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曆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盡管對公孫瓚這個人並沒有太多的好感,但諸侯們仍然決定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既不去刻意得罪他,也不會主動去幫助他。這種心態似乎在眾多諸侯中相當普遍。
北方地區氣候嚴寒,條件艱苦,除了擁有大量的戰馬資源外,並沒有太多其他吸引人的地方。戰馬也不單單是幽州才有,不論是冀州還是並州隻要是邊塞之地皆是有馬匹的生意。
因此,諸侯們自然不會對這片土地產生過多的覬覦之心。
那些遊牧民族在諸侯們眼中就如同土雞瓦狗一般脆弱不堪。然而,要想討伐他們,卻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而且,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教育觀念使得諸侯們不會像公孫瓚那樣對遊牧民族采取殺伐果斷的手段。這樣一來,遊牧民族就會像野草一樣,即使被火燒盡,隻要春風一吹,又會重新生長起來。
無論是林北還是公孫瓚,他們若想占據北方這片土地,卻沒有盛產糧食的大州作為依靠,那麽對於其他諸侯來說,他們的失敗和滅亡都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公孫瓚環顧四周,看著同僚們冷漠的麵孔,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孤獨和無助。他仿佛置身於一片荒蕪的沙漠中,周圍空無一人,隻有自己在風沙中艱難前行。這種感覺讓他感到無比的迷茫和失落,仿佛整個世界都離他而去。
然而,就在公孫瓚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身影如同一道閃電般劃破了黑暗。這個身影高大而偉岸,給人一種無比的安全感。公孫瓚定睛一看,竟然是劉備劉玄德!在這一刻,劉備在公孫瓚的眼中仿佛變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小金人,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隻見劉備麵帶微笑,緩緩地站起身來,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他走到公孫瓚身邊,伸出雙手,一隻手拉住公孫瓚的手,另一隻手則輕輕地拍打著公孫瓚被拉著的那隻手的手背,溫柔地說道:“伯珪,不要害怕,他們不去幫你,我來幫你!”
這簡單的一句話,如同一股暖流,瞬間溫暖了公孫瓚的心。他感受到了劉備的真誠和善意,心中的孤獨和無助也隨之煙消雲散。這一刻,公孫瓚深刻地體會到了“報之以李還之以桃”的含義,劉備的舉動讓他明白了什麽是真正的友情和義氣。
而在一旁的袁術,看到這一幕,嘴裏不禁嘀咕起來:“這兩個人簡直就是絕配!一個是即將落寞的世家公子哥,一個是不知道真假的皇親國戚,真是太般配了!”袁術的話語中充滿了諷刺和不屑,但公孫瓚和劉備並沒有在意,他們的眼中隻有彼此的支持和信任。
袁紹用一種充滿埋怨的目光死死地盯著袁術,那眼神就好像在說:“袁公路啊袁公路!你可別再胡言亂語了,要是把公孫瓚給逼急了,他可是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的啊!”
袁術顯然也注意到了袁紹的這一目光,他稍微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慢態度,原本還在嘟囔個不停的嘴巴也突然閉上了,不過他的眼睛卻並沒有閑著,而是開始在大堂內四處掃視起來,似乎想要從這大堂的各個格局中找出一些毛病或者瑕疵來。
很明顯,袁術這完全就是一種沒事找事的心態。
對於自己的這位族兄,袁紹其實也是相當無語的。要知道,袁氏一族可是四世三公,門第顯赫,族中的長輩們本來是打算將袁術培養成才的,隻可惜後來發現袁術的發展有些走偏了,於是便轉而開始扶持袁紹。
然而,這樣一來,袁術的教育就被忽視了,久而久之,袁術就養成了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嘴巴比較臭,而且總是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再加上他有著強大的家庭背景作為後盾,更是讓他變得天不怕地不怕,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了剛才那些言論。
諸侯們對於公孫瓚的困境竟然如此冷漠,這實在讓人感到心寒。然而,作為聯軍盟主的袁紹,他不能像其他諸侯那樣無動於衷。於是,袁紹決定給公孫瓚一些象征性的援助,以顯示自己作為盟主的責任和擔當。
袁紹給公孫瓚送去了一些糧草和裝備,雖然數量有限,但至少算是一種表示。這一舉動讓公孫瓚感到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袁紹會完全無視他的請求。然而,公孫瓚心裏也明白,這隻是袁紹為了應付他而采取的手段,並非真心實意的幫助。
此次的會議,就在袁紹向公孫瓚施以恩惠中悄然結束,諸侯們匆匆離場,心裏別提多開心了,公孫瓚和之前離去的孫堅待遇是一樣的,隻是撥給了對方一些他們所帶來的糧草而已。不用他們付出當然散場的時候開心咯。
至於公孫瓚原本南下帶來的糧草,袁紹則一分不少地全部歸還給了他。這看似公平合理,但實際上卻是袁紹的一個計謀。他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堵住公孫瓚的嘴,讓他無法再拿貪墨糧草的事情來要挾自己。
畢竟,公孫瓚手中掌握著袁紹等人貪墨糧草的把柄。如果公孫瓚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那麽袁紹等人將會麵臨巨大的輿論壓力和聲譽損失。所以,袁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來安撫公孫瓚,以免他把事情鬧大。
而袁紹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歸還公孫瓚的糧草,是因為他有袁術這個可靠的盟友在背後支持。袁術負責看管糧草,他可以幫助袁紹在賬麵上做手腳,給予給公孫瓚的糧草的來源其實也很簡單。從其餘諸侯的糧草中調撥彌補給予公孫瓚糧草所產生的空缺。
這樣一來,袁紹既不用真正拿出太多的糧草就能堵住公孫瓚的嘴,讓其無話可說,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一切都塵埃落定後,袁紹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心裏同樣的不得勁,前幾天的孫堅,今日的公孫瓚,往後呢?多事給對方足額的糧草才打發走,以後有別的諸侯有樣學樣怎麽辦?
袁紹陷入了沉思之中。
盡管對公孫瓚這個人並沒有太多的好感,但諸侯們仍然決定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既不去刻意得罪他,也不會主動去幫助他。這種心態似乎在眾多諸侯中相當普遍。
北方地區氣候嚴寒,條件艱苦,除了擁有大量的戰馬資源外,並沒有太多其他吸引人的地方。戰馬也不單單是幽州才有,不論是冀州還是並州隻要是邊塞之地皆是有馬匹的生意。
因此,諸侯們自然不會對這片土地產生過多的覬覦之心。
那些遊牧民族在諸侯們眼中就如同土雞瓦狗一般脆弱不堪。然而,要想討伐他們,卻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而且,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教育觀念使得諸侯們不會像公孫瓚那樣對遊牧民族采取殺伐果斷的手段。這樣一來,遊牧民族就會像野草一樣,即使被火燒盡,隻要春風一吹,又會重新生長起來。
無論是林北還是公孫瓚,他們若想占據北方這片土地,卻沒有盛產糧食的大州作為依靠,那麽對於其他諸侯來說,他們的失敗和滅亡都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公孫瓚環顧四周,看著同僚們冷漠的麵孔,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孤獨和無助。他仿佛置身於一片荒蕪的沙漠中,周圍空無一人,隻有自己在風沙中艱難前行。這種感覺讓他感到無比的迷茫和失落,仿佛整個世界都離他而去。
然而,就在公孫瓚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身影如同一道閃電般劃破了黑暗。這個身影高大而偉岸,給人一種無比的安全感。公孫瓚定睛一看,竟然是劉備劉玄德!在這一刻,劉備在公孫瓚的眼中仿佛變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小金人,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隻見劉備麵帶微笑,緩緩地站起身來,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他走到公孫瓚身邊,伸出雙手,一隻手拉住公孫瓚的手,另一隻手則輕輕地拍打著公孫瓚被拉著的那隻手的手背,溫柔地說道:“伯珪,不要害怕,他們不去幫你,我來幫你!”
這簡單的一句話,如同一股暖流,瞬間溫暖了公孫瓚的心。他感受到了劉備的真誠和善意,心中的孤獨和無助也隨之煙消雲散。這一刻,公孫瓚深刻地體會到了“報之以李還之以桃”的含義,劉備的舉動讓他明白了什麽是真正的友情和義氣。
而在一旁的袁術,看到這一幕,嘴裏不禁嘀咕起來:“這兩個人簡直就是絕配!一個是即將落寞的世家公子哥,一個是不知道真假的皇親國戚,真是太般配了!”袁術的話語中充滿了諷刺和不屑,但公孫瓚和劉備並沒有在意,他們的眼中隻有彼此的支持和信任。
袁紹用一種充滿埋怨的目光死死地盯著袁術,那眼神就好像在說:“袁公路啊袁公路!你可別再胡言亂語了,要是把公孫瓚給逼急了,他可是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的啊!”
袁術顯然也注意到了袁紹的這一目光,他稍微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慢態度,原本還在嘟囔個不停的嘴巴也突然閉上了,不過他的眼睛卻並沒有閑著,而是開始在大堂內四處掃視起來,似乎想要從這大堂的各個格局中找出一些毛病或者瑕疵來。
很明顯,袁術這完全就是一種沒事找事的心態。
對於自己的這位族兄,袁紹其實也是相當無語的。要知道,袁氏一族可是四世三公,門第顯赫,族中的長輩們本來是打算將袁術培養成才的,隻可惜後來發現袁術的發展有些走偏了,於是便轉而開始扶持袁紹。
然而,這樣一來,袁術的教育就被忽視了,久而久之,袁術就養成了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比如嘴巴比較臭,而且總是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再加上他有著強大的家庭背景作為後盾,更是讓他變得天不怕地不怕,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了剛才那些言論。
諸侯們對於公孫瓚的困境竟然如此冷漠,這實在讓人感到心寒。然而,作為聯軍盟主的袁紹,他不能像其他諸侯那樣無動於衷。於是,袁紹決定給公孫瓚一些象征性的援助,以顯示自己作為盟主的責任和擔當。
袁紹給公孫瓚送去了一些糧草和裝備,雖然數量有限,但至少算是一種表示。這一舉動讓公孫瓚感到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袁紹會完全無視他的請求。然而,公孫瓚心裏也明白,這隻是袁紹為了應付他而采取的手段,並非真心實意的幫助。
此次的會議,就在袁紹向公孫瓚施以恩惠中悄然結束,諸侯們匆匆離場,心裏別提多開心了,公孫瓚和之前離去的孫堅待遇是一樣的,隻是撥給了對方一些他們所帶來的糧草而已。不用他們付出當然散場的時候開心咯。
至於公孫瓚原本南下帶來的糧草,袁紹則一分不少地全部歸還給了他。這看似公平合理,但實際上卻是袁紹的一個計謀。他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堵住公孫瓚的嘴,讓他無法再拿貪墨糧草的事情來要挾自己。
畢竟,公孫瓚手中掌握著袁紹等人貪墨糧草的把柄。如果公孫瓚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那麽袁紹等人將會麵臨巨大的輿論壓力和聲譽損失。所以,袁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來安撫公孫瓚,以免他把事情鬧大。
而袁紹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歸還公孫瓚的糧草,是因為他有袁術這個可靠的盟友在背後支持。袁術負責看管糧草,他可以幫助袁紹在賬麵上做手腳,給予給公孫瓚的糧草的來源其實也很簡單。從其餘諸侯的糧草中調撥彌補給予公孫瓚糧草所產生的空缺。
這樣一來,袁紹既不用真正拿出太多的糧草就能堵住公孫瓚的嘴,讓其無話可說,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一切都塵埃落定後,袁紹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心裏同樣的不得勁,前幾天的孫堅,今日的公孫瓚,往後呢?多事給對方足額的糧草才打發走,以後有別的諸侯有樣學樣怎麽辦?
袁紹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