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四九玻璃廠
年代:我在58有塊田 作者:風中折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光林想了一下,說道:“這樣吧,今天下午我請半天假,帶著你去找他一趟,後續你倆溝通就行。”
“文常的脾氣很好的,想來你們兩個之間有的聊。”
“除了這個之外,之前衛國你提到的第一件事,兩家單位之間簽署協議,倒是問題不大,雖然現在是統購統銷,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物資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並沒有辦法賣給你們太多的量。”
“不過,我希望在協議上再加一條,那就是如果衛國你那邊真的種出來反季節蔬菜了,不管怎麽樣,一定要留一部分份額給到咱紡織廠這邊,如何?”
“沒有問題林哥,售賣價格和四季公社那邊的一樣就行,還需要麻煩林哥你打聽一下那邊的價格情況。”
肖衛國其實非得跟紡織廠簽署一份購買棉布、棉花協議,主要是為了後續能拿著這張紙堵住其他人的嘴。
算是起到一個保障作用。
不然好端端的,你們農場的人都穿上了棉衣,那來源給好好說道一下。
至於反季節蔬菜的售賣情況,可以說隻要種出來,那就不愁賣。
相比來說,紡織廠和其他單位相比,最起碼他更熟悉一些。
當然,估計這段時間不會太長,一旦被統購統銷以後,連紡織廠估計都得不到多少份額的。
接著,兩人來到采購三組的辦公室,由劉一成作為主要對接人,簽署了一份對公采購協議。
一式兩份,紅旗農場及紡織廠兩方各拿一份。
至於購買棉布和棉花的事情,肖衛國自然也全都交給了劉一成負責。
隻是叮囑他,等什麽時候去北邊的時候,可以帶一點棉布、棉花直接捎去農場就成,賬款方麵直接走對公即可。
肖衛國主要要的,就是那麽一紙協議,方便給人說棉衣的材料都是哪來的就行。
采購三組的人,比如劉一成,玲姐、易小河之類,在看到肖衛國迴紡織廠後。
都很是興奮。
中午硬是拉著肖衛國去食堂好好的吃了頓飯。
下午時分,石光林和肖衛國分別騎著車,一路來到了東郊的四九玻璃廠。
石光林也時不時的給肖衛國講解著四九玻璃廠的曆史情況。
“衛國,這玻璃廠可了不得,就在兩年前,還引進了德國的全自動生產線,整個廠的水平基本上全亞洲都能排得上號。”
肖衛國也是有些意外,本來以為就一個小廠,沒想到聽著還挺厲害的樣子,那樣的話,他這麽一個小訂單需求,應該沒有任何問題才是。
事實也果真如此,在石光林的引薦之下,肖衛國在玻璃廠的一個辦公室內見到了這次要拜訪的銷售科科長李文常。
石光林笑著打趣道:“文常呀,你這破地方是真的遠,我倆騎自行車都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地兒。”
李文常是一名溫文爾雅的青年領導,聞言推了推自己圓形的眼鏡,笑著說道:“確實沒有百貨大樓方便。”
“不過,我待在這裏還算舒服,對玻璃廠的後續發展也很是看好。”
“這也是我接受平調過來的原因。”
接著,有些疑惑的問道:“光林,還有這位衛國同誌,你們大老遠的來這裏,不是隻為了喝我一杯茶水吧?”
石光林搖了搖頭道:“要單獨請我們喝茶,那得你家老頭子的大紅袍才行,你現在就拿了點茉莉花敷衍我們可是太沒誠意了。”
李文常這時對著石光林擺了擺手道:“私事周末再去我家聊,現在上班時間呢,抓緊聊正事。”
“嘿,文常你還是這麽假正經。”
“得了,讓衛國給你聊吧,今兒過來主要是衛國這邊有事找你,我隻是牽個頭而已。”
李文常順勢將目光落在肖衛國的身上。
其實他聽說過肖衛國的名字,知道這位是四九城地界,冉冉升起的一名少壯基層幹部。
肖衛國組織了下語言,緩緩的說道:“文常哥,是這樣的,我現在負責一個國有農場的相關工作,今年冬天打算在農場培育反季節蔬菜,主要種植黃瓜和西紅柿。”
“要種植的話,需要前期建設玻璃溫房,現在欠缺大量的建築用玻璃,所以拜托林哥,找到你這邊,希望能給我們農場穩定提供一批玻璃。”
“買玻璃嗎!”
李文常點了點頭,在來之前其實他就能猜的出來,因為找他的,十個有九個半都是這個需求。
不過他對於肖衛國提起的玻璃溫房很感興趣。
“你們是怎麽想起建設玻璃溫房的,我記得四季公社那邊把相關的信息看守的格外嚴。”
石光林驚訝道:“那邊還真的也是用玻璃建的暖房嗎?”
“你們不知道嗎?”李文常忽的感覺自己好像暴露了什麽東西。
肖衛國連忙插話道:“我們農場在研究的時候,基本推斷出四季公社有九成的可能性用的是玻璃溫房,所以文常哥你不用擔心泄密。”
“那就好。”李文常又轉而說道:“買玻璃的話,大量的自然沒有辦法提供,因為沒有接到命令通知供應你們農場。”
“我能做的就隻是將計劃外得到的產量,勻給你們一些,爭取勻給你們的,都是四季公社那邊使用的,1*1.2*5mm規格的玻璃吧。”
隻是不知道你們用多少,據我所知,四季公社那邊,搭建一個溫房,大概需要那樣規格的玻璃200塊左右
肖衛國意外的看了眼李文常。
正好迎上了這位李科長那溫和的眼神。
這算的上是公然給他泄露信息了,不僅將那邊采購的玻璃大小給說了出來。
還一定程度上給他說出了那邊公社,基本一個標準溫房的大小如何。
以200塊來推斷,一個溫房的大小大概在四分地左右。
見肖衛國還在思考中,李文常迴想了下庫存以及本月生產情況,接著說道:“本月我們廠最多大概能勻出來350塊這樣規格的玻璃,看衛國你需要多少。”
肖衛國連忙說道:“文常哥,那我全都要了吧。”
這樣的話,正好能建兩個玻璃溫房,足夠初期的積累經驗以及探索種植方法論了。
“文常的脾氣很好的,想來你們兩個之間有的聊。”
“除了這個之外,之前衛國你提到的第一件事,兩家單位之間簽署協議,倒是問題不大,雖然現在是統購統銷,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物資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並沒有辦法賣給你們太多的量。”
“不過,我希望在協議上再加一條,那就是如果衛國你那邊真的種出來反季節蔬菜了,不管怎麽樣,一定要留一部分份額給到咱紡織廠這邊,如何?”
“沒有問題林哥,售賣價格和四季公社那邊的一樣就行,還需要麻煩林哥你打聽一下那邊的價格情況。”
肖衛國其實非得跟紡織廠簽署一份購買棉布、棉花協議,主要是為了後續能拿著這張紙堵住其他人的嘴。
算是起到一個保障作用。
不然好端端的,你們農場的人都穿上了棉衣,那來源給好好說道一下。
至於反季節蔬菜的售賣情況,可以說隻要種出來,那就不愁賣。
相比來說,紡織廠和其他單位相比,最起碼他更熟悉一些。
當然,估計這段時間不會太長,一旦被統購統銷以後,連紡織廠估計都得不到多少份額的。
接著,兩人來到采購三組的辦公室,由劉一成作為主要對接人,簽署了一份對公采購協議。
一式兩份,紅旗農場及紡織廠兩方各拿一份。
至於購買棉布和棉花的事情,肖衛國自然也全都交給了劉一成負責。
隻是叮囑他,等什麽時候去北邊的時候,可以帶一點棉布、棉花直接捎去農場就成,賬款方麵直接走對公即可。
肖衛國主要要的,就是那麽一紙協議,方便給人說棉衣的材料都是哪來的就行。
采購三組的人,比如劉一成,玲姐、易小河之類,在看到肖衛國迴紡織廠後。
都很是興奮。
中午硬是拉著肖衛國去食堂好好的吃了頓飯。
下午時分,石光林和肖衛國分別騎著車,一路來到了東郊的四九玻璃廠。
石光林也時不時的給肖衛國講解著四九玻璃廠的曆史情況。
“衛國,這玻璃廠可了不得,就在兩年前,還引進了德國的全自動生產線,整個廠的水平基本上全亞洲都能排得上號。”
肖衛國也是有些意外,本來以為就一個小廠,沒想到聽著還挺厲害的樣子,那樣的話,他這麽一個小訂單需求,應該沒有任何問題才是。
事實也果真如此,在石光林的引薦之下,肖衛國在玻璃廠的一個辦公室內見到了這次要拜訪的銷售科科長李文常。
石光林笑著打趣道:“文常呀,你這破地方是真的遠,我倆騎自行車都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地兒。”
李文常是一名溫文爾雅的青年領導,聞言推了推自己圓形的眼鏡,笑著說道:“確實沒有百貨大樓方便。”
“不過,我待在這裏還算舒服,對玻璃廠的後續發展也很是看好。”
“這也是我接受平調過來的原因。”
接著,有些疑惑的問道:“光林,還有這位衛國同誌,你們大老遠的來這裏,不是隻為了喝我一杯茶水吧?”
石光林搖了搖頭道:“要單獨請我們喝茶,那得你家老頭子的大紅袍才行,你現在就拿了點茉莉花敷衍我們可是太沒誠意了。”
李文常這時對著石光林擺了擺手道:“私事周末再去我家聊,現在上班時間呢,抓緊聊正事。”
“嘿,文常你還是這麽假正經。”
“得了,讓衛國給你聊吧,今兒過來主要是衛國這邊有事找你,我隻是牽個頭而已。”
李文常順勢將目光落在肖衛國的身上。
其實他聽說過肖衛國的名字,知道這位是四九城地界,冉冉升起的一名少壯基層幹部。
肖衛國組織了下語言,緩緩的說道:“文常哥,是這樣的,我現在負責一個國有農場的相關工作,今年冬天打算在農場培育反季節蔬菜,主要種植黃瓜和西紅柿。”
“要種植的話,需要前期建設玻璃溫房,現在欠缺大量的建築用玻璃,所以拜托林哥,找到你這邊,希望能給我們農場穩定提供一批玻璃。”
“買玻璃嗎!”
李文常點了點頭,在來之前其實他就能猜的出來,因為找他的,十個有九個半都是這個需求。
不過他對於肖衛國提起的玻璃溫房很感興趣。
“你們是怎麽想起建設玻璃溫房的,我記得四季公社那邊把相關的信息看守的格外嚴。”
石光林驚訝道:“那邊還真的也是用玻璃建的暖房嗎?”
“你們不知道嗎?”李文常忽的感覺自己好像暴露了什麽東西。
肖衛國連忙插話道:“我們農場在研究的時候,基本推斷出四季公社有九成的可能性用的是玻璃溫房,所以文常哥你不用擔心泄密。”
“那就好。”李文常又轉而說道:“買玻璃的話,大量的自然沒有辦法提供,因為沒有接到命令通知供應你們農場。”
“我能做的就隻是將計劃外得到的產量,勻給你們一些,爭取勻給你們的,都是四季公社那邊使用的,1*1.2*5mm規格的玻璃吧。”
隻是不知道你們用多少,據我所知,四季公社那邊,搭建一個溫房,大概需要那樣規格的玻璃200塊左右
肖衛國意外的看了眼李文常。
正好迎上了這位李科長那溫和的眼神。
這算的上是公然給他泄露信息了,不僅將那邊采購的玻璃大小給說了出來。
還一定程度上給他說出了那邊公社,基本一個標準溫房的大小如何。
以200塊來推斷,一個溫房的大小大概在四分地左右。
見肖衛國還在思考中,李文常迴想了下庫存以及本月生產情況,接著說道:“本月我們廠最多大概能勻出來350塊這樣規格的玻璃,看衛國你需要多少。”
肖衛國連忙說道:“文常哥,那我全都要了吧。”
這樣的話,正好能建兩個玻璃溫房,足夠初期的積累經驗以及探索種植方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