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豫州內患的緣由。
老曹給的太多了,隻能幫他打天下 作者:閔某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望著漫不經心的袁術,閻象是氣的嘴角連連抽搐,但乃是耐著興致迴答道:
“迴稟陛下....如今據我統計,僅汝南廬江一帶受波及之民眾,已經多達百萬!”
“而這些叛軍人數,最少也有了八九萬之眾!”
“什麽!”原本還把玩龍椅扶手的袁術,聽到這具體數字後,立即被驚的坐正了身形,怒氣衝衝的斥責道:
“閻象!你在幹什麽!為何讓反賊聚集了如此之多,才上報!早幹什麽去了!”
閻象:????
?的,自己當初怎麽就眼瞎,輔佐了個這麽個玩意!老子不幹了!
聽到袁術直接將黑鍋甩到自己臉上,雖然閻象氣的是恨不得當場指著袁術鼻子臭罵一頓後,冷哼一聲,轉身離去。
但思慮再三後,閻象還是長歎一聲,轉而解釋道:
“主公,這段時間,數次說有要事稟報,但都宮內侍衛,阻攔在外,才導致未能及時將此事告知....”
聽到對方的說辭,袁術微微一愣,立即想起,自己在登基前,確實按照於吉仙師的吩咐,沐浴更衣戒除葷腥,有著十多天沒有麵見自己這些文臣武將。
然而,袁術此時,雖然發現了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但卻也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當下便轉而冷哼道:
“哼!就算不能見我,就不能寫個奏折,讓人轉送我的手中嗎?”
“這....如今這十多日,臣一日兩奏,從未有過間斷,陛下為何說臣沒有上書奏折?”
“這下闖禍了!”聽到閻象的迴答,楊弘不由的埋低了腦袋,在心中暗暗叫苦起來。
果然,下一刻暴怒的袁術,那充滿怒意的視線,便挪到了楊弘身上後,冰冷的問道:
“楊愛卿!這幾日,奏折都是你在處理吧!為何我從未聽你提及過,閻愛卿上書一事!”
“這.....”
由於閻象不如楊弘會察言觀色阿諛奉承,又因閻象不讚成袁術稱帝之舉,惹得袁術不快。
故而,在袁術麵前閻象遠不如楊弘的勢。
雖然閻象呈上來的奏折,楊弘看過一兩封,但心中並沒有當迴事。
再加上楊弘本就和閻象不對付,在袁術麵前不說對方的壞話就已經不錯,哪裏會提及對方上書的奏折?
然而,眼下東窗事發釀成惡果,楊弘知道今天要是不給個解釋,怕不死也得脫層皮!
於是,心思急轉之下,麵色惶恐的楊弘連忙答道:
“陛下這些時日,臣忙碌您的登基大典實在是抽不開身,故而將奏折匯報一事,交由麾下了筆吏來辦!”
“沒想到,竟然耽擱了如此重要之事....臣之罪也,請陛下責罰!”
“哼!”
袁術早在當初討董之時,因為克扣糧草導致江東軍大敗,引得孫堅要跟自己拚命的時候,自己便玩過金蟬脫殼,讓手下頂罪的伎倆。
如今他又哪裏看不出,這是楊弘在推卸責任的說辭?
然而,如今事情已經發生,沒工夫跟楊弘計較的袁術,瞪了了對方一眼後,冷哼道:
“哼,給我住口!朕不想聽那些理由!朕隻想知道,如今如何收拾這爛攤子!”
其實,要說如今豫州後院失火,所有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出在袁術身上。
當初黃巾之亂過後,這些攪動九州風雨飄零的黃巾軍,雖然看似一哄而散,但主要卻分散到河北、中原這兩個地方。
河北的黃巾殘部,在張牛角和郭太的帶領下,化為了黑山軍和白波軍兩股勢力攪得河北不得安寧。
而中原的黃巾殘部,雖然沒有什麽比較有號召力的渠帥。
但也化為了兩股力量,其中一股為禍青州、兗州,劫掠百姓聲勢浩大。另一股,這是流傳到了豫州一帶作亂,也同樣攪得中原動蕩不堪。
但隨著這些年各路諸侯之間的勢力變動,白波軍被剿滅,黑山軍也被袁紹打壓的,隻能龜縮在太行山中苟延殘喘。
而早些年攪動青州、兗州的黃巾軍殘部,也被崛起後的曹操,用拉攏、安撫、與征討的方式,逐漸剿滅,沒了動靜。
唯有豫州一帶的黃巾軍,卻始終尾大不掉。
至於為什麽說豫州的黃巾軍再度做大,與袁術有著主要關係,那是因為袁術的治理方式,與袁紹和曹操截然不同。
要知道,袁術本就是天下第一世家出身!
豫州又是他袁家祖地,門閥世家眾多,故而,袁術在占領的豫州後。
依然是采取了漢室的一貫作風,重用世家、門閥從而利用世家門閥之中的人才,也治理麾下疆土。
但世家門閥的一貫作風,便是在尋常百姓身上汲取養分,壯大自己。
而這些黃巾軍,本就是因為生計艱難活不下去,才起兵造反。
這些黃巾殘部,在流傳到了豫州後,自然不願意重新背上沉重賦稅,苟全在這些世家的鼻息之下,為奴為仆。
於是,這些黃巾殘部,紛紛以劉辟、龔都、周倉、裴元紹為首,各自占據山林,來躲避賦稅和劫掠百姓為生!
然而,袁術這些年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與其他諸侯爭鋒之上。
加上袁家富有,豫州乃是大漢人口最多的州郡。
因此財大氣粗的袁術,並沒有將境內黃巾殘部這些癬疥之疾,太過放在心上,隻是下令讓郡縣各自派人,清繳這些匪患,從未真正派出大軍,前來鎮壓。
而境內的這些世家,個個都是精通算計之人。
在考慮到清剿匪患,不光耗費錢糧,還會折損自己家中圈養的私兵的情況後。
這些世家便本著隻要這些賊寇,劫掠不到自己家族頭上,對袁術下發的命令應付公事,陽奉陰違。
而這些山賊匪寇,本就藏在山中,一般情況下,自然難以統計具體數目。
再加上,時間一久這些匪寇,摸清楚了這些世家的秉性後,便平日裏隻是劫持普通農戶,與這些世家大族,不犯秋毫。
而這些世家大族也樂的如此,於是,官匪勾結,一個向百姓征銀剿匪,一個劫掠百姓獲得糧草。
在這相互配合之下,世家的荷包鼓起來了,匪寇手中有了充足的糧草。
受害的唯有百姓!
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怎麽辦那?
那當然是落草為寇,加入山匪的行列之中!
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這近乎十年的積累民怨,終究是在袁術稱帝以後,徹底爆發了開來!
......
“迴稟陛下....如今據我統計,僅汝南廬江一帶受波及之民眾,已經多達百萬!”
“而這些叛軍人數,最少也有了八九萬之眾!”
“什麽!”原本還把玩龍椅扶手的袁術,聽到這具體數字後,立即被驚的坐正了身形,怒氣衝衝的斥責道:
“閻象!你在幹什麽!為何讓反賊聚集了如此之多,才上報!早幹什麽去了!”
閻象:????
?的,自己當初怎麽就眼瞎,輔佐了個這麽個玩意!老子不幹了!
聽到袁術直接將黑鍋甩到自己臉上,雖然閻象氣的是恨不得當場指著袁術鼻子臭罵一頓後,冷哼一聲,轉身離去。
但思慮再三後,閻象還是長歎一聲,轉而解釋道:
“主公,這段時間,數次說有要事稟報,但都宮內侍衛,阻攔在外,才導致未能及時將此事告知....”
聽到對方的說辭,袁術微微一愣,立即想起,自己在登基前,確實按照於吉仙師的吩咐,沐浴更衣戒除葷腥,有著十多天沒有麵見自己這些文臣武將。
然而,袁術此時,雖然發現了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但卻也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當下便轉而冷哼道:
“哼!就算不能見我,就不能寫個奏折,讓人轉送我的手中嗎?”
“這....如今這十多日,臣一日兩奏,從未有過間斷,陛下為何說臣沒有上書奏折?”
“這下闖禍了!”聽到閻象的迴答,楊弘不由的埋低了腦袋,在心中暗暗叫苦起來。
果然,下一刻暴怒的袁術,那充滿怒意的視線,便挪到了楊弘身上後,冰冷的問道:
“楊愛卿!這幾日,奏折都是你在處理吧!為何我從未聽你提及過,閻愛卿上書一事!”
“這.....”
由於閻象不如楊弘會察言觀色阿諛奉承,又因閻象不讚成袁術稱帝之舉,惹得袁術不快。
故而,在袁術麵前閻象遠不如楊弘的勢。
雖然閻象呈上來的奏折,楊弘看過一兩封,但心中並沒有當迴事。
再加上楊弘本就和閻象不對付,在袁術麵前不說對方的壞話就已經不錯,哪裏會提及對方上書的奏折?
然而,眼下東窗事發釀成惡果,楊弘知道今天要是不給個解釋,怕不死也得脫層皮!
於是,心思急轉之下,麵色惶恐的楊弘連忙答道:
“陛下這些時日,臣忙碌您的登基大典實在是抽不開身,故而將奏折匯報一事,交由麾下了筆吏來辦!”
“沒想到,竟然耽擱了如此重要之事....臣之罪也,請陛下責罰!”
“哼!”
袁術早在當初討董之時,因為克扣糧草導致江東軍大敗,引得孫堅要跟自己拚命的時候,自己便玩過金蟬脫殼,讓手下頂罪的伎倆。
如今他又哪裏看不出,這是楊弘在推卸責任的說辭?
然而,如今事情已經發生,沒工夫跟楊弘計較的袁術,瞪了了對方一眼後,冷哼道:
“哼,給我住口!朕不想聽那些理由!朕隻想知道,如今如何收拾這爛攤子!”
其實,要說如今豫州後院失火,所有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出在袁術身上。
當初黃巾之亂過後,這些攪動九州風雨飄零的黃巾軍,雖然看似一哄而散,但主要卻分散到河北、中原這兩個地方。
河北的黃巾殘部,在張牛角和郭太的帶領下,化為了黑山軍和白波軍兩股勢力攪得河北不得安寧。
而中原的黃巾殘部,雖然沒有什麽比較有號召力的渠帥。
但也化為了兩股力量,其中一股為禍青州、兗州,劫掠百姓聲勢浩大。另一股,這是流傳到了豫州一帶作亂,也同樣攪得中原動蕩不堪。
但隨著這些年各路諸侯之間的勢力變動,白波軍被剿滅,黑山軍也被袁紹打壓的,隻能龜縮在太行山中苟延殘喘。
而早些年攪動青州、兗州的黃巾軍殘部,也被崛起後的曹操,用拉攏、安撫、與征討的方式,逐漸剿滅,沒了動靜。
唯有豫州一帶的黃巾軍,卻始終尾大不掉。
至於為什麽說豫州的黃巾軍再度做大,與袁術有著主要關係,那是因為袁術的治理方式,與袁紹和曹操截然不同。
要知道,袁術本就是天下第一世家出身!
豫州又是他袁家祖地,門閥世家眾多,故而,袁術在占領的豫州後。
依然是采取了漢室的一貫作風,重用世家、門閥從而利用世家門閥之中的人才,也治理麾下疆土。
但世家門閥的一貫作風,便是在尋常百姓身上汲取養分,壯大自己。
而這些黃巾軍,本就是因為生計艱難活不下去,才起兵造反。
這些黃巾殘部,在流傳到了豫州後,自然不願意重新背上沉重賦稅,苟全在這些世家的鼻息之下,為奴為仆。
於是,這些黃巾殘部,紛紛以劉辟、龔都、周倉、裴元紹為首,各自占據山林,來躲避賦稅和劫掠百姓為生!
然而,袁術這些年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與其他諸侯爭鋒之上。
加上袁家富有,豫州乃是大漢人口最多的州郡。
因此財大氣粗的袁術,並沒有將境內黃巾殘部這些癬疥之疾,太過放在心上,隻是下令讓郡縣各自派人,清繳這些匪患,從未真正派出大軍,前來鎮壓。
而境內的這些世家,個個都是精通算計之人。
在考慮到清剿匪患,不光耗費錢糧,還會折損自己家中圈養的私兵的情況後。
這些世家便本著隻要這些賊寇,劫掠不到自己家族頭上,對袁術下發的命令應付公事,陽奉陰違。
而這些山賊匪寇,本就藏在山中,一般情況下,自然難以統計具體數目。
再加上,時間一久這些匪寇,摸清楚了這些世家的秉性後,便平日裏隻是劫持普通農戶,與這些世家大族,不犯秋毫。
而這些世家大族也樂的如此,於是,官匪勾結,一個向百姓征銀剿匪,一個劫掠百姓獲得糧草。
在這相互配合之下,世家的荷包鼓起來了,匪寇手中有了充足的糧草。
受害的唯有百姓!
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怎麽辦那?
那當然是落草為寇,加入山匪的行列之中!
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這近乎十年的積累民怨,終究是在袁術稱帝以後,徹底爆發了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