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蘇塵:允熥啊,大明晚報不是就為了今天嗎?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貿易衙門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一片斑駁光影。
朱允熥眉宇間籠罩著一層陰霾,他將手中的《大明晚報》輕輕放在桌上,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慮:
“安國公,這幾日京城裏的流言,你也聽說了吧?”
“說什麽我羽翼已豐,有不臣之心……甚至還把當年淮王遇刺的舊賬翻出來,說與我有關……”
“這……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他越說越激動,猛地一拍桌子,茶盞震動,茶水濺出。
蘇塵正悠閑地品著茶,聞言,隻是淡淡一笑。他放下茶盞,不緊不慢地說道:“允熥,稍安勿躁。”
“這些流言,聽得還少嗎?了。”
“你越是生氣,他們就越是得意。”
朱允熥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怒火,但聲音中仍帶著一絲顫抖:
“可是……這些流言傳得沸沸揚揚,若是傳到皇爺爺耳中,我……”
他不敢想象,老朱若是相信了這些流言,會是怎樣的後果。畢竟,老朱這個人是最出名的疑心病。
蘇塵輕輕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看看這個……”
他指了指桌上的報紙,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報紙,是咱們的喉舌,可以引導輿論,澄清事實。”
“我辦這個報紙,就是為了今天……放心吧!”
朱允熥聽了,眼中燃起一絲希望,但仍有些擔憂:
“安國公,具體該如何應對?總不能任由這些流言繼續傳播下去吧?”
蘇塵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這有何難?咱們隻需如此這般……”
他湊近朱允熥,低聲耳語了幾句。
朱允熥聽了,眼睛越來越亮,連連點頭,臉上露出了欽佩的神色。
“安國公,妙啊!此計甚妙!”
“我這就去安排!”
他迫不及待地站起身,風風火火地走出了貿易衙門。
……
錦衣衛衙門,向來是京城百姓避之不及的所在。
那高聳的圍牆,陰森的大門,以及進進出出的錦衣衛,都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然而,此刻,朱允熥卻昂首闊步地走了進去。
他奉蘇塵之命,前來與錦衣衛指揮使吳風商議要事。
吳風見到朱允熥,連忙起身迎接,態度恭敬。
“吳王殿下,您怎麽來了?”
“有何吩咐,您盡管說!”
朱允熥也不客套,開門見山地說道:
“吳大人,本王今日前來,是有一事相求。”
“最近京城裏的流言,想必你也聽說了吧?”
吳風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這些流言,卑職已經有所耳聞。”
“都是些無稽之談,卑職正準備派人調查。”
朱允熥微微一笑,說道:
“吳大人,調查自然是要調查的。”
“不過,眼下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安國公的意思,是想借錦衣衛的名義,在《大明晚報》上發一條消息。”
“就說……錦衣衛正在密切關注京城最近的輿情動態,對那些造謠生事之人,絕不姑息!”
吳風聽了,頓時明白了蘇塵的用意。
這招,高明啊!
錦衣衛的威名,足以震懾那些宵小之輩。
隻要這條消息一發出去,那些造謠的人,肯定會嚇得屁滾尿流,不敢再胡說八道。
“吳王殿下放心,卑職這就去辦!”
吳風立刻答應下來,轉身吩咐手下人去準備。
……
次日,《大明晚報》如期發行。
在報紙的顯眼位置,刊登了一條醒目的消息:
“錦衣衛近日密切關注京城輿情,對造謠生事者,絕不姑息!”
這條消息,雖然隻有短短幾句話,卻如同一道驚雷,在京城上空炸響。
那些原本還在傳播流言的人,看到這條消息,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錦衣衛是什麽地方?
那是皇上的耳目,是專門負責偵緝、抓捕、審訊的機構。
落到錦衣衛手裏,不死也得脫層皮!
一時間,京城裏的流言,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些造謠的人,一個個都成了縮頭烏龜,生怕被錦衣衛盯上。
……
汪廣洋府邸,一掃前幾日的凝重,此刻洋溢著輕鬆愉悅的氣氛。
廳內,陽光透過鏤空窗欞,灑下斑駁光影,映照著眾人喜笑顏開的麵容。
“哈哈哈哈!妙!妙啊!”胡楨撚著胡須,撫掌大笑,
“錦衣衛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那些造謠生事的鼠輩,這下可嚇破膽了!”
吳沉也忍不住擊節讚歎:“安國公這一手,高明!實在是高明!”
“不僅平息了流言,還讓百姓們對朝廷更加敬畏,一舉兩得啊!”
方孝孺坐在椅上,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隻覺一股暖流湧入心田,
之前的擔憂與焦慮,此刻都煙消雲散了。
“諸位大人,錦衣衛雖能震懾一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方孝孺放下茶盞,緩緩說道,
“要徹底扭轉輿論,還需從根源入手,正本清源。”
汪廣洋點了點頭,深以為然:“奉和所言極是。”
“錦衣衛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要讓百姓們真正明白是非曲直,還需靠教化,靠引導。”
“奉和,你有何良策?”胡楨看向方孝孺,問道。
方孝孺眼中閃過一道亮光,他站起身來,
走到桌案前,拿起筆,蘸飽了墨,
在一張潔白的宣紙上,揮毫寫下幾個大字。
“諸位大人請看!”方孝孺將宣紙展開,
上麵赫然寫著:“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我打算在《儒報》上,發表一篇社論,”
方孝孺目光炯炯,語氣堅定,
“就以這八個字為題,詳細闡述皇上施政的仁德,駁斥那些流言的荒謬之處。在訴說安國公的種種善政……”
“讓百姓們明白,誰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的人!”
“好!好主意!”吳沉拍手叫好,
“奉和兄這一手,可謂是撥雲見日,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胡楨也捋著胡須,連連點頭:“嗯,此文一出,定能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
“那些宵小之輩,再想興風作浪,可就難了!”
汪廣洋望著方孝孺,眼中充滿了讚賞。
“奉和,此事就交給你了。”
“你放手去做,我們都支持你!”
方孝孺拱手道:“多謝諸位大人信任,孝孺定不辱命!”
朱允熥眉宇間籠罩著一層陰霾,他將手中的《大明晚報》輕輕放在桌上,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慮:
“安國公,這幾日京城裏的流言,你也聽說了吧?”
“說什麽我羽翼已豐,有不臣之心……甚至還把當年淮王遇刺的舊賬翻出來,說與我有關……”
“這……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他越說越激動,猛地一拍桌子,茶盞震動,茶水濺出。
蘇塵正悠閑地品著茶,聞言,隻是淡淡一笑。他放下茶盞,不緊不慢地說道:“允熥,稍安勿躁。”
“這些流言,聽得還少嗎?了。”
“你越是生氣,他們就越是得意。”
朱允熥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怒火,但聲音中仍帶著一絲顫抖:
“可是……這些流言傳得沸沸揚揚,若是傳到皇爺爺耳中,我……”
他不敢想象,老朱若是相信了這些流言,會是怎樣的後果。畢竟,老朱這個人是最出名的疑心病。
蘇塵輕輕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看看這個……”
他指了指桌上的報紙,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報紙,是咱們的喉舌,可以引導輿論,澄清事實。”
“我辦這個報紙,就是為了今天……放心吧!”
朱允熥聽了,眼中燃起一絲希望,但仍有些擔憂:
“安國公,具體該如何應對?總不能任由這些流言繼續傳播下去吧?”
蘇塵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這有何難?咱們隻需如此這般……”
他湊近朱允熥,低聲耳語了幾句。
朱允熥聽了,眼睛越來越亮,連連點頭,臉上露出了欽佩的神色。
“安國公,妙啊!此計甚妙!”
“我這就去安排!”
他迫不及待地站起身,風風火火地走出了貿易衙門。
……
錦衣衛衙門,向來是京城百姓避之不及的所在。
那高聳的圍牆,陰森的大門,以及進進出出的錦衣衛,都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然而,此刻,朱允熥卻昂首闊步地走了進去。
他奉蘇塵之命,前來與錦衣衛指揮使吳風商議要事。
吳風見到朱允熥,連忙起身迎接,態度恭敬。
“吳王殿下,您怎麽來了?”
“有何吩咐,您盡管說!”
朱允熥也不客套,開門見山地說道:
“吳大人,本王今日前來,是有一事相求。”
“最近京城裏的流言,想必你也聽說了吧?”
吳風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這些流言,卑職已經有所耳聞。”
“都是些無稽之談,卑職正準備派人調查。”
朱允熥微微一笑,說道:
“吳大人,調查自然是要調查的。”
“不過,眼下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安國公的意思,是想借錦衣衛的名義,在《大明晚報》上發一條消息。”
“就說……錦衣衛正在密切關注京城最近的輿情動態,對那些造謠生事之人,絕不姑息!”
吳風聽了,頓時明白了蘇塵的用意。
這招,高明啊!
錦衣衛的威名,足以震懾那些宵小之輩。
隻要這條消息一發出去,那些造謠的人,肯定會嚇得屁滾尿流,不敢再胡說八道。
“吳王殿下放心,卑職這就去辦!”
吳風立刻答應下來,轉身吩咐手下人去準備。
……
次日,《大明晚報》如期發行。
在報紙的顯眼位置,刊登了一條醒目的消息:
“錦衣衛近日密切關注京城輿情,對造謠生事者,絕不姑息!”
這條消息,雖然隻有短短幾句話,卻如同一道驚雷,在京城上空炸響。
那些原本還在傳播流言的人,看到這條消息,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錦衣衛是什麽地方?
那是皇上的耳目,是專門負責偵緝、抓捕、審訊的機構。
落到錦衣衛手裏,不死也得脫層皮!
一時間,京城裏的流言,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些造謠的人,一個個都成了縮頭烏龜,生怕被錦衣衛盯上。
……
汪廣洋府邸,一掃前幾日的凝重,此刻洋溢著輕鬆愉悅的氣氛。
廳內,陽光透過鏤空窗欞,灑下斑駁光影,映照著眾人喜笑顏開的麵容。
“哈哈哈哈!妙!妙啊!”胡楨撚著胡須,撫掌大笑,
“錦衣衛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那些造謠生事的鼠輩,這下可嚇破膽了!”
吳沉也忍不住擊節讚歎:“安國公這一手,高明!實在是高明!”
“不僅平息了流言,還讓百姓們對朝廷更加敬畏,一舉兩得啊!”
方孝孺坐在椅上,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隻覺一股暖流湧入心田,
之前的擔憂與焦慮,此刻都煙消雲散了。
“諸位大人,錦衣衛雖能震懾一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方孝孺放下茶盞,緩緩說道,
“要徹底扭轉輿論,還需從根源入手,正本清源。”
汪廣洋點了點頭,深以為然:“奉和所言極是。”
“錦衣衛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要讓百姓們真正明白是非曲直,還需靠教化,靠引導。”
“奉和,你有何良策?”胡楨看向方孝孺,問道。
方孝孺眼中閃過一道亮光,他站起身來,
走到桌案前,拿起筆,蘸飽了墨,
在一張潔白的宣紙上,揮毫寫下幾個大字。
“諸位大人請看!”方孝孺將宣紙展開,
上麵赫然寫著:“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我打算在《儒報》上,發表一篇社論,”
方孝孺目光炯炯,語氣堅定,
“就以這八個字為題,詳細闡述皇上施政的仁德,駁斥那些流言的荒謬之處。在訴說安國公的種種善政……”
“讓百姓們明白,誰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的人!”
“好!好主意!”吳沉拍手叫好,
“奉和兄這一手,可謂是撥雲見日,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胡楨也捋著胡須,連連點頭:“嗯,此文一出,定能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
“那些宵小之輩,再想興風作浪,可就難了!”
汪廣洋望著方孝孺,眼中充滿了讚賞。
“奉和,此事就交給你了。”
“你放手去做,我們都支持你!”
方孝孺拱手道:“多謝諸位大人信任,孝孺定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