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皇上過獎了
大明最強錦衣衛,一曲天外飛劍來 作者:折木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47章 皇上過獎了
聽到這話,明武宗的臉變得扭曲起來,眼睛通紅,眼中露出了驚人的殺意,“毒婦!我,我一定會報仇的!一定會!”
高鴻誌歎了口氣,對明武宗說:“皇上,這件事你心裏有數就好,千萬不可表現出仇恨,更不能讓別人知道。
在這皇宮之中,能夠瞞過太後的秘密不多。”
聽完高鴻誌的話,明武宗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複激動的心情,說道:“高卿放心,我懂,絕不會泄露出去。”
他終於明白了高鴻誌為何讓他單獨交談,這件事情牽涉太大了,即便是信任的人也不能告訴。
多一人知道便多一分風險,更易泄密。
“皇上能理解這一點很好,”高鴻誌接著說,“據說太後手上有支強大勢力,可能包括許多武功高強的人,聽命於她。
如果她提前知道這事,就連微臣也無法保證皇上的安全。
因此,在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對抗這支勢力前,切記不要對任何人提起。”
聽了這番話,明武宗臉色微微一變,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如此,我知道他們是誰了!”
“你知道什麽?”高鴻誌有些驚訝地看著他。
“父皇去世前曾提到過皇家陵寢,當時我沒往這方麵想。
但現在看,或許那兒藏有一股強大的力量。
而這力量,很可能由她掌握。
可父皇隻是小聲告訴了我兩個字——皇陵。”正德皇帝神情凝重。
聽到這番話,高鴻誌陷入了思考。
“也許,那些守衛陵墓的高手才是真正的關鍵。”
想到這裏,高鴻誌提議:“但是皇上,暫時不宜親自前往調查此事。
還是讓我代替皇上前往探查一番為好。”
“好,那就麻煩你跑一趟吧。”明武宗應允道。
“是不是藏著一位隻聽皇上話的超級高手。”
高鴻誌聽到這話,神情格外認真。
明武宗聽了這話,深深地吸了口氣,嚴肅地說道:“辛苦高愛卿了!”
“皇上過獎了。”
高鴻誌擺了擺手,“我是錦衣衛指揮使,本就是為皇上辦事的人,鏟除那些圖謀不軌的小人是我的職責所在。”
“小人?”
明武宗對這個詞有點疑惑。
之前不是說張太後並不是他的生母,並且害死了他的親生母親嗎?
怎麽又提到什麽小人了呢?
“皇上,事已至此,微臣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訴您。”
高鴻誌臉色變得莊重起來,聲音低沉而堅定地說道。
明武宗心裏一緊,預感到這不是什麽好事,急忙問道:“快說吧,究竟還有什麽事?
她難道還想把我這個皇帝給廢了,再立個新皇不成?”
高鴻誌深深地看著明武宗,實際上這被他說中了。
雖然不是馬上會發生的事,但按明武宗的個性,在這個世界裏他肯定會想方設法掌管軍隊。
一旦他有所動作,張太後的哥哥英國公張懋必定不會放過機會。
到時候張太後聯合張懋不是把他廢掉換上新人,還會有什麽目的呢?
高鴻誌想了想後接著說道:“皇上,英國公張懋掌控著京城的主力部隊。
實際上京師軍隊上下幾乎都是他的人馬。
早先鐵膽神侯朱無視控製住十位將領想要篡權。
但實際上這些將領不過是朱無視的工具而已。
然而整個軍隊裏的中級軍官幾乎全都是效忠於英國公的。
如果英國公張懋出麵,隻需一句話就能讓整個京師部隊脫離原十位統帥的控製,甚至直接將這些人綁了也有可能。
英國公張懋才是京城最具實權的人。
張太後作為英國公張懋的妹妹更是有極大影響力。
總之,依靠張懋與張太後的關係,英國公足以左右朝廷全局。
如今大明朝並非完全受控於皇上,而是更多時候由英國公決定一切。”
聽完高鴻誌的話,正德帝嘴巴半張,雖然覺得一直受製於內閣首輔劉希賢等人,但他依然覺得自己還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君主。
即使剛掌權不久,隨著錦衣衛力量增長、特別是高鴻誌地位日益重要,不久前他直接突襲了文淵閣抓住禮部尚書李賓之這件事更讓他感到振奮,仿佛內閣那幫老家夥即將順服於自己,很快就可以真正掌控朝堂。
然而現在才明白,原來盯著的是表象,而英國公張懋才是真正背後的主宰者。
良久,明武宗露出理解的笑容,隨即無奈地苦笑說:“原來如此。
怪不得清理完那些將領後內閣這麽迅速就推選出新的接替者。
這些大概也是英國公的手下吧?”
“沒錯,”高鴻誌點頭同意。
“也就是說,內閣裏那些人其實也在為英國公做事?”明武宗怒道。
“確實是這樣,誰要是想進入內閣就得向英國公交錢買路。
誰的錢最多誰便能進去當官,反之人走茶涼。
不過這種情況較少發生因為大多數人都付了足夠代價。
隻有特定時候英國公才會選擇是否更換人員。”
“所以隻要他一聲令下內閣所有人都會照做沒有二話,不論軍政大事皆是英國公報導說了算!”
“他才是我大明朝幕後真正的掌權者。
就算他要替換我也隻需要簡單地說句話就行,畢竟掌握軍隊和政治命脈加上背後還有個強勢的妹妹相助。”
明武宗嘴角露出一抹諷刺笑容:“看來朕這個名義上的君王隻不過是別人手中的牽線木偶罷了,對嗎?”
麵對此話高鴻誌表情更加凝重:“確實是這樣沒錯。
但是微臣可以向皇上保證,很快局勢就會發生變化。
到那時微臣定會清除一切障礙為皇上海晏河清!”
“高愛卿,朕信任你!
能夠擁有像你這樣忠心耿耿的大臣是我大明朝莫大的福氣啊!”
“沒有你的提醒朕永遠都不會知曉這一切內幕。
若真是一直渾渾噩噩下去隻是跟內閣裏的老頑固較勁想著讓他們聽話服從。
可能直到某天心血來潮想握兵權時莫名其妙地死去卻始終不明白為何何因。”
“陛下謬讚,微臣所為不過是一名合格屬下的分內之事罷了。”
聽到這話,明武宗的臉變得扭曲起來,眼睛通紅,眼中露出了驚人的殺意,“毒婦!我,我一定會報仇的!一定會!”
高鴻誌歎了口氣,對明武宗說:“皇上,這件事你心裏有數就好,千萬不可表現出仇恨,更不能讓別人知道。
在這皇宮之中,能夠瞞過太後的秘密不多。”
聽完高鴻誌的話,明武宗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複激動的心情,說道:“高卿放心,我懂,絕不會泄露出去。”
他終於明白了高鴻誌為何讓他單獨交談,這件事情牽涉太大了,即便是信任的人也不能告訴。
多一人知道便多一分風險,更易泄密。
“皇上能理解這一點很好,”高鴻誌接著說,“據說太後手上有支強大勢力,可能包括許多武功高強的人,聽命於她。
如果她提前知道這事,就連微臣也無法保證皇上的安全。
因此,在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對抗這支勢力前,切記不要對任何人提起。”
聽了這番話,明武宗臉色微微一變,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如此,我知道他們是誰了!”
“你知道什麽?”高鴻誌有些驚訝地看著他。
“父皇去世前曾提到過皇家陵寢,當時我沒往這方麵想。
但現在看,或許那兒藏有一股強大的力量。
而這力量,很可能由她掌握。
可父皇隻是小聲告訴了我兩個字——皇陵。”正德皇帝神情凝重。
聽到這番話,高鴻誌陷入了思考。
“也許,那些守衛陵墓的高手才是真正的關鍵。”
想到這裏,高鴻誌提議:“但是皇上,暫時不宜親自前往調查此事。
還是讓我代替皇上前往探查一番為好。”
“好,那就麻煩你跑一趟吧。”明武宗應允道。
“是不是藏著一位隻聽皇上話的超級高手。”
高鴻誌聽到這話,神情格外認真。
明武宗聽了這話,深深地吸了口氣,嚴肅地說道:“辛苦高愛卿了!”
“皇上過獎了。”
高鴻誌擺了擺手,“我是錦衣衛指揮使,本就是為皇上辦事的人,鏟除那些圖謀不軌的小人是我的職責所在。”
“小人?”
明武宗對這個詞有點疑惑。
之前不是說張太後並不是他的生母,並且害死了他的親生母親嗎?
怎麽又提到什麽小人了呢?
“皇上,事已至此,微臣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訴您。”
高鴻誌臉色變得莊重起來,聲音低沉而堅定地說道。
明武宗心裏一緊,預感到這不是什麽好事,急忙問道:“快說吧,究竟還有什麽事?
她難道還想把我這個皇帝給廢了,再立個新皇不成?”
高鴻誌深深地看著明武宗,實際上這被他說中了。
雖然不是馬上會發生的事,但按明武宗的個性,在這個世界裏他肯定會想方設法掌管軍隊。
一旦他有所動作,張太後的哥哥英國公張懋必定不會放過機會。
到時候張太後聯合張懋不是把他廢掉換上新人,還會有什麽目的呢?
高鴻誌想了想後接著說道:“皇上,英國公張懋掌控著京城的主力部隊。
實際上京師軍隊上下幾乎都是他的人馬。
早先鐵膽神侯朱無視控製住十位將領想要篡權。
但實際上這些將領不過是朱無視的工具而已。
然而整個軍隊裏的中級軍官幾乎全都是效忠於英國公的。
如果英國公張懋出麵,隻需一句話就能讓整個京師部隊脫離原十位統帥的控製,甚至直接將這些人綁了也有可能。
英國公張懋才是京城最具實權的人。
張太後作為英國公張懋的妹妹更是有極大影響力。
總之,依靠張懋與張太後的關係,英國公足以左右朝廷全局。
如今大明朝並非完全受控於皇上,而是更多時候由英國公決定一切。”
聽完高鴻誌的話,正德帝嘴巴半張,雖然覺得一直受製於內閣首輔劉希賢等人,但他依然覺得自己還是那個至高無上的君主。
即使剛掌權不久,隨著錦衣衛力量增長、特別是高鴻誌地位日益重要,不久前他直接突襲了文淵閣抓住禮部尚書李賓之這件事更讓他感到振奮,仿佛內閣那幫老家夥即將順服於自己,很快就可以真正掌控朝堂。
然而現在才明白,原來盯著的是表象,而英國公張懋才是真正背後的主宰者。
良久,明武宗露出理解的笑容,隨即無奈地苦笑說:“原來如此。
怪不得清理完那些將領後內閣這麽迅速就推選出新的接替者。
這些大概也是英國公的手下吧?”
“沒錯,”高鴻誌點頭同意。
“也就是說,內閣裏那些人其實也在為英國公做事?”明武宗怒道。
“確實是這樣,誰要是想進入內閣就得向英國公交錢買路。
誰的錢最多誰便能進去當官,反之人走茶涼。
不過這種情況較少發生因為大多數人都付了足夠代價。
隻有特定時候英國公才會選擇是否更換人員。”
“所以隻要他一聲令下內閣所有人都會照做沒有二話,不論軍政大事皆是英國公報導說了算!”
“他才是我大明朝幕後真正的掌權者。
就算他要替換我也隻需要簡單地說句話就行,畢竟掌握軍隊和政治命脈加上背後還有個強勢的妹妹相助。”
明武宗嘴角露出一抹諷刺笑容:“看來朕這個名義上的君王隻不過是別人手中的牽線木偶罷了,對嗎?”
麵對此話高鴻誌表情更加凝重:“確實是這樣沒錯。
但是微臣可以向皇上保證,很快局勢就會發生變化。
到那時微臣定會清除一切障礙為皇上海晏河清!”
“高愛卿,朕信任你!
能夠擁有像你這樣忠心耿耿的大臣是我大明朝莫大的福氣啊!”
“沒有你的提醒朕永遠都不會知曉這一切內幕。
若真是一直渾渾噩噩下去隻是跟內閣裏的老頑固較勁想著讓他們聽話服從。
可能直到某天心血來潮想握兵權時莫名其妙地死去卻始終不明白為何何因。”
“陛下謬讚,微臣所為不過是一名合格屬下的分內之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