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還沉浸再開荒種地的幾人,一點兒不想挪步的樣子,林蘭華出聲提醒道:
“好了,大家別在這裏傻站著了,趕緊把身上的行李安置好,”
峽穀裏,除了趙大成家的山洞已經選好了之外,另外兩家的山洞都還沒有選,
之前的糧食隨便找了一個離趙大成他們那個山洞近的地方放的,
林長勝和周二剛根本做不了家裏的主,就等著自家老爹拿主意。
林蘭華他們那個山洞的邊上有兩個小一些的山洞,已經被趙大成他們提前定下了,
兩個小山洞都寬窄都差不多,可以給趙大娘和小石頭住,還能放下不少東西,距離趙大成他們家也近。
山洞的事兒一早就和周二剛他們說過了,
趙大成看著重新背上東西的周老爹道:
“爹和周叔去峽穀裏麵選山洞安家落戶吧!二剛和長勝他們都了解,叫他們給你們帶路。”
說完就帶著趙大娘和小石頭走向了自家的山洞。
林蘭華他們把東西都放在一早確定的大山洞裏麵,在地上鋪了些稻草,才把裝被褥的包袱放在地上,
“這是我和大成選的山洞,旁邊還有兩個小山洞,伯娘和石頭去看看,要是不喜歡,咱們就在峽穀裏麵在找個合適的。”
趙大成把家裏的牛和騾子拴在洞口,卸下它們身上的重物,
東西就亂七八糟的堆在山洞裏。
“咱們先去看看那兩個山洞合不合適,東西以後在收拾,盡快確定,好下山,避免發生啥意外。”
原本打算整理整理東西的趙大娘放下手裏的東西,跟著趙大成他們去了邊上的兩個小山洞查看,
兩個山洞是挨著,緊挨著大山洞,趙大成和林蘭華打著火把走進去,
說是小山洞,其實有個五六米深,住兩三個人綽綽有餘,
趙大娘看著還算滿意,從小山洞裏麵出來,走入第二個山洞,
第二個洞和第一個差不多大,但是洞裏要更加平整幹燥一些,裏麵也沒有動物的糞便。
“這兩個山洞都不錯,就他們了,我們不用另外選別的洞了,”趙大娘打量著兩個山洞完全住得下她和小石頭兩個人,她看著林蘭華他們認真的說道:
“我和石頭住一個山洞就行,拿一個來關家裏的牲口好了。”
林蘭華好笑的搖了搖頭,“還是分開住吧,這樣寬敞些,小石頭已經十幾歲了,又是男孩子,分開要便宜點兒。”
這時候的男女講究七歲不同席,但是在貧困,院子小的人家,一大家子住一間屋子都有,
不像是大戶人家要求那麽嚴格,但也要有所避諱。
小石頭已經十四了,在古代已經算是一個大人了,還跟著趙大娘住在一個山洞實在是不方便。
林蘭華和趙大成都沒有同意,
“不過,咱們剛到這兒,什麽都沒有準備好,開口小石頭可以和伯娘一塊兒睡,晚上也安全些,等咱們在洞口把木門安上,在分開也無妨。”
在這人生地不熟的深山老林,剛剛開始肯定有些害怕,以後把洞口安上木門就安全多了。
趙大娘聽了林蘭華的話,心中鬆了一口氣,看眼火把照著,也依舊黑漆漆的山洞,她真是有些害怕,腦中轉念想到其他的,開口問道:
“那咱們家這牲口怎麽辦?還有家裏沒帶上的雞,到時候怎麽弄?”
林蘭華:“峽穀裏的山洞有多的,等周叔他們選完,咱們在剩下的山洞裏挑一個先管兩天,等以後得空了,在給它們搭個牛棚和雞圈。”
見林蘭華他們心中都已經有了成算,趙大娘就沒有多問了,
他們選定了山洞,小石頭噠噠跑去看其他兩家選的山洞了。
之前周二剛和林長勝不敢輕易做主,現在老爹和大哥都在,他們分頭去找合適的山洞,
心中都惦記著家裏的婦孺,他們沒有磨嘰太久,挑選了那種有兩三個山洞緊挨著,或者相隔不太遠的地方,
兩家人已經確定好了,正手腳麻利的收拾山洞呢,小石頭跑來看了看幾個山洞,也跟著他們忙活起來。
林蘭華他們做好自家山洞的防蟲防潮工作,走出山洞,循著人聲,
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林家人,林父挑山洞的時候特意選了離林蘭華他們比較近的山洞,這樣一家人也好有個照應。
連著的就兩個山洞,林父在林長勝嘴裏知道趙大成他們以後的打算,準備在邊上砌兩間木房,到時盡夠一家人住了,前頭就先擠一擠。
一大家子擠一擠對於林父和林家來說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村子裏好些人家,小時候都是這麽過來的。
在這樣烽煙四起,烏煙瘴氣的世道之下,能有一個安穩的地方,他們就已經知足了,
尤其峽穀裏麵還有大片的土地,到時候還能接著種糧食,也不怕坐吃山空,真是個好地方。
趙大成和林蘭華也幫著收拾,搬東西,很快林家的行李也都放進山洞裏麵了,
在四周尋了幾塊大石頭,搬過來,搭了有小腿高的隔斷,才罷休。
盡管他們馬上就要進山來住了,林蘭華還是在他們的山洞口灑了好些藥粉,用來防蟲子。
周家一行的行李同樣安置進山洞,林蘭華照樣一一灑上藥粉,
周老爹一家不住的作揖道謝,還說折了銅錢給她,
林蘭華聽了虎著一張臉,他們才沒在提著給銀錢的事兒。
行李都放好了,太陽從林間升起來了,絢麗的朝霞照耀在飛濺的瀑布以及河麵,
大地上仿似鋪上了一條火紅色波光粼粼的絲綢,輕柔在飄蕩著,令人目眩神秘。
清晨的峽穀也有著炫麗的風光,叫人無限向往。
幾人背對朝霞,步履輕快,懷揣希望的往山下走去。
但是在他們無法企及的永州城外,大量的拖家帶口的逃亡百姓臨近永州城下,
就像是一個大石頭投入湖麵,濺起衝天的水花,
剛剛被安撫下來的永州百姓,又一次炸開鍋了,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驚嚇了,
每一次街道上傳來的鑼鼓聲,每一批源源不斷的流民,都令永州城內外的居民毛骨悚然了。
“好了,大家別在這裏傻站著了,趕緊把身上的行李安置好,”
峽穀裏,除了趙大成家的山洞已經選好了之外,另外兩家的山洞都還沒有選,
之前的糧食隨便找了一個離趙大成他們那個山洞近的地方放的,
林長勝和周二剛根本做不了家裏的主,就等著自家老爹拿主意。
林蘭華他們那個山洞的邊上有兩個小一些的山洞,已經被趙大成他們提前定下了,
兩個小山洞都寬窄都差不多,可以給趙大娘和小石頭住,還能放下不少東西,距離趙大成他們家也近。
山洞的事兒一早就和周二剛他們說過了,
趙大成看著重新背上東西的周老爹道:
“爹和周叔去峽穀裏麵選山洞安家落戶吧!二剛和長勝他們都了解,叫他們給你們帶路。”
說完就帶著趙大娘和小石頭走向了自家的山洞。
林蘭華他們把東西都放在一早確定的大山洞裏麵,在地上鋪了些稻草,才把裝被褥的包袱放在地上,
“這是我和大成選的山洞,旁邊還有兩個小山洞,伯娘和石頭去看看,要是不喜歡,咱們就在峽穀裏麵在找個合適的。”
趙大成把家裏的牛和騾子拴在洞口,卸下它們身上的重物,
東西就亂七八糟的堆在山洞裏。
“咱們先去看看那兩個山洞合不合適,東西以後在收拾,盡快確定,好下山,避免發生啥意外。”
原本打算整理整理東西的趙大娘放下手裏的東西,跟著趙大成他們去了邊上的兩個小山洞查看,
兩個山洞是挨著,緊挨著大山洞,趙大成和林蘭華打著火把走進去,
說是小山洞,其實有個五六米深,住兩三個人綽綽有餘,
趙大娘看著還算滿意,從小山洞裏麵出來,走入第二個山洞,
第二個洞和第一個差不多大,但是洞裏要更加平整幹燥一些,裏麵也沒有動物的糞便。
“這兩個山洞都不錯,就他們了,我們不用另外選別的洞了,”趙大娘打量著兩個山洞完全住得下她和小石頭兩個人,她看著林蘭華他們認真的說道:
“我和石頭住一個山洞就行,拿一個來關家裏的牲口好了。”
林蘭華好笑的搖了搖頭,“還是分開住吧,這樣寬敞些,小石頭已經十幾歲了,又是男孩子,分開要便宜點兒。”
這時候的男女講究七歲不同席,但是在貧困,院子小的人家,一大家子住一間屋子都有,
不像是大戶人家要求那麽嚴格,但也要有所避諱。
小石頭已經十四了,在古代已經算是一個大人了,還跟著趙大娘住在一個山洞實在是不方便。
林蘭華和趙大成都沒有同意,
“不過,咱們剛到這兒,什麽都沒有準備好,開口小石頭可以和伯娘一塊兒睡,晚上也安全些,等咱們在洞口把木門安上,在分開也無妨。”
在這人生地不熟的深山老林,剛剛開始肯定有些害怕,以後把洞口安上木門就安全多了。
趙大娘聽了林蘭華的話,心中鬆了一口氣,看眼火把照著,也依舊黑漆漆的山洞,她真是有些害怕,腦中轉念想到其他的,開口問道:
“那咱們家這牲口怎麽辦?還有家裏沒帶上的雞,到時候怎麽弄?”
林蘭華:“峽穀裏的山洞有多的,等周叔他們選完,咱們在剩下的山洞裏挑一個先管兩天,等以後得空了,在給它們搭個牛棚和雞圈。”
見林蘭華他們心中都已經有了成算,趙大娘就沒有多問了,
他們選定了山洞,小石頭噠噠跑去看其他兩家選的山洞了。
之前周二剛和林長勝不敢輕易做主,現在老爹和大哥都在,他們分頭去找合適的山洞,
心中都惦記著家裏的婦孺,他們沒有磨嘰太久,挑選了那種有兩三個山洞緊挨著,或者相隔不太遠的地方,
兩家人已經確定好了,正手腳麻利的收拾山洞呢,小石頭跑來看了看幾個山洞,也跟著他們忙活起來。
林蘭華他們做好自家山洞的防蟲防潮工作,走出山洞,循著人聲,
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林家人,林父挑山洞的時候特意選了離林蘭華他們比較近的山洞,這樣一家人也好有個照應。
連著的就兩個山洞,林父在林長勝嘴裏知道趙大成他們以後的打算,準備在邊上砌兩間木房,到時盡夠一家人住了,前頭就先擠一擠。
一大家子擠一擠對於林父和林家來說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村子裏好些人家,小時候都是這麽過來的。
在這樣烽煙四起,烏煙瘴氣的世道之下,能有一個安穩的地方,他們就已經知足了,
尤其峽穀裏麵還有大片的土地,到時候還能接著種糧食,也不怕坐吃山空,真是個好地方。
趙大成和林蘭華也幫著收拾,搬東西,很快林家的行李也都放進山洞裏麵了,
在四周尋了幾塊大石頭,搬過來,搭了有小腿高的隔斷,才罷休。
盡管他們馬上就要進山來住了,林蘭華還是在他們的山洞口灑了好些藥粉,用來防蟲子。
周家一行的行李同樣安置進山洞,林蘭華照樣一一灑上藥粉,
周老爹一家不住的作揖道謝,還說折了銅錢給她,
林蘭華聽了虎著一張臉,他們才沒在提著給銀錢的事兒。
行李都放好了,太陽從林間升起來了,絢麗的朝霞照耀在飛濺的瀑布以及河麵,
大地上仿似鋪上了一條火紅色波光粼粼的絲綢,輕柔在飄蕩著,令人目眩神秘。
清晨的峽穀也有著炫麗的風光,叫人無限向往。
幾人背對朝霞,步履輕快,懷揣希望的往山下走去。
但是在他們無法企及的永州城外,大量的拖家帶口的逃亡百姓臨近永州城下,
就像是一個大石頭投入湖麵,濺起衝天的水花,
剛剛被安撫下來的永州百姓,又一次炸開鍋了,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驚嚇了,
每一次街道上傳來的鑼鼓聲,每一批源源不斷的流民,都令永州城內外的居民毛骨悚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