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讓他們先把事辦了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吳眾人正說著。
江東哨騎入殿來報。
“稟主公,廬江情報,漢軍近十萬大軍已攻破魏軍的皖城及濡須塢,此刻正朝合肥進發……”
孫權聞言,不禁一愣。
旋即,他狠狠啐了一口:“劉禪那廝,動作竟如此迅速!他娘的!”
話落,大殿之內,鴉雀無聲。
孫權沉思片刻後,看向陸遜:“伯言!”
陸上前一步:“臣在……”
孫權沉聲道:“孤命你即刻統領三萬新軍,於建業城外紮營練兵,用一切手段,務必使新軍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這三萬新軍,便是陸遜日前在吳郡、會稽等地,“十丁抽一”,狠狠抽出來的新軍。
陸遜垂首,歎口氣道:“臣,領命!”
孫權稍作停頓,目光又轉向朱然:“義封,你親率三萬將士,前往春穀駐紮。春穀對岸便是濡須水,若劉禪拒不答應孤的條件,孤到時會命你渡江強攻濡須塢。”
朱然麵露苦澀之色,抱拳道:“主公,濡須塢有關興率領的四萬水師,臣僅帶三萬人馬,這恐怕……”
朱然言下之意:帶三萬人去挑釁關興,關興不來打我都算好了。
聞言,孫權瞪了朱然一眼,厲聲道:“你當真糊塗!關興、戚繼光二人率部攻占廬江郡後,還要繼續北上進攻淮南郡。孤問你,他們的意圖是什麽?”
“定是要與南陽的漢軍從西、南兩個方向合圍豫州!待漢軍攻克壽春,揮師進軍豫州之時,濡須口、皖城乃至江夏郡、鄱陽郡、豫章郡……便會成為兵力空虛的後方。”
“到那時,不正是我們掏蜀漢絕佳時機?”
聽完,朱然在下方低聲呢喃:“什麽奇談怪論…真當人劉禪傻啊?”
孫權皺眉道:“義封,你在說什麽?”
“我說主公高見,臣領命!”
孫權得意點點頭,又道,“況且,建業距春穀不過一百餘裏,若局勢突變,孤手中尚有五萬人馬,可隨時馳援……”
“但你務必牢記,在孤未下達指令之前,切不可輕舉妄動!”
朱然:“喏……”
孫權非常謹慎,這八萬人已是他最後的本錢,若失去了這支力量,他將徹底一無所有。
孫權見諸事安排妥當,又掃視眾人。
“好了,今日便到此為止,大家各自散去,元歎,你即刻迴去收拾行裝,帶上隨從,明日一早啟程前往南陽。”
……
另一邊,身居宛城的劉禪,對於孫權在江東“瑪卡巴卡”的自嗨行為,自不得而知。
即便知曉了,他也不在意。
如今的孫權在劉禪眼中,如同小醜一般,隻要他願意,彈指可滅之。
隻是孫權對劉禪還有些利用價值。
劉禪琢磨著,待到明年,也該將孫權那老小子趕“下海”去了。
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孫權替他先去經營幾年夷州大陸。
待孫權把“夷州大陸”開發初見成效時,他再遣戚繼光橫渡海峽,將夷州“搶”來迴來。
孫權栽樹,劉禪乘涼。
嗯……這便是劉禪的“十年計劃”。
孫權在劉禪的眼中,早已成了一個為他“開疆拓土”的工具人。
……
宛城之戰結束後的這些日子,可把劉禪忙壞了。
近年來,諸葛亮有意識的釋放許多相權,將其融入皇權。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大量的軍政要務需要劉禪親自處理,雖有諸葛亮在一旁協助,但還是整得他焦頭爛額。
眼下這隻是半壁江山,劉禪便感覺心力交瘁,那未來可咋辦?
故而,劉禪琢磨著,那“內閣”的創設,需要盡早提上日程。
畢竟,沒一幫“秘書”,看來是真不行。
……
這日,劉禪正處理政務著,諸葛亮帶著郭攸之在一旁協助。
此時的郭攸之,儼然還是一位“初級憤青”。
他看著馬謖整理來的長沙郡密報,密報上稱:湘水泛濫,朝廷撥款賑災,長沙數縣官員對賑災錢糧上下其手,目前已知的貪墨數額,不會低於五百萬錢。
郭攸之滿臉激憤,“蹭”一下站起身,朗聲道:“丞相、陛下,那幫長沙的官員簡直可惡!貪墨災民之口糧,實乃天理難容!”
劉禪和諸葛亮不約而同抬起頭看著他。
郭攸之又道:“臣建議,當立刻派錦衣衛南下拿人,將這幫貪官汙吏法辦了,以儆效尤!”
話落,劉禪與諸葛亮又不約而同的垂下頭,繼續“工作”。
見狀,郭攸之一愣,“陛下?丞相?”
劉禪抬眸:“嗯?”
“抓人啊!”郭攸之焦急道。
劉禪微笑,“哦,不急!”
郭攸之一臉錯愕,道:“長沙災情還未緩解,那些貪官卻開始肆意侵吞賑災錢糧,陛下怎還不急呢?”
話落,諸葛亮再度抬眸,皺眉道:“演長,坐下!遇事如此沉不住氣,將來陛下怎放心你主政一方?”
“丞相,可是那災民……”
諸葛亮搖頭打斷道:“正是因為災情還未得到緩解,所以陛下更不能急著拿人。”
“丞相此言何意?”
聞言,諸葛亮歎息,不由苦笑。
果然,陛下隨便任命的一個人,都不是自己相府裏的人可以相比的。
比如眼前這位郭長史,與原關中縣令範仲淹比起來,就差太多了……
但郭攸之畢竟跟隨諸葛亮也有幾年了。
盡管很不滿,諸葛亮還是耐心解釋道:
“很簡單的道理:要讓錦衣衛拿人,很容易……然,將那幾縣官員都抓了以後,誰來替陛下賑濟災民?”
郭攸之怔然,“可是……丞相,那些是貪官啊……”
諸葛亮神色淡定,“貪官又如何?貪官會不會在本縣中主持賑災?會不會替朝廷安撫好災民?迴答我。”
“再說得通俗些:貪官隻是吃相難看罷了,他們並不會把鍋砸了。”
“啊,這……”
諸葛亮搖頭:“不用懷疑,貪官雖“貪”,但不“蠢”。故而,他們定然會將安撫百姓一事做好。”
“眼下,朝廷需要他們在長沙維持秩序,百姓也需要他們分發、調配賑糧……若現在把他們拿了,長沙各縣缺人執事,那將更容易生出亂子。”
諸葛亮說完,郭攸之若有所思,好似有些理解了,但又忍不住問道:“可難道就這樣放過那些蛀蟲?”
諸葛亮苦笑搖搖頭,“當然不是,現在不拿不代表以後不拿。事,總要先有人去做,至於拿人,需等災情過去,長沙郡徹底恢複穩定時再考慮。”
話落,劉禪咧嘴一笑:“嘿,懂了不?錢隻是先讓他們拿著,朕又不是真給!得讓他們先幫朕,把事辦了…再秋後算賬唄。”
諸葛亮讚同:“陛下說的是,需待時機成熟,一並清算。”
……
江東哨騎入殿來報。
“稟主公,廬江情報,漢軍近十萬大軍已攻破魏軍的皖城及濡須塢,此刻正朝合肥進發……”
孫權聞言,不禁一愣。
旋即,他狠狠啐了一口:“劉禪那廝,動作竟如此迅速!他娘的!”
話落,大殿之內,鴉雀無聲。
孫權沉思片刻後,看向陸遜:“伯言!”
陸上前一步:“臣在……”
孫權沉聲道:“孤命你即刻統領三萬新軍,於建業城外紮營練兵,用一切手段,務必使新軍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這三萬新軍,便是陸遜日前在吳郡、會稽等地,“十丁抽一”,狠狠抽出來的新軍。
陸遜垂首,歎口氣道:“臣,領命!”
孫權稍作停頓,目光又轉向朱然:“義封,你親率三萬將士,前往春穀駐紮。春穀對岸便是濡須水,若劉禪拒不答應孤的條件,孤到時會命你渡江強攻濡須塢。”
朱然麵露苦澀之色,抱拳道:“主公,濡須塢有關興率領的四萬水師,臣僅帶三萬人馬,這恐怕……”
朱然言下之意:帶三萬人去挑釁關興,關興不來打我都算好了。
聞言,孫權瞪了朱然一眼,厲聲道:“你當真糊塗!關興、戚繼光二人率部攻占廬江郡後,還要繼續北上進攻淮南郡。孤問你,他們的意圖是什麽?”
“定是要與南陽的漢軍從西、南兩個方向合圍豫州!待漢軍攻克壽春,揮師進軍豫州之時,濡須口、皖城乃至江夏郡、鄱陽郡、豫章郡……便會成為兵力空虛的後方。”
“到那時,不正是我們掏蜀漢絕佳時機?”
聽完,朱然在下方低聲呢喃:“什麽奇談怪論…真當人劉禪傻啊?”
孫權皺眉道:“義封,你在說什麽?”
“我說主公高見,臣領命!”
孫權得意點點頭,又道,“況且,建業距春穀不過一百餘裏,若局勢突變,孤手中尚有五萬人馬,可隨時馳援……”
“但你務必牢記,在孤未下達指令之前,切不可輕舉妄動!”
朱然:“喏……”
孫權非常謹慎,這八萬人已是他最後的本錢,若失去了這支力量,他將徹底一無所有。
孫權見諸事安排妥當,又掃視眾人。
“好了,今日便到此為止,大家各自散去,元歎,你即刻迴去收拾行裝,帶上隨從,明日一早啟程前往南陽。”
……
另一邊,身居宛城的劉禪,對於孫權在江東“瑪卡巴卡”的自嗨行為,自不得而知。
即便知曉了,他也不在意。
如今的孫權在劉禪眼中,如同小醜一般,隻要他願意,彈指可滅之。
隻是孫權對劉禪還有些利用價值。
劉禪琢磨著,待到明年,也該將孫權那老小子趕“下海”去了。
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孫權替他先去經營幾年夷州大陸。
待孫權把“夷州大陸”開發初見成效時,他再遣戚繼光橫渡海峽,將夷州“搶”來迴來。
孫權栽樹,劉禪乘涼。
嗯……這便是劉禪的“十年計劃”。
孫權在劉禪的眼中,早已成了一個為他“開疆拓土”的工具人。
……
宛城之戰結束後的這些日子,可把劉禪忙壞了。
近年來,諸葛亮有意識的釋放許多相權,將其融入皇權。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大量的軍政要務需要劉禪親自處理,雖有諸葛亮在一旁協助,但還是整得他焦頭爛額。
眼下這隻是半壁江山,劉禪便感覺心力交瘁,那未來可咋辦?
故而,劉禪琢磨著,那“內閣”的創設,需要盡早提上日程。
畢竟,沒一幫“秘書”,看來是真不行。
……
這日,劉禪正處理政務著,諸葛亮帶著郭攸之在一旁協助。
此時的郭攸之,儼然還是一位“初級憤青”。
他看著馬謖整理來的長沙郡密報,密報上稱:湘水泛濫,朝廷撥款賑災,長沙數縣官員對賑災錢糧上下其手,目前已知的貪墨數額,不會低於五百萬錢。
郭攸之滿臉激憤,“蹭”一下站起身,朗聲道:“丞相、陛下,那幫長沙的官員簡直可惡!貪墨災民之口糧,實乃天理難容!”
劉禪和諸葛亮不約而同抬起頭看著他。
郭攸之又道:“臣建議,當立刻派錦衣衛南下拿人,將這幫貪官汙吏法辦了,以儆效尤!”
話落,劉禪與諸葛亮又不約而同的垂下頭,繼續“工作”。
見狀,郭攸之一愣,“陛下?丞相?”
劉禪抬眸:“嗯?”
“抓人啊!”郭攸之焦急道。
劉禪微笑,“哦,不急!”
郭攸之一臉錯愕,道:“長沙災情還未緩解,那些貪官卻開始肆意侵吞賑災錢糧,陛下怎還不急呢?”
話落,諸葛亮再度抬眸,皺眉道:“演長,坐下!遇事如此沉不住氣,將來陛下怎放心你主政一方?”
“丞相,可是那災民……”
諸葛亮搖頭打斷道:“正是因為災情還未得到緩解,所以陛下更不能急著拿人。”
“丞相此言何意?”
聞言,諸葛亮歎息,不由苦笑。
果然,陛下隨便任命的一個人,都不是自己相府裏的人可以相比的。
比如眼前這位郭長史,與原關中縣令範仲淹比起來,就差太多了……
但郭攸之畢竟跟隨諸葛亮也有幾年了。
盡管很不滿,諸葛亮還是耐心解釋道:
“很簡單的道理:要讓錦衣衛拿人,很容易……然,將那幾縣官員都抓了以後,誰來替陛下賑濟災民?”
郭攸之怔然,“可是……丞相,那些是貪官啊……”
諸葛亮神色淡定,“貪官又如何?貪官會不會在本縣中主持賑災?會不會替朝廷安撫好災民?迴答我。”
“再說得通俗些:貪官隻是吃相難看罷了,他們並不會把鍋砸了。”
“啊,這……”
諸葛亮搖頭:“不用懷疑,貪官雖“貪”,但不“蠢”。故而,他們定然會將安撫百姓一事做好。”
“眼下,朝廷需要他們在長沙維持秩序,百姓也需要他們分發、調配賑糧……若現在把他們拿了,長沙各縣缺人執事,那將更容易生出亂子。”
諸葛亮說完,郭攸之若有所思,好似有些理解了,但又忍不住問道:“可難道就這樣放過那些蛀蟲?”
諸葛亮苦笑搖搖頭,“當然不是,現在不拿不代表以後不拿。事,總要先有人去做,至於拿人,需等災情過去,長沙郡徹底恢複穩定時再考慮。”
話落,劉禪咧嘴一笑:“嘿,懂了不?錢隻是先讓他們拿著,朕又不是真給!得讓他們先幫朕,把事辦了…再秋後算賬唄。”
諸葛亮讚同:“陛下說的是,需待時機成熟,一並清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