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扣一分
變成男人後我成了全校男神 作者:我不是老阿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紛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期待又緊張地等待著結果。
曹布的臉上始終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
大家從他的表麵上完全看不出好壞。
“是死是活一句話,老師,我們已經等不及了。”
“對啊老師快說嘛。”
曹布直接公布了結果,“大家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校物競隊13名同學全部晉級。”
大家安靜了一瞬,隨後爆發出一陣喝彩聲!
“耶耶!!!”
“耶!”
“老師我們沒有聽錯吧,全部晉級了嗎!”
曹布點頭,“對,剩下的一周大家專心備考,更大的挑戰在等著你們。”
這結果跟薄鈺料想中的差不多。
物競初賽屬於全民參與性質,沒有門檻要求。
廣大熱愛物理、具備一定物理常識的中學生皆可報名參加。
真正的挑戰,在後麵的複賽和國決。
因為曹布老師沒有直接公布分數,薄鈺便進入物理會官網輸入學考生號。
一查,結果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199分。
扣的一分出現了什麽問題。
薄鈺想不通。
物理初賽總排名掛了出來,滿分選手就有10位之多。
薄鈺的199分,按首字母排列掛在第十一順位。
是大家依舊高不可攀的數字。
時嘉平考了一百六十分,比估的分值還要低10分。
他無比羨慕地說:“學長,看來,我輩仍需努力,才能追得上你的步伐。”
和數學競賽類似,通過物理競賽包括化學、生物、作文等競賽取得好成績,同樣可以被保送到名校。
大家都是競賽選手。
誰不想跟薄鈺一樣,通過競賽保送首都大或者清華。
他們競賽選手最宏偉的的心願,就是能被國內數一數二的頂級大學看上。
實在不行,保送個211院校也行。
……
曹布通過薄鈺的眼神,大概猜到了他已經查到了他的分數。
便把薄鈺叫到外麵詳談。
“分數已經查到了吧。”
薄鈺闡述事實,很坦蕩道,“剛查到,199分。”
“我在過來之前已經要求物理會那邊重審過你的試卷了,其實是滿分。”
薄鈺疑惑,“那扣的一分是?”
“你的閱卷老師似乎很嚴謹,他給的理由是沒有不到半個小時就交卷的先例,說你不尊重考場,扣1分。”
薄鈺隻好歎氣,“……行吧,這算我的問題,如果下迴再遇到這種題,我爭取閱卷老師多扣我一點分。”
曹布越聽越不對勁。
這骨頭怎麽反著長。
薄鈺咧著嘴笑,“沒有這個先例,以後就有了。”
全國複賽包括兩方麵內容,一個是占320分值理論試題,另一個題占剩下的80分值的實驗題。
理論題依舊是全國卷,實驗題則由各省自行安排。
接下來的一周,曹布重點物競隊13名同學的培訓實驗操作。
像研究牛頓定律,比如通過測量物體在不同質量、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等數據,來驗證力與加速度的關係的力學實驗。
研究剛體轉動的相關特性,測量剛體的轉動慣量、角動量守恆等實驗。
探究簡諧振動的特性,例如測量彈簧振子的周期、頻率、振幅等參數,以及研究其能量變化等情況。
……還有熱學實驗、電磁學實驗、光學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等等。
薄鈺經過一周的實驗訓練,相當於重新又鞏固了一遍基礎知識。
複賽開考日轉眼就到了,曹布帶隊來到十九中。
比賽的考試流程是先考理論題,中間會休息一天,再進入試驗題考試環節。
理論題加上實驗題的總分成績,即為複賽的總成績。
之後各省根據複賽總成績,推薦最優秀的選手參加國決。
一般一個省會挑選複賽一等獎中得分排名前十的選手去國決。
孝湘、上鄂、一浙這三家物競強省一般派去參加國決的選手不會少於二十人。
雖說有的省重視高考,有的省重視學科競賽。
但數競強省和物競強省數來數去其實差不多,就那麽幾家。
如果不出意外,薄鈺打到國決。
首先要打的還是這三家霸王龍。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眼下是闖過複賽再說。
複賽理論考試也延長至三個小時,從上午9點考到中午12點。
在1號考場的薄鈺在拿到卷子後,依舊是先閱卷。
理論試卷上麵共有九道計算題。
從第一題到第九題分別涉及熱學、剛體動力學、交流電路係統、高能粒子物理、相對論、光學與相對論結合、引力波、光的偏振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點。
但這九道題並不是純粹的計算題,還有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要求。
是個需要慢工出細活的物理試卷。
不過,薄鈺這次不想慢下來。
第一道熱學題,它采用現實生活中的裝置作為模型,比較考驗抽象出模型的能力。
計算量較大,對未經過此類建模計算題目訓練的同學難度較大。
而薄鈺最擅長的就是計算能力,他以最快的速度算出了一個結果。
第二道題是剛體力學與運動學綜合題,第一問考察剛體的動力學,第二問進行運動學分析。
第一問考查基礎知識,很簡單。
第二問的運動學量矢量運算稍顯複雜,不過不難解決。
第三道題……
第四道……
……
第八道題涉及引力波,它用了近年來的科研最前沿的模型。
第一問考察量綱分析的基礎知識,後兩問是一個能量逐漸損失的二體運動。
需要由能量損失計算角速度隨時間的關係然後積分求角位移,物理實質簡單,但計算量較大。
又是薄鈺的強項。
第九道光的偏振,這是競賽中新加入的題綱,以前考的不多。
題目實際都是基礎知識,但閱讀量比較大。
而且光的偏振是比較難的知識,對於沒學好這一部分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一道題。
即便如此,薄鈺也隻是在大致看了一遍題目後,便開始落筆。
若是由懂物理的老師過來,會發現他是用瓊斯矢量法來表示了偏振光,一點都沒有瞎寫。
曹布的臉上始終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
大家從他的表麵上完全看不出好壞。
“是死是活一句話,老師,我們已經等不及了。”
“對啊老師快說嘛。”
曹布直接公布了結果,“大家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校物競隊13名同學全部晉級。”
大家安靜了一瞬,隨後爆發出一陣喝彩聲!
“耶耶!!!”
“耶!”
“老師我們沒有聽錯吧,全部晉級了嗎!”
曹布點頭,“對,剩下的一周大家專心備考,更大的挑戰在等著你們。”
這結果跟薄鈺料想中的差不多。
物競初賽屬於全民參與性質,沒有門檻要求。
廣大熱愛物理、具備一定物理常識的中學生皆可報名參加。
真正的挑戰,在後麵的複賽和國決。
因為曹布老師沒有直接公布分數,薄鈺便進入物理會官網輸入學考生號。
一查,結果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199分。
扣的一分出現了什麽問題。
薄鈺想不通。
物理初賽總排名掛了出來,滿分選手就有10位之多。
薄鈺的199分,按首字母排列掛在第十一順位。
是大家依舊高不可攀的數字。
時嘉平考了一百六十分,比估的分值還要低10分。
他無比羨慕地說:“學長,看來,我輩仍需努力,才能追得上你的步伐。”
和數學競賽類似,通過物理競賽包括化學、生物、作文等競賽取得好成績,同樣可以被保送到名校。
大家都是競賽選手。
誰不想跟薄鈺一樣,通過競賽保送首都大或者清華。
他們競賽選手最宏偉的的心願,就是能被國內數一數二的頂級大學看上。
實在不行,保送個211院校也行。
……
曹布通過薄鈺的眼神,大概猜到了他已經查到了他的分數。
便把薄鈺叫到外麵詳談。
“分數已經查到了吧。”
薄鈺闡述事實,很坦蕩道,“剛查到,199分。”
“我在過來之前已經要求物理會那邊重審過你的試卷了,其實是滿分。”
薄鈺疑惑,“那扣的一分是?”
“你的閱卷老師似乎很嚴謹,他給的理由是沒有不到半個小時就交卷的先例,說你不尊重考場,扣1分。”
薄鈺隻好歎氣,“……行吧,這算我的問題,如果下迴再遇到這種題,我爭取閱卷老師多扣我一點分。”
曹布越聽越不對勁。
這骨頭怎麽反著長。
薄鈺咧著嘴笑,“沒有這個先例,以後就有了。”
全國複賽包括兩方麵內容,一個是占320分值理論試題,另一個題占剩下的80分值的實驗題。
理論題依舊是全國卷,實驗題則由各省自行安排。
接下來的一周,曹布重點物競隊13名同學的培訓實驗操作。
像研究牛頓定律,比如通過測量物體在不同質量、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等數據,來驗證力與加速度的關係的力學實驗。
研究剛體轉動的相關特性,測量剛體的轉動慣量、角動量守恆等實驗。
探究簡諧振動的特性,例如測量彈簧振子的周期、頻率、振幅等參數,以及研究其能量變化等情況。
……還有熱學實驗、電磁學實驗、光學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等等。
薄鈺經過一周的實驗訓練,相當於重新又鞏固了一遍基礎知識。
複賽開考日轉眼就到了,曹布帶隊來到十九中。
比賽的考試流程是先考理論題,中間會休息一天,再進入試驗題考試環節。
理論題加上實驗題的總分成績,即為複賽的總成績。
之後各省根據複賽總成績,推薦最優秀的選手參加國決。
一般一個省會挑選複賽一等獎中得分排名前十的選手去國決。
孝湘、上鄂、一浙這三家物競強省一般派去參加國決的選手不會少於二十人。
雖說有的省重視高考,有的省重視學科競賽。
但數競強省和物競強省數來數去其實差不多,就那麽幾家。
如果不出意外,薄鈺打到國決。
首先要打的還是這三家霸王龍。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眼下是闖過複賽再說。
複賽理論考試也延長至三個小時,從上午9點考到中午12點。
在1號考場的薄鈺在拿到卷子後,依舊是先閱卷。
理論試卷上麵共有九道計算題。
從第一題到第九題分別涉及熱學、剛體動力學、交流電路係統、高能粒子物理、相對論、光學與相對論結合、引力波、光的偏振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點。
但這九道題並不是純粹的計算題,還有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要求。
是個需要慢工出細活的物理試卷。
不過,薄鈺這次不想慢下來。
第一道熱學題,它采用現實生活中的裝置作為模型,比較考驗抽象出模型的能力。
計算量較大,對未經過此類建模計算題目訓練的同學難度較大。
而薄鈺最擅長的就是計算能力,他以最快的速度算出了一個結果。
第二道題是剛體力學與運動學綜合題,第一問考察剛體的動力學,第二問進行運動學分析。
第一問考查基礎知識,很簡單。
第二問的運動學量矢量運算稍顯複雜,不過不難解決。
第三道題……
第四道……
……
第八道題涉及引力波,它用了近年來的科研最前沿的模型。
第一問考察量綱分析的基礎知識,後兩問是一個能量逐漸損失的二體運動。
需要由能量損失計算角速度隨時間的關係然後積分求角位移,物理實質簡單,但計算量較大。
又是薄鈺的強項。
第九道光的偏振,這是競賽中新加入的題綱,以前考的不多。
題目實際都是基礎知識,但閱讀量比較大。
而且光的偏振是比較難的知識,對於沒學好這一部分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一道題。
即便如此,薄鈺也隻是在大致看了一遍題目後,便開始落筆。
若是由懂物理的老師過來,會發現他是用瓊斯矢量法來表示了偏振光,一點都沒有瞎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