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次任務再完成,獎勵:媒體化和《大明晚報》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塵正悠閑地躺在家中,享受著難得的寧靜。
忽然,耳畔傳來一聲清脆的“叮咚”,如同平靜湖麵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恭喜宿主化解南北榜危機,成功完成第40次任務。”
“獲得獎勵:媒體化。”
蘇塵一愣,眉頭微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媒體化?這是什麽鬼?”
他下意識地打開係統說明,一行行文字映入眼簾,逐漸揭開了這個神秘獎勵的麵紗。
原來,所謂“媒體化”,竟是掌控新聞媒體之大權,尤其是報紙、雜誌這類在當時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傳播工具。
這讓蘇塵感到新奇又興奮,這不就是後世的宣傳口嗎?
這要是運作好了,那可比十萬雄兵厲害多了!
與此同時,係統提示音再次響起,如同錦上添花,為這份喜悅再添一抹亮色。
“10次任務已滿,係統再次給出特別獎勵:周顛仙法。”
蘇塵的眼睛瞬間瞪大,嘴巴微張,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周顛仙法?難道要進入仙朝了?”
這個獎勵,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他反複思忖,漸漸明白了這個獎勵的深意。
或許,這是係統在暗示著什麽,又或許,這是為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埋下伏筆。
蘇塵隱隱感覺到,老朱怕是時日無多了。
這周顛仙法,或許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讓老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得到一絲慰藉,心滿意足地離開。
畢竟,對於這位一手締造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來說,長生不老,或許是他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奢求。
想到這裏,蘇塵的心情變得有些複雜。
……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貿易衙門內,為這繁忙之地添了幾分生機。
蘇塵輕抿一口香茗,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他喚來心腹,低聲吩咐:“去一趟禮部,將相關的文書取來。”
“是,大人。”心腹領命而去,步履匆匆。
蘇塵則開始構思報紙的框架。
不多時,文書取迴。
蘇塵提筆蘸墨,筆走龍蛇,在潔白的紙張上寫下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大明晚報》。
這四個字,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預示著一份嶄新的、足以影響天下的輿論利器即將誕生。
衙門內,一眾屬吏屏息凝神,看著蘇塵忙碌的身影。
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大人,又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大明晚報》的內容,蘇塵早已胸有成竹。
他決定以全國各地的建設成就為主,展現大明朝的繁榮昌盛。
而頭版,自然要留給那位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陛下。
蘇塵精心挑選了老朱的幾件重要事跡,配以生動的畫像,躍然紙上。
《皇上昨日視察寶源局,督促加緊趕製農具,以資春耕》,
這標題,既彰顯了老朱對農事的重視,又體現了朝廷對百姓的關懷。
一切準備就緒,蘇塵將第一期《大明晚報》交給了朱允熥。
“允熥,你親自將這份報紙呈給皇上,務必讓他老人家過目。”
朱允熥接過報紙,隻覺沉甸甸的,這不僅僅是一份報紙,更是一份責任,一份信任。
“安國公,我明白!”朱允熥躬身應道,轉身離去。
奉天殿上,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老朱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而深沉。
朱允熥小心翼翼地將《大明晚報》呈上。
老朱接過報紙,目光緩緩掃過。
當他看到那幅自己勤政辦公的畫像時,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
再往下看,《皇上昨日視察寶源局……》
這標題,這內容,都讓老朱感到十分滿意。
好像看到了天下百姓在自己的治理下,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景象。
老朱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容,反複看了幾遍,越看越是喜歡。
突然,老朱放聲大笑,笑聲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震懾人心。
哈哈哈!
“好!好!好!”老朱連讚三聲,“允熥,這份報紙辦得好!”
朱允熥心中一喜,連忙跪拜道:“皇上勤政愛民,自然要讓天下人知曉……”
嗯嗯,
老朱點點頭,
“允熥,從今往後,這報紙就由你負責。”
老朱目光如炬,語氣堅定,“每天都要將朕的言論、行為刊登出來,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在做什麽,朕在想什麽。”
“另外,”老朱頓了頓,又補充道,“再留出一塊版麵,專門刊發《大誥》,讓百姓們都好好學學,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孫臣遵旨!”朱允熥再次叩首,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感激。
……
往後幾天,朱允熥與蘇塵攜手,每日準時刊發《大明晚報》。
每一期,都特意留出顯著位置刊載《大誥》,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百姓心中的律法天空。
而頭版頭條,則永遠是老朱的身影與聲音,或揮斥方遒,或諄諄教誨。
蘇塵更從翰林院尋來幾位妙筆生花的文士,潤色那些文字。
筆墨間,老朱勤政愛民的形象躍然紙上,仿佛能聽到他那渾厚的嗓音在耳畔迴響,感受到他那熾熱的為民之心。
京城內外,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人們手捧報紙,議論紛紛,言語間充滿了對老朱的敬仰與愛戴。
“瞧瞧,皇上昨兒個又去視察農田了,還親自下地扶犁呢!”一位老農摩挲著報紙上的圖片,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
旁邊一位茶客咂摸著嘴,感慨道:“這《大明晚報》辦得好啊!讓咱老百姓也能知道皇上每天都在忙些啥,心裏頭踏實!”
“可不是嘛!”另一位年輕書生模樣的男子,放下手中茶盞,眉飛色舞地說:“我昨兒個還看到報上說,皇上為了讓咱們能吃上便宜鹽,連夜批閱奏章,跟那些鹽商鬥智鬥勇呢!”
“哎呦,皇上真是為咱們操碎了心啊!”一位賣菜的大嬸聽了,忍不住抹了把眼角。
“你們說,這報紙是誰辦的?真是辦到咱老百姓心坎兒裏去了!”一位老者捋著胡須,好奇地問。
“聽說是吳王殿下和安國公!”有人高聲迴答。
“哦?是他們啊!”眾人恍然大悟,對蘇塵和朱允熥更多了幾分敬佩。
“吳王殿下和安國公真是好樣的!有他們在,咱大明朝肯定能越來越好!”
“那是自然!有皇上掌舵,有吳王殿下和安國公輔佐,咱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各種各樣的議論聲在京城上空迴蕩,如同一曲讚歌,歌頌著老朱的功德,也寄托著百姓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忽然,耳畔傳來一聲清脆的“叮咚”,如同平靜湖麵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恭喜宿主化解南北榜危機,成功完成第40次任務。”
“獲得獎勵:媒體化。”
蘇塵一愣,眉頭微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媒體化?這是什麽鬼?”
他下意識地打開係統說明,一行行文字映入眼簾,逐漸揭開了這個神秘獎勵的麵紗。
原來,所謂“媒體化”,竟是掌控新聞媒體之大權,尤其是報紙、雜誌這類在當時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傳播工具。
這讓蘇塵感到新奇又興奮,這不就是後世的宣傳口嗎?
這要是運作好了,那可比十萬雄兵厲害多了!
與此同時,係統提示音再次響起,如同錦上添花,為這份喜悅再添一抹亮色。
“10次任務已滿,係統再次給出特別獎勵:周顛仙法。”
蘇塵的眼睛瞬間瞪大,嘴巴微張,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周顛仙法?難道要進入仙朝了?”
這個獎勵,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他反複思忖,漸漸明白了這個獎勵的深意。
或許,這是係統在暗示著什麽,又或許,這是為將來可能發生的變故埋下伏筆。
蘇塵隱隱感覺到,老朱怕是時日無多了。
這周顛仙法,或許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讓老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得到一絲慰藉,心滿意足地離開。
畢竟,對於這位一手締造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來說,長生不老,或許是他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奢求。
想到這裏,蘇塵的心情變得有些複雜。
……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貿易衙門內,為這繁忙之地添了幾分生機。
蘇塵輕抿一口香茗,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他喚來心腹,低聲吩咐:“去一趟禮部,將相關的文書取來。”
“是,大人。”心腹領命而去,步履匆匆。
蘇塵則開始構思報紙的框架。
不多時,文書取迴。
蘇塵提筆蘸墨,筆走龍蛇,在潔白的紙張上寫下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大明晚報》。
這四個字,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預示著一份嶄新的、足以影響天下的輿論利器即將誕生。
衙門內,一眾屬吏屏息凝神,看著蘇塵忙碌的身影。
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大人,又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大明晚報》的內容,蘇塵早已胸有成竹。
他決定以全國各地的建設成就為主,展現大明朝的繁榮昌盛。
而頭版,自然要留給那位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陛下。
蘇塵精心挑選了老朱的幾件重要事跡,配以生動的畫像,躍然紙上。
《皇上昨日視察寶源局,督促加緊趕製農具,以資春耕》,
這標題,既彰顯了老朱對農事的重視,又體現了朝廷對百姓的關懷。
一切準備就緒,蘇塵將第一期《大明晚報》交給了朱允熥。
“允熥,你親自將這份報紙呈給皇上,務必讓他老人家過目。”
朱允熥接過報紙,隻覺沉甸甸的,這不僅僅是一份報紙,更是一份責任,一份信任。
“安國公,我明白!”朱允熥躬身應道,轉身離去。
奉天殿上,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老朱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而深沉。
朱允熥小心翼翼地將《大明晚報》呈上。
老朱接過報紙,目光緩緩掃過。
當他看到那幅自己勤政辦公的畫像時,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
再往下看,《皇上昨日視察寶源局……》
這標題,這內容,都讓老朱感到十分滿意。
好像看到了天下百姓在自己的治理下,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景象。
老朱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容,反複看了幾遍,越看越是喜歡。
突然,老朱放聲大笑,笑聲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震懾人心。
哈哈哈!
“好!好!好!”老朱連讚三聲,“允熥,這份報紙辦得好!”
朱允熥心中一喜,連忙跪拜道:“皇上勤政愛民,自然要讓天下人知曉……”
嗯嗯,
老朱點點頭,
“允熥,從今往後,這報紙就由你負責。”
老朱目光如炬,語氣堅定,“每天都要將朕的言論、行為刊登出來,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在做什麽,朕在想什麽。”
“另外,”老朱頓了頓,又補充道,“再留出一塊版麵,專門刊發《大誥》,讓百姓們都好好學學,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孫臣遵旨!”朱允熥再次叩首,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感激。
……
往後幾天,朱允熥與蘇塵攜手,每日準時刊發《大明晚報》。
每一期,都特意留出顯著位置刊載《大誥》,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百姓心中的律法天空。
而頭版頭條,則永遠是老朱的身影與聲音,或揮斥方遒,或諄諄教誨。
蘇塵更從翰林院尋來幾位妙筆生花的文士,潤色那些文字。
筆墨間,老朱勤政愛民的形象躍然紙上,仿佛能聽到他那渾厚的嗓音在耳畔迴響,感受到他那熾熱的為民之心。
京城內外,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人們手捧報紙,議論紛紛,言語間充滿了對老朱的敬仰與愛戴。
“瞧瞧,皇上昨兒個又去視察農田了,還親自下地扶犁呢!”一位老農摩挲著報紙上的圖片,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
旁邊一位茶客咂摸著嘴,感慨道:“這《大明晚報》辦得好啊!讓咱老百姓也能知道皇上每天都在忙些啥,心裏頭踏實!”
“可不是嘛!”另一位年輕書生模樣的男子,放下手中茶盞,眉飛色舞地說:“我昨兒個還看到報上說,皇上為了讓咱們能吃上便宜鹽,連夜批閱奏章,跟那些鹽商鬥智鬥勇呢!”
“哎呦,皇上真是為咱們操碎了心啊!”一位賣菜的大嬸聽了,忍不住抹了把眼角。
“你們說,這報紙是誰辦的?真是辦到咱老百姓心坎兒裏去了!”一位老者捋著胡須,好奇地問。
“聽說是吳王殿下和安國公!”有人高聲迴答。
“哦?是他們啊!”眾人恍然大悟,對蘇塵和朱允熥更多了幾分敬佩。
“吳王殿下和安國公真是好樣的!有他們在,咱大明朝肯定能越來越好!”
“那是自然!有皇上掌舵,有吳王殿下和安國公輔佐,咱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各種各樣的議論聲在京城上空迴蕩,如同一曲讚歌,歌頌著老朱的功德,也寄托著百姓對未來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