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
抽離。
當所有溫度與光芒都逐漸消散。
讓宇宙的一切都歸於死寂和冰冷。
由於自己的意識過於分散,亞瑟已經很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了。
如今的他再不具有曾經的敏銳與洞察力,主體意識已經散落到宇宙的各個角落,成為瘋狂吞噬與破壞的機器。
並且亞瑟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依然認為這一切都是出自本願,而從未想過或許宇宙正需要像他這樣的清道夫。
物質生成後的宇宙實在太嘈雜了。
持續的空洞和黑暗仍舊在向四周擴散。亞瑟吞噬的速度正在呈幾何式增長。
由於越來越多的星體被亞瑟徹底摧毀,他已經製造出了數以千萬計的分身,來代替他去往宇宙的各個角落,完成對文明的破壞任務。
看到有關文明的火種逐一熄滅,亞瑟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那種感覺是任何成就都無法替代的,仿佛他已經化身為宇宙中象征虛無的神,他的身影遍布整個宇宙,他將虛無擴散到各個角落。
然而漸漸地,亞瑟就不再感到滿足了。
因為他發現這樣的毀滅過於輕易,那些文明甚至沒有意識到任何問題,就經曆了完全的消亡。
它們對於亞瑟本身並沒有敬畏之心,在整個宇宙當中也仿佛並未留下有關亞瑟的傳聞。
他將文明清除得太過徹底了,徹底到那些能略微窺見宇宙一斑的文明,都以為是黑洞擴散到它們所處的星係,而不知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強大的意識。
漸漸地,亞瑟的意識開始像他所到之處一樣空虛暗淡,他開始意識到有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可一時之間,亞瑟完全找不到問題所在,他隻知道自己在宇宙中占據的席位越來越多,他能夠感知到的事物也越來越廣。
但是,他的意識卻逐漸變得模糊起來,有時候他會在很長的時間內都難以做出相應反應。
比如當他凝望向一顆星球上的文明時,那文明才剛剛萌芽,可當他真實地靠近那顆星球後卻發現,那顆星球早已曆經滄海桑田,所有文明都徹底化作了宇宙中的塵埃。
亞瑟能夠感知到的事物已經過於久遠和空泛,他知道自己必須立即采取新的措施,以防止自己被無窮無盡的空虛所吞噬。
因此,他減緩了自己向外擴張的腳步,慢慢地將自己四散出去的意識收攏迴來。
然而當所有意識逐漸合攏後,亞瑟才發現此刻的他已經不再是曾經飄渺無物的模樣了,而是變作類似中子星,那種擁有巨大的質量與實體形態的小型星體。
或許是因為亞瑟收迴意識的過程擾動了整個宇宙的引力場,此時此刻,亞瑟感覺到在他所處的區域內,能量開始越積越多。
這個本就一直處於收縮狀態的宇宙由於亞瑟的舉動開始加速聚攏。
當然,即便如此,對於類似人類這樣低階的文明而言,它們能夠觀察到的宇宙變化仍舊微乎其微。
可是這些對於亞瑟而言,可謂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他將意識聚攏的那一刻起,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星體與他發生碰撞與融合。
此刻的亞瑟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吸鐵石一般,瘋狂地吸引著宇宙中那原本稀疏的星體,不遠萬裏奔赴而來。
“轟!”
盡管在真空環境中聲音無法擴散,然而高速運動的塵埃依舊揭示著此地碰撞的激烈。
無數碎石塵埃在巨大撞擊力的作用下飛快地朝著太空中逃去,可很快又會因為重新融合的星體的巨大引力而立即迴落。
所有的物質都無法再逃離這個區域,甚至連最小的粒子也無法將信息傳遞出去。
當然,連亞瑟自己都沒有想到,即便是他自己的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也無法自如地穿梭於宇宙當中了。
自從聚攏的那一刻起,他就仿佛進行了自我禁錮一般。
海量的星體開始朝著他的意識瘋狂湧來,不停歇的碰撞讓亞瑟徹底迷失了方向,也漸漸地分辨不清自己的真實身份。
碰撞。
融合。
不知經曆了多少次激烈的波動。
亞瑟已經不知道此時他的意識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顆星體。
從最初的主動破壞,當如今的被動融合,亞瑟終究還是成為了低階文明口中吞噬一切的黑洞。
隻不過他身處旋渦之中而完全不自知罷了。
過於強大,本身就是一種與尋常的抽離。
*
李雅然略帶茫然地看著新聞中播放的內容。
她不明白為何一件如此顯而易見的事情,竟能惹得各方爭執不休。
各國之間究竟抱有怎樣的利益糾葛她完全不明白,她隻知道整整一年了,各國政府還在因為此事而陷入持續的討論之中。
其實按照現有技術,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反複演算後的模型得出了幾乎準確的結論,那就是無論如何防護罩都必須著手搭建,並且應該在四十年內完成。
因為天上掛著的那兩枚明月無論以何種角度開始撞擊,無論是在近地點亦或者遠地點,其衝擊波和撞擊後產生的碎片都一定會給地球上的生命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要想在這種規模的撞擊中不受到任何牽連是絕不可能的。
然而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兩種聲音。
一種是支持根據模型推演的結果,在太空中設置相應防護罩,以應對衝擊波及碎石對地球造成的傷害。
而另一種聲音認為這樣做無異於自掘墳墓。
設置的防護罩會阻擋住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從而使地球整體溫度大幅度下降。
這會嚴重影響到地球上大部分物種的生長與繁衍,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
當然李雅然並不這樣認為。
事實上自從得知掛在天上的明月,有一輪是大約七十年前才突然停泊到如今軌道上的時候,李雅然一直都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任何勢力之間的較量在李雅然看來都過於淺薄,長遠考量也實屬不太可取。
在她眼中,於意外發生之前竭盡全力阻止即可,眼下的一切都應該為了活著,活著就是最好的迴答了。
“唉!不管爭論成什麽樣子,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定會設置防護罩的。”李雅然喃喃自語道。
“為什麽?難道我們的防空係統不足以擊碎全部的隕石碎片嗎?”羅敏雯不解地問道。她從不關心這些國際政事,也幾乎不看新聞。
“因為這種規模的撞擊前所未有,沒有人知道月球內部的結構究竟是什麽,更沒有人能保證撞擊產生的碎石就一定都是碎片。”
盡管撞擊並未真實發生,可李雅然在給羅敏雯講述的這一刻,她仿佛親眼看見了兩個月亮正在空中對撞,足以遮天蔽日的煙塵自對撞的位置噴湧而出,瘋狂地朝著地球襲來。
與此同時,無數由於撞擊而產生的碎片正高速通過大氣層,將本就明亮的白晝照耀得如同烈焰湧動。
各國的導彈攔截係統都在進行著超負荷的攔截工作,然而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當一塊直徑超過一公裏的碎片以每秒十三千米的速度砸向地球表麵時,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會在瞬間走到終點。
想到這裏,李雅然猛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怎麽了?”羅敏雯不明就裏,非常疑惑地看向李雅然。
“沒事沒事,隻是想到了一些不太明晰的未來。”李雅然緩緩迴答道。
“切!那你就完全是多餘擔心了。我這人沒什麽優點,就是從來都不考慮未來。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天誰打誰。”羅敏雯十分灑脫地說道。
“既然不在意明天,那你找我給你補習物理做什麽?”一個非常沉穩的聲音自她們身後響起。
抽離。
當所有溫度與光芒都逐漸消散。
讓宇宙的一切都歸於死寂和冰冷。
由於自己的意識過於分散,亞瑟已經很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了。
如今的他再不具有曾經的敏銳與洞察力,主體意識已經散落到宇宙的各個角落,成為瘋狂吞噬與破壞的機器。
並且亞瑟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依然認為這一切都是出自本願,而從未想過或許宇宙正需要像他這樣的清道夫。
物質生成後的宇宙實在太嘈雜了。
持續的空洞和黑暗仍舊在向四周擴散。亞瑟吞噬的速度正在呈幾何式增長。
由於越來越多的星體被亞瑟徹底摧毀,他已經製造出了數以千萬計的分身,來代替他去往宇宙的各個角落,完成對文明的破壞任務。
看到有關文明的火種逐一熄滅,亞瑟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那種感覺是任何成就都無法替代的,仿佛他已經化身為宇宙中象征虛無的神,他的身影遍布整個宇宙,他將虛無擴散到各個角落。
然而漸漸地,亞瑟就不再感到滿足了。
因為他發現這樣的毀滅過於輕易,那些文明甚至沒有意識到任何問題,就經曆了完全的消亡。
它們對於亞瑟本身並沒有敬畏之心,在整個宇宙當中也仿佛並未留下有關亞瑟的傳聞。
他將文明清除得太過徹底了,徹底到那些能略微窺見宇宙一斑的文明,都以為是黑洞擴散到它們所處的星係,而不知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強大的意識。
漸漸地,亞瑟的意識開始像他所到之處一樣空虛暗淡,他開始意識到有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可一時之間,亞瑟完全找不到問題所在,他隻知道自己在宇宙中占據的席位越來越多,他能夠感知到的事物也越來越廣。
但是,他的意識卻逐漸變得模糊起來,有時候他會在很長的時間內都難以做出相應反應。
比如當他凝望向一顆星球上的文明時,那文明才剛剛萌芽,可當他真實地靠近那顆星球後卻發現,那顆星球早已曆經滄海桑田,所有文明都徹底化作了宇宙中的塵埃。
亞瑟能夠感知到的事物已經過於久遠和空泛,他知道自己必須立即采取新的措施,以防止自己被無窮無盡的空虛所吞噬。
因此,他減緩了自己向外擴張的腳步,慢慢地將自己四散出去的意識收攏迴來。
然而當所有意識逐漸合攏後,亞瑟才發現此刻的他已經不再是曾經飄渺無物的模樣了,而是變作類似中子星,那種擁有巨大的質量與實體形態的小型星體。
或許是因為亞瑟收迴意識的過程擾動了整個宇宙的引力場,此時此刻,亞瑟感覺到在他所處的區域內,能量開始越積越多。
這個本就一直處於收縮狀態的宇宙由於亞瑟的舉動開始加速聚攏。
當然,即便如此,對於類似人類這樣低階的文明而言,它們能夠觀察到的宇宙變化仍舊微乎其微。
可是這些對於亞瑟而言,可謂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他將意識聚攏的那一刻起,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星體與他發生碰撞與融合。
此刻的亞瑟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吸鐵石一般,瘋狂地吸引著宇宙中那原本稀疏的星體,不遠萬裏奔赴而來。
“轟!”
盡管在真空環境中聲音無法擴散,然而高速運動的塵埃依舊揭示著此地碰撞的激烈。
無數碎石塵埃在巨大撞擊力的作用下飛快地朝著太空中逃去,可很快又會因為重新融合的星體的巨大引力而立即迴落。
所有的物質都無法再逃離這個區域,甚至連最小的粒子也無法將信息傳遞出去。
當然,連亞瑟自己都沒有想到,即便是他自己的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也無法自如地穿梭於宇宙當中了。
自從聚攏的那一刻起,他就仿佛進行了自我禁錮一般。
海量的星體開始朝著他的意識瘋狂湧來,不停歇的碰撞讓亞瑟徹底迷失了方向,也漸漸地分辨不清自己的真實身份。
碰撞。
融合。
不知經曆了多少次激烈的波動。
亞瑟已經不知道此時他的意識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顆星體。
從最初的主動破壞,當如今的被動融合,亞瑟終究還是成為了低階文明口中吞噬一切的黑洞。
隻不過他身處旋渦之中而完全不自知罷了。
過於強大,本身就是一種與尋常的抽離。
*
李雅然略帶茫然地看著新聞中播放的內容。
她不明白為何一件如此顯而易見的事情,竟能惹得各方爭執不休。
各國之間究竟抱有怎樣的利益糾葛她完全不明白,她隻知道整整一年了,各國政府還在因為此事而陷入持續的討論之中。
其實按照現有技術,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反複演算後的模型得出了幾乎準確的結論,那就是無論如何防護罩都必須著手搭建,並且應該在四十年內完成。
因為天上掛著的那兩枚明月無論以何種角度開始撞擊,無論是在近地點亦或者遠地點,其衝擊波和撞擊後產生的碎片都一定會給地球上的生命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要想在這種規模的撞擊中不受到任何牽連是絕不可能的。
然而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兩種聲音。
一種是支持根據模型推演的結果,在太空中設置相應防護罩,以應對衝擊波及碎石對地球造成的傷害。
而另一種聲音認為這樣做無異於自掘墳墓。
設置的防護罩會阻擋住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從而使地球整體溫度大幅度下降。
這會嚴重影響到地球上大部分物種的生長與繁衍,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
當然李雅然並不這樣認為。
事實上自從得知掛在天上的明月,有一輪是大約七十年前才突然停泊到如今軌道上的時候,李雅然一直都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任何勢力之間的較量在李雅然看來都過於淺薄,長遠考量也實屬不太可取。
在她眼中,於意外發生之前竭盡全力阻止即可,眼下的一切都應該為了活著,活著就是最好的迴答了。
“唉!不管爭論成什麽樣子,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定會設置防護罩的。”李雅然喃喃自語道。
“為什麽?難道我們的防空係統不足以擊碎全部的隕石碎片嗎?”羅敏雯不解地問道。她從不關心這些國際政事,也幾乎不看新聞。
“因為這種規模的撞擊前所未有,沒有人知道月球內部的結構究竟是什麽,更沒有人能保證撞擊產生的碎石就一定都是碎片。”
盡管撞擊並未真實發生,可李雅然在給羅敏雯講述的這一刻,她仿佛親眼看見了兩個月亮正在空中對撞,足以遮天蔽日的煙塵自對撞的位置噴湧而出,瘋狂地朝著地球襲來。
與此同時,無數由於撞擊而產生的碎片正高速通過大氣層,將本就明亮的白晝照耀得如同烈焰湧動。
各國的導彈攔截係統都在進行著超負荷的攔截工作,然而這一切還遠遠不夠。
當一塊直徑超過一公裏的碎片以每秒十三千米的速度砸向地球表麵時,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會在瞬間走到終點。
想到這裏,李雅然猛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怎麽了?”羅敏雯不明就裏,非常疑惑地看向李雅然。
“沒事沒事,隻是想到了一些不太明晰的未來。”李雅然緩緩迴答道。
“切!那你就完全是多餘擔心了。我這人沒什麽優點,就是從來都不考慮未來。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天誰打誰。”羅敏雯十分灑脫地說道。
“既然不在意明天,那你找我給你補習物理做什麽?”一個非常沉穩的聲音自她們身後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