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朱棣:貿易衙門竟然把案情公開了?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邊,
蘇塵的大業正在蒸蒸日上。
雖說這段時間查案影響了很多事情,但各個新衙門還是有很大進展。可以說,之前定下的目標全都實現了。
因為瓷器、絲綢、茶葉,並不靠這些官紳來做,人手缺了,他立刻讓各地樁頭找人替補,反正隻是一些收獲、入賬的小事,誰都能做的。
看著情報,人在家中的蘇塵,終於感到了心滿意足——
【雨化田迴報:全國十三省州府縣一共抓了五萬三千人,全都是李善長黨羽鼓動的當地官紳。宋忠已經停下來了,據說是收到了密詔。】
嗯嗯,
密詔?
老朱也隻有這樣了。
【皇宮奪舍太監迴報:皇上近期多次召見吳風,已經讓吳風恢複原職,宋忠已經停職在家。吳風正在清理案件,想要給多數人開脫……】
【刑部暗樁迴報:汪廣洋、胡楨、吳沉等人正在清理案件,已經給數千人開脫……又下令刑部不再接受投書報案……】
【李善長府暗樁迴報:李善長已經病了十幾天了,擔憂被天下官紳痛恨,正在苦思脫身之策……】
【各地暗樁迴報:官紳的恐慌已經消停了一些,都在罵郭桓、李彧、趙全德,說他們勾結小申國公,才讓事情越鬧越大……但也有很多官紳說,這本來就是皇上的陰謀,錦衣衛隻會給人送終……】
【……】
又看了不少各地暗樁報上來的輿情,蘇塵已經明白接下來的重點了——
背鍋!
再洪武朝就是這樣,最後總要有人背鍋的。難不成還要錦衣衛和老朱背鍋?所以,鄧鎮成了首選之人。盡管老朱也在懷疑李彧、趙全德書信的真假,但這些證據剛好可以給他洗白。
他說是因為倒賣軍需的背後是淮西勳貴,所以不得不徹查,全天下的官紳也就能理解了。畢竟,胡惟庸謀反剛剛過去不久嘛。加之,老朱的威勢有多大?官紳又哪裏敢說老朱的不是?
所以,
官場現在就流行鄧鎮勾結郭桓盜賣軍需,下麵有樣學樣,以至於不可收拾……
至於貿易衙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貿易衙門知道那些事軍需,所以一點事也沒有。
“嗬嗬,你們讓鄧鎮背鍋,我就讓藩王來背……”
“到時候藩王和百官對立,李善長就被夾在中間,老朱要想平息事態,就隻有犧牲李善長……”
蘇塵當即下令:
【全國十三省州府縣暗樁聽令:立即張貼告示,將郭桓、李彧、趙全德勾結燕王的事公之於眾!再把陝西貿易衙門敗類勾結秦王府、陝西貿易衙門敗類勾結晉王府、遼東貿易衙門敗類勾結遼王……等等案情,全都張貼在貿易衙門外牆上……記住!措辭不能一致,要有不同,再放話出去,就說貿易衙門的官吏害怕被抓,說清楚事情跟他們無關!】
【噴子團聽令:叫花子、說書人在全國十三省州府縣到處講段子,就說整個事情都是老朱和藩王們在背後操縱的……記住!叫花子不唱蓮花落了,就唱鳳陽調……】
哈哈,
蘇塵忍不住笑出聲來——
你們以為隨便抓個人就能脫身嗎?
你們以為想停就能停下來嗎?
做夢去吧!
一切布置妥當,蘇塵繼續忙活幾個新衙門的事,計劃在開春就把全國牛痘給種了。
……
半個月後,
北平慶壽寺的黃昏,顯得格外淒涼。
朱棣和姚廣孝漫步在後山的小徑上,已經走了好幾裏路了,卻都是一言不發。
這時,
兩人繞了一圈,再次看到慶壽寺雙塔,朱棣終於忍不住長歎一聲:“軍師啊,那些叫花子唱得詞兒好毒啊……”
嗯嗯,
姚廣孝也感覺胸口悶得很——
不知什麽時候,北平來了很多叫花子,都唱著鳳陽調,說什麽“自從出了朱皇帝,十人倒有九人壞……自從來了朱皇帝、天天都有人送終……”
這話任誰一聽就會反過來想:十個人怎麽可能九個壞?其實就是十人裏麵一個人壞……很多唱詞還說藩王一個比一個肥?
更可恨的是——
北平貿易衙門竟然張貼告示,說郭桓、李彧、趙全德的案卷證據勾結北方某大人物?
而皇上的訓示是:藩王不能幹政!
燕王就隻能眼睜睜看著流言起來,幾次半夜派人去撕掉,一大早又神奇地恢複了?
現在的北平,朱棣雖然是燕王,卻成了輿論漩渦的中心,被大多數人在背地裏取笑,都說盜賣軍需案的後台是他朱棣!而且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陰謀,就是朱家為了滅掉官紳才搞出來的鬧劇……
而蘇塵呢,卻再次成為眾望所歸的人,幾個新衙門蒸蒸日上,給百姓帶來了無數的實惠。
兩相對比,朱棣真的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這時,
兩人望著夕陽,姚廣孝像是自言自語地說:“殿下啊,皇上一直不下詔,就是顧忌這些啊……”
嗯呢,
朱棣深以為然,點頭說:“那這案子該怎麽結呢?”
“貧僧也不知啊……恐怕就是個糊塗案了……”
“那些人呢?不能抓啊,本王看大多數都應該放了才是……”
嗬嗬,
姚廣孝淡淡一笑:“殿下啊,如今民心如此,怎麽放啊?放了,就成了包庇藩王了……”
唉……
朱棣頓時感覺自己渾身的力量都被困住了,雖然手握幾萬精銳騎兵,在如此羅網中,竟然半點也施展不開。
“軍師啊,本王現在就希望亂!趕緊亂!本王一鼓南下,結束了這沒完沒了的纏鬥……”
是啊,
姚廣孝也被搞得沒脾氣了——
太陰了!
那還不如真刀真槍幹一場呢!
……
數日後,
奉天殿上廷議,
眾人都已經到了,蘇塵幾乎晚了半個時辰才趕過來。
一進殿門,
蘇塵見老朱不在,又見眾人一臉不悅,於是拱手說:“對不住、對不住,在下太忙了……這不?又要年底了,今年的貨翻了好幾倍,外洋商人又都下來定金,不交不行啊……”
哼!
眾人雖然不明白真相,但一想到案子本來能停下來,又忽然冒出來貿易衙門的告示,才又拖延了那麽久。現在好了,本來能開脫的人,也開脫不了了!
不僅如此,
本來輿論矛頭是對準了鄧鎮的,結果現在變成了藩王。藩王們現在都有兵權,勢力大得很,都對朝廷非常不滿了。
算來算去,又是他蘇塵一個人獲益!
此時,
眾人看著他一臉賤笑,心裏都已經在罵了。
蘇塵的大業正在蒸蒸日上。
雖說這段時間查案影響了很多事情,但各個新衙門還是有很大進展。可以說,之前定下的目標全都實現了。
因為瓷器、絲綢、茶葉,並不靠這些官紳來做,人手缺了,他立刻讓各地樁頭找人替補,反正隻是一些收獲、入賬的小事,誰都能做的。
看著情報,人在家中的蘇塵,終於感到了心滿意足——
【雨化田迴報:全國十三省州府縣一共抓了五萬三千人,全都是李善長黨羽鼓動的當地官紳。宋忠已經停下來了,據說是收到了密詔。】
嗯嗯,
密詔?
老朱也隻有這樣了。
【皇宮奪舍太監迴報:皇上近期多次召見吳風,已經讓吳風恢複原職,宋忠已經停職在家。吳風正在清理案件,想要給多數人開脫……】
【刑部暗樁迴報:汪廣洋、胡楨、吳沉等人正在清理案件,已經給數千人開脫……又下令刑部不再接受投書報案……】
【李善長府暗樁迴報:李善長已經病了十幾天了,擔憂被天下官紳痛恨,正在苦思脫身之策……】
【各地暗樁迴報:官紳的恐慌已經消停了一些,都在罵郭桓、李彧、趙全德,說他們勾結小申國公,才讓事情越鬧越大……但也有很多官紳說,這本來就是皇上的陰謀,錦衣衛隻會給人送終……】
【……】
又看了不少各地暗樁報上來的輿情,蘇塵已經明白接下來的重點了——
背鍋!
再洪武朝就是這樣,最後總要有人背鍋的。難不成還要錦衣衛和老朱背鍋?所以,鄧鎮成了首選之人。盡管老朱也在懷疑李彧、趙全德書信的真假,但這些證據剛好可以給他洗白。
他說是因為倒賣軍需的背後是淮西勳貴,所以不得不徹查,全天下的官紳也就能理解了。畢竟,胡惟庸謀反剛剛過去不久嘛。加之,老朱的威勢有多大?官紳又哪裏敢說老朱的不是?
所以,
官場現在就流行鄧鎮勾結郭桓盜賣軍需,下麵有樣學樣,以至於不可收拾……
至於貿易衙門,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貿易衙門知道那些事軍需,所以一點事也沒有。
“嗬嗬,你們讓鄧鎮背鍋,我就讓藩王來背……”
“到時候藩王和百官對立,李善長就被夾在中間,老朱要想平息事態,就隻有犧牲李善長……”
蘇塵當即下令:
【全國十三省州府縣暗樁聽令:立即張貼告示,將郭桓、李彧、趙全德勾結燕王的事公之於眾!再把陝西貿易衙門敗類勾結秦王府、陝西貿易衙門敗類勾結晉王府、遼東貿易衙門敗類勾結遼王……等等案情,全都張貼在貿易衙門外牆上……記住!措辭不能一致,要有不同,再放話出去,就說貿易衙門的官吏害怕被抓,說清楚事情跟他們無關!】
【噴子團聽令:叫花子、說書人在全國十三省州府縣到處講段子,就說整個事情都是老朱和藩王們在背後操縱的……記住!叫花子不唱蓮花落了,就唱鳳陽調……】
哈哈,
蘇塵忍不住笑出聲來——
你們以為隨便抓個人就能脫身嗎?
你們以為想停就能停下來嗎?
做夢去吧!
一切布置妥當,蘇塵繼續忙活幾個新衙門的事,計劃在開春就把全國牛痘給種了。
……
半個月後,
北平慶壽寺的黃昏,顯得格外淒涼。
朱棣和姚廣孝漫步在後山的小徑上,已經走了好幾裏路了,卻都是一言不發。
這時,
兩人繞了一圈,再次看到慶壽寺雙塔,朱棣終於忍不住長歎一聲:“軍師啊,那些叫花子唱得詞兒好毒啊……”
嗯嗯,
姚廣孝也感覺胸口悶得很——
不知什麽時候,北平來了很多叫花子,都唱著鳳陽調,說什麽“自從出了朱皇帝,十人倒有九人壞……自從來了朱皇帝、天天都有人送終……”
這話任誰一聽就會反過來想:十個人怎麽可能九個壞?其實就是十人裏麵一個人壞……很多唱詞還說藩王一個比一個肥?
更可恨的是——
北平貿易衙門竟然張貼告示,說郭桓、李彧、趙全德的案卷證據勾結北方某大人物?
而皇上的訓示是:藩王不能幹政!
燕王就隻能眼睜睜看著流言起來,幾次半夜派人去撕掉,一大早又神奇地恢複了?
現在的北平,朱棣雖然是燕王,卻成了輿論漩渦的中心,被大多數人在背地裏取笑,都說盜賣軍需案的後台是他朱棣!而且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陰謀,就是朱家為了滅掉官紳才搞出來的鬧劇……
而蘇塵呢,卻再次成為眾望所歸的人,幾個新衙門蒸蒸日上,給百姓帶來了無數的實惠。
兩相對比,朱棣真的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這時,
兩人望著夕陽,姚廣孝像是自言自語地說:“殿下啊,皇上一直不下詔,就是顧忌這些啊……”
嗯呢,
朱棣深以為然,點頭說:“那這案子該怎麽結呢?”
“貧僧也不知啊……恐怕就是個糊塗案了……”
“那些人呢?不能抓啊,本王看大多數都應該放了才是……”
嗬嗬,
姚廣孝淡淡一笑:“殿下啊,如今民心如此,怎麽放啊?放了,就成了包庇藩王了……”
唉……
朱棣頓時感覺自己渾身的力量都被困住了,雖然手握幾萬精銳騎兵,在如此羅網中,竟然半點也施展不開。
“軍師啊,本王現在就希望亂!趕緊亂!本王一鼓南下,結束了這沒完沒了的纏鬥……”
是啊,
姚廣孝也被搞得沒脾氣了——
太陰了!
那還不如真刀真槍幹一場呢!
……
數日後,
奉天殿上廷議,
眾人都已經到了,蘇塵幾乎晚了半個時辰才趕過來。
一進殿門,
蘇塵見老朱不在,又見眾人一臉不悅,於是拱手說:“對不住、對不住,在下太忙了……這不?又要年底了,今年的貨翻了好幾倍,外洋商人又都下來定金,不交不行啊……”
哼!
眾人雖然不明白真相,但一想到案子本來能停下來,又忽然冒出來貿易衙門的告示,才又拖延了那麽久。現在好了,本來能開脫的人,也開脫不了了!
不僅如此,
本來輿論矛頭是對準了鄧鎮的,結果現在變成了藩王。藩王們現在都有兵權,勢力大得很,都對朝廷非常不滿了。
算來算去,又是他蘇塵一個人獲益!
此時,
眾人看著他一臉賤笑,心裏都已經在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