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明末士紳多有錢?朱元璋跟兒子打賭!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聽到李定國的話之後,大明各個時期的人們全部都翹首以待。
“你們說,這些大臣們跟他們自己說的是不是一樣清廉?”
“嗬嗬,你覺得可能嗎?”
“我也覺得不可能,這可是京城裏的大臣,權力大的沒邊,每個人家裏麵少說也得有一兩千兩銀子吧?”
“一兩千兩?你也太沒見過世麵了,像他們這樣的級別,怎麽說家家都得有一兩萬兩白銀。”
“嘶!一兩萬兩白銀?真的有這麽多嗎?像咱們小老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一百兩白銀。”
“我覺得可能性也不大。”
“我覺得有可能。”
世人議論紛紛,都在猜測那些大臣們的家產究竟有多少。
有的人覺得充其量是一兩千兩銀子,有的人則認為是上萬兩白銀。
像那些平日裏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就算壯著膽子想象,也想不出來那些大臣們究竟有多少錢。
畢竟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大概率也就隻能賺幾十兩銀子,那還得是在運氣好的情況下。
要是運氣不好,或者隻知道埋頭苦幹,一輩子累死累活頂多也隻能掙十兩銀子。
倒是大明各個時代的達官貴人們大膽的多,張嘴就賭這些人的家產至少上萬兩白銀,聽的很多老百姓膽戰心驚,都快震碎了自己的三觀。
“老大,老四,你們也猜猜看,這些大臣究竟貪了多少銀兩?”
朱元璋背著手,也頗有閑情雅興,忍不住跟朱標和朱棣討論起來。
“以明末時期的吏治腐敗程度來說,恐怕這些人的貪腐不是個小數目,可能要達到幾十萬兩白銀上下。”
朱標凝眉苦思,認真分析。
他到底是大明的太子,知道那些京城的官員能力有多大,不管從哪裏撈點好處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他們想要貪財,那可太簡單了。
不需要他們做什麽,自然就會有人源源不斷的孝敬他們。
不說別人,就說朱標自己,就曾經以太子的身份,協助朱元璋查辦過很多次貪汙腐敗的案件,那些人的罪行,現在讓他想起來都感到憤怒不已。
這些人食朝廷俸祿,居然還有貪贓枉法,動輒就是幾千兩白銀上下,那些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啊!
考慮到時代不同,朱標覺得明末時期的大臣肯定比洪武時期的更大膽,家財幾十萬兩白銀上下應該是綽綽有餘。
“我覺得得上百萬兩!”
朱棣毫不猶豫的開口說道:“上次那小子查抄魏忠賢的時候,都能有一千萬兩白銀,這一次查抄這些大臣,就算他們沒有貪贓枉法,上百萬兩白銀肯定還是有的。”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說什麽。
因為他自己的猜測跟朱棣差不多,也是百萬兩上下。
像魏忠賢一個小小的太監,就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斂聚上千萬兩白銀的財產,可想而知,那些比魏忠賢聰明無數倍的大臣們,數目應該也不少。
但鑒於那些大臣們並沒有魏忠賢的手段和狠辣,想要貪腐一千萬兩白銀還是有困難的。
綜合分析下來,上百萬兩白銀上下應該就是最好的結果。
“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朱元璋深深的歎了口氣,滿臉失望的說道:“咱記得當初就曾經說過,朕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這些人居然在朕死了之後,公然侵吞上百萬兩的贓款,簡直是該死!”
朱元璋已經認定了這些大臣們的貪汙數額,像這樣子就越來越激動。
他這輩子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
可沒想到明末時期的貪官汙吏竟然是空前的猛。
……
永樂位麵。
“不管這些大臣們之前怎麽做的,但那孩子身為皇帝,如此羞辱他們,確實不妥。”
朱高熾忍不住搖搖頭。
他從小便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對士紳階級有種天然的好感,自然不認同朱由檢的做法。
“有什麽不妥的?那些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除了手捧聖賢書,罵罵當朝者,他們還有什麽用?”
朱高煦不同意他大哥的說法,反駁道:“再說了,貪官汙吏難道不該殺嗎?”
“要是每個人都像大哥這樣心慈手軟,咱們大明的天下不亡就怪了。”
朱瞻基見自己的老爹被二叔欺負,忍不住站出來說道:“二叔,你也太武斷了吧?”
“你怎麽就知道這些大臣全都貪贓枉法?”
明末時期的趨勢確實不怎麽好,但是也不至於沒有一個清廉正直的大臣吧?
像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這些人,不全都對朱由檢忠心耿耿嗎?
你憑什麽說人家都是貪官汙吏?
“嗬,你們父子倆就嘴硬吧。”
朱高煦畢竟是個武夫,也說不出來所以然,便不再搭理朱瞻基。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大侄子自幼飽讀詩書,天天跟在老爺子旁邊,耳濡目染之下,竟也有了帝王之氣,跟他打嘴仗,隻會自討苦吃。
永樂大帝朱棣坐在龍椅上,沒有參與哥幾個的討論。
他現在最好奇的隻有一件事情。
“這些大臣究竟多有錢?”
“一千兩一萬兩但是十萬兩百萬兩?
……
崇禎位麵。
“他們能有多少錢?左不過就是幾十萬兩白銀而已,就因為這點銀子,跟文官集團徹底鬧翻?真的值嗎?”
崇禎皇帝搖搖頭。
他佩服天幕裏朱由檢的勇氣和魄力,但是他確實做不到為了一點錢,就讓整個京城陷入動亂之中。
這樣做風險太大,收益太小,搞不好還會被天下的士子唾罵。
……
【紫禁城宮門甬道,魏忠賢在無數的恐懼、怨恨和憤怒目光中走了進來。】
【他不隻是一個人,無數的車馬隊伍猶如一條長龍,浩浩蕩蕩的走進廣場。】
【每一輛馬車上麵,全都裝著好幾口大箱子,滿滿當當,無一例外。】
【在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震驚於這些車馬隊伍的承載量,但漸漸的,人們震驚的地方早已發生了轉變。】
【大家驚奇的發現,這些車馬隊伍走了快要足足一個時辰,竟然還沒有盡頭!】
“你們說,這些大臣們跟他們自己說的是不是一樣清廉?”
“嗬嗬,你覺得可能嗎?”
“我也覺得不可能,這可是京城裏的大臣,權力大的沒邊,每個人家裏麵少說也得有一兩千兩銀子吧?”
“一兩千兩?你也太沒見過世麵了,像他們這樣的級別,怎麽說家家都得有一兩萬兩白銀。”
“嘶!一兩萬兩白銀?真的有這麽多嗎?像咱們小老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一百兩白銀。”
“我覺得可能性也不大。”
“我覺得有可能。”
世人議論紛紛,都在猜測那些大臣們的家產究竟有多少。
有的人覺得充其量是一兩千兩銀子,有的人則認為是上萬兩白銀。
像那些平日裏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就算壯著膽子想象,也想不出來那些大臣們究竟有多少錢。
畢竟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大概率也就隻能賺幾十兩銀子,那還得是在運氣好的情況下。
要是運氣不好,或者隻知道埋頭苦幹,一輩子累死累活頂多也隻能掙十兩銀子。
倒是大明各個時代的達官貴人們大膽的多,張嘴就賭這些人的家產至少上萬兩白銀,聽的很多老百姓膽戰心驚,都快震碎了自己的三觀。
“老大,老四,你們也猜猜看,這些大臣究竟貪了多少銀兩?”
朱元璋背著手,也頗有閑情雅興,忍不住跟朱標和朱棣討論起來。
“以明末時期的吏治腐敗程度來說,恐怕這些人的貪腐不是個小數目,可能要達到幾十萬兩白銀上下。”
朱標凝眉苦思,認真分析。
他到底是大明的太子,知道那些京城的官員能力有多大,不管從哪裏撈點好處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他們想要貪財,那可太簡單了。
不需要他們做什麽,自然就會有人源源不斷的孝敬他們。
不說別人,就說朱標自己,就曾經以太子的身份,協助朱元璋查辦過很多次貪汙腐敗的案件,那些人的罪行,現在讓他想起來都感到憤怒不已。
這些人食朝廷俸祿,居然還有貪贓枉法,動輒就是幾千兩白銀上下,那些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啊!
考慮到時代不同,朱標覺得明末時期的大臣肯定比洪武時期的更大膽,家財幾十萬兩白銀上下應該是綽綽有餘。
“我覺得得上百萬兩!”
朱棣毫不猶豫的開口說道:“上次那小子查抄魏忠賢的時候,都能有一千萬兩白銀,這一次查抄這些大臣,就算他們沒有貪贓枉法,上百萬兩白銀肯定還是有的。”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說什麽。
因為他自己的猜測跟朱棣差不多,也是百萬兩上下。
像魏忠賢一個小小的太監,就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斂聚上千萬兩白銀的財產,可想而知,那些比魏忠賢聰明無數倍的大臣們,數目應該也不少。
但鑒於那些大臣們並沒有魏忠賢的手段和狠辣,想要貪腐一千萬兩白銀還是有困難的。
綜合分析下來,上百萬兩白銀上下應該就是最好的結果。
“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朱元璋深深的歎了口氣,滿臉失望的說道:“咱記得當初就曾經說過,朕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這些人居然在朕死了之後,公然侵吞上百萬兩的贓款,簡直是該死!”
朱元璋已經認定了這些大臣們的貪汙數額,像這樣子就越來越激動。
他這輩子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
可沒想到明末時期的貪官汙吏竟然是空前的猛。
……
永樂位麵。
“不管這些大臣們之前怎麽做的,但那孩子身為皇帝,如此羞辱他們,確實不妥。”
朱高熾忍不住搖搖頭。
他從小便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對士紳階級有種天然的好感,自然不認同朱由檢的做法。
“有什麽不妥的?那些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除了手捧聖賢書,罵罵當朝者,他們還有什麽用?”
朱高煦不同意他大哥的說法,反駁道:“再說了,貪官汙吏難道不該殺嗎?”
“要是每個人都像大哥這樣心慈手軟,咱們大明的天下不亡就怪了。”
朱瞻基見自己的老爹被二叔欺負,忍不住站出來說道:“二叔,你也太武斷了吧?”
“你怎麽就知道這些大臣全都貪贓枉法?”
明末時期的趨勢確實不怎麽好,但是也不至於沒有一個清廉正直的大臣吧?
像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這些人,不全都對朱由檢忠心耿耿嗎?
你憑什麽說人家都是貪官汙吏?
“嗬,你們父子倆就嘴硬吧。”
朱高煦畢竟是個武夫,也說不出來所以然,便不再搭理朱瞻基。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大侄子自幼飽讀詩書,天天跟在老爺子旁邊,耳濡目染之下,竟也有了帝王之氣,跟他打嘴仗,隻會自討苦吃。
永樂大帝朱棣坐在龍椅上,沒有參與哥幾個的討論。
他現在最好奇的隻有一件事情。
“這些大臣究竟多有錢?”
“一千兩一萬兩但是十萬兩百萬兩?
……
崇禎位麵。
“他們能有多少錢?左不過就是幾十萬兩白銀而已,就因為這點銀子,跟文官集團徹底鬧翻?真的值嗎?”
崇禎皇帝搖搖頭。
他佩服天幕裏朱由檢的勇氣和魄力,但是他確實做不到為了一點錢,就讓整個京城陷入動亂之中。
這樣做風險太大,收益太小,搞不好還會被天下的士子唾罵。
……
【紫禁城宮門甬道,魏忠賢在無數的恐懼、怨恨和憤怒目光中走了進來。】
【他不隻是一個人,無數的車馬隊伍猶如一條長龍,浩浩蕩蕩的走進廣場。】
【每一輛馬車上麵,全都裝著好幾口大箱子,滿滿當當,無一例外。】
【在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震驚於這些車馬隊伍的承載量,但漸漸的,人們震驚的地方早已發生了轉變。】
【大家驚奇的發現,這些車馬隊伍走了快要足足一個時辰,竟然還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