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劉伯溫:漢高祖都被醜化,何況開局一個碗的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晚,
奉天殿上,
老朱手裏拿著狀紙,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出神,已經一個多時辰了。
他感到特別孤獨,想了很多,開局一個碗,家人全死,寄宿寺院,然後又是逃難、參軍……
所以,
他已經警覺到,這個案子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很容易觸發流言——
他是和尚和叫花子出身,又來統治江南繁華之地,既是一個傳奇,也是民間的一個熱門話題,長期以來就有很多流言。關於他跟屠夫啊、農夫啊、和尚啊什麽的段子從來沒停過。一直一來,他也沒當一迴事。
但這次,錦衣衛已經迴報——
不僅坊間百姓,連官員皂吏們都在私下取笑,尤其是文人士紳們,在私下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
他也自知嚴刑峻法,天下人早就不滿,就算老百姓是受益者,也受不了這種長期壓抑,有點牢騷是正常的。但這次的案子也太巧了,一下子就把他本人置於流言的中心,想躲都躲不掉。但他同時也知道,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全國士紳看不起他的出身!
加之,到現在為止,在他手上垮掉的全國士紳、官吏,不下數十萬人。這些人當然會在背後推波助瀾,抓到這個那麽巧合的案子,當然要添油加醋地說一番。
正在思忖之際,
忽然一個人走過來,輕聲說:
“重八,怎麽了?”
老朱把狀紙給馬皇後看了一會兒。
然後,
奉天殿上又是許久的沉默。
“重八啊,別的不怕,就怕太巧合,恐怕會有流言啊……”
馬皇後已經聽到宮女們議論了,想到老朱肯定心情不好,這才出來看他。
嗯嗯,
“妹子說的是啊……”
老朱緩緩站起來,淡淡說一聲:
“吳風……”
吳風瞬間就從簾幕後麵出現。
“吳風,你把這張狀紙帶到江夏,親手交給周德興!什麽話也不要說!”
“遵旨。”
吳風當夜就帶著五十個錦衣衛,連夜出城,為了趕路,也不乘船,而是騎馬溯江而上。
而這時,
老朱憑借他超強的直覺,也感覺到了不同尋常,於是他又叫來了蔣獻。
“蔣獻,你立即多派人手,看看是哪些人在推波助瀾……
“遵旨。”
……
當夜城門大開,一隊錦衣衛出城,向著江上遊而去。
一般百姓不知道,但大多數官員聽到這個傳言,都已經嚇得半死了。但凡越是了解老朱的人,此時的恐懼就會越大。因為流言忽然一下子就起來了!
也不知道為什麽?是不是太過巧合的緣故?這個案子一下就傳開了,越說越不像話。
李善長府上,
馮勝、付友德、楊璟幾個人也感到很是不安,李善長雖然躺在椅子上,卻也是心神不定,連氣血都不安了。
他們是老朱的舊識,都能看到——
老朱這次是真怒了!
案子上去了,民間都在傳言了,卻像泥牛入海,一點動靜沒有!
但與此同時,民間輿論卻出奇得熱!
連自己府裏的家丁們都在左一個叫花子,右一個和尚的說笑。
昨日,
他在街市上散步,竟然聽到特別惡毒的說法,說什麽和尚叫花子被功臣打死了,是不是氣數使然什麽的……當時就已經驚心動魄,此時更是渾身涼透。
這種玩笑也能開嗎?
難道都不要命了?
李善長畢竟是一流宰相,稍加思索就能明白——
老朱嚴刑峻法,以貧賤之身,統治繁華之地,這種事早晚都會爆發的!
隻不過,
這次是對皇上本人的人身攻擊,這就特別讓人害怕了。
這種事情簡直聞所未聞!
這時,
氣氛有點古怪,胡惟庸尬笑一聲:
“相國,幾位爵爺,難道上位會意氣用事不成?我也聽說過,上位幼年時當過叫花子,也做過乞討和尚……可是,這,這些流言也平常啊……早就有了啊……”
唉……
幾個人同時歎了口氣。
李善長搖搖頭:
“惟庸啊,你是沒去街上看啊,這都議論得不成話了……什麽叫花子和尚打死軍漢,功臣又打死和尚叫花子,什麽氣數使然……這都什麽啊?”
啊?
胡惟庸這幾天忙得很,還真沒注意流言,一下僵住了。
完了!
這怎麽迴事?
浙東人在推波助瀾嗎?
但他轉念就明白:誰也不敢對皇上搞人身攻擊啊!這都是江南士紳怨氣,借著民間談資而發作!
這時,
付友德也說:
“胡大人,上位的脾氣,越是引而引發,就是可怕啊!這些流言那麽惡毒,上位要是雷霆大怒,豈不是要殺很多人?”
嗯嗯,
李善長接過來:
“怕就怕,上位經過此案之後,性情大變啊……”
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老朱的王朝想要站穩腳跟,出身是硬傷,不是把士紳壓下去,就是被士紳翻上來。一點都由不得人啊。
嗯嗯,
幾個人同時點頭,都感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
……
這時,
劉伯溫府上,
氣氛稍微輕鬆,卻也有幾分詭異。
劉伯溫雖然是渡江後才加入老朱,但對老朱之前的經曆,早就摸得很熟。這幾天都察院的手下說了案件,他一聽就感覺不好。
一來,
據他所知,老朱這個人最念舊。就在前兩年,他還親筆寫了《皇祖陵碑文》,上麵提到了小時候要飯的事,也說了家人被餓死的事。
這個老朱,從來不諱言以往的悲慘經曆,目的就是告誡群臣萬民:他絕不會容忍元末那樣的暴虐。
二來,
最近藩王和勳貴、淮西和浙東屢屢對抗,朝政錯綜複雜。現在又出了周德興兒子這種事,老朱一定會對局勢有通盤考慮,不排除會有特別嚴厲的風暴。
第三最奇怪,
民間對這個巧合的事情特別來勁,那些在嚴刑峻法之下吃了虧的人,當然是看笑話不嫌事大,更可怕是一般百姓也跟著起哄!
現在,街頭巷尾都在把案子當成笑話來講了!
實在是千古未有之事!
劉伯溫是一代智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位皇上出身過於貧賤了!
以往的皇上,比如漢高祖,出身差一點,就被嘲笑成什麽樣子了?
這位皇上直接是最底層,可想而知會被說成什麽?
百姓雖然服善,但也最勢利,往往看不起比自己出身差的人,如果這個出身最差的人當了皇帝,還搞嚴刑峻法,那麽可想而知會被怎麽議論了?
汪廣洋和胡楨幾個屬下,對老朱的出身早就知道一些,這兩天聽流言亂說,雖然覺得惡毒了點,但也沒往心裏去,汪廣洋實際上還有意無意地讓手下去推波助瀾一下,也好把淮西那幾個刺頭好好治一下。
這時,
汪廣洋竟然還在笑:
“恩師,淮西人這次肯定倒大黴了!”
哈哈哈,
幾個屬下也都笑起來。
劉伯溫卻搖搖頭:
“廣洋啊,你們不要笑……這波流言邪門得很,萬萬不可推波助瀾……隻能看皇上自己決斷了……”
他想著,按照老朱的脾氣,搞不好士紳文人又要倒大黴了。
“廣洋,叫下麵的人打個招唿,千萬不要摻和!那些文人不要饒舌,這是大是大非的事,絕對不能推波助瀾!”
嗯嗯,
“學生知道了。”
……
在這種詭異壓抑的氣氛中,
京城所有人度過了艱難的半個月。這半個月裏,流言傳遍了每一個角落,士紳文人們痛恨嚴刑峻法,趁此機會推波助瀾,流言就越來越離譜,甚至都把老朱抓周德興,說成是給天下的叫花子報仇,而大明朝最終人人都會成為叫花子什麽的。
謠言一動,氣氛就越來越詭異。
這天,
周德興帶著兒子周風,穿著粗布衣服,一進城就去了詔獄。
老朱根本不想見人。
次日,
周德興、周風的供狀送到奉天殿,老朱看了三遍,核對了狀紙,可謂是分毫不差。
老朱正要下詔,馬皇後又來了。
“重八,你真的不見他?”
“哼!沒什麽好見的!這人就該千刀萬剮!”
“但是,你要是把他千刀萬剮了,天下人會怎麽說?現在京城都在說你是給天下的叫花子報仇呢!有說什麽叫花子和尚取天下,功臣又打死和尚叫花子什麽的……”
老朱一聽怒了:
“咱就是個叫花子,就是個乞討和尚!咱是為民除害!天下人愛說就說!”
馬皇後聲音卻柔和下來:
“重八,你這次得饒了他……否則天下人更會盯著你的出身不放的……最後還是損傷了皇家的威嚴……”
你!
老朱一下急了。
但一轉念,他又清清楚楚——
這件事要是處置不好,天下人就再也不會閉嘴了。
奉天殿上,
老朱手裏拿著狀紙,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出神,已經一個多時辰了。
他感到特別孤獨,想了很多,開局一個碗,家人全死,寄宿寺院,然後又是逃難、參軍……
所以,
他已經警覺到,這個案子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很容易觸發流言——
他是和尚和叫花子出身,又來統治江南繁華之地,既是一個傳奇,也是民間的一個熱門話題,長期以來就有很多流言。關於他跟屠夫啊、農夫啊、和尚啊什麽的段子從來沒停過。一直一來,他也沒當一迴事。
但這次,錦衣衛已經迴報——
不僅坊間百姓,連官員皂吏們都在私下取笑,尤其是文人士紳們,在私下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
他也自知嚴刑峻法,天下人早就不滿,就算老百姓是受益者,也受不了這種長期壓抑,有點牢騷是正常的。但這次的案子也太巧了,一下子就把他本人置於流言的中心,想躲都躲不掉。但他同時也知道,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全國士紳看不起他的出身!
加之,到現在為止,在他手上垮掉的全國士紳、官吏,不下數十萬人。這些人當然會在背後推波助瀾,抓到這個那麽巧合的案子,當然要添油加醋地說一番。
正在思忖之際,
忽然一個人走過來,輕聲說:
“重八,怎麽了?”
老朱把狀紙給馬皇後看了一會兒。
然後,
奉天殿上又是許久的沉默。
“重八啊,別的不怕,就怕太巧合,恐怕會有流言啊……”
馬皇後已經聽到宮女們議論了,想到老朱肯定心情不好,這才出來看他。
嗯嗯,
“妹子說的是啊……”
老朱緩緩站起來,淡淡說一聲:
“吳風……”
吳風瞬間就從簾幕後麵出現。
“吳風,你把這張狀紙帶到江夏,親手交給周德興!什麽話也不要說!”
“遵旨。”
吳風當夜就帶著五十個錦衣衛,連夜出城,為了趕路,也不乘船,而是騎馬溯江而上。
而這時,
老朱憑借他超強的直覺,也感覺到了不同尋常,於是他又叫來了蔣獻。
“蔣獻,你立即多派人手,看看是哪些人在推波助瀾……
“遵旨。”
……
當夜城門大開,一隊錦衣衛出城,向著江上遊而去。
一般百姓不知道,但大多數官員聽到這個傳言,都已經嚇得半死了。但凡越是了解老朱的人,此時的恐懼就會越大。因為流言忽然一下子就起來了!
也不知道為什麽?是不是太過巧合的緣故?這個案子一下就傳開了,越說越不像話。
李善長府上,
馮勝、付友德、楊璟幾個人也感到很是不安,李善長雖然躺在椅子上,卻也是心神不定,連氣血都不安了。
他們是老朱的舊識,都能看到——
老朱這次是真怒了!
案子上去了,民間都在傳言了,卻像泥牛入海,一點動靜沒有!
但與此同時,民間輿論卻出奇得熱!
連自己府裏的家丁們都在左一個叫花子,右一個和尚的說笑。
昨日,
他在街市上散步,竟然聽到特別惡毒的說法,說什麽和尚叫花子被功臣打死了,是不是氣數使然什麽的……當時就已經驚心動魄,此時更是渾身涼透。
這種玩笑也能開嗎?
難道都不要命了?
李善長畢竟是一流宰相,稍加思索就能明白——
老朱嚴刑峻法,以貧賤之身,統治繁華之地,這種事早晚都會爆發的!
隻不過,
這次是對皇上本人的人身攻擊,這就特別讓人害怕了。
這種事情簡直聞所未聞!
這時,
氣氛有點古怪,胡惟庸尬笑一聲:
“相國,幾位爵爺,難道上位會意氣用事不成?我也聽說過,上位幼年時當過叫花子,也做過乞討和尚……可是,這,這些流言也平常啊……早就有了啊……”
唉……
幾個人同時歎了口氣。
李善長搖搖頭:
“惟庸啊,你是沒去街上看啊,這都議論得不成話了……什麽叫花子和尚打死軍漢,功臣又打死和尚叫花子,什麽氣數使然……這都什麽啊?”
啊?
胡惟庸這幾天忙得很,還真沒注意流言,一下僵住了。
完了!
這怎麽迴事?
浙東人在推波助瀾嗎?
但他轉念就明白:誰也不敢對皇上搞人身攻擊啊!這都是江南士紳怨氣,借著民間談資而發作!
這時,
付友德也說:
“胡大人,上位的脾氣,越是引而引發,就是可怕啊!這些流言那麽惡毒,上位要是雷霆大怒,豈不是要殺很多人?”
嗯嗯,
李善長接過來:
“怕就怕,上位經過此案之後,性情大變啊……”
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老朱的王朝想要站穩腳跟,出身是硬傷,不是把士紳壓下去,就是被士紳翻上來。一點都由不得人啊。
嗯嗯,
幾個人同時點頭,都感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
……
這時,
劉伯溫府上,
氣氛稍微輕鬆,卻也有幾分詭異。
劉伯溫雖然是渡江後才加入老朱,但對老朱之前的經曆,早就摸得很熟。這幾天都察院的手下說了案件,他一聽就感覺不好。
一來,
據他所知,老朱這個人最念舊。就在前兩年,他還親筆寫了《皇祖陵碑文》,上麵提到了小時候要飯的事,也說了家人被餓死的事。
這個老朱,從來不諱言以往的悲慘經曆,目的就是告誡群臣萬民:他絕不會容忍元末那樣的暴虐。
二來,
最近藩王和勳貴、淮西和浙東屢屢對抗,朝政錯綜複雜。現在又出了周德興兒子這種事,老朱一定會對局勢有通盤考慮,不排除會有特別嚴厲的風暴。
第三最奇怪,
民間對這個巧合的事情特別來勁,那些在嚴刑峻法之下吃了虧的人,當然是看笑話不嫌事大,更可怕是一般百姓也跟著起哄!
現在,街頭巷尾都在把案子當成笑話來講了!
實在是千古未有之事!
劉伯溫是一代智者,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位皇上出身過於貧賤了!
以往的皇上,比如漢高祖,出身差一點,就被嘲笑成什麽樣子了?
這位皇上直接是最底層,可想而知會被說成什麽?
百姓雖然服善,但也最勢利,往往看不起比自己出身差的人,如果這個出身最差的人當了皇帝,還搞嚴刑峻法,那麽可想而知會被怎麽議論了?
汪廣洋和胡楨幾個屬下,對老朱的出身早就知道一些,這兩天聽流言亂說,雖然覺得惡毒了點,但也沒往心裏去,汪廣洋實際上還有意無意地讓手下去推波助瀾一下,也好把淮西那幾個刺頭好好治一下。
這時,
汪廣洋竟然還在笑:
“恩師,淮西人這次肯定倒大黴了!”
哈哈哈,
幾個屬下也都笑起來。
劉伯溫卻搖搖頭:
“廣洋啊,你們不要笑……這波流言邪門得很,萬萬不可推波助瀾……隻能看皇上自己決斷了……”
他想著,按照老朱的脾氣,搞不好士紳文人又要倒大黴了。
“廣洋,叫下麵的人打個招唿,千萬不要摻和!那些文人不要饒舌,這是大是大非的事,絕對不能推波助瀾!”
嗯嗯,
“學生知道了。”
……
在這種詭異壓抑的氣氛中,
京城所有人度過了艱難的半個月。這半個月裏,流言傳遍了每一個角落,士紳文人們痛恨嚴刑峻法,趁此機會推波助瀾,流言就越來越離譜,甚至都把老朱抓周德興,說成是給天下的叫花子報仇,而大明朝最終人人都會成為叫花子什麽的。
謠言一動,氣氛就越來越詭異。
這天,
周德興帶著兒子周風,穿著粗布衣服,一進城就去了詔獄。
老朱根本不想見人。
次日,
周德興、周風的供狀送到奉天殿,老朱看了三遍,核對了狀紙,可謂是分毫不差。
老朱正要下詔,馬皇後又來了。
“重八,你真的不見他?”
“哼!沒什麽好見的!這人就該千刀萬剮!”
“但是,你要是把他千刀萬剮了,天下人會怎麽說?現在京城都在說你是給天下的叫花子報仇呢!有說什麽叫花子和尚取天下,功臣又打死和尚叫花子什麽的……”
老朱一聽怒了:
“咱就是個叫花子,就是個乞討和尚!咱是為民除害!天下人愛說就說!”
馬皇後聲音卻柔和下來:
“重八,你這次得饒了他……否則天下人更會盯著你的出身不放的……最後還是損傷了皇家的威嚴……”
你!
老朱一下急了。
但一轉念,他又清清楚楚——
這件事要是處置不好,天下人就再也不會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