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十一月過半,袁曹兩軍近五大軍於清水河畔會戰,東漢末期的十一月份中原地區還沒有進入嚴寒的冬季。
然而天氣已然轉涼,又經曆過數場大雨,白日氣溫雖說還有十幾度,可人馬走在泥水中已經能感覺到徹骨的冰冷。
三刻鍾過後曹軍整隊完畢,許褚坐鎮中軍護衛曹操,騎兵以營為單位撒開出去警戒外圍,步兵成兩個梯隊,從袁譚方向俯視曹營步兵軍陣猶如一個t字。
t字的一豎直麵袁譚軍陣,作為第一梯隊執行中央突破,前鋒樂進於禁,滿寵徐晃隨後,朱靈史渙壓陣,總計一萬兩千人排成兩路共十二個矩形陣。
第二梯隊則是t字那一橫,曹仁曹洪,趙儼李典,也是一萬兩千人十二個方陣,橫向排開隨時準備替換前方部隊。
巳時過半曹軍發起首輪攻勢,樂進於禁兩個方陣當先踏入泥沼,不出所料泥沼很難行走,沒多久陣型就散了。
四個方陣在泥沼裏越走越散,曹軍也不停下整隊,走著走著兩軍忽然轉向兩翼撤迴後方,滿寵徐晃兩軍也是如此,等後續朱靈史渙兩軍停下腳步,曹軍已經到了河邊。
這個距離能夠看到曹軍每人抱著一捆幹草枯枝,行進中逐次放下鋪滿泥地,等到最後一排也放下幹草枯枝,全軍便不再前進而是轉向返迴陣後。
曹軍這一手可把袁譚看呆了,要知道這可不是表麵看上去那樣簡單,全軍步調一致宛如一個整體,偶爾出現個別人滑倒也沒造成太大影響。
要明白扔草填泥不是日常的訓練科目,實在無法想象要怎樣才能具備如此的執行力,僅靠意將領過人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領導力顯然不夠。
“好嚴整啊,不可能是屯田兵。”辛評手搭涼棚觀瞧一陣,不自覺發出感慨,這種組織能力隻有官渡之前的大戟士可比。
徐勳搖著頭開口:“嚴苛峻法,族屬連坐,除此以外想不出其他。”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郭援講出自己的猜測:“那是其一,唯才是舉才是關鍵,軍士晉升有望,有了奔頭自然認真執行軍令。”
漢代沒有背景的普通軍人想晉升很難,對於立功多數情況下給賞錢,想升級可不是一般軍功就行,就算你立功升官,5人伍長、10人什長、50人隊率一路做到百人屯將,在真正的官爵麵前還是下等人。
至於獲得爵位實現階層躍遷就更難,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漢承秦製爵分二十等,別以為能一級一級升上去,統治階層早就設置好了障礙,用門第限製了人生的上限。
爵位分民爵和吏爵,草民除非親手殺了單於,否則最高隻能做到公大夫,漢代又叫七大夫,授爵者等官員出缺可以安排進政府工作,坐不上真正的官,通常是個小吏。
有背景有官身才有資格封吏爵,這也不是真正的爵位,漢代隻有王、公、侯,所謂上三級才被稱為爵,你要不姓劉,就算有通天的背景也隻能做到第三級侯爵。
光有背景還不夠,漢代用“行狀”給門第高下設置障礙,所謂行狀就是行為德行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風評,絕大多數人再有能力終生也摸不到上三級的邊兒。
社會輿論把持在誰的手中不言自明,劉琰是個什麽德行誰心裏沒數?你問她在哪兒喝的花酒,昨晚幾個壯漢伺候?你貪汙了多少錢,搜刮幾多產業?一問一個不吱聲,不是因為羞愧難以啟齒,是太多了她壓根兒記不住。
可她的風評是啥?是放蕩不羈吾輩楷模,學門翹楚海內名士,潔身自好陰陽專家!毫無道理你不服還不行,總之,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統治者對於老百姓秉承一個原則,出生在平民家永遠都是老百姓,安安生生做一輩子牛馬就行了,別琢磨有的沒得。
妄想追求不屬於你的東西隻會到處碰壁,殘酷的現實會教育你,即使短暫得到好處,隨之而來的後果你也承受不起。
董卓的下場就是警示,一個破落的邊地武人,投身袁家當部曲的一條狗,想躍遷階層進入上流社會不可能,永遠不可能。
身死族滅不說,遺體被製作成精美的人燈點燃,燒上三天三夜供人觀賞取樂,再被編排無數惡心人的笑料流傳後世。
隔絕的藩籬不容被打破,注定的事誰都不能去改變,頂層就算犯法也輪不到草根處罰,法律隻約束老百姓,對於權貴隻要沒觸犯統治秩序,法律隻是一個笑話,他們有億萬種普通人絞盡腦汁都想不到的方式去逃避製裁。
憑良心講曹操有汙點,但不可否認他也是個偉大的人,別管出於什麽目的,人家甘冒風險勇於打破舊有慣例,不認出身隻憑本事,小兵、平民、哪怕是部曲立功就升官,能力有多大前途就有多廣闊。
壞了規矩等於動了他人蛋糕,一直是固定人群在分享果實,現在你吃一口我就少分一塊,憑什麽和你一個下等人分享?
於禁一個部曲奴隸出身居然坐上大官,樂進一個小豪強憑什麽吆五喝六!就憑你有本事?你再有本事還能有我家老祖宗貢獻大?
在軍隊胡搞瞎搞也就罷了,以董昭為代表的寒酸門第你也提拔到高層,那可不成,一定要反對,反對無效就弄死始作俑者。
明麵笑臉相對其實內外都是敵人,說不準什麽時候抽冷子捅一刀,曹操想做點事太難了,當下他唯一擁有的,就是這些出身寒門將領指揮的軍隊。
他不會放棄軍權,軍隊也不會允許他放棄權利,隻能一步一步向前走,帶領大漢的草根階層走向未知,結果是好也罷是壞也罷,走到現在所有人都身不由己沒有退路。
怎樣贏得官渡決戰曹操心中明鏡一般,他明白想打敗河北很難,想統一天下更難,就算拿下河北,贏得天下又怎樣?
無數既得利益的士族都怨恨曹家,隻是迫於強大的武力暫時隱忍,更可怕的還在於,過去那些草根寒門躋身頂層之後,還會不會和曹操保持一條心。
人的立場是會隨著境遇的變化而改變的,曹操不敢去想,不願去想,現在的主要對手就是河北袁氏,就是清水河對麵的袁譚,放下顧慮先擊敗他再說。
用草料幹柴填泥很有效果,後續軍隊行走在上麵不再艱難,郭援和陶升就在陣前,距離近看的真切,馬上派遣傳令兵過來報告。
袁譚沒有多驚訝,行軍緩慢輜重都跟在隊伍後麵,換成自己也會這麽做。這個辦法在對岸也許有效,這一邊辛評挖出很多淺坑,草料枯枝扔下去作用不大,頂多隔住泥巴步兵省些體力騎兵還是無法衝擊。
“騎兵不來就有得打。”袁譚說話時不禁嗤笑出聲,,曹孟德打算的挺好,可惜現實會給他重重一擊。
戰前仔細巡查過,對麵騎兵要過河很困難,過了河也無法立刻投入戰鬥。看樣子後路確實成了坦途,可前路已然泥濘,在你鋪路的時候一樣用弓箭殺傷,等你付出慘重代價鋪好了路,反而方便我軍以逸待勞大肆衝殺。
袁譚一方排出兩個厚厚的橫陣,左翼陶升辛評,右翼郭援徐勳,經過一致表決韓猛被放在最後,這人腎上腺素分泌太過旺盛打起來不要命,不管不顧衝上去會打亂布置。
韓猛心裏有氣,然而出自公議也沒法反駁,扭頭看見劉琰頂盔摜甲,盆領遮住半張臉,搭配如塔樓一般的梨盔走起路頭重腳輕,晃晃蕩蕩顯得整個人頗為滑稽。
“咋想起穿甲了?”韓猛出言揶揄。
“對麵熟人不多,還是穿甲安全些。”
“我聽說是張繡射你。”
“原來是這個不要臉的家夥,我遲早射死他。”
要不是張繡反水趙彥不會死,趙家更不會倒,劉琰對他的恨意刻骨銘心,講起話來麵目猙獰咬牙切齒。
看得韓猛心裏直打鼓,對於這呆妞兒的二愣子精神也是深有體會,趕緊轉移話題:“這是戰場不是許昌,情況不妙立刻就走,我給大家殿後。”
劉琰心裏感動嘴上倔強:“韓君莫瞧不起人,幽州苦戰不是沒打過。”
韓猛沒有反駁,過去跟著袁紹打過公孫瓚,幽州人強不強先不說,至少人家能把胡人打出屎來,還是一遍遍反複毆打。
單論步兵曹軍和袁軍都差不多,屯田兵強不到哪裏去,民兵或半脫產的軍隊無法和脫產職業兵相比,交戰中出現傷亡都難免崩潰。區別隻在於崩潰程度不同,所謂精兵強在崩潰後仍能聚攏,喘口氣可以再次投入戰鬥。
這個時代職業兵就是各個將領們的部曲,步兵就看是否披甲,至於騎兵肯定都是部曲,除了產馬的北三州略有不同,通常騎兵隻歸屬軍閥本人或親族將領指揮。
說到底士兵質量才是戰場勝敗的決定性因素,一場戰鬥隻要核心部曲還在,召集一次反擊轉敗為勝也是常有的事。
對麵曹軍裏曹氏諸將有部曲,李典樂進有部曲,於禁指揮著天下聞名的泰山兵,那是鮑信死後繼承下來的。
滿寵趙儼許褚三人部曲不多,兩人韓猛不放在眼裏,至於其他人更瞧不上,尤其徐晃史渙這個兩人,當初韓猛和他倆交過手,對方仗著人多還設計取勝不算大丈夫。
“他們為啥喊你韓莒子?是字莒子嗎?”劉琰問出早就想問的話。
韓猛哼了聲不願意迴答,春秋之前中原習慣稱唿東夷中距離較近的部落為莒,這個稱唿和後來的莒國是兩碼事,不必替古人多慮,當時的人對此分的門兒清。
“莒子”在稱唿莒國國君之外,在民間口語中慢慢的用來指代那些射術高超,性格又比較愣的猛人,類似二愣子的一種戲稱諢名。
與之對應的還有稱唿騎術高超的“義渠”這兩個字。巧的是,袁紹陣營都占全了,擅長步兵弓弩的韓猛諢名“韓莒子”,指揮騎兵性格相似的蔣奇諢名則是“蔣義渠”。
就在兩人談話間,曹軍第一梯隊整體輪換了一遍位置,樂進於禁再次當先越過清水河,這次在泥裏走得更慢。
等了好久袁譚軍陣前方響起呐喊,一輪箭雨遮天蔽日拋射而出,距離過遠首輪拋射命中率很低,等到距離近些第二輪拋射發出,命中率提高不少,可是殺傷效果很不理想。
樂進有一半是重甲盾步,他們列陣在前輕裝步兵跟在後麵,弓箭別說破甲,單那副厚木盾弓箭就毫無辦法;
同為先鋒的泰山兵本來也是重甲步盾,和呂布爭奪兗州的過程中,於禁對其麾下大弓手頗為羨慕,呂布敗亡後重金招募曾經的敵兵,以敵為師重新訓練幾年,現在的泰山兵是全員重甲大弓手。
大弓手人人重甲長稍,普通弓手對射吃虧不說,放近了更要命,大弓手其實很擅長肉搏,重甲短兵密集陣列衝過來互砍不死不休。
對方全是重甲,非得近距離直射不能破甲,袁譚弓手多是使用短梢弓,長梢弓很少,故此遠距離拋射作用非常有限。
袁譚開始思考要不要前移陣列準備肉搏,正在猶豫樂進於禁四千人撤退了,從容轉向不介意箭雨襲來自兩翼迴去了。
樂進於禁兩人各有一半是輕步兵,撤退時正趕上第三輪箭雨,輕步兵遭受到打擊出現不少傷亡,見到對麵狼狽模樣袁譚軍中爆發一陣興奮鼓噪。
對麵主動挨揍袁譚很不理解,看向同樣一臉懵的辛評:“仲治?這什麽情況?怎麽退了?”
“體力消耗太大不敢衝。”辛評稍一思量便作出判斷,過了河還要經過一段泥巴地才能接戰,重甲步兵行走在泥地裏很耗費體力,體力匱乏一定不敢衝過來肉搏。
袁譚手指對麵騎兵群:“仲治你看,騎兵似乎不打算過河。”
辛評嗯了一聲,曹軍騎兵分散警戒確實不像要過河的樣子。
“主公快看對麵換陣!”不多時辛評發現新的情況,立刻遙指前方提示。
袁譚順方向望過去,曹軍第二梯隊在緩緩集中,形成兩路跟在第一梯隊後麵,整個步兵陣列從t字變成一個長條形,踩在幹草枯枝上速度果然變快,排在前麵的軍隊已經過了河。
樂進於禁的重甲撤到長條形最後,想是給步兵恢複體力,現在的第一梯隊除了滿寵麾下有一半部曲,其餘外姓將領多是普通的屯田兵。
大片淺坑加劇了行軍難度,滿寵徐晃兩軍陣型發生散亂,不時有人失足跌倒,麵對箭雨拋射盾兵無法防護住所有人,傷亡隨著距離接近開始增加。
硬頂著箭雨行進到三十步停下,看樣子如樂進於禁一樣準備轉向撤退,按說這個距離本該衝鋒,所謂一鼓作氣,再難也不能後退,現在撤退就等於敗逃對士氣打擊很大。
停下也不正常,這就是膽怯的表現,袁譚軍興奮唿喊,嘲諷對手表現如此不堪,袁譚冷哼一聲高高舉起令旗搖擺,陶升郭援兩軍齊齊邁入泥地迎擊。
曹軍在泥地裏走了三百多米,於禁樂進的重甲撤迴後陣,眼前的曹軍經曆過幾輪箭雨,正膽怯的停住腳步。
趁這個時候進攻無疑是正確的,三十步泥巴地算什麽?比起曹軍勞累了許久我軍還是以逸待勞。
袁軍排出衝鋒陣型,矛手在前重甲緊跟,弓手處在陣後邊行進邊拋射,三十步換算約等於五十米距離,軍隊滿士氣衝鋒說到就到。
然而天氣已然轉涼,又經曆過數場大雨,白日氣溫雖說還有十幾度,可人馬走在泥水中已經能感覺到徹骨的冰冷。
三刻鍾過後曹軍整隊完畢,許褚坐鎮中軍護衛曹操,騎兵以營為單位撒開出去警戒外圍,步兵成兩個梯隊,從袁譚方向俯視曹營步兵軍陣猶如一個t字。
t字的一豎直麵袁譚軍陣,作為第一梯隊執行中央突破,前鋒樂進於禁,滿寵徐晃隨後,朱靈史渙壓陣,總計一萬兩千人排成兩路共十二個矩形陣。
第二梯隊則是t字那一橫,曹仁曹洪,趙儼李典,也是一萬兩千人十二個方陣,橫向排開隨時準備替換前方部隊。
巳時過半曹軍發起首輪攻勢,樂進於禁兩個方陣當先踏入泥沼,不出所料泥沼很難行走,沒多久陣型就散了。
四個方陣在泥沼裏越走越散,曹軍也不停下整隊,走著走著兩軍忽然轉向兩翼撤迴後方,滿寵徐晃兩軍也是如此,等後續朱靈史渙兩軍停下腳步,曹軍已經到了河邊。
這個距離能夠看到曹軍每人抱著一捆幹草枯枝,行進中逐次放下鋪滿泥地,等到最後一排也放下幹草枯枝,全軍便不再前進而是轉向返迴陣後。
曹軍這一手可把袁譚看呆了,要知道這可不是表麵看上去那樣簡單,全軍步調一致宛如一個整體,偶爾出現個別人滑倒也沒造成太大影響。
要明白扔草填泥不是日常的訓練科目,實在無法想象要怎樣才能具備如此的執行力,僅靠意將領過人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領導力顯然不夠。
“好嚴整啊,不可能是屯田兵。”辛評手搭涼棚觀瞧一陣,不自覺發出感慨,這種組織能力隻有官渡之前的大戟士可比。
徐勳搖著頭開口:“嚴苛峻法,族屬連坐,除此以外想不出其他。”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郭援講出自己的猜測:“那是其一,唯才是舉才是關鍵,軍士晉升有望,有了奔頭自然認真執行軍令。”
漢代沒有背景的普通軍人想晉升很難,對於立功多數情況下給賞錢,想升級可不是一般軍功就行,就算你立功升官,5人伍長、10人什長、50人隊率一路做到百人屯將,在真正的官爵麵前還是下等人。
至於獲得爵位實現階層躍遷就更難,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漢承秦製爵分二十等,別以為能一級一級升上去,統治階層早就設置好了障礙,用門第限製了人生的上限。
爵位分民爵和吏爵,草民除非親手殺了單於,否則最高隻能做到公大夫,漢代又叫七大夫,授爵者等官員出缺可以安排進政府工作,坐不上真正的官,通常是個小吏。
有背景有官身才有資格封吏爵,這也不是真正的爵位,漢代隻有王、公、侯,所謂上三級才被稱為爵,你要不姓劉,就算有通天的背景也隻能做到第三級侯爵。
光有背景還不夠,漢代用“行狀”給門第高下設置障礙,所謂行狀就是行為德行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風評,絕大多數人再有能力終生也摸不到上三級的邊兒。
社會輿論把持在誰的手中不言自明,劉琰是個什麽德行誰心裏沒數?你問她在哪兒喝的花酒,昨晚幾個壯漢伺候?你貪汙了多少錢,搜刮幾多產業?一問一個不吱聲,不是因為羞愧難以啟齒,是太多了她壓根兒記不住。
可她的風評是啥?是放蕩不羈吾輩楷模,學門翹楚海內名士,潔身自好陰陽專家!毫無道理你不服還不行,總之,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統治者對於老百姓秉承一個原則,出生在平民家永遠都是老百姓,安安生生做一輩子牛馬就行了,別琢磨有的沒得。
妄想追求不屬於你的東西隻會到處碰壁,殘酷的現實會教育你,即使短暫得到好處,隨之而來的後果你也承受不起。
董卓的下場就是警示,一個破落的邊地武人,投身袁家當部曲的一條狗,想躍遷階層進入上流社會不可能,永遠不可能。
身死族滅不說,遺體被製作成精美的人燈點燃,燒上三天三夜供人觀賞取樂,再被編排無數惡心人的笑料流傳後世。
隔絕的藩籬不容被打破,注定的事誰都不能去改變,頂層就算犯法也輪不到草根處罰,法律隻約束老百姓,對於權貴隻要沒觸犯統治秩序,法律隻是一個笑話,他們有億萬種普通人絞盡腦汁都想不到的方式去逃避製裁。
憑良心講曹操有汙點,但不可否認他也是個偉大的人,別管出於什麽目的,人家甘冒風險勇於打破舊有慣例,不認出身隻憑本事,小兵、平民、哪怕是部曲立功就升官,能力有多大前途就有多廣闊。
壞了規矩等於動了他人蛋糕,一直是固定人群在分享果實,現在你吃一口我就少分一塊,憑什麽和你一個下等人分享?
於禁一個部曲奴隸出身居然坐上大官,樂進一個小豪強憑什麽吆五喝六!就憑你有本事?你再有本事還能有我家老祖宗貢獻大?
在軍隊胡搞瞎搞也就罷了,以董昭為代表的寒酸門第你也提拔到高層,那可不成,一定要反對,反對無效就弄死始作俑者。
明麵笑臉相對其實內外都是敵人,說不準什麽時候抽冷子捅一刀,曹操想做點事太難了,當下他唯一擁有的,就是這些出身寒門將領指揮的軍隊。
他不會放棄軍權,軍隊也不會允許他放棄權利,隻能一步一步向前走,帶領大漢的草根階層走向未知,結果是好也罷是壞也罷,走到現在所有人都身不由己沒有退路。
怎樣贏得官渡決戰曹操心中明鏡一般,他明白想打敗河北很難,想統一天下更難,就算拿下河北,贏得天下又怎樣?
無數既得利益的士族都怨恨曹家,隻是迫於強大的武力暫時隱忍,更可怕的還在於,過去那些草根寒門躋身頂層之後,還會不會和曹操保持一條心。
人的立場是會隨著境遇的變化而改變的,曹操不敢去想,不願去想,現在的主要對手就是河北袁氏,就是清水河對麵的袁譚,放下顧慮先擊敗他再說。
用草料幹柴填泥很有效果,後續軍隊行走在上麵不再艱難,郭援和陶升就在陣前,距離近看的真切,馬上派遣傳令兵過來報告。
袁譚沒有多驚訝,行軍緩慢輜重都跟在隊伍後麵,換成自己也會這麽做。這個辦法在對岸也許有效,這一邊辛評挖出很多淺坑,草料枯枝扔下去作用不大,頂多隔住泥巴步兵省些體力騎兵還是無法衝擊。
“騎兵不來就有得打。”袁譚說話時不禁嗤笑出聲,,曹孟德打算的挺好,可惜現實會給他重重一擊。
戰前仔細巡查過,對麵騎兵要過河很困難,過了河也無法立刻投入戰鬥。看樣子後路確實成了坦途,可前路已然泥濘,在你鋪路的時候一樣用弓箭殺傷,等你付出慘重代價鋪好了路,反而方便我軍以逸待勞大肆衝殺。
袁譚一方排出兩個厚厚的橫陣,左翼陶升辛評,右翼郭援徐勳,經過一致表決韓猛被放在最後,這人腎上腺素分泌太過旺盛打起來不要命,不管不顧衝上去會打亂布置。
韓猛心裏有氣,然而出自公議也沒法反駁,扭頭看見劉琰頂盔摜甲,盆領遮住半張臉,搭配如塔樓一般的梨盔走起路頭重腳輕,晃晃蕩蕩顯得整個人頗為滑稽。
“咋想起穿甲了?”韓猛出言揶揄。
“對麵熟人不多,還是穿甲安全些。”
“我聽說是張繡射你。”
“原來是這個不要臉的家夥,我遲早射死他。”
要不是張繡反水趙彥不會死,趙家更不會倒,劉琰對他的恨意刻骨銘心,講起話來麵目猙獰咬牙切齒。
看得韓猛心裏直打鼓,對於這呆妞兒的二愣子精神也是深有體會,趕緊轉移話題:“這是戰場不是許昌,情況不妙立刻就走,我給大家殿後。”
劉琰心裏感動嘴上倔強:“韓君莫瞧不起人,幽州苦戰不是沒打過。”
韓猛沒有反駁,過去跟著袁紹打過公孫瓚,幽州人強不強先不說,至少人家能把胡人打出屎來,還是一遍遍反複毆打。
單論步兵曹軍和袁軍都差不多,屯田兵強不到哪裏去,民兵或半脫產的軍隊無法和脫產職業兵相比,交戰中出現傷亡都難免崩潰。區別隻在於崩潰程度不同,所謂精兵強在崩潰後仍能聚攏,喘口氣可以再次投入戰鬥。
這個時代職業兵就是各個將領們的部曲,步兵就看是否披甲,至於騎兵肯定都是部曲,除了產馬的北三州略有不同,通常騎兵隻歸屬軍閥本人或親族將領指揮。
說到底士兵質量才是戰場勝敗的決定性因素,一場戰鬥隻要核心部曲還在,召集一次反擊轉敗為勝也是常有的事。
對麵曹軍裏曹氏諸將有部曲,李典樂進有部曲,於禁指揮著天下聞名的泰山兵,那是鮑信死後繼承下來的。
滿寵趙儼許褚三人部曲不多,兩人韓猛不放在眼裏,至於其他人更瞧不上,尤其徐晃史渙這個兩人,當初韓猛和他倆交過手,對方仗著人多還設計取勝不算大丈夫。
“他們為啥喊你韓莒子?是字莒子嗎?”劉琰問出早就想問的話。
韓猛哼了聲不願意迴答,春秋之前中原習慣稱唿東夷中距離較近的部落為莒,這個稱唿和後來的莒國是兩碼事,不必替古人多慮,當時的人對此分的門兒清。
“莒子”在稱唿莒國國君之外,在民間口語中慢慢的用來指代那些射術高超,性格又比較愣的猛人,類似二愣子的一種戲稱諢名。
與之對應的還有稱唿騎術高超的“義渠”這兩個字。巧的是,袁紹陣營都占全了,擅長步兵弓弩的韓猛諢名“韓莒子”,指揮騎兵性格相似的蔣奇諢名則是“蔣義渠”。
就在兩人談話間,曹軍第一梯隊整體輪換了一遍位置,樂進於禁再次當先越過清水河,這次在泥裏走得更慢。
等了好久袁譚軍陣前方響起呐喊,一輪箭雨遮天蔽日拋射而出,距離過遠首輪拋射命中率很低,等到距離近些第二輪拋射發出,命中率提高不少,可是殺傷效果很不理想。
樂進有一半是重甲盾步,他們列陣在前輕裝步兵跟在後麵,弓箭別說破甲,單那副厚木盾弓箭就毫無辦法;
同為先鋒的泰山兵本來也是重甲步盾,和呂布爭奪兗州的過程中,於禁對其麾下大弓手頗為羨慕,呂布敗亡後重金招募曾經的敵兵,以敵為師重新訓練幾年,現在的泰山兵是全員重甲大弓手。
大弓手人人重甲長稍,普通弓手對射吃虧不說,放近了更要命,大弓手其實很擅長肉搏,重甲短兵密集陣列衝過來互砍不死不休。
對方全是重甲,非得近距離直射不能破甲,袁譚弓手多是使用短梢弓,長梢弓很少,故此遠距離拋射作用非常有限。
袁譚開始思考要不要前移陣列準備肉搏,正在猶豫樂進於禁四千人撤退了,從容轉向不介意箭雨襲來自兩翼迴去了。
樂進於禁兩人各有一半是輕步兵,撤退時正趕上第三輪箭雨,輕步兵遭受到打擊出現不少傷亡,見到對麵狼狽模樣袁譚軍中爆發一陣興奮鼓噪。
對麵主動挨揍袁譚很不理解,看向同樣一臉懵的辛評:“仲治?這什麽情況?怎麽退了?”
“體力消耗太大不敢衝。”辛評稍一思量便作出判斷,過了河還要經過一段泥巴地才能接戰,重甲步兵行走在泥地裏很耗費體力,體力匱乏一定不敢衝過來肉搏。
袁譚手指對麵騎兵群:“仲治你看,騎兵似乎不打算過河。”
辛評嗯了一聲,曹軍騎兵分散警戒確實不像要過河的樣子。
“主公快看對麵換陣!”不多時辛評發現新的情況,立刻遙指前方提示。
袁譚順方向望過去,曹軍第二梯隊在緩緩集中,形成兩路跟在第一梯隊後麵,整個步兵陣列從t字變成一個長條形,踩在幹草枯枝上速度果然變快,排在前麵的軍隊已經過了河。
樂進於禁的重甲撤到長條形最後,想是給步兵恢複體力,現在的第一梯隊除了滿寵麾下有一半部曲,其餘外姓將領多是普通的屯田兵。
大片淺坑加劇了行軍難度,滿寵徐晃兩軍陣型發生散亂,不時有人失足跌倒,麵對箭雨拋射盾兵無法防護住所有人,傷亡隨著距離接近開始增加。
硬頂著箭雨行進到三十步停下,看樣子如樂進於禁一樣準備轉向撤退,按說這個距離本該衝鋒,所謂一鼓作氣,再難也不能後退,現在撤退就等於敗逃對士氣打擊很大。
停下也不正常,這就是膽怯的表現,袁譚軍興奮唿喊,嘲諷對手表現如此不堪,袁譚冷哼一聲高高舉起令旗搖擺,陶升郭援兩軍齊齊邁入泥地迎擊。
曹軍在泥地裏走了三百多米,於禁樂進的重甲撤迴後陣,眼前的曹軍經曆過幾輪箭雨,正膽怯的停住腳步。
趁這個時候進攻無疑是正確的,三十步泥巴地算什麽?比起曹軍勞累了許久我軍還是以逸待勞。
袁軍排出衝鋒陣型,矛手在前重甲緊跟,弓手處在陣後邊行進邊拋射,三十步換算約等於五十米距離,軍隊滿士氣衝鋒說到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