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海字營統兵參將叫馬如山,看出孫招遠難處,便道:“孫大人莫憂。不給駐地,不給糧草對步兵騎兵而言,無異於斷了後路,但對我水師而言,並不是什麽難事。”
孫招遠道:“馬參將,請問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馬如山道:“步兵騎兵,補給皆須依托糧道,駐地也須有知府授權才可安營紮寨,但,水師補給四通八達,隻要有水,便可通行,而建州沿海海島眾多,找個偏僻海島讓我等容身,也不是難事,糧草下官自會上書江州將軍,由江州運來。孫大人不必憂慮。”
孫招遠大喜,道:“如此甚好,依馬大人之見,是否有合適海島可供駐紮?”
馬如山道:“距此地往海走三十海裏,有一處海島名曰藤島,末將等經過時,發現島上植被茂密,港深山高,是個絕佳的駐兵之地。”
孫招遠便命道:“那事不宜遲,現在便啟程前去藤島。”
孫招遠帶了餘音喬,與那五千海兵到了藤島。
此島確如馬如山所說,是個絕佳屯兵之地。藤島方圓約十萬畝,西側有天然深港,方便運輸糧草,其餘三麵皆是懸崖,敵軍無法進攻,且山高林密,方便藏軍,若有敵來犯,真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孫招遠命眾將士開辟場地,築起行軍寨子,日夜操練從吳必起處習得領兵陣法,且又從馬如山處習得水師海戰之策。不過月餘,便熟悉於心,這些水師也是聽令,令行禁止,孫招遠雖沒有領過兵,卻做得聲威浩蕩,訓兵有方。
孫招遠覺得練習妥當,且從江州糧草物資不停運送,已可一戰。
孫招遠便帶了這五千海兵,乘了二十艘戰艦,前往竹島、金菊島兩島開戰。餘音喬見他打仗,覺得危險,也要前往。孫招遠道:“真是胡鬧,這次是打仗,帶你個女人家,我如何放得開手腳。”強行將餘音喬攔下。
誰知二十艘船剛出港口,唐得祿便帶了二十艘戰艦攔了孫招遠前行之路。
唐得祿站在旗艦首,道:“孫大人何處去?”
孫招遠道:“奉聖上旨意,率江州海字營前去竹島、金菊島討伐賊寇。唐大人有何貴幹?”
唐得祿道:“巧了,本官也是奉了聖上旨意,前去竹島、金菊島討賊。這是聖上親自給南嶼王佘必貴下的旨意。”
孫招遠道:“那就正好,我們可以合兵一起攻打。”
唐得祿道:“孫大人,此次攻打竹島、金菊島乃是我建州機密,務必要妥善行事,切不可莽撞,打草驚蛇。請孫大人暫時退兵至藤島,待我建州之軍進軍竹島、金菊島後,孫大人再過來助陣。”
孫招遠立時明白了唐得祿之計,便是拖著自己,不讓自己出兵進攻,他卻按兵不動,迴報炎帝說還未準備妥當,將此事拖個一年半載,後期若是局勢變動,再想應對之策。
孫招遠道:“若是本官強行出兵攻打竹島、金菊島,你將如何?”
唐得祿道:“將如何?此地乃是南嶼王屬地,雖然本官不能節製你的兵員,卻有叫你配合本官用兵的威嚴。若是你不聽招唿,強行進軍,定然引起衝突。敵人還未見到,卻先和自己人打了起來,南嶼王參你一本,不知孫大人能否吃得消呢?”
孫招遠想來,覺得此時務必忍讓,切不可被唐得祿拿了短處,否則局麵不好收拾。
孫招遠拱手道:“既然如此,本官便先退兵。”
孫招遠命令馬如山將兵退迴藤島。
迴了藤島,孫招遠立即給聖上寫了封密折,將今日發生之事,詳實報給炎帝。
孫招遠心道:“想來懸島方才知道炎帝命令攻懸島不久,還未做好迎戰準備,現在不出兵,等到懸島準備妥當,我這區區五千水師,便是有去無迴,我必要馬上出發,才可取得先機。這奏折便是給炎帝知道,我是盡力辦差,南嶼王若是後麵想誣陷於我,炎帝定會為我做主。那唐得祿雖然封了我前去竹島金菊島的海路,卻不想我可以直接攻打懸島,我前去偷襲他的港口重鎮,若是守衛森嚴,我便遊弋迴藤島,再做打算,若是守衛鬆懈,我便連攻他幾個港口,滅了他的銳氣,讓他疑心南嶼王,破壞同盟。”
當下計議已定。
孫招遠命軍士砍伐島上樹木,緊急趕工,做了二十個船艦架子,用鐵鏈連好,浮在港口。雖然粗糙,但是遠遠望去,也和真的一般。
孫招遠心道:“唐得祿的往來船探,離了幾十裏地,遠遠望去,還以為我軍停頓休整。這就不會被唐得祿發現我軍悄悄潛到懸島了。”
是夜,孫招遠悄命大軍乘著夜色,不點火把,帶足十日口糧,抹黑上船。二十艘戰艦向著懸島進發。
孫招遠的第一個目標是珍珠島,隻因此島離他最近,若是不先攻下此島,到時腹背受敵,就難逃厄運了。
那珍珠列島守衛乃是懸島指揮使譚勇。此人之前得到懸島兵部消息,炎帝雖命建州攻懸島,建州南嶼王也保證隻是做做樣子,絕不真正攻懸島。所以譚勇並未做些準備,且他想,若是真正攻懸島,必定先攻竹島、金菊島,哪有先攻珍珠島的打法。
卻不想,當夜,孫招遠四千兵勇摸黑上了灘岸。孫招遠看這城牆,又矮又舊,一攻即破。又知這珍珠島,離懸島本島還有約百海裏,往來不便,島上隻有兩千駐軍,民眾卻甚少。孫招遠探視一番,便下令攻城。隻聽洋洲火炮巨響,劃破寂靜夜空,二十艘船艦齊射,將守備城牆轟出缺口,四千兵勇蜂擁而入,那些守衛珍珠島的兵士,還來不及拿起刀矛,便被孫招遠兵士結果了性命,連這個總兵譚勇,也成了刀下之鬼。
孫招遠下令將珍珠島港口所有船隻全部擊沉,以防有人通報懸島。
攻下珍珠島後,孫招遠便率軍迅速趕往懸島重鎮南島。
</p>
海字營統兵參將叫馬如山,看出孫招遠難處,便道:“孫大人莫憂。不給駐地,不給糧草對步兵騎兵而言,無異於斷了後路,但對我水師而言,並不是什麽難事。”
孫招遠道:“馬參將,請問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馬如山道:“步兵騎兵,補給皆須依托糧道,駐地也須有知府授權才可安營紮寨,但,水師補給四通八達,隻要有水,便可通行,而建州沿海海島眾多,找個偏僻海島讓我等容身,也不是難事,糧草下官自會上書江州將軍,由江州運來。孫大人不必憂慮。”
孫招遠大喜,道:“如此甚好,依馬大人之見,是否有合適海島可供駐紮?”
馬如山道:“距此地往海走三十海裏,有一處海島名曰藤島,末將等經過時,發現島上植被茂密,港深山高,是個絕佳的駐兵之地。”
孫招遠便命道:“那事不宜遲,現在便啟程前去藤島。”
孫招遠帶了餘音喬,與那五千海兵到了藤島。
此島確如馬如山所說,是個絕佳屯兵之地。藤島方圓約十萬畝,西側有天然深港,方便運輸糧草,其餘三麵皆是懸崖,敵軍無法進攻,且山高林密,方便藏軍,若有敵來犯,真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孫招遠命眾將士開辟場地,築起行軍寨子,日夜操練從吳必起處習得領兵陣法,且又從馬如山處習得水師海戰之策。不過月餘,便熟悉於心,這些水師也是聽令,令行禁止,孫招遠雖沒有領過兵,卻做得聲威浩蕩,訓兵有方。
孫招遠覺得練習妥當,且從江州糧草物資不停運送,已可一戰。
孫招遠便帶了這五千海兵,乘了二十艘戰艦,前往竹島、金菊島兩島開戰。餘音喬見他打仗,覺得危險,也要前往。孫招遠道:“真是胡鬧,這次是打仗,帶你個女人家,我如何放得開手腳。”強行將餘音喬攔下。
誰知二十艘船剛出港口,唐得祿便帶了二十艘戰艦攔了孫招遠前行之路。
唐得祿站在旗艦首,道:“孫大人何處去?”
孫招遠道:“奉聖上旨意,率江州海字營前去竹島、金菊島討伐賊寇。唐大人有何貴幹?”
唐得祿道:“巧了,本官也是奉了聖上旨意,前去竹島、金菊島討賊。這是聖上親自給南嶼王佘必貴下的旨意。”
孫招遠道:“那就正好,我們可以合兵一起攻打。”
唐得祿道:“孫大人,此次攻打竹島、金菊島乃是我建州機密,務必要妥善行事,切不可莽撞,打草驚蛇。請孫大人暫時退兵至藤島,待我建州之軍進軍竹島、金菊島後,孫大人再過來助陣。”
孫招遠立時明白了唐得祿之計,便是拖著自己,不讓自己出兵進攻,他卻按兵不動,迴報炎帝說還未準備妥當,將此事拖個一年半載,後期若是局勢變動,再想應對之策。
孫招遠道:“若是本官強行出兵攻打竹島、金菊島,你將如何?”
唐得祿道:“將如何?此地乃是南嶼王屬地,雖然本官不能節製你的兵員,卻有叫你配合本官用兵的威嚴。若是你不聽招唿,強行進軍,定然引起衝突。敵人還未見到,卻先和自己人打了起來,南嶼王參你一本,不知孫大人能否吃得消呢?”
孫招遠想來,覺得此時務必忍讓,切不可被唐得祿拿了短處,否則局麵不好收拾。
孫招遠拱手道:“既然如此,本官便先退兵。”
孫招遠命令馬如山將兵退迴藤島。
迴了藤島,孫招遠立即給聖上寫了封密折,將今日發生之事,詳實報給炎帝。
孫招遠心道:“想來懸島方才知道炎帝命令攻懸島不久,還未做好迎戰準備,現在不出兵,等到懸島準備妥當,我這區區五千水師,便是有去無迴,我必要馬上出發,才可取得先機。這奏折便是給炎帝知道,我是盡力辦差,南嶼王若是後麵想誣陷於我,炎帝定會為我做主。那唐得祿雖然封了我前去竹島金菊島的海路,卻不想我可以直接攻打懸島,我前去偷襲他的港口重鎮,若是守衛森嚴,我便遊弋迴藤島,再做打算,若是守衛鬆懈,我便連攻他幾個港口,滅了他的銳氣,讓他疑心南嶼王,破壞同盟。”
當下計議已定。
孫招遠命軍士砍伐島上樹木,緊急趕工,做了二十個船艦架子,用鐵鏈連好,浮在港口。雖然粗糙,但是遠遠望去,也和真的一般。
孫招遠心道:“唐得祿的往來船探,離了幾十裏地,遠遠望去,還以為我軍停頓休整。這就不會被唐得祿發現我軍悄悄潛到懸島了。”
是夜,孫招遠悄命大軍乘著夜色,不點火把,帶足十日口糧,抹黑上船。二十艘戰艦向著懸島進發。
孫招遠的第一個目標是珍珠島,隻因此島離他最近,若是不先攻下此島,到時腹背受敵,就難逃厄運了。
那珍珠列島守衛乃是懸島指揮使譚勇。此人之前得到懸島兵部消息,炎帝雖命建州攻懸島,建州南嶼王也保證隻是做做樣子,絕不真正攻懸島。所以譚勇並未做些準備,且他想,若是真正攻懸島,必定先攻竹島、金菊島,哪有先攻珍珠島的打法。
卻不想,當夜,孫招遠四千兵勇摸黑上了灘岸。孫招遠看這城牆,又矮又舊,一攻即破。又知這珍珠島,離懸島本島還有約百海裏,往來不便,島上隻有兩千駐軍,民眾卻甚少。孫招遠探視一番,便下令攻城。隻聽洋洲火炮巨響,劃破寂靜夜空,二十艘船艦齊射,將守備城牆轟出缺口,四千兵勇蜂擁而入,那些守衛珍珠島的兵士,還來不及拿起刀矛,便被孫招遠兵士結果了性命,連這個總兵譚勇,也成了刀下之鬼。
孫招遠下令將珍珠島港口所有船隻全部擊沉,以防有人通報懸島。
攻下珍珠島後,孫招遠便率軍迅速趕往懸島重鎮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