀漢降將,先帝雖對他禮遇有加,讓其身居高位,封侯拜將,但多年來,卻始終不敢委以其過多兵權,就是擔心黃權心中還念著蜀漢。”
“但近來這事,倒是讓朕對他有些刮目相看。”曹叡神色中帶著權衡。
“眼下看來,待陳群他們遷往鄴城後,確實需要一位善掌兵事者總督洛陽。”
司馬懿抬眸,問道:“陛下是想讓黃權都督洛陽?”
曹叡一笑,搖頭說道:“黃權的所作所為雖讓朕對他有所改觀,但還沒到能讓他都督洛陽的程度。”
“陛下心中覺得誰可都督洛陽?”司馬懿問道。
“你覺得河南尹司馬芝如何?此人也是你的族兄。”
司馬懿不假思索:“陛下三思,司馬芝此人治理政務尚可,但絕無統兵防務之能。”
曹叡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倒是公正。”
“那依你之見,誰能夠都督洛陽?”
司馬懿低頭,沉思片刻,隨後抬起頭,說道:“陛下,臣以為,領軍將軍夏侯獻可都督洛陽。”
“嗯?夏侯獻麽……他倒是有幾分才能,都督洛陽也說得過去,隻是他那父親夏侯楙……實在是讓人一言難盡。”
“想當初,我大魏丟失關中,皆因夏侯楙之過,若非先帝顧念二位夏侯老將軍以及清河公主的情麵,恐怕早取了他的性命,而不會隻是將他的官職罷免。”
司馬懿向前一步:“臣以為,夏侯楙是夏侯楙,夏侯獻是夏侯獻,二人不可一概而論,獻之才能,超其父十倍有餘。”
曹叡微微頷首,眼神思索,權衡利弊。良久,他停下腳步:“既如此,就讓夏侯獻總督洛陽吧。”
說罷,轉頭看向一旁的曹肇:“曹肇,替朕擬旨,命夏侯獻為洛陽都督,總督洛陽一線兵事。”
“遵旨。”
曹叡皺了皺眉,又補充道:
“命朱鑠、黃權二人為洛陽副都督,朱鑠負責西邊“函穀關”防務,黃權負責南邊“伊闕關”防務,命鎮南將軍黃權帶本部兵馬,即刻前往伊闕關鎮守。”
說完,曹叡又看向司馬懿,笑道:“黃權此次做的不錯,有功有能者不用,孤擔心諸臣寒心。”
司馬懿麵色平靜:“陛下英明。”
“伊闕關”在洛陽南部,南陽的東北部,此關的名氣雖不如東西兩側的“函穀關”與“虎牢關”,但卻是南陽地區進入洛陽最近一條路上的關隘。
曾經戰神白起的成名戰役“伊闕之戰”,以及“大禹劈伊闕”“鯉魚躍龍門”的故事,皆發生在此處。
但若想從南陽地區走伊闕關隘抵達洛陽,則必須要拿下宛城,控製整個南陽地區,方能從此處進軍。
曹叡此舉,看似重用了黃權,實際並沒有重用,因為他已下令將宛城打造得固若金湯,十萬大軍一同駐守。
宛城不破,伊闕關便無直接威脅,黃權在伊闕關更多隻是個擺設。
在曹叡眼中,漢軍有可能突破他親自坐鎮,又有十萬精銳駐守的宛城防線麽?
很明顯,絕無可能。
……
次日,曹叡又將南陽第一世家,蒯家主事人喚來。
蒯家乃荊州地區的名門望族,蒯良、蒯越原先是劉表的部下,劉表病逝後,曹操南征之時,蒯家舉家投奔曹操。
曹操拿下荊州後,蒯越被曹操請封為九卿之一的“光祿勳”。
蒯越、蒯良兩兄弟於建安十九年(214年)先後病逝,臨終前,蒯越將蒯氏族人托付給了曹操,蒯家得以在宛城定居。
到了這一代,蒯家主事人乃蒯良之子:蒯鈞。
曹叡端坐在主位之上,緩緩開口:“今喚你來,有事相商。”
蒯鈞恭敬道:“陛下有何吩咐,蒯家定當竭盡全力。”
曹叡微微點頭,顯然他對蒯鈞的迴答很滿意。
“如今戰事吃緊,宛城已成前線,朕已下令將涅陽和新野的百姓遷至宛城,隨後再將他們遷往豫州,此事關乎國家整體布局,蒯家需協助朝廷做好此事。”
“蒯家定當全力配合朝廷,做好百姓遷移之事。”蒯鈞躬身道。
曹叡滿意地嗯了一聲:“不僅如此,南陽十萬大軍即將盡數入駐宛城,宛城雖大,但十萬兵馬入駐,免不了要征用許多民房用於駐紮,此事便由你蒯家出麵,告知城中百姓,讓他們暫且克服一下。”
“宛城百姓,若有願意遷移者,可隨之遷移至豫州,若不願者,則克服!”
說到此處,曹叡眯起眼睛,“孤也知道這會給百姓帶來不便,待到擊退漢軍時,朝廷自會給百姓補償。”
蒯鈞麵露難色:“陛下,這大量征用民房,恐怕……”
曹叡抬手打斷他的話:“朕明白你的顧慮,所以眼下需要給宛城百姓一些小利,以安民心,此間費用也要由你蒯家先行墊付。”
“嗯……你放心,待打完仗以後,朝廷一並償還。”
曹叡的意思很明白:無論如何,你蒯家是南陽的第一世家,關於百姓之事就由你們負責搞定,至於你們花不花錢,他不管,反正蒯家隻要把事辦好即可。
如此,百姓即便有怨念,怨的指向也是蒯家。
至於什麽打完仗一並償還,那不過是曹叡給蒯鈞畫的一個餅兒。
以目前形勢,魏國眾人的視角中,魏蜀戰爭短時間內能結束嗎?明顯不能的!
蒯鈞自然也明白其間道理,心中叫苦不迭,但又不敢違抗聖意。
需知,蒯家到他這一代已然落寞。
如今的蒯家,在魏國政治舞台上,基本沒什麽話語權,甚至比不上弘農楊氏。
主要原因是在魏國朝堂,沒有能為家族撐腰的關鍵人物。
蒯鈞有苦說不出,隻能躬身領命道:
“陛下旨意,臣……莫敢不從。”
……
……
曹叡停下腳步,陷入沉思。
良久,才開口道:“合兵一處麽?倒也可行,隻是放棄涅、新二城,孤實在不甘心將這二城中的數萬百姓拱手送給蜀漢。”
“陛下可將二城的百姓一同遷迴宛城,然後再將百姓遷至豫州。南陽如今已成前線,無論怎樣,臣以為,兩國之間,還是需要一個戰略緩衝區。”司馬懿迴道。
在司馬懿眼裏,分兵兩三萬人駐守一城,確實有那麽一絲可能被蜀漢逐個擊破。
但如果十萬大軍共守宛城,蜀漢哪怕神兵天降,也不會有任何機會可以破之。
曹叡思索許久,最終緩緩點頭:“嗯,既如此,那就這麽辦……”
“傳朕旨意,命秦朗、郝昭放棄涅、新二城,將軍隊帶迴,退守宛城,並且十日之內,要將所有百姓遷至宛城,命人再將這些百姓遷至豫州。”
“告訴他們:孤要在南陽堅壁清野,讓蜀漢無機可乘。”
司馬懿躬身:“遵旨。”
曹叡負手而立,又問道:“仲達,今蜀漢勢大,洛陽作為我大魏的國都,你覺得,洛陽這位置是不是過於靠前了?”
司馬懿心領神會,眼中閃過了然:“陛下是想將國都遷至河北的陪都鄴城?”
“正是,而今蜀漢兵鋒已抵函穀關之下,萬一……孤是說萬一,函穀關有失,洛陽將危矣。”
司馬懿思忖,而後點頭:“陛下所言極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為保萬全,臣以為可先將朝廷諸臣和皇室成員遷往鄴城,待南方局勢明朗,洛陽危機解除時,再讓他們迴來也不遲。”
曹叡頷首:“有理!就這麽辦吧。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孤料想朝中那幫人也能明白孤的用心。”
司馬懿抬頭:“此次都城遷移之事,陛下打算安排何人總領?”
“嗯……就讓“下邳王”曹宇總領吧,他辦事,孤放心。”曹叡沉吟後說道。
“喏!”
曹叡頓了頓,又開口道:“仲達,還有一事。”
司馬懿躬身,靜待下文。
“此前孫資、劉放二人給孤來信,說有大量蜀漢錦衣衛密探潛入洛陽,被鎮南將軍黃權察覺,黃權率本部人馬,在城中大肆搜捕,至今,已有兩員錦衣衛命喪其手。”
司馬懿神色平靜,微微低頭。
“孫、劉二人在信中提及,洛陽至今沒有能掌控地區兵事的總督,孫資認為,經過種種事情判斷,黃權的忠心毋庸置疑,可讓黃權總督洛陽兵事,仲達,你覺得呢?”曹叡看向司馬懿,帶著詢問。
司馬懿沉默片刻,神色未動道:“臣不敢替陛下拿主意。”
曹叡一愣,接著不禁笑罵道:“你這個老家夥。”
“黃權乃蜀漢降將,先帝雖對他禮遇有加,讓其身居高位,封侯拜將,但多年來,卻始終不敢委以其過多兵權,就是擔心黃權心中還念著蜀漢。”
“但近來這事,倒是讓朕對他有些刮目相看。”曹叡神色中帶著權衡。
“眼下看來,待陳群他們遷往鄴城後,確實需要一位善掌兵事者總督洛陽。”
司馬懿抬眸,問道:“陛下是想讓黃權都督洛陽?”
曹叡一笑,搖頭說道:“黃權的所作所為雖讓朕對他有所改觀,但還沒到能讓他都督洛陽的程度。”
“陛下心中覺得誰可都督洛陽?”司馬懿問道。
“你覺得河南尹司馬芝如何?此人也是你的族兄。”
司馬懿不假思索:“陛下三思,司馬芝此人治理政務尚可,但絕無統兵防務之能。”
曹叡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倒是公正。”
“那依你之見,誰能夠都督洛陽?”
司馬懿低頭,沉思片刻,隨後抬起頭,說道:“陛下,臣以為,領軍將軍夏侯獻可都督洛陽。”
“嗯?夏侯獻麽……他倒是有幾分才能,都督洛陽也說得過去,隻是他那父親夏侯楙……實在是讓人一言難盡。”
“想當初,我大魏丟失關中,皆因夏侯楙之過,若非先帝顧念二位夏侯老將軍以及清河公主的情麵,恐怕早取了他的性命,而不會隻是將他的官職罷免。”
司馬懿向前一步:“臣以為,夏侯楙是夏侯楙,夏侯獻是夏侯獻,二人不可一概而論,獻之才能,超其父十倍有餘。”
曹叡微微頷首,眼神思索,權衡利弊。良久,他停下腳步:“既如此,就讓夏侯獻總督洛陽吧。”
說罷,轉頭看向一旁的曹肇:“曹肇,替朕擬旨,命夏侯獻為洛陽都督,總督洛陽一線兵事。”
“遵旨。”
曹叡皺了皺眉,又補充道:
“命朱鑠、黃權二人為洛陽副都督,朱鑠負責西邊“函穀關”防務,黃權負責南邊“伊闕關”防務,命鎮南將軍黃權帶本部兵馬,即刻前往伊闕關鎮守。”
說完,曹叡又看向司馬懿,笑道:“黃權此次做的不錯,有功有能者不用,孤擔心諸臣寒心。”
司馬懿麵色平靜:“陛下英明。”
“伊闕關”在洛陽南部,南陽的東北部,此關的名氣雖不如東西兩側的“函穀關”與“虎牢關”,但卻是南陽地區進入洛陽最近一條路上的關隘。
曾經戰神白起的成名戰役“伊闕之戰”,以及“大禹劈伊闕”“鯉魚躍龍門”的故事,皆發生在此處。
但若想從南陽地區走伊闕關隘抵達洛陽,則必須要拿下宛城,控製整個南陽地區,方能從此處進軍。
曹叡此舉,看似重用了黃權,實際並沒有重用,因為他已下令將宛城打造得固若金湯,十萬大軍一同駐守。
宛城不破,伊闕關便無直接威脅,黃權在伊闕關更多隻是個擺設。
在曹叡眼中,漢軍有可能突破他親自坐鎮,又有十萬精銳駐守的宛城防線麽?
很明顯,絕無可能。
……
次日,曹叡又將南陽第一世家,蒯家主事人喚來。
蒯家乃荊州地區的名門望族,蒯良、蒯越原先是劉表的部下,劉表病逝後,曹操南征之時,蒯家舉家投奔曹操。
曹操拿下荊州後,蒯越被曹操請封為九卿之一的“光祿勳”。
蒯越、蒯良兩兄弟於建安十九年(214年)先後病逝,臨終前,蒯越將蒯氏族人托付給了曹操,蒯家得以在宛城定居。
到了這一代,蒯家主事人乃蒯良之子:蒯鈞。
曹叡端坐在主位之上,緩緩開口:“今喚你來,有事相商。”
蒯鈞恭敬道:“陛下有何吩咐,蒯家定當竭盡全力。”
曹叡微微點頭,顯然他對蒯鈞的迴答很滿意。
“如今戰事吃緊,宛城已成前線,朕已下令將涅陽和新野的百姓遷至宛城,隨後再將他們遷往豫州,此事關乎國家整體布局,蒯家需協助朝廷做好此事。”
“蒯家定當全力配合朝廷,做好百姓遷移之事。”蒯鈞躬身道。
曹叡滿意地嗯了一聲:“不僅如此,南陽十萬大軍即將盡數入駐宛城,宛城雖大,但十萬兵馬入駐,免不了要征用許多民房用於駐紮,此事便由你蒯家出麵,告知城中百姓,讓他們暫且克服一下。”
“宛城百姓,若有願意遷移者,可隨之遷移至豫州,若不願者,則克服!”
說到此處,曹叡眯起眼睛,“孤也知道這會給百姓帶來不便,待到擊退漢軍時,朝廷自會給百姓補償。”
蒯鈞麵露難色:“陛下,這大量征用民房,恐怕……”
曹叡抬手打斷他的話:“朕明白你的顧慮,所以眼下需要給宛城百姓一些小利,以安民心,此間費用也要由你蒯家先行墊付。”
“嗯……你放心,待打完仗以後,朝廷一並償還。”
曹叡的意思很明白:無論如何,你蒯家是南陽的第一世家,關於百姓之事就由你們負責搞定,至於你們花不花錢,他不管,反正蒯家隻要把事辦好即可。
如此,百姓即便有怨念,怨的指向也是蒯家。
至於什麽打完仗一並償還,那不過是曹叡給蒯鈞畫的一個餅兒。
以目前形勢,魏國眾人的視角中,魏蜀戰爭短時間內能結束嗎?明顯不能的!
蒯鈞自然也明白其間道理,心中叫苦不迭,但又不敢違抗聖意。
需知,蒯家到他這一代已然落寞。
如今的蒯家,在魏國政治舞台上,基本沒什麽話語權,甚至比不上弘農楊氏。
主要原因是在魏國朝堂,沒有能為家族撐腰的關鍵人物。
蒯鈞有苦說不出,隻能躬身領命道:
“陛下旨意,臣……莫敢不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