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老朱:允熥啊,你恨不恨咱?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允熥的心猛地一跳!
來了!
他瞬間想起了蘇塵在烏衣巷老宅裏問他的話。
——“如果……你皇爺爺跟你說……”
——“你,信嗎?”
一股寒意,瞬間從腳底竄到了頭頂。
他感到後背滲出了冷汗。
他定了定神,低下頭,聲音有些幹澀地迴答:“孫兒……不知。”
老朱似乎並沒有在意他的迴答,依舊望著遠方,語氣平靜地繼續說道:
“那是因為,咱大明,需要的是一個守成之君。”
“一個能夠穩穩當當,將咱打下的江山,傳承下去的君主。”
“而不是……宋神宗那樣的變法之君。”
老朱的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警告。
“變法,變法……”
“步子邁得太大,扯著了筋骨,是要亡國的。”
朱允熥的心髒,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攥住。
守成?
不變法?
那新政呢?
安國公呢?
天下萬民呢?
他感覺自己的腦子亂成了一團麻。
老朱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掙紮,轉過身,目光如炬地看著他。
那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
“允熥啊。”
老朱的語氣忽然放緩和了一些,甚至帶上了一絲長輩的溫情。
“皇爺爺知道,這些日子,你心裏不好受。”
“咱一直沒有給你明確的支持,你……恨不恨咱?”
朱允熥猛地抬頭,對上那雙深邃的眼睛。
恨嗎?
說一點都沒有,那是假的。
他咬了咬嘴唇,最終還是選擇了誠實,聲音低低地道:“……有一點。”
老朱點了點頭,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意外。
他歎了口氣,向前走了一步,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
“允熥。”
“今日,咱給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
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鄭重。
“隻要你答應咱,安安穩穩地,做個守成之君。”
“不再去折騰那些……新政,變法。”
“咱,就讓你親政。”
“這個大明的江山,咱就放心地交給你。”
轟!
朱允熥隻覺得腦子裏一聲巨響!
親政?!
皇爺爺……竟然許諾讓他親政?!
隻要他……放棄新政?放棄安國公?
巨大的誘惑,如同潮水般向他湧來!
他幾乎要站立不穩。
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卻發現喉嚨幹澀得發不出任何聲音。
答應?還是不答應?
答應,唾手可得的就是皇權!是皇爺爺的認可!
不答應……
他不敢想那後果。
他下意識地想要跪下,卻又強行忍住。
蘇塵的話,再次在他耳邊響起。
——“能夠不為別人的喜惡所動搖,這,才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
——“那將會是一個無法挽迴的曆史性錯誤。”
汗水,已經浸透了他的內衫。
他就那樣僵直地站著,既不答應,也不拒絕。
時間,仿佛又一次凝固了。
不知過了多久。
老朱看著他那張蒼白卻倔強的臉,最終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
“罷了。”
“你……好好考慮考慮吧。”
“咱……也需要再考慮考慮……”
老朱轉過身,不再看他,重新望向那沉沉的夜色,以及夜色中無邊無際的大明江山。
高台上的風,更冷了。
……
淮王府。
朱允炆坐在書案後,臉色陰沉得幾乎能滴出水來。
怎麽會這樣?
那個他從未放在眼裏的弟弟,朱允熥,當上皇太孫才區區一個月!
一個月啊!
那該死的科舉改革,竟然真的在各地掀起了波瀾?
那些泥腿子出身的新衙門,竟然真的敢執行東宮的命令?
朱允炆捏緊了拳頭,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他感覺自己像個笑話。
精心布置的輿論攻勢,仿佛石沉大海,連個響動都沒聽到多少,反而讓朱允熥借機立威了?
昨日收到四叔朱棣的密信,字裏行間透出的催促和許諾,更是讓他心煩意亂。
不能再等了。
他強壓下心頭的躁動,目光掃過麵前的幾位心腹。
劉三吾,齊泰,黃子澄,還有……方孝孺。
這幾個月,他一直刻意低調,但現在,顧不上了。
“都說說吧。”朱允炆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東宮那個所謂的科舉改革,你們怎麽看?”
話音剛落,齊泰第一個站了出來,麵色漲紅,語氣激烈。
“殿下!此乃動搖國本之舉!”
“廢棄經義,專取算學格物之流,是毀我儒家千年道統,亂我大明取士之基!”
“長此以往,朝堂之上,盡是些市井小吏,商賈之徒,成何體統!”
黃子澄微微頷首,補充道:“齊大人所言極是。更何況,此令繞開中書,無視六部,僅憑東宮印璽便下達地方,已是壞了規矩。若不及時製止,恐後患無窮。”
劉三吾捋著胡須,痛心疾首:“聖賢之道,豈容如此踐踏?此風絕不可長!”
朱允炆的目光,落在了從剛才起就一直沉默的方孝孺身上。
“孝孺,你的意思呢?”
方孝孺眉頭微蹙,似乎在斟酌言辭。
他抬起頭,眼中帶著幾分複雜。
“殿下,若論取士之法,自當以聖賢經義為本,此乃不易之論。”
他頓了頓,話鋒卻微微一轉。
“然……算學、格物等,亦非全無用處。蘇……安國公此前推行新政,於國計民生,確有補益之處。”
“隻是……”方孝孺的聲音低沉下來,“如今這般,將此等‘雜學’列為取士標準,甚至淩駕於經義之上,未免……過於激進,恐引天下讀書人非議。”
他的話,讓齊泰等人眉頭皺得更緊,顯然不滿意他這模棱兩可的態度。
朱允炆心中冷哼一聲,方孝孺這點心思,他豈能看不出來?
不過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
“那依你們看,天下讀書人,對此事是何反應?”朱允炆追問,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引導。
這一次,眾人的迴答倒是統一了。
“迴殿下,天下士子,無不視此為奇恥大辱!”齊泰斬釘截鐵。
“各地儒院學宮,群情激憤,皆言此舉乃亂政!”黃子澄附和。
劉三吾更是激動道:“老夫已收到無數門生故舊來信,皆願為維護聖道,奔走疾唿!”
朱允炆聽著,臉上的陰霾似乎散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冷酷的決斷。
好。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天下讀書人都反對……那就讓這股反對的力量,再猛烈些吧!
四叔的信中說得對,要掀起更大的風浪!
朱允熥,蘇塵……你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來了!
他瞬間想起了蘇塵在烏衣巷老宅裏問他的話。
——“如果……你皇爺爺跟你說……”
——“你,信嗎?”
一股寒意,瞬間從腳底竄到了頭頂。
他感到後背滲出了冷汗。
他定了定神,低下頭,聲音有些幹澀地迴答:“孫兒……不知。”
老朱似乎並沒有在意他的迴答,依舊望著遠方,語氣平靜地繼續說道:
“那是因為,咱大明,需要的是一個守成之君。”
“一個能夠穩穩當當,將咱打下的江山,傳承下去的君主。”
“而不是……宋神宗那樣的變法之君。”
老朱的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警告。
“變法,變法……”
“步子邁得太大,扯著了筋骨,是要亡國的。”
朱允熥的心髒,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攥住。
守成?
不變法?
那新政呢?
安國公呢?
天下萬民呢?
他感覺自己的腦子亂成了一團麻。
老朱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掙紮,轉過身,目光如炬地看著他。
那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
“允熥啊。”
老朱的語氣忽然放緩和了一些,甚至帶上了一絲長輩的溫情。
“皇爺爺知道,這些日子,你心裏不好受。”
“咱一直沒有給你明確的支持,你……恨不恨咱?”
朱允熥猛地抬頭,對上那雙深邃的眼睛。
恨嗎?
說一點都沒有,那是假的。
他咬了咬嘴唇,最終還是選擇了誠實,聲音低低地道:“……有一點。”
老朱點了點頭,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意外。
他歎了口氣,向前走了一步,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
“允熥。”
“今日,咱給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
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鄭重。
“隻要你答應咱,安安穩穩地,做個守成之君。”
“不再去折騰那些……新政,變法。”
“咱,就讓你親政。”
“這個大明的江山,咱就放心地交給你。”
轟!
朱允熥隻覺得腦子裏一聲巨響!
親政?!
皇爺爺……竟然許諾讓他親政?!
隻要他……放棄新政?放棄安國公?
巨大的誘惑,如同潮水般向他湧來!
他幾乎要站立不穩。
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卻發現喉嚨幹澀得發不出任何聲音。
答應?還是不答應?
答應,唾手可得的就是皇權!是皇爺爺的認可!
不答應……
他不敢想那後果。
他下意識地想要跪下,卻又強行忍住。
蘇塵的話,再次在他耳邊響起。
——“能夠不為別人的喜惡所動搖,這,才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
——“那將會是一個無法挽迴的曆史性錯誤。”
汗水,已經浸透了他的內衫。
他就那樣僵直地站著,既不答應,也不拒絕。
時間,仿佛又一次凝固了。
不知過了多久。
老朱看著他那張蒼白卻倔強的臉,最終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
“罷了。”
“你……好好考慮考慮吧。”
“咱……也需要再考慮考慮……”
老朱轉過身,不再看他,重新望向那沉沉的夜色,以及夜色中無邊無際的大明江山。
高台上的風,更冷了。
……
淮王府。
朱允炆坐在書案後,臉色陰沉得幾乎能滴出水來。
怎麽會這樣?
那個他從未放在眼裏的弟弟,朱允熥,當上皇太孫才區區一個月!
一個月啊!
那該死的科舉改革,竟然真的在各地掀起了波瀾?
那些泥腿子出身的新衙門,竟然真的敢執行東宮的命令?
朱允炆捏緊了拳頭,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他感覺自己像個笑話。
精心布置的輿論攻勢,仿佛石沉大海,連個響動都沒聽到多少,反而讓朱允熥借機立威了?
昨日收到四叔朱棣的密信,字裏行間透出的催促和許諾,更是讓他心煩意亂。
不能再等了。
他強壓下心頭的躁動,目光掃過麵前的幾位心腹。
劉三吾,齊泰,黃子澄,還有……方孝孺。
這幾個月,他一直刻意低調,但現在,顧不上了。
“都說說吧。”朱允炆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東宮那個所謂的科舉改革,你們怎麽看?”
話音剛落,齊泰第一個站了出來,麵色漲紅,語氣激烈。
“殿下!此乃動搖國本之舉!”
“廢棄經義,專取算學格物之流,是毀我儒家千年道統,亂我大明取士之基!”
“長此以往,朝堂之上,盡是些市井小吏,商賈之徒,成何體統!”
黃子澄微微頷首,補充道:“齊大人所言極是。更何況,此令繞開中書,無視六部,僅憑東宮印璽便下達地方,已是壞了規矩。若不及時製止,恐後患無窮。”
劉三吾捋著胡須,痛心疾首:“聖賢之道,豈容如此踐踏?此風絕不可長!”
朱允炆的目光,落在了從剛才起就一直沉默的方孝孺身上。
“孝孺,你的意思呢?”
方孝孺眉頭微蹙,似乎在斟酌言辭。
他抬起頭,眼中帶著幾分複雜。
“殿下,若論取士之法,自當以聖賢經義為本,此乃不易之論。”
他頓了頓,話鋒卻微微一轉。
“然……算學、格物等,亦非全無用處。蘇……安國公此前推行新政,於國計民生,確有補益之處。”
“隻是……”方孝孺的聲音低沉下來,“如今這般,將此等‘雜學’列為取士標準,甚至淩駕於經義之上,未免……過於激進,恐引天下讀書人非議。”
他的話,讓齊泰等人眉頭皺得更緊,顯然不滿意他這模棱兩可的態度。
朱允炆心中冷哼一聲,方孝孺這點心思,他豈能看不出來?
不過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
“那依你們看,天下讀書人,對此事是何反應?”朱允炆追問,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引導。
這一次,眾人的迴答倒是統一了。
“迴殿下,天下士子,無不視此為奇恥大辱!”齊泰斬釘截鐵。
“各地儒院學宮,群情激憤,皆言此舉乃亂政!”黃子澄附和。
劉三吾更是激動道:“老夫已收到無數門生故舊來信,皆願為維護聖道,奔走疾唿!”
朱允炆聽著,臉上的陰霾似乎散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冷酷的決斷。
好。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天下讀書人都反對……那就讓這股反對的力量,再猛烈些吧!
四叔的信中說得對,要掀起更大的風浪!
朱允熥,蘇塵……你們的好日子,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