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起兵!下山!平暴亂!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真是陰魂不散!”朱元璋鐵青著臉。
這種大規模的暴亂,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有人在背後操縱。
至於是誰,不用猜,肯定是京城裏跟朱由檢作對的那群人。
他們坐不住了,等不及了。
憋了整整一個冬天,他們再也無法坐視朱由檢一直親自賑濟災民。
這樣隻會讓朱由檢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而他們這些手捧聖賢書,口口聲聲以天下社稷為先的讀書人士大夫,卻從未出現過。
若是傳揚出去,他們的名聲還要不要?
而且難民也是這些人慫恿到京城的,他們當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陰謀弄巧成拙。
那不是啪啪打自己的臉嗎?
這一次大暴亂,無疑是京城裏的那些人私底下串通起來,給朱由檢的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終究還是無法避免。”朱標搖搖頭。
他也是從小讀聖賢書長大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皇帝與讀書人們攜手共治天下。
可偏偏這些讀書人出身的大臣們,卻都成了刺向皇帝和百姓的鋒銳匕首!
他的心中不免失望。
“大哥,你就是心太善,這些人要是落到我的手裏,我保證讓他們千刀萬剮。”
朱棣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咬牙切齒的說道。
天幕裏的那些幕後黑手,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刺朱由檢,拚命給他製造麻煩,硬是要逼他低頭,甚至還幻想著讓他下罪己詔。
想想都讓人火大!
朱元璋不動聲色的瞥了一眼朱棣。
不得不說。
在他所有的兒子當中,這小子是最像他的。
……
崇禎位麵。
“果然,跟朕想的一樣,京城裏的那些人不會善罷甘休。”
崇禎皇帝麵色嚴峻。
他之所以不敢動現在大明京城內外的利益集團,就是害怕這樣的事情發生。
那些人躲在幕後,像一條毒蛇,不知什麽時候就會露出獠牙,冷不丁的給你致命一口。
更鬱悶的是,就算咬你一口,你都不一定能查得出來到底是誰咬的。
官官相護,無憑無據,想要徹查到底,無異於大海撈針。
文官集團不過是一個統稱,總不能因為一兩個人在幕後操縱,便將所有人全部下獄處死吧?
……
【西山大營。】
【望著群情激昂的一萬難民子弟,甚至連周圍的老弱婦孺都在主動請纓,朱由檢知道,時候到了。】
【蟄伏近一年之久,這場京城權鬥大戲,是時候該掀起最後的高潮了。】
【“好,朕便與你們同生共死!”】
【朱由檢豪氣雲天:“劍來!”】
【侍立在一旁的王承恩,立刻跪地舉劍。】
【“鏘!”】
【朱由檢拔出尚方寶劍,開始點將:“洪承疇!”】
【“臣在!”】
【“盧象升!”】
【“臣在!”】
【“孫傳庭!”】
【“臣在!”】
【“左良玉!”】
【“臣在!”】
【“曹文詔!”】
【“臣在!”】
【五名統帥齊刷刷跪倒在朱由檢麵前。】
【“命你們立刻率本部兵馬,隨朕前去阻止難民暴亂!”】
【“臣等遵命!”】
【朱由檢目光銳利的掃視一圈,沉聲道:“朕曾經說過,兵團作戰,軍紀要嚴。”】
【“今日便是考驗爾等紀律性的時候。”】
【“讓朕看看,多日磨練,爾等成效如何。”】
【一萬名難民子弟紛紛握緊長槍,他們全都憋著一股勁,都想為朱由檢展示自己的價值,證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出發!”】
【朱由檢翻身上馬,如離弦之箭,率先衝出西山大營。】
【洪承疇等人也趕緊收攏本部兩千兵馬,共計一萬人,浩浩蕩蕩下了西山大營!】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看到這裏也全都興奮起來了,紛紛討論著劇情的發展。
“你們說他會贏嗎?”
“那肯定的啊!費了那麽大功夫,打造出的一萬精銳,要是出師不利,很傷士氣的。”
“我也相信他。”
“我勸大家還是別抱太大的希望,雖然他是花了很多心血打造的這一萬精銳,但人數還是太少了,那可是八十萬難民一起暴亂,就靠這一萬人,根本不可能。”
“其實我也這麽覺得。”
“……”
大明世人們議論紛紛。
不少人看好朱由檢,但更多的人則是表示懷疑。
他們不是不相信朱由檢的能力,主要是一萬人想要阻止八十萬難民的暴亂,確實很難。
就算是八十萬頭豬,讓他們抓,估計也得抓上三天。
……
永樂位麵。
“你們覺得呢?這小子能不能一戰成名?”
永樂大帝朱棣饒有興趣的望著自己的幾個子孫,還有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我覺得可以。”朱瞻基無腦站自己的子孫。
沒什麽理由。
純粹就是自信!
“我覺得不行!”
朱高煦立馬站出來跟他唱反調。
“大侄子,你還年輕,需要多磨練,你根本不知道八十萬人是什麽概念。”
“一萬人想平息八十萬人的暴亂,哪有那麽容易?”
“就算他們是難民,就算朱由檢這小子威望再高,真到場麵控製不住的時候,誰都不好使。”
朱瞻基不服氣的說道:“怎麽不好使?”
“人家不是已經用了新式訓練方法嗎?”
“那個《民兵軍事訓練手冊》,還有《軍地兩用人才之友》,聽起來就很厲害的樣子,說不定能出奇製勝。”
朱高煦哈哈大笑。
他拍著朱瞻基的肩膀,搖頭道:“大侄子,說你嫩你還真就不聰明。”
“這玩意兒純粹就是忽悠人的,你還真信了?”
“哪有那麽神的書?一下子就能把一輩子沒上過戰場,沒練過拳腳的難民子弟給練成精銳之師?”
“要是這麽簡單就讓那小子練成了,那我還那麽辛苦打什麽仗?幹脆去廟裏麵敲鍾算了。”
看著囂張的二叔,朱瞻基氣的牙根癢癢,恨不得把朱高煦當鍾給敲了。
永樂一朝的大臣們全都沒說話。
其實他們大部分心裏都想看到朱由檢失敗。
雖說他們跟天幕裏的官員沒有關係,但他們同樣是文官,即便隔了幾十上百年,但根本的利益還是相通的。
大明其他各個時代的人們,想法也都差不多。
以皇帝為代表的皇權利益集團,還有民間的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朱由檢勝。
各個時期的文官集團以及士紳大夫,則是希望看到朱由檢一敗塗地。
這種大規模的暴亂,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有人在背後操縱。
至於是誰,不用猜,肯定是京城裏跟朱由檢作對的那群人。
他們坐不住了,等不及了。
憋了整整一個冬天,他們再也無法坐視朱由檢一直親自賑濟災民。
這樣隻會讓朱由檢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而他們這些手捧聖賢書,口口聲聲以天下社稷為先的讀書人士大夫,卻從未出現過。
若是傳揚出去,他們的名聲還要不要?
而且難民也是這些人慫恿到京城的,他們當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陰謀弄巧成拙。
那不是啪啪打自己的臉嗎?
這一次大暴亂,無疑是京城裏的那些人私底下串通起來,給朱由檢的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終究還是無法避免。”朱標搖搖頭。
他也是從小讀聖賢書長大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皇帝與讀書人們攜手共治天下。
可偏偏這些讀書人出身的大臣們,卻都成了刺向皇帝和百姓的鋒銳匕首!
他的心中不免失望。
“大哥,你就是心太善,這些人要是落到我的手裏,我保證讓他們千刀萬剮。”
朱棣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咬牙切齒的說道。
天幕裏的那些幕後黑手,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刺朱由檢,拚命給他製造麻煩,硬是要逼他低頭,甚至還幻想著讓他下罪己詔。
想想都讓人火大!
朱元璋不動聲色的瞥了一眼朱棣。
不得不說。
在他所有的兒子當中,這小子是最像他的。
……
崇禎位麵。
“果然,跟朕想的一樣,京城裏的那些人不會善罷甘休。”
崇禎皇帝麵色嚴峻。
他之所以不敢動現在大明京城內外的利益集團,就是害怕這樣的事情發生。
那些人躲在幕後,像一條毒蛇,不知什麽時候就會露出獠牙,冷不丁的給你致命一口。
更鬱悶的是,就算咬你一口,你都不一定能查得出來到底是誰咬的。
官官相護,無憑無據,想要徹查到底,無異於大海撈針。
文官集團不過是一個統稱,總不能因為一兩個人在幕後操縱,便將所有人全部下獄處死吧?
……
【西山大營。】
【望著群情激昂的一萬難民子弟,甚至連周圍的老弱婦孺都在主動請纓,朱由檢知道,時候到了。】
【蟄伏近一年之久,這場京城權鬥大戲,是時候該掀起最後的高潮了。】
【“好,朕便與你們同生共死!”】
【朱由檢豪氣雲天:“劍來!”】
【侍立在一旁的王承恩,立刻跪地舉劍。】
【“鏘!”】
【朱由檢拔出尚方寶劍,開始點將:“洪承疇!”】
【“臣在!”】
【“盧象升!”】
【“臣在!”】
【“孫傳庭!”】
【“臣在!”】
【“左良玉!”】
【“臣在!”】
【“曹文詔!”】
【“臣在!”】
【五名統帥齊刷刷跪倒在朱由檢麵前。】
【“命你們立刻率本部兵馬,隨朕前去阻止難民暴亂!”】
【“臣等遵命!”】
【朱由檢目光銳利的掃視一圈,沉聲道:“朕曾經說過,兵團作戰,軍紀要嚴。”】
【“今日便是考驗爾等紀律性的時候。”】
【“讓朕看看,多日磨練,爾等成效如何。”】
【一萬名難民子弟紛紛握緊長槍,他們全都憋著一股勁,都想為朱由檢展示自己的價值,證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出發!”】
【朱由檢翻身上馬,如離弦之箭,率先衝出西山大營。】
【洪承疇等人也趕緊收攏本部兩千兵馬,共計一萬人,浩浩蕩蕩下了西山大營!】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看到這裏也全都興奮起來了,紛紛討論著劇情的發展。
“你們說他會贏嗎?”
“那肯定的啊!費了那麽大功夫,打造出的一萬精銳,要是出師不利,很傷士氣的。”
“我也相信他。”
“我勸大家還是別抱太大的希望,雖然他是花了很多心血打造的這一萬精銳,但人數還是太少了,那可是八十萬難民一起暴亂,就靠這一萬人,根本不可能。”
“其實我也這麽覺得。”
“……”
大明世人們議論紛紛。
不少人看好朱由檢,但更多的人則是表示懷疑。
他們不是不相信朱由檢的能力,主要是一萬人想要阻止八十萬難民的暴亂,確實很難。
就算是八十萬頭豬,讓他們抓,估計也得抓上三天。
……
永樂位麵。
“你們覺得呢?這小子能不能一戰成名?”
永樂大帝朱棣饒有興趣的望著自己的幾個子孫,還有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我覺得可以。”朱瞻基無腦站自己的子孫。
沒什麽理由。
純粹就是自信!
“我覺得不行!”
朱高煦立馬站出來跟他唱反調。
“大侄子,你還年輕,需要多磨練,你根本不知道八十萬人是什麽概念。”
“一萬人想平息八十萬人的暴亂,哪有那麽容易?”
“就算他們是難民,就算朱由檢這小子威望再高,真到場麵控製不住的時候,誰都不好使。”
朱瞻基不服氣的說道:“怎麽不好使?”
“人家不是已經用了新式訓練方法嗎?”
“那個《民兵軍事訓練手冊》,還有《軍地兩用人才之友》,聽起來就很厲害的樣子,說不定能出奇製勝。”
朱高煦哈哈大笑。
他拍著朱瞻基的肩膀,搖頭道:“大侄子,說你嫩你還真就不聰明。”
“這玩意兒純粹就是忽悠人的,你還真信了?”
“哪有那麽神的書?一下子就能把一輩子沒上過戰場,沒練過拳腳的難民子弟給練成精銳之師?”
“要是這麽簡單就讓那小子練成了,那我還那麽辛苦打什麽仗?幹脆去廟裏麵敲鍾算了。”
看著囂張的二叔,朱瞻基氣的牙根癢癢,恨不得把朱高煦當鍾給敲了。
永樂一朝的大臣們全都沒說話。
其實他們大部分心裏都想看到朱由檢失敗。
雖說他們跟天幕裏的官員沒有關係,但他們同樣是文官,即便隔了幾十上百年,但根本的利益還是相通的。
大明其他各個時代的人們,想法也都差不多。
以皇帝為代表的皇權利益集團,還有民間的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朱由檢勝。
各個時期的文官集團以及士紳大夫,則是希望看到朱由檢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