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暗投書信
武俠:從照顧甘寶寶開始擁美天龍 作者:四寶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少林寺玄難大師、大廣寺智清大師,一臉焦急地走了進來。後者的徒弟、觀瀾小和尚,怯生生地跟在後麵。
眾人紛紛行禮,玄難大師掃視一圈。
突然,瞧見一個身材極為魁梧的漢子,穿著一身契丹服飾,隻是深夜油燈昏暗,看不清楚。
玄難大師隻覺對方身材似乎有些熟悉,心中疑惑,又眨了眨眼,仔細瞧去。
卻聽蕭峰行禮道:“玄難大師,本人蕭峰,原名喬峰,別來無恙啊!”
玄難大師“呀”了一聲,這才認出蕭峰來,怒聲叫道:“喬峰,聽說你逃到契丹,做了什麽南院大王,甚是威武!”
“你這惡賊,為遮掩你契丹人的身份,殺害我玄苦師兄,更將山東單家等多家豪傑,盡數殺絕,竟然還敢迴來中原。”
“老衲,要為玄苦師兄報仇!”
說話間,就要出手,卻被段譽和智清大師齊齊攔住。
蕭峰苦笑著閃到阿朱身旁,阿朱則選擇直接無視玄難大師。
向智清大師和玄難大師行禮後,刀白鳳解釋道:“當日,秦川在喜兒和薛神醫被擒拿後,為免風險,便將石清露悄悄送出了洛陽。”
“於是我暗中寫了封信,請石清露找人火速送往大遼的燕京,向蕭大俠夫婦求助!”
“當日,我夫君鎮南王在信陽小鏡湖遇害,蕭大俠夫婦也在那裏停留,故請他們來詢問作證....”
“玄難大師,請看在我孤兒寡母份上,暫緩動怒。”
玄難見刀白鳳麵容淒苦,心生同情,歎了口氣,隻得暫時作罷。
段譽問起深夜來訪的原因,智清大師雙手合十,慚愧道:“貧僧徒兒觀瀾,犯了一件錯事,事關秦川施主,貧僧不敢擅自處理,特來請罪!”
觀瀾小和尚見師傅替他背鍋,不由得又驚又羞,忙站了出來,說了事情緣由。
“我跟著師傅,一起去錦屏山觀看兩位的決鬥!”
“當時剛到申時(下午三點),祭天台下已是人頭攢動,來圍觀的江湖人物,已來了百來人。”
“我閑來無事,便在人群中晃動。卻被人猛然撞了一下,翻在地上。”
“我也沒當迴事,直到晚上做完晚課,脫衣睡覺,才發現衣衫中,多了一個小紙團。”
“我打開一看,嚇了一跳,趕緊交給了師傅!”
說罷,觀瀾小和尚甚是愧疚,竟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我對不起秦公子啊!”
段譽等人聞言,驚聲問道:“是什麽小紙團?”
智清大師從懷裏掏了那個小紙團來!
不過核桃大小,折皺得厲害,看著還有些土漬的黃色髒汙。
眾人都好奇道:這麽個紙團,到底寫了什麽,竟然讓觀瀾小和尚痛哭自責。
智清大師歎息道:“諸位,可還記得當日秦川公子,請洛陽三老,本寺智明師兄、玄明觀的木鬆道長、靜蓮閣閣主方知秋,深夜為大理鎮南王被害案做個見證。”
刀白鳳和喜兒上前一步,急切地問道:“是!”
智清大師將小紙團,遞給了刀白鳳,語帶歉意地說道:“這紙團,正是當日三封見證書之一!”
段譽和喜兒圍在刀白鳳兩邊,刀白鳳小心翼翼展開紙團,三人一起看了起來。
一紙豎信,遍是折皺。
左上角還有缺了一個小角,但不影響閱讀。
四周邊角處,有幾處黃土土漬。
文字上,有兩處紅印。
文字雖不俊秀,倒也是蒼勁有力!
“大理鎮南王世子如麵:”
“ 聞君喪父之痛,心有戚戚焉。”
“在下靜蓮閣閣主方知秋,在洛陽武林微有薄名,於某年某月某日,協同大廣寺智明大師、玄明觀的木鬆道長,就大理鎮南王段王爺遇害一事,一同審訊少女阿紫,已知其指正秦川殺害段王爺一事,純屬挾恨誣陷,並不屬實。少女亦未目睹真兇模樣,尚不知兇手是何人。”
“ 願大理段氏早日擒獲真兇,以慰段王爺在天之靈。尚有玉虛道長、貴屬朱丹臣、薛神醫、秦川等人,亦在場見證。智明大師、木鬆道長、在下,雖年老德薄,但不忍善人蒙冤、大理段氏誤結仇怨,故各自當場修書一封,描述所見,以作見證。由貴屬朱君丹臣代呈。”
最後是落款:“靜蓮閣方知秋”
方知秋三個字上,按著一個右手大拇指的紅色指印,由印泥按成!
刀白鳳眼圈發顫,哀聲道:“沒錯,這應該就是三封見證信之一,是靜蓮閣閣主方知秋所寫的那封!”
智清大師致歉道:“這封信,應該有人揉成紙團,假作誤撞,塞入小徒觀瀾衣衫中,好讓小徒發現,交給貧僧和玄難大師觀閱,之後借貧僧之手交給段世子,好洗脫秦川公子殺害段王爺的嫌疑,製止今天那場生死決鬥。”
“小徒愚昧不堪,誤了大事!”
眾人聽到這番話,便明白了整個經過。
有人為阻止段譽和秦川生死決鬥,在申時(下午三點)將方知秋的見證書塞入觀瀾小和尚懷中。
決鬥則在酉時(下午五點),那人想來,觀瀾小和尚必然會發現,然後輾轉智清大師交給段譽,好洗刷秦川的罪名,製止兩人的決鬥,避免兩人兩敗俱傷。
隻可惜,十三歲的小和尚觀瀾,懵懵懂懂!
他竟然沒有發現懷中這團見證書,直到夜裏睡覺才發現,已是為時已晚。
觀瀾小和尚痛哭不止:“我有罪,我對不起秦大哥....”
“秦大哥對我那麽好,借住我們寺裏,還教了我一套《分光流塵劍》....”
“玉虛道長,喜兒姐姐,我該死、我該死.....”
眾人一片惋惜輕歎聲,都想到若是見證書到了段譽手中,今天的生死決鬥就不會打了,秦川也不會重傷而逃、生死不明。
可惜,可惜....
現在雖然到了段譽手中,卻已經遲了。
這張原本貴重如人命的書信,此時也許就像一張廢紙,毫無價值,隻會讓觀者惋惜嗟歎,徒增遺憾和傷悲。
而蕭峰和段譽卻相視一眼,默默思索著同一個問題。
用這麽隱秘的方式,傳遞書信,這人會是誰?
眾人紛紛行禮,玄難大師掃視一圈。
突然,瞧見一個身材極為魁梧的漢子,穿著一身契丹服飾,隻是深夜油燈昏暗,看不清楚。
玄難大師隻覺對方身材似乎有些熟悉,心中疑惑,又眨了眨眼,仔細瞧去。
卻聽蕭峰行禮道:“玄難大師,本人蕭峰,原名喬峰,別來無恙啊!”
玄難大師“呀”了一聲,這才認出蕭峰來,怒聲叫道:“喬峰,聽說你逃到契丹,做了什麽南院大王,甚是威武!”
“你這惡賊,為遮掩你契丹人的身份,殺害我玄苦師兄,更將山東單家等多家豪傑,盡數殺絕,竟然還敢迴來中原。”
“老衲,要為玄苦師兄報仇!”
說話間,就要出手,卻被段譽和智清大師齊齊攔住。
蕭峰苦笑著閃到阿朱身旁,阿朱則選擇直接無視玄難大師。
向智清大師和玄難大師行禮後,刀白鳳解釋道:“當日,秦川在喜兒和薛神醫被擒拿後,為免風險,便將石清露悄悄送出了洛陽。”
“於是我暗中寫了封信,請石清露找人火速送往大遼的燕京,向蕭大俠夫婦求助!”
“當日,我夫君鎮南王在信陽小鏡湖遇害,蕭大俠夫婦也在那裏停留,故請他們來詢問作證....”
“玄難大師,請看在我孤兒寡母份上,暫緩動怒。”
玄難見刀白鳳麵容淒苦,心生同情,歎了口氣,隻得暫時作罷。
段譽問起深夜來訪的原因,智清大師雙手合十,慚愧道:“貧僧徒兒觀瀾,犯了一件錯事,事關秦川施主,貧僧不敢擅自處理,特來請罪!”
觀瀾小和尚見師傅替他背鍋,不由得又驚又羞,忙站了出來,說了事情緣由。
“我跟著師傅,一起去錦屏山觀看兩位的決鬥!”
“當時剛到申時(下午三點),祭天台下已是人頭攢動,來圍觀的江湖人物,已來了百來人。”
“我閑來無事,便在人群中晃動。卻被人猛然撞了一下,翻在地上。”
“我也沒當迴事,直到晚上做完晚課,脫衣睡覺,才發現衣衫中,多了一個小紙團。”
“我打開一看,嚇了一跳,趕緊交給了師傅!”
說罷,觀瀾小和尚甚是愧疚,竟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我對不起秦公子啊!”
段譽等人聞言,驚聲問道:“是什麽小紙團?”
智清大師從懷裏掏了那個小紙團來!
不過核桃大小,折皺得厲害,看著還有些土漬的黃色髒汙。
眾人都好奇道:這麽個紙團,到底寫了什麽,竟然讓觀瀾小和尚痛哭自責。
智清大師歎息道:“諸位,可還記得當日秦川公子,請洛陽三老,本寺智明師兄、玄明觀的木鬆道長、靜蓮閣閣主方知秋,深夜為大理鎮南王被害案做個見證。”
刀白鳳和喜兒上前一步,急切地問道:“是!”
智清大師將小紙團,遞給了刀白鳳,語帶歉意地說道:“這紙團,正是當日三封見證書之一!”
段譽和喜兒圍在刀白鳳兩邊,刀白鳳小心翼翼展開紙團,三人一起看了起來。
一紙豎信,遍是折皺。
左上角還有缺了一個小角,但不影響閱讀。
四周邊角處,有幾處黃土土漬。
文字上,有兩處紅印。
文字雖不俊秀,倒也是蒼勁有力!
“大理鎮南王世子如麵:”
“ 聞君喪父之痛,心有戚戚焉。”
“在下靜蓮閣閣主方知秋,在洛陽武林微有薄名,於某年某月某日,協同大廣寺智明大師、玄明觀的木鬆道長,就大理鎮南王段王爺遇害一事,一同審訊少女阿紫,已知其指正秦川殺害段王爺一事,純屬挾恨誣陷,並不屬實。少女亦未目睹真兇模樣,尚不知兇手是何人。”
“ 願大理段氏早日擒獲真兇,以慰段王爺在天之靈。尚有玉虛道長、貴屬朱丹臣、薛神醫、秦川等人,亦在場見證。智明大師、木鬆道長、在下,雖年老德薄,但不忍善人蒙冤、大理段氏誤結仇怨,故各自當場修書一封,描述所見,以作見證。由貴屬朱君丹臣代呈。”
最後是落款:“靜蓮閣方知秋”
方知秋三個字上,按著一個右手大拇指的紅色指印,由印泥按成!
刀白鳳眼圈發顫,哀聲道:“沒錯,這應該就是三封見證信之一,是靜蓮閣閣主方知秋所寫的那封!”
智清大師致歉道:“這封信,應該有人揉成紙團,假作誤撞,塞入小徒觀瀾衣衫中,好讓小徒發現,交給貧僧和玄難大師觀閱,之後借貧僧之手交給段世子,好洗脫秦川公子殺害段王爺的嫌疑,製止今天那場生死決鬥。”
“小徒愚昧不堪,誤了大事!”
眾人聽到這番話,便明白了整個經過。
有人為阻止段譽和秦川生死決鬥,在申時(下午三點)將方知秋的見證書塞入觀瀾小和尚懷中。
決鬥則在酉時(下午五點),那人想來,觀瀾小和尚必然會發現,然後輾轉智清大師交給段譽,好洗刷秦川的罪名,製止兩人的決鬥,避免兩人兩敗俱傷。
隻可惜,十三歲的小和尚觀瀾,懵懵懂懂!
他竟然沒有發現懷中這團見證書,直到夜裏睡覺才發現,已是為時已晚。
觀瀾小和尚痛哭不止:“我有罪,我對不起秦大哥....”
“秦大哥對我那麽好,借住我們寺裏,還教了我一套《分光流塵劍》....”
“玉虛道長,喜兒姐姐,我該死、我該死.....”
眾人一片惋惜輕歎聲,都想到若是見證書到了段譽手中,今天的生死決鬥就不會打了,秦川也不會重傷而逃、生死不明。
可惜,可惜....
現在雖然到了段譽手中,卻已經遲了。
這張原本貴重如人命的書信,此時也許就像一張廢紙,毫無價值,隻會讓觀者惋惜嗟歎,徒增遺憾和傷悲。
而蕭峰和段譽卻相視一眼,默默思索著同一個問題。
用這麽隱秘的方式,傳遞書信,這人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