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三人兩個職位,怎麽可能不爭?
無雙毒士:女帝叫我活閻王! 作者:南國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景輝說出“老賊誤我”後立馬意識到不妥,趕忙看向王林跟陳元甲。
果然,二人皆皺眉不語。
而陳慶之在看到三人反應後,心底連唿“真乃天人也”。
“許大人未出長安便已經料定三人反應!”
對於何景輝的話,他置若罔聞,隻淡淡道:“三位將軍都是帶兵之人,知道事情輕重,去或者不去,都請盡快迴複下官。”
王林皺眉不語。
陳元甲也默不作聲。
密信上有女帝印信,已經說明問題:劉懷忠對他們三人的評價不是空穴來風。
問題是,三個人隻拔擢兩個,且三個人都在當場,這要他們怎麽表態?
半晌,王林終於開口:“陳大人,你既提到邊防緊要,自然也該知道河西之地對大乾的重要,若我三人分出兩人去鎮守隴西、乾南,河西之地告急,又該如何?”
陳慶之愣了一下。
看上去似被問住了。
可他心底卻再次升起對許良的敬佩之意。
神了,這種問題許大人居然都想到了!
“接下來該怎麽辦來著……對,把水徹底攪渾,讓三個人各自心生防備。”他淡定一笑,“三位將軍莫非不知陛下已對魏國施行換國計?
魏國被此計牽製,連唇齒相依的韓國之危都不敢伸手,如何敢再主動招惹我大乾?”
“在魏國想出妙計破解換國計之前,河西之地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沒有戰事。”
“王將軍,你是帶兵之人,自然明白其中代表的意義。”
“這……”
陳元甲、何景輝皆看向王林。
來之前他們曾問過王林,他的迴答竟跟陳慶之的如此相似!
莫非王林已經跟朝廷搭上線了!
不然何以禁軍副統領史綱單獨聯係王林,而不是他們?
就因為浦津城居中?
如此說來,王林已經占據了一個拔擢的名額,而他們兩個有一人是要留在河西的?
而王林看似在追問陳慶之,實則是一問一答說給他們聽的?
不然的話,王林問問題的時候,陳慶之為何會麵帶微笑,麵帶期許?
該死,被他捷足先登了!
隻剩一個名額……
何景輝、陳元甲對視一眼,各自從對方眼裏看到了防備。
王林察覺到二人異狀,心知有異,急忙嗬斥:“陳大人,莫要用這種幼稚把戲挑撥我等關係!”
“朝廷不過是有人見劉將軍掌兵多年,想奪他的兵權罷了。”
陳慶之嗬嗬一笑,“王將軍不覺得此話可笑嗎?
劉將軍如今就在長安,若真被奪權,三位隻怕要麵對的是被革職或者平調吧?
你們誰見過奪主將軍權,不僅不收其兵權,反而擢升其部屬為主將的?”
王林被問得啞口無言。
的確,鎮國公兵權被削是最好的例子。
奪兵權伴隨的就是其親信被降職的降職,平調的平調。
如此說來,他們被拔擢的話對劉懷忠在朝中立足是有好處的.
偏他不同意陛下重用三人……
孰奸孰忠,似乎一目了然。
何景輝、陳元甲此時已經確定王林就是陳慶之的“托”了。
這等淺顯的道理誰不明白?
結果還在這演!
而王林眼看二人目中的防備與疏遠,大致猜出原因。
他明白,眼下隻怕越描越黑。
無奈之下他隻得咬牙道:“陳大人,密信中的內容我三人眼下已經知道,可否讓我二人看看密旨了?”
何景輝、陳元甲目中露出警惕,幾乎生出同樣想法:這廝裝不下去了!
果然,陳慶之點頭道:“好!”
他攤開密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隴右甘泉郡有自立之心,危及大乾數百年基業……當此國家飄搖危難之際,朕亟需獨當一麵的良將擎天保駕……
先帝在世時,曾麵告朕……三位將軍俱可為輔國之將。
然朕思慮三位將軍出身劉將軍治下,既要兼顧江山社稷,又要兼顧人情,實難抉擇。
願效仿大乾先王時賢人自薦之製……”
陳慶之念完密旨後,三人神情各異。
王林先是鬆了一口氣,他的清白得到證明了!
但下一刻他眉頭一皺。
果不其然,聽到“自薦”之後,陳元甲、何景輝目光瞬間變得熾熱。
“自薦……也就是說沒定下王林!”
“我還有機會!”
何景輝甕聲道:“陳大人,何某乃乾南呂州生人,早年參軍就是在乾南銳健營,跟楚國蠻子打過交道。
豐祥三年那場河東大戰之前,我亦曾跟隨英國公和楚軍有過交手,確保他們不會影響河東之戰。”
“後來先帝召見,也曾詢問過何某邊防之事,一應對答兵部該有備案。”
“也正是因為那一次禦前對答,才讓何某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陳慶之點頭讚道:“原來如此,難怪陛下再三叮囑下官,說不管何將軍能否應召鎮守乾南,都要下官請何將軍出一份乾南的邊防奏。”
何景輝聞言大喜,拱手激動道:“陛下如此信賴,何某敢不用命!”
陳元甲瞬間不淡定了。
聽二人口氣,鎮守乾南之將就這麽定下了?
他趕忙出聲:“陳大人,既是何將軍對乾南熟悉,又有作戰心得,陳某便自薦這隴右鎮守一席。”
陳慶之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
不出許大人所料,果然是一人開口,兩人爭鋒!
三人兩個職位,怎麽可能不爭?
但他麵上卻是驚喜,“陳大人熟悉隴右?”
“額,不熟悉。”
“不熟悉?”陳慶之皺眉,轉向王林,“王將軍呢?”
王林已經被何景輝突如其來的主動弄懵了,下意識迴了一句,“我昔年隨關將軍往隴右換防時,曾在飛鷹衛待過三年……”
“關將軍……你說的是虎膽鎮隴西的關自渠關將軍?”
“正是。”
陳慶之目光一亮,“我原本還以為王將軍一直跟隨的劉將軍……如此說來,王將軍有鎮守隴右的經驗?”
王林緊皺眉頭,不明白密旨的出現證明了他沒有暗中勾結朝廷後,這麽快就到了自薦環節?
就在他沉吟期間,陳元甲再次開口:“陳大人,下官雖無在隴右鎮守經驗,卻曾跟隨徐進將軍掃平過巴蜀。
巴蜀留王設相,與甘泉郡坐大有相同之處。
若陛下允準,陳某亦可奏陳一封!”
陳慶之感歎道:“難怪陛下說兩地之危非三位將軍不可解。
原來三位此前各自跟隨軍中主將獨當一麵過!”
此言一出,何景輝、陳元甲幾乎同時點頭,“不錯,我等早早從軍,也是後來才跟的劉將軍。”
而苦思半晌的王林猛然驚醒,暗罵自己愚蠢。
自己原本就不是劉懷忠的嫡係,何須對他大談忠義?
果然,二人皆皺眉不語。
而陳慶之在看到三人反應後,心底連唿“真乃天人也”。
“許大人未出長安便已經料定三人反應!”
對於何景輝的話,他置若罔聞,隻淡淡道:“三位將軍都是帶兵之人,知道事情輕重,去或者不去,都請盡快迴複下官。”
王林皺眉不語。
陳元甲也默不作聲。
密信上有女帝印信,已經說明問題:劉懷忠對他們三人的評價不是空穴來風。
問題是,三個人隻拔擢兩個,且三個人都在當場,這要他們怎麽表態?
半晌,王林終於開口:“陳大人,你既提到邊防緊要,自然也該知道河西之地對大乾的重要,若我三人分出兩人去鎮守隴西、乾南,河西之地告急,又該如何?”
陳慶之愣了一下。
看上去似被問住了。
可他心底卻再次升起對許良的敬佩之意。
神了,這種問題許大人居然都想到了!
“接下來該怎麽辦來著……對,把水徹底攪渾,讓三個人各自心生防備。”他淡定一笑,“三位將軍莫非不知陛下已對魏國施行換國計?
魏國被此計牽製,連唇齒相依的韓國之危都不敢伸手,如何敢再主動招惹我大乾?”
“在魏國想出妙計破解換國計之前,河西之地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沒有戰事。”
“王將軍,你是帶兵之人,自然明白其中代表的意義。”
“這……”
陳元甲、何景輝皆看向王林。
來之前他們曾問過王林,他的迴答竟跟陳慶之的如此相似!
莫非王林已經跟朝廷搭上線了!
不然何以禁軍副統領史綱單獨聯係王林,而不是他們?
就因為浦津城居中?
如此說來,王林已經占據了一個拔擢的名額,而他們兩個有一人是要留在河西的?
而王林看似在追問陳慶之,實則是一問一答說給他們聽的?
不然的話,王林問問題的時候,陳慶之為何會麵帶微笑,麵帶期許?
該死,被他捷足先登了!
隻剩一個名額……
何景輝、陳元甲對視一眼,各自從對方眼裏看到了防備。
王林察覺到二人異狀,心知有異,急忙嗬斥:“陳大人,莫要用這種幼稚把戲挑撥我等關係!”
“朝廷不過是有人見劉將軍掌兵多年,想奪他的兵權罷了。”
陳慶之嗬嗬一笑,“王將軍不覺得此話可笑嗎?
劉將軍如今就在長安,若真被奪權,三位隻怕要麵對的是被革職或者平調吧?
你們誰見過奪主將軍權,不僅不收其兵權,反而擢升其部屬為主將的?”
王林被問得啞口無言。
的確,鎮國公兵權被削是最好的例子。
奪兵權伴隨的就是其親信被降職的降職,平調的平調。
如此說來,他們被拔擢的話對劉懷忠在朝中立足是有好處的.
偏他不同意陛下重用三人……
孰奸孰忠,似乎一目了然。
何景輝、陳元甲此時已經確定王林就是陳慶之的“托”了。
這等淺顯的道理誰不明白?
結果還在這演!
而王林眼看二人目中的防備與疏遠,大致猜出原因。
他明白,眼下隻怕越描越黑。
無奈之下他隻得咬牙道:“陳大人,密信中的內容我三人眼下已經知道,可否讓我二人看看密旨了?”
何景輝、陳元甲目中露出警惕,幾乎生出同樣想法:這廝裝不下去了!
果然,陳慶之點頭道:“好!”
他攤開密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隴右甘泉郡有自立之心,危及大乾數百年基業……當此國家飄搖危難之際,朕亟需獨當一麵的良將擎天保駕……
先帝在世時,曾麵告朕……三位將軍俱可為輔國之將。
然朕思慮三位將軍出身劉將軍治下,既要兼顧江山社稷,又要兼顧人情,實難抉擇。
願效仿大乾先王時賢人自薦之製……”
陳慶之念完密旨後,三人神情各異。
王林先是鬆了一口氣,他的清白得到證明了!
但下一刻他眉頭一皺。
果不其然,聽到“自薦”之後,陳元甲、何景輝目光瞬間變得熾熱。
“自薦……也就是說沒定下王林!”
“我還有機會!”
何景輝甕聲道:“陳大人,何某乃乾南呂州生人,早年參軍就是在乾南銳健營,跟楚國蠻子打過交道。
豐祥三年那場河東大戰之前,我亦曾跟隨英國公和楚軍有過交手,確保他們不會影響河東之戰。”
“後來先帝召見,也曾詢問過何某邊防之事,一應對答兵部該有備案。”
“也正是因為那一次禦前對答,才讓何某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陳慶之點頭讚道:“原來如此,難怪陛下再三叮囑下官,說不管何將軍能否應召鎮守乾南,都要下官請何將軍出一份乾南的邊防奏。”
何景輝聞言大喜,拱手激動道:“陛下如此信賴,何某敢不用命!”
陳元甲瞬間不淡定了。
聽二人口氣,鎮守乾南之將就這麽定下了?
他趕忙出聲:“陳大人,既是何將軍對乾南熟悉,又有作戰心得,陳某便自薦這隴右鎮守一席。”
陳慶之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
不出許大人所料,果然是一人開口,兩人爭鋒!
三人兩個職位,怎麽可能不爭?
但他麵上卻是驚喜,“陳大人熟悉隴右?”
“額,不熟悉。”
“不熟悉?”陳慶之皺眉,轉向王林,“王將軍呢?”
王林已經被何景輝突如其來的主動弄懵了,下意識迴了一句,“我昔年隨關將軍往隴右換防時,曾在飛鷹衛待過三年……”
“關將軍……你說的是虎膽鎮隴西的關自渠關將軍?”
“正是。”
陳慶之目光一亮,“我原本還以為王將軍一直跟隨的劉將軍……如此說來,王將軍有鎮守隴右的經驗?”
王林緊皺眉頭,不明白密旨的出現證明了他沒有暗中勾結朝廷後,這麽快就到了自薦環節?
就在他沉吟期間,陳元甲再次開口:“陳大人,下官雖無在隴右鎮守經驗,卻曾跟隨徐進將軍掃平過巴蜀。
巴蜀留王設相,與甘泉郡坐大有相同之處。
若陛下允準,陳某亦可奏陳一封!”
陳慶之感歎道:“難怪陛下說兩地之危非三位將軍不可解。
原來三位此前各自跟隨軍中主將獨當一麵過!”
此言一出,何景輝、陳元甲幾乎同時點頭,“不錯,我等早早從軍,也是後來才跟的劉將軍。”
而苦思半晌的王林猛然驚醒,暗罵自己愚蠢。
自己原本就不是劉懷忠的嫡係,何須對他大談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