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兩國契約(上)
古今交換,我成了女帝背後的男人 作者:零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銘躺在床上,今日發生的事情,在他腦海中迴蕩。
受到的衝擊實在是太大,始終揮之不去。
在大乾的所見所聞,幾乎是將他的前半生顛覆。
“要是當初那龍鳳缸降臨在朕的國家,就好了。”
“希望大乾女帝能慷慨一些,賜予我大武國改善民生的物品吧。”蕭銘這樣想著。
不知不覺,他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蕭銘早早的醒來。
他打了個哈欠,起床穿好衣服,推開門走到外麵。
“陛下!”劉晗迎上來,鞠躬行禮。
“嗯。”大武皇帝微微頷首,“向皇宮裏匯報消息,就說朕今日要參加他們大乾的早朝。”
劉晗愣了一下,仿佛是想到了什麽,連連說道:“遵命。”
說完後,他便轉身退了下去。
蕭銘趴伏在窗台邊緣的欄杆上,往外張望。
從這裏,可以俯瞰到王都的繁華地帶。
早市已經開啟,小販用扁擔挑著各種各樣的商品,在集市上叫賣,好不熱鬧。
“窩窩頭,兩文錢三個,嘿嘿!”一名小麥膚色的少女係著圍裙,環視著過往的人群。
一位五十多歲的粗獷大爺高聲喊道:“誰特麽買小米兒。”
虎頭虎腦的小男孩牽著婦女的手,指著前方說道:“媽媽,我想吃烤山藥。”
“兩個夠嗎?”
“夠了,謝謝媽媽。”
整片區域,透著一股祥和安寧的景象。
蕭銘從每個人的臉上,都看到了滿滿的幸福。
也許,這裏才是黎民百姓的夢想之國。
至少大武國是遠遠做不到的。
“希望有朝一日,我大武的子民也能如此幸福。”蕭銘暗暗道。
雖然他貴為皇帝,但卻有心無力。
沒辦法,生產力跟不上,哪怕是在和平年代,也很難讓全國人民吃上飽飯。
蕭銘眺望向遠方,心裏十分惆悵。
不多時,劉晗趕迴來匯報:“啟稟陛下,大乾女帝讓您過去。”
“好!”
蕭銘下了樓梯,走出旅館。
在一眾使臣們的陪同下,他乘坐龍輦朝著皇宮走去。
……
金鑾殿。
蕭銘被門口的侍衛放行,昂首闊步的走了進來。
文武百官們將目光投射過來。
蕭銘與女帝互相點頭致意。
二人同為皇帝,用不著誰向誰行禮。
女帝命人給蕭銘賜座。
一名小太監搬來了鋪著獸皮的椅子,放在下首處。
蕭銘毫不客氣的坐了上去。
女帝露出和善的笑容:“蕭陛下,對昨日的行程可算滿意?”
“很棒!”蕭銘認真的說道,“大乾的方方麵麵,簡直讓朕開了眼。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神奇的東西,朕也是長見識了。”
“哈哈,都是神明帶過來的,朕十分感謝他。”女帝自豪的說道。
接著,她話音一轉:“你今日主動參加我大乾的早朝,有何要事?”
聞言,大臣們全都豎起了耳朵。
無事不登三寶殿。
大武皇帝必定是有著重要之事,才會來這裏。
劉晗等使者們也是攥緊了拳頭,臉上寫滿緊張和不安。
蕭銘抿了抿嘴唇,而後道:“朕已經想好了,割讓東海城,還有比鄰城、榮城兩座小城市,贈予貴國。”
雖然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但是在聽到大武皇帝親口說出來時,大乾的官員們還是感到很亢奮。
大武國使者們神色複雜,哪怕是劉晗這些主和派,也覺得稍稍有些心酸。
不管怎麽樣,是他們的國家割地給別人。
蕭銘又道:“還有,朕願意再送一座臨淵城。”
此言一出,全場驚唿。
大武國的使者們,則是滿臉的不可置信。
他們完全沒料到,自家陛下會願意付出更多。
臨淵城比東海城還要大,是周圍各國中最大的沿海城市之一。
可以建造更大的港口,容納更多的帆船。
論經濟效益,是東海城的兩倍多。
女帝並沒有被衝昏頭腦,而是說道:“談談你的條件。”
蕭銘直言不諱道:“懇請貴國能將那機械耕犁、噴霧器,以及兩種高產作物的種子賣給我們。”
“這些都是農用品,不會影響到戰爭,但卻能夠讓我大武國的子民吃上飽飯。”
蕭銘表情真摯,確實是像為民著想的樣子。
果然,好處不是那麽好拿的。
丞相王崇明立即出來說道:“陛下,萬萬不可。以上東西都是我大乾保持戰爭潛力的國之根本,絕不能贈予他國。”
“是啊陛下,您請三思。”有人附和道。
有其他大臣說出了不同的觀點:“陛下,微臣以為,賣一些種子莖葉給大武國,並不會影響到我國的發展,而臨淵城的作用卻是很大,這是一筆很劃算的交易。”
百官們分成兩派,激烈的爭吵起來。
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蕭銘緊緊地盯著沉思的女帝,眼含期待。
好半晌,女帝仿佛做出了決定,她直起身體。
“肅靜!”掌印太監一抽手中的鞭子。
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女帝輕咳兩聲,道:“手扶拖拉機,也就是你說的機械耕犁,此物使用的能源具有戰略性意義,所以是絕不能出售的。”
“噴霧器以及配套的農藥,倒是可以售賣給你們。”
“至於說高產農作物,土豆與紅薯不賣,我們還有一種名為玉米的糧食,培養得當的話,能達到畝產一千兩三百斤。”
“另外,還可以與你們進行商業貿易,銷售給他國的榨菜、衛生紙、芳華鏡、香皂,也都開放購買。”
“就這些,如果你覺得可行的話,就簽訂契約。”
“要是不行,那就按照原本的約定來。”
聽到她這麽說,文武百官們紛紛點頭,認同女帝的觀點。
蕭銘陷入短暫的沉思。
犁地的話有老黃牛,機械耕犁倒也沒有那麽重要。
但噴霧器卻是重中之重,這玩意能夠殺蟲除草,使用它以後,全國的糧食至少增產兩三成。
蕭銘在集市上吃過煮玉米,那東西的味道也非常好,如果真的像女帝所說能畝產一千兩百斤,那確實很值。
還有大乾與琉球國、傲來國的貿易,他也是知道的。
受到的衝擊實在是太大,始終揮之不去。
在大乾的所見所聞,幾乎是將他的前半生顛覆。
“要是當初那龍鳳缸降臨在朕的國家,就好了。”
“希望大乾女帝能慷慨一些,賜予我大武國改善民生的物品吧。”蕭銘這樣想著。
不知不覺,他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蕭銘早早的醒來。
他打了個哈欠,起床穿好衣服,推開門走到外麵。
“陛下!”劉晗迎上來,鞠躬行禮。
“嗯。”大武皇帝微微頷首,“向皇宮裏匯報消息,就說朕今日要參加他們大乾的早朝。”
劉晗愣了一下,仿佛是想到了什麽,連連說道:“遵命。”
說完後,他便轉身退了下去。
蕭銘趴伏在窗台邊緣的欄杆上,往外張望。
從這裏,可以俯瞰到王都的繁華地帶。
早市已經開啟,小販用扁擔挑著各種各樣的商品,在集市上叫賣,好不熱鬧。
“窩窩頭,兩文錢三個,嘿嘿!”一名小麥膚色的少女係著圍裙,環視著過往的人群。
一位五十多歲的粗獷大爺高聲喊道:“誰特麽買小米兒。”
虎頭虎腦的小男孩牽著婦女的手,指著前方說道:“媽媽,我想吃烤山藥。”
“兩個夠嗎?”
“夠了,謝謝媽媽。”
整片區域,透著一股祥和安寧的景象。
蕭銘從每個人的臉上,都看到了滿滿的幸福。
也許,這裏才是黎民百姓的夢想之國。
至少大武國是遠遠做不到的。
“希望有朝一日,我大武的子民也能如此幸福。”蕭銘暗暗道。
雖然他貴為皇帝,但卻有心無力。
沒辦法,生產力跟不上,哪怕是在和平年代,也很難讓全國人民吃上飽飯。
蕭銘眺望向遠方,心裏十分惆悵。
不多時,劉晗趕迴來匯報:“啟稟陛下,大乾女帝讓您過去。”
“好!”
蕭銘下了樓梯,走出旅館。
在一眾使臣們的陪同下,他乘坐龍輦朝著皇宮走去。
……
金鑾殿。
蕭銘被門口的侍衛放行,昂首闊步的走了進來。
文武百官們將目光投射過來。
蕭銘與女帝互相點頭致意。
二人同為皇帝,用不著誰向誰行禮。
女帝命人給蕭銘賜座。
一名小太監搬來了鋪著獸皮的椅子,放在下首處。
蕭銘毫不客氣的坐了上去。
女帝露出和善的笑容:“蕭陛下,對昨日的行程可算滿意?”
“很棒!”蕭銘認真的說道,“大乾的方方麵麵,簡直讓朕開了眼。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神奇的東西,朕也是長見識了。”
“哈哈,都是神明帶過來的,朕十分感謝他。”女帝自豪的說道。
接著,她話音一轉:“你今日主動參加我大乾的早朝,有何要事?”
聞言,大臣們全都豎起了耳朵。
無事不登三寶殿。
大武皇帝必定是有著重要之事,才會來這裏。
劉晗等使者們也是攥緊了拳頭,臉上寫滿緊張和不安。
蕭銘抿了抿嘴唇,而後道:“朕已經想好了,割讓東海城,還有比鄰城、榮城兩座小城市,贈予貴國。”
雖然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但是在聽到大武皇帝親口說出來時,大乾的官員們還是感到很亢奮。
大武國使者們神色複雜,哪怕是劉晗這些主和派,也覺得稍稍有些心酸。
不管怎麽樣,是他們的國家割地給別人。
蕭銘又道:“還有,朕願意再送一座臨淵城。”
此言一出,全場驚唿。
大武國的使者們,則是滿臉的不可置信。
他們完全沒料到,自家陛下會願意付出更多。
臨淵城比東海城還要大,是周圍各國中最大的沿海城市之一。
可以建造更大的港口,容納更多的帆船。
論經濟效益,是東海城的兩倍多。
女帝並沒有被衝昏頭腦,而是說道:“談談你的條件。”
蕭銘直言不諱道:“懇請貴國能將那機械耕犁、噴霧器,以及兩種高產作物的種子賣給我們。”
“這些都是農用品,不會影響到戰爭,但卻能夠讓我大武國的子民吃上飽飯。”
蕭銘表情真摯,確實是像為民著想的樣子。
果然,好處不是那麽好拿的。
丞相王崇明立即出來說道:“陛下,萬萬不可。以上東西都是我大乾保持戰爭潛力的國之根本,絕不能贈予他國。”
“是啊陛下,您請三思。”有人附和道。
有其他大臣說出了不同的觀點:“陛下,微臣以為,賣一些種子莖葉給大武國,並不會影響到我國的發展,而臨淵城的作用卻是很大,這是一筆很劃算的交易。”
百官們分成兩派,激烈的爭吵起來。
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蕭銘緊緊地盯著沉思的女帝,眼含期待。
好半晌,女帝仿佛做出了決定,她直起身體。
“肅靜!”掌印太監一抽手中的鞭子。
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女帝輕咳兩聲,道:“手扶拖拉機,也就是你說的機械耕犁,此物使用的能源具有戰略性意義,所以是絕不能出售的。”
“噴霧器以及配套的農藥,倒是可以售賣給你們。”
“至於說高產農作物,土豆與紅薯不賣,我們還有一種名為玉米的糧食,培養得當的話,能達到畝產一千兩三百斤。”
“另外,還可以與你們進行商業貿易,銷售給他國的榨菜、衛生紙、芳華鏡、香皂,也都開放購買。”
“就這些,如果你覺得可行的話,就簽訂契約。”
“要是不行,那就按照原本的約定來。”
聽到她這麽說,文武百官們紛紛點頭,認同女帝的觀點。
蕭銘陷入短暫的沉思。
犁地的話有老黃牛,機械耕犁倒也沒有那麽重要。
但噴霧器卻是重中之重,這玩意能夠殺蟲除草,使用它以後,全國的糧食至少增產兩三成。
蕭銘在集市上吃過煮玉米,那東西的味道也非常好,如果真的像女帝所說能畝產一千兩百斤,那確實很值。
還有大乾與琉球國、傲來國的貿易,他也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