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朱元璋哭了,有子孫如此,雖死無憾!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新節製天下兵馬?】
【在聽到朱由檢的這句話後,在座的大臣們表情更加疑惑。】
不隻是他們,正在觀看天幕的大明世人同樣也不明白。
“想不到,咱的大明會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皇帝竟連一支可用的大軍都沒有。”
朱元璋沒有憤怒,語氣中卻帶著一絲悲涼。
朱由檢好歹也是他的子孫,是他的血脈,卻要麵臨百官背叛,無人可用的局麵,這讓他有些自責和心疼。
他覺得是自己這個老祖宗沒有做好,將這些問題全部都留給朱由檢這個十六歲的孩子。
“不對啊。”
朱棣靈光一閃,撓頭道:“爹,當年你分封諸王,不就是為了防止有朝一日,皇帝無人可用,還有諸王宗親嗎?”
“各地分封的藩王呢?他們都有兵權,還負責拱衛邊疆,應該挺強的啊。”
朱棣暗中竊喜,他覺得自從看了天幕之後,自己的政治頭腦進步很大,也能發現一些漏洞了。
朱由檢無人可用,直接去找藩王不就行了嗎?
這麽簡單道理,他竟然不明白。
果然還是自己這個老祖宗是的看得透徹啊。
“嗬嗬。”
朱元璋冷笑一聲,夾槍帶棒的說道:“誰知道呢?”
“說不定,那些藩王早就已經被某些人給鏟除了。”
“畢竟某人連自己親大哥的皇位都敢奪,其他的兄弟自然也不在話下。”
“你說是吧,老四?”
啊這!
朱棣滿臉通紅,大為尷尬,恨不得扇自己兩耳光。
得意還沒兩秒鍾,就被老爹打迴來原形。
一旁的朱標歎了口氣,恨鐵不成鋼的搖搖頭。
……
正德位麵。
“好樣的,真有出息!像你老祖宗我!”
正德皇帝朱厚照不由得讚歎一句。
像當初他繼位的時候,遇到的情況跟朱由檢差不多。
除了太監之外,手底下根本就沒有可用之人。
在經過一係列荒誕不經的行為後,朱厚照逐漸將兵權收攏到自己手裏。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他即將要成功的時候,竟接連兩次落水,成了一個病秧子。
要不是之前看到天幕裏朱由檢的爆料,讓他不再相信禦醫,並且堅持鍛煉,或許現在早就已經一命嗚唿了。
朱厚照幾次三番被文官集團暗算,便更加欣慰朱由檢的作為。
這是一個比他更優秀的年輕帝王,也一定會找到一條更好的帝王路。
……
【“陛下,可否說的再詳細一些,如何重新節製天下兵馬?”洪承疇愣神片刻,趕緊詢問道。】
【他是兵部尚書,自然更加關心此事。】
【“自然是打造一支隻服從於朕的鐵軍。”朱由檢自信道。】
【此話一出,在座的諸位大臣瞬間明白了。】
【“陛下的意思是想收攏難民,建立新軍?”孫傳庭開口問道。】
【朱由檢點點頭:“正是。”】
【眾人再次沉默不語。】
【良久,楊嗣昌站出來,說道:“陛下,這是一步險棋,若是一步出錯,咱們可就滿盤皆輸了。】
【其他人也都目光殷殷地望著朱由檢。】
【楊嗣昌的話,正是他們心裏所想。】
【用難民建立新軍,想法雖好,但同樣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靠軍政體係吃飯的人。】
【多建立一支新軍,糧餉就要分給他們一部分,其他靠這個吃飯發財的官員們,怎麽會答應?】
【再者,朱由檢已經得罪了京城裏的文官集團,若是這個時候建立新軍,又會得罪軍方的既得利益者,這純粹是在給自己上壓力。】
【按照大明以往皇帝駕崩的經驗來看,得罪那麽多人,很容易溺水身亡啊。】
【當然,建立新軍也有好處,朱由檢的手裏可以多一把刀,極大增加了對抗風險的能力,實力也會得到極大的增長,日後要推行政策也就不會這麽艱難。】
【這是一步風險極大但收益也極大的棋。】
【期間會有無數人千方百計的阻止朱由檢建立新軍。】
【成功的概率可以說非常渺茫。】
【見眾人全都沉默不語,朱由檢便繼續開口道:“諸位,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時朕說過的話嗎?”】
【眾人默默點頭。】
【“朕說過,國家已到危急存亡之際,除朕為其死,已無其他辦法。”】
【“或許你們當時隻是覺得朕是隨便說說,一時熱血而已。”】
【“但今日朕想告訴你們,那不是一時熱血,而是拯救大明唯一的辦法。”】
【“唯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打碎一切舊製,大明方能有一線生機。”】
【“其中風險,朕自然知道,但朕寧願犯錯,盡力而死,也不願什麽都不做。”】
【“若大明由此而亡,便讓他亡,朕一力擔之。”】
【乾清宮鴉雀無聲。】
【洪承疇、楊嗣昌、陳新甲、盧象升、孫傳庭等人,全都驚愕的望著朱由檢。】
【那一夜的場景,至今他們還曆曆在目。】
【年輕的君臣們立下誓言,匡扶大明,雖死無悔。】
【但話雖這麽說,可沒有一個人真正有朱由檢的覺悟。】
【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子,真的是在拿命拚啊!】
【這一刻,他們終於感受到了朱由檢的決心。】
【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其猶未悔。】
【得君如此,夫複何求?】
【楊嗣昌第一個站出來,高聲道:“為顏將軍頭!”】
【眾人愕然片刻,紛紛醒神。】
【盧象升:“為嵇侍中血。”】
【孫傳庭:“為張睢陽齒。”】
【範景文:“為顏常山舌。”】
【眾人紛紛朝朱由檢行禮:“臣等願隨陛下共挽天傾。”】
“啪!”
朱元璋拍案而起,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仰天大笑三聲,笑中含著淚花。
“得此子孫,雖死無憾矣!”
如此魄力,如此膽量,將大明江山社稷,祖宗基業一力擔之!
這才是他心目中合格的繼任之君,一個真正的大明皇帝!
【在聽到朱由檢的這句話後,在座的大臣們表情更加疑惑。】
不隻是他們,正在觀看天幕的大明世人同樣也不明白。
“想不到,咱的大明會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皇帝竟連一支可用的大軍都沒有。”
朱元璋沒有憤怒,語氣中卻帶著一絲悲涼。
朱由檢好歹也是他的子孫,是他的血脈,卻要麵臨百官背叛,無人可用的局麵,這讓他有些自責和心疼。
他覺得是自己這個老祖宗沒有做好,將這些問題全部都留給朱由檢這個十六歲的孩子。
“不對啊。”
朱棣靈光一閃,撓頭道:“爹,當年你分封諸王,不就是為了防止有朝一日,皇帝無人可用,還有諸王宗親嗎?”
“各地分封的藩王呢?他們都有兵權,還負責拱衛邊疆,應該挺強的啊。”
朱棣暗中竊喜,他覺得自從看了天幕之後,自己的政治頭腦進步很大,也能發現一些漏洞了。
朱由檢無人可用,直接去找藩王不就行了嗎?
這麽簡單道理,他竟然不明白。
果然還是自己這個老祖宗是的看得透徹啊。
“嗬嗬。”
朱元璋冷笑一聲,夾槍帶棒的說道:“誰知道呢?”
“說不定,那些藩王早就已經被某些人給鏟除了。”
“畢竟某人連自己親大哥的皇位都敢奪,其他的兄弟自然也不在話下。”
“你說是吧,老四?”
啊這!
朱棣滿臉通紅,大為尷尬,恨不得扇自己兩耳光。
得意還沒兩秒鍾,就被老爹打迴來原形。
一旁的朱標歎了口氣,恨鐵不成鋼的搖搖頭。
……
正德位麵。
“好樣的,真有出息!像你老祖宗我!”
正德皇帝朱厚照不由得讚歎一句。
像當初他繼位的時候,遇到的情況跟朱由檢差不多。
除了太監之外,手底下根本就沒有可用之人。
在經過一係列荒誕不經的行為後,朱厚照逐漸將兵權收攏到自己手裏。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他即將要成功的時候,竟接連兩次落水,成了一個病秧子。
要不是之前看到天幕裏朱由檢的爆料,讓他不再相信禦醫,並且堅持鍛煉,或許現在早就已經一命嗚唿了。
朱厚照幾次三番被文官集團暗算,便更加欣慰朱由檢的作為。
這是一個比他更優秀的年輕帝王,也一定會找到一條更好的帝王路。
……
【“陛下,可否說的再詳細一些,如何重新節製天下兵馬?”洪承疇愣神片刻,趕緊詢問道。】
【他是兵部尚書,自然更加關心此事。】
【“自然是打造一支隻服從於朕的鐵軍。”朱由檢自信道。】
【此話一出,在座的諸位大臣瞬間明白了。】
【“陛下的意思是想收攏難民,建立新軍?”孫傳庭開口問道。】
【朱由檢點點頭:“正是。”】
【眾人再次沉默不語。】
【良久,楊嗣昌站出來,說道:“陛下,這是一步險棋,若是一步出錯,咱們可就滿盤皆輸了。】
【其他人也都目光殷殷地望著朱由檢。】
【楊嗣昌的話,正是他們心裏所想。】
【用難民建立新軍,想法雖好,但同樣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靠軍政體係吃飯的人。】
【多建立一支新軍,糧餉就要分給他們一部分,其他靠這個吃飯發財的官員們,怎麽會答應?】
【再者,朱由檢已經得罪了京城裏的文官集團,若是這個時候建立新軍,又會得罪軍方的既得利益者,這純粹是在給自己上壓力。】
【按照大明以往皇帝駕崩的經驗來看,得罪那麽多人,很容易溺水身亡啊。】
【當然,建立新軍也有好處,朱由檢的手裏可以多一把刀,極大增加了對抗風險的能力,實力也會得到極大的增長,日後要推行政策也就不會這麽艱難。】
【這是一步風險極大但收益也極大的棋。】
【期間會有無數人千方百計的阻止朱由檢建立新軍。】
【成功的概率可以說非常渺茫。】
【見眾人全都沉默不語,朱由檢便繼續開口道:“諸位,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時朕說過的話嗎?”】
【眾人默默點頭。】
【“朕說過,國家已到危急存亡之際,除朕為其死,已無其他辦法。”】
【“或許你們當時隻是覺得朕是隨便說說,一時熱血而已。”】
【“但今日朕想告訴你們,那不是一時熱血,而是拯救大明唯一的辦法。”】
【“唯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打碎一切舊製,大明方能有一線生機。”】
【“其中風險,朕自然知道,但朕寧願犯錯,盡力而死,也不願什麽都不做。”】
【“若大明由此而亡,便讓他亡,朕一力擔之。”】
【乾清宮鴉雀無聲。】
【洪承疇、楊嗣昌、陳新甲、盧象升、孫傳庭等人,全都驚愕的望著朱由檢。】
【那一夜的場景,至今他們還曆曆在目。】
【年輕的君臣們立下誓言,匡扶大明,雖死無悔。】
【但話雖這麽說,可沒有一個人真正有朱由檢的覺悟。】
【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子,真的是在拿命拚啊!】
【這一刻,他們終於感受到了朱由檢的決心。】
【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其猶未悔。】
【得君如此,夫複何求?】
【楊嗣昌第一個站出來,高聲道:“為顏將軍頭!”】
【眾人愕然片刻,紛紛醒神。】
【盧象升:“為嵇侍中血。”】
【孫傳庭:“為張睢陽齒。”】
【範景文:“為顏常山舌。”】
【眾人紛紛朝朱由檢行禮:“臣等願隨陛下共挽天傾。”】
“啪!”
朱元璋拍案而起,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仰天大笑三聲,笑中含著淚花。
“得此子孫,雖死無憾矣!”
如此魄力,如此膽量,將大明江山社稷,祖宗基業一力擔之!
這才是他心目中合格的繼任之君,一個真正的大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