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李善長:付友德啊,你們這把還是悠著點吧……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在京城的,昨夜就找到了付友德,讓他力主遷都,再也不願意在南京這個鬼地方待了。
付友德也明白——
淮西人痛恨藩王,尤其是痛恨燕王!
起初大家還不明白,後來就越來越清楚了。從就藩開始,針對淮西人的陰謀就沒有停過,一直到上次燕王替換了中層將領!
因此,最終把淮西人逼得走投無路的,是藩王!
而藩王如此做大,也引發了老朱的猜疑,於是才有了遷都之策。他們私下裏也打探清楚了,這次就是秦王上的密奏。而秦王這樣做,也是因為忌憚燕王吞並,這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所以,
付友德和一些淮西人商議之後,認為這次遷都就是翻身的機會。隻要遷都洛陽,朝廷就可以轄製九邊塞王,尤其是燕王。老朱一定會慢慢迴收兵權,交給朝廷兵部。
但兵部的文官在軍中沒有威望,相比之下,殘存的淮西人就是天然的軍中領袖。等藩王吐出兵權,勢必就會落在淮西餘部手中。到時候淮王、吳王奪嫡,擇其一而擁戴,數年之間就翻身站穩了。
因此,
付友德此時坐在李善長小院中,心思已經豁然明白,臉色也漸漸倨傲起來。而李善長乃是老狐狸,嘴角抽搐之際,心裏也已經非常篤定——
果然沒有猜錯!
淮西人準備動了!
他們對藩王的仇恨太大,已經決定力主遷都。
而他李善長乃是淮西人的長輩,又是朝中數一數二的大臣,這次遷都,毫無疑問正是拉攏淮西人,做大實力的時候。
但有一點要非常小心,那就是要一邊走、一邊看,看看皇上到底是什麽心思?再看看燕王的反應有多大。如果燕王反應強烈,那就順勢挑動局勢,引發大亂;如果燕王反應不強,那就幫著淮西人翻身……
想到這裏,
李善長親自給付友德斟茶,笑著說:“這次去洛陽勘察,一定要多問、多看,問什麽呢?就是問耄老……老付啊,你們也都知道,上位最信的,就是地方上的耄老……”
嗯嗯,
付友德趕緊說:“李公,我有數了……不過,洛陽乃是天下之中,自古建都之地,大明雖起於吳,然底定天下,奄有四方,立極於中,乃是天數使然……額,李公以為呢?”
哦,
李善長笑了笑,心想——
你還來套路我?
支持你們,不是不行,可你們要看的不是我,是燕王嘛……
“老付啊,真人麵前不說假話,我也是定遠人,咱們淮西這些年也吃了苦了,受了委屈……老夫愛莫能助啊……此次遷都,老夫就給你交個底,老夫完全支持,絕無二話!”
哦哦,
付友德一下振奮起來:“多謝李公!李公既然沒把我們當外人,那我就放心請教了……額,李公,依你看,燕王那邊?”
嗬嗬,
李善長點點頭:“老夫就擔心這個啊……不止燕王,其他藩王,恐怕也不樂見遷都……老付,你們要心裏有數啊……”
嗯嗯,
付友德一邊點頭,一邊心想——
怎麽可能?
難道燕王還敢撒野不成?
這可是上位的意思,燕王能怎麽樣?
既然李善長支持,那就再好不過,等去洛陽勘察迴來,就讓他聯名,一起上奏遷都!
管他燕王怎麽著?難道還能造反不成?
一念至此,
他感覺今天已經問到了想問的話,李善長這個人一向猥瑣,差不多就行了,於是起身告辭:
“李公保重!”
嗯嗯。
李善長笑了笑:“你們也保重。凡事小心為上。”
“多謝李公。”
付友德帶著手下幾個親信,當即大步離去。
人走後,
王純、陳迪靠過來,王純低聲問:“恩師,他們?他們似乎?”
嗯嗯,
陳迪見他欲言又止,補充說:“恩師,他們這樣,恐怕會誤事啊?”
唉!
李善長歎了口氣:“隨他去吧……此事啊,還是再看看……”
嗯嗯,
兩人也深有同感。
陳迪當了大臣不久,以前一直是個小官,這兩年才知道老朱的厲害,這時想想就有點害怕,忍不住說:
“恩師,皇上真的要遷都?還是……”
最後一句“引蛇出洞”、“拔草尋蛇”,他強忍住不敢說。
李善長嘴角一笑:“看吧……你們啊,先不要摻和,看看再說……”
“是。”
……
與此同時,
北平慶壽寺,氣氛卻已經凝固成冰。
朱棣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機,在禪院中坐立不安,急衝衝踱了幾圈,忍不住問:
“軍師,如何是好?父皇要是遷都,九邊塞王就形同虛設了!下一步必定是削藩啊!”
姚廣孝也感到非常突然,這兩天匯總各地暗樁情報,他隱隱猜到肯定是某個塞王提出的,於是說:“殿下,此事不見得是皇上主動遷都啊……依貧僧看,或者是秦王、晉王所為……”
哦?
當真?
朱棣也考慮過這點,又問:“軍師,有區別嗎?”
姚廣孝略加思索說:“若是皇上所為,應該不會派付友德去勘察……反而是要派劉三吾、方孝孺……正因為是塞王獻策,皇上才讓付友德去,用意恐怕是投石問路啊……”
投石問路?
朱棣一下凜然起來——
難道說,
父皇是試探淮西人?
“試探淮西?”
朱棣脫口而出。
姚廣孝點點頭,又低聲說:“還是試探殿下……”
啊?
唰的一下,
朱棣臉色煞白,第一次感覺到了老朱的厲害。
“軍師,那,那如何是好?”
姚廣孝淡淡抿了口茶:“殿下啊,遷都洛陽,則塞王失勢,淮西人趁機報複啊……此事洞若觀火,沒有絲毫疑問……”
這?
朱棣想了想——
也的確如此!
淮西人肯定是要報仇的,付友德帶著人去勘察之後,必定力推遷都。
到時候朝廷轄製九邊,詔令朝發夕至,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了。
想到這裏,
朱棣忍不住抱怨:“軍師,本王已經上了密奏裁軍了,父皇為何還要猜疑啊?若是遷都成了,本王豈不是?唉……”
想到將來,
朱棣頓感渾身不安。
他自然也深知,老朱這個人為了傳位順利,殺幾個藩王也不會手軟的。
付友德也明白——
淮西人痛恨藩王,尤其是痛恨燕王!
起初大家還不明白,後來就越來越清楚了。從就藩開始,針對淮西人的陰謀就沒有停過,一直到上次燕王替換了中層將領!
因此,最終把淮西人逼得走投無路的,是藩王!
而藩王如此做大,也引發了老朱的猜疑,於是才有了遷都之策。他們私下裏也打探清楚了,這次就是秦王上的密奏。而秦王這樣做,也是因為忌憚燕王吞並,這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所以,
付友德和一些淮西人商議之後,認為這次遷都就是翻身的機會。隻要遷都洛陽,朝廷就可以轄製九邊塞王,尤其是燕王。老朱一定會慢慢迴收兵權,交給朝廷兵部。
但兵部的文官在軍中沒有威望,相比之下,殘存的淮西人就是天然的軍中領袖。等藩王吐出兵權,勢必就會落在淮西餘部手中。到時候淮王、吳王奪嫡,擇其一而擁戴,數年之間就翻身站穩了。
因此,
付友德此時坐在李善長小院中,心思已經豁然明白,臉色也漸漸倨傲起來。而李善長乃是老狐狸,嘴角抽搐之際,心裏也已經非常篤定——
果然沒有猜錯!
淮西人準備動了!
他們對藩王的仇恨太大,已經決定力主遷都。
而他李善長乃是淮西人的長輩,又是朝中數一數二的大臣,這次遷都,毫無疑問正是拉攏淮西人,做大實力的時候。
但有一點要非常小心,那就是要一邊走、一邊看,看看皇上到底是什麽心思?再看看燕王的反應有多大。如果燕王反應強烈,那就順勢挑動局勢,引發大亂;如果燕王反應不強,那就幫著淮西人翻身……
想到這裏,
李善長親自給付友德斟茶,笑著說:“這次去洛陽勘察,一定要多問、多看,問什麽呢?就是問耄老……老付啊,你們也都知道,上位最信的,就是地方上的耄老……”
嗯嗯,
付友德趕緊說:“李公,我有數了……不過,洛陽乃是天下之中,自古建都之地,大明雖起於吳,然底定天下,奄有四方,立極於中,乃是天數使然……額,李公以為呢?”
哦,
李善長笑了笑,心想——
你還來套路我?
支持你們,不是不行,可你們要看的不是我,是燕王嘛……
“老付啊,真人麵前不說假話,我也是定遠人,咱們淮西這些年也吃了苦了,受了委屈……老夫愛莫能助啊……此次遷都,老夫就給你交個底,老夫完全支持,絕無二話!”
哦哦,
付友德一下振奮起來:“多謝李公!李公既然沒把我們當外人,那我就放心請教了……額,李公,依你看,燕王那邊?”
嗬嗬,
李善長點點頭:“老夫就擔心這個啊……不止燕王,其他藩王,恐怕也不樂見遷都……老付,你們要心裏有數啊……”
嗯嗯,
付友德一邊點頭,一邊心想——
怎麽可能?
難道燕王還敢撒野不成?
這可是上位的意思,燕王能怎麽樣?
既然李善長支持,那就再好不過,等去洛陽勘察迴來,就讓他聯名,一起上奏遷都!
管他燕王怎麽著?難道還能造反不成?
一念至此,
他感覺今天已經問到了想問的話,李善長這個人一向猥瑣,差不多就行了,於是起身告辭:
“李公保重!”
嗯嗯。
李善長笑了笑:“你們也保重。凡事小心為上。”
“多謝李公。”
付友德帶著手下幾個親信,當即大步離去。
人走後,
王純、陳迪靠過來,王純低聲問:“恩師,他們?他們似乎?”
嗯嗯,
陳迪見他欲言又止,補充說:“恩師,他們這樣,恐怕會誤事啊?”
唉!
李善長歎了口氣:“隨他去吧……此事啊,還是再看看……”
嗯嗯,
兩人也深有同感。
陳迪當了大臣不久,以前一直是個小官,這兩年才知道老朱的厲害,這時想想就有點害怕,忍不住說:
“恩師,皇上真的要遷都?還是……”
最後一句“引蛇出洞”、“拔草尋蛇”,他強忍住不敢說。
李善長嘴角一笑:“看吧……你們啊,先不要摻和,看看再說……”
“是。”
……
與此同時,
北平慶壽寺,氣氛卻已經凝固成冰。
朱棣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機,在禪院中坐立不安,急衝衝踱了幾圈,忍不住問:
“軍師,如何是好?父皇要是遷都,九邊塞王就形同虛設了!下一步必定是削藩啊!”
姚廣孝也感到非常突然,這兩天匯總各地暗樁情報,他隱隱猜到肯定是某個塞王提出的,於是說:“殿下,此事不見得是皇上主動遷都啊……依貧僧看,或者是秦王、晉王所為……”
哦?
當真?
朱棣也考慮過這點,又問:“軍師,有區別嗎?”
姚廣孝略加思索說:“若是皇上所為,應該不會派付友德去勘察……反而是要派劉三吾、方孝孺……正因為是塞王獻策,皇上才讓付友德去,用意恐怕是投石問路啊……”
投石問路?
朱棣一下凜然起來——
難道說,
父皇是試探淮西人?
“試探淮西?”
朱棣脫口而出。
姚廣孝點點頭,又低聲說:“還是試探殿下……”
啊?
唰的一下,
朱棣臉色煞白,第一次感覺到了老朱的厲害。
“軍師,那,那如何是好?”
姚廣孝淡淡抿了口茶:“殿下啊,遷都洛陽,則塞王失勢,淮西人趁機報複啊……此事洞若觀火,沒有絲毫疑問……”
這?
朱棣想了想——
也的確如此!
淮西人肯定是要報仇的,付友德帶著人去勘察之後,必定力推遷都。
到時候朝廷轄製九邊,詔令朝發夕至,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了。
想到這裏,
朱棣忍不住抱怨:“軍師,本王已經上了密奏裁軍了,父皇為何還要猜疑啊?若是遷都成了,本王豈不是?唉……”
想到將來,
朱棣頓感渾身不安。
他自然也深知,老朱這個人為了傳位順利,殺幾個藩王也不會手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