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士紳求助太祖爺,朱元璋氣笑了!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說什麽!?”當聽到那書生的話後,大儒頓時大驚失色。】
【不隻是他,東林書院裏的士紳們也全都驚訝的站了起來。】
【他們立刻意識到此事非同小可!】
【書生手裏拿著的那份大字報,看起來隻是薄薄的一張紙片,內容也不過是一些荒誕不經的插畫,但往往就是這種淺薄的內容,傳播速度卻非常快。】
【就算是不識字的普通老百姓,也能通過這些大字報,看懂一些內容。】
【要是換做以前,老百姓們自己是搞不明白所謂的天下大勢的,他們每天麵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都在考慮吃飯的問題,既沒有心思也沒有途徑去了解國事編朝局。】
【比起哪個地方打仗了,朝廷又有哪個貪官被下入大獄了,老百姓們更關心的是自己明天吃什麽,會不會餓肚子。】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因素,老百姓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還有動力非常欠缺,他們唯一能知道外麵世界信息的方法,就是當地的士紳告訴他們,帶給他們外麵世界的內容。】
【這也就是為什麽每個地方的士紳地主會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是當地老百姓連接外麵世界的唯一渠道。】
【這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的思想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受這些士紳地主的掌控。】
【這些士紳地主說外麵戰亂不斷,當地的老百姓就會人心惶惶,這些人說當今陛下昏庸無能,再描述一些繪聲繪色的故事,老百姓們就會被牽著鼻子走,甚至憤怒的破口大罵,覺得自己受的苦日子全部都是皇帝的錯。】
【如果士紳地主加大點力度,當地的老百姓就會有很大概率發生暴亂。】
【而江南士紳地主在大明掌控的話語權最重,可以輕而易舉掀起當地暴動。】
【他們也正是利用自己的這個優勢,想要跟朱由檢鬥爭到底,維護自己的權利。】
【可沒想到朱由檢竟然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撥開重重迷霧,直接看透本質,用一張大字報,就讓他們手中最厲害的武器徹底廢掉了!】
【從此以後,各地百姓的思想不會再被封閉,士紳地主口中的話語,也不再是他們得知外麵世界信息的唯一途徑!】
【大字報便是打開他們封閉大門的窗口,讓他們從此睜開眼睛,看看大明如今的時局到底是什麽樣子。】
【而通過信息閉塞來掌控話語權,維護自己利益的江南士紳地主,也會因為這張大字報,讓這些優勢全部蕩然無存!】
【別看這些士紳地主平日裏極有優越感,向來都覺得老百姓卑賤,不堪與之為伍,但實際上老百姓是他們手裏為數不多的籌碼。】
【掌控不了民間的話語權,就意味著掌控不了百姓,他們的價值和分量,可就要大大減弱了。】
【“昏君啊!昏君!”】
【“祖宗有成法,這昏君怎可如此羞辱我等讀書人?”】
【“太祖爺啊,你快睜開眼睛看看吧!大明要完了!”】
【東林書院的士紳地主們跪地痛哭,恨不得讓明太祖朱元璋死而複活,替他們做主,好好懲罰懲罰朱由檢這個昏君。】
“呸!”
看到這一幕,朱元璋氣的直跳腳。
他指著天幕裏的東林書院破口大罵:“你們這群狼子野心的畜生,竟然還指望著咱給你們做主?”
“咱就是沒辦法到明末去,但凡有辦法到那裏去,咱早就將你們千刀萬剮、剁成肉泥、誅滅九族、萬劫不複了。”
“竟然還指望著咱給你們做主,懲罰咱的乖子孫?”
罵到最後,朱元璋都氣笑了。
借用朱由檢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爹,這些人已經沒救了,大字報上麵說的對,他們心裏全都有家無國,自私自利,將個人利益淩駕於國家和皇帝之上。”
朱標也很憤怒。
他也是學富五車、飽讀詩書,也曾熟讀曆史,知道以前王朝有很多大奸大惡的臣下。
可縱觀史書,他都難找像明末時期的江南地主士紳這樣無恥到極點的集體。
他們明明知道遼東戰亂,建奴猖獗,而邊疆糧餉不足,國家正是需要錢糧擴充軍備的時候,卻依然無視法度,暗地裏海外走私,賺取暴利。
他們明明知道四處災害,難民遍地,不知道以國家為己任,阻止國家動亂,反而為了自己的一點點實力利用百姓,推波助瀾,讓本就動蕩不安的大明更加動蕩。
用無恥來形容這些人,都有點侮辱無恥二字!
“我覺得哪個時代的讀書人都差不多,當務之急,咱們絕不能任由他們掌控民間的絕對話語權。”
朱棣向來對讀書人沒什麽好感。
天幕裏的那些士紳地主下限之低,雖然讓人感到吃驚,但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人性是改變不了的。
既然改變不了,那就要去想辦法去應對此事。
“四弟說的對。”
朱標點頭道:“爹,朱由檢那孩子創辦的大字報不錯,咱們也可以以此為契機,將民間的話語權收歸朝廷,以免地方士紳地主妖言惑眾。”
“好,此事就由你們兄弟倆去辦吧。”
朱元璋立刻同意下來,並且破天荒的讓朱棣去協助朱標辦理此事。
朱棣既驚又喜,朱元璋竟然又委派重任於他,這就意味著謀朝篡位一事,已經有一絲轉機了。
“放心吧,爹!我一定會幫助大哥辦好大字報!”
他立刻開口表態。
朱元璋冷著臉,別再搭理他。
其實他越是這樣,就越說明他的氣已經消的差不多了。
別看朱元璋表麵上火爆脾氣,但內裏細綿如針,他當然明白朱棣至少目前還沒有任何越矩的行為,給這小子加上謀朝篡位的罪名,確實有點不太公平。
他現在隻有一件事情弄不太明白,假如朱標和朱雄英接連暴斃,那麽在朱棣篡位之前的皇帝是誰?
他究竟做了什麽,與朱棣反目成仇,最終不惜兵戎相見。
這個問題一直埋在朱元璋的心裏,隻是苦於天幕裏沒有說太多的細節,他也隻能耐心等待。
【不隻是他,東林書院裏的士紳們也全都驚訝的站了起來。】
【他們立刻意識到此事非同小可!】
【書生手裏拿著的那份大字報,看起來隻是薄薄的一張紙片,內容也不過是一些荒誕不經的插畫,但往往就是這種淺薄的內容,傳播速度卻非常快。】
【就算是不識字的普通老百姓,也能通過這些大字報,看懂一些內容。】
【要是換做以前,老百姓們自己是搞不明白所謂的天下大勢的,他們每天麵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都在考慮吃飯的問題,既沒有心思也沒有途徑去了解國事編朝局。】
【比起哪個地方打仗了,朝廷又有哪個貪官被下入大獄了,老百姓們更關心的是自己明天吃什麽,會不會餓肚子。】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因素,老百姓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還有動力非常欠缺,他們唯一能知道外麵世界信息的方法,就是當地的士紳告訴他們,帶給他們外麵世界的內容。】
【這也就是為什麽每個地方的士紳地主會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是當地老百姓連接外麵世界的唯一渠道。】
【這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的思想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受這些士紳地主的掌控。】
【這些士紳地主說外麵戰亂不斷,當地的老百姓就會人心惶惶,這些人說當今陛下昏庸無能,再描述一些繪聲繪色的故事,老百姓們就會被牽著鼻子走,甚至憤怒的破口大罵,覺得自己受的苦日子全部都是皇帝的錯。】
【如果士紳地主加大點力度,當地的老百姓就會有很大概率發生暴亂。】
【而江南士紳地主在大明掌控的話語權最重,可以輕而易舉掀起當地暴動。】
【他們也正是利用自己的這個優勢,想要跟朱由檢鬥爭到底,維護自己的權利。】
【可沒想到朱由檢竟然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撥開重重迷霧,直接看透本質,用一張大字報,就讓他們手中最厲害的武器徹底廢掉了!】
【從此以後,各地百姓的思想不會再被封閉,士紳地主口中的話語,也不再是他們得知外麵世界信息的唯一途徑!】
【大字報便是打開他們封閉大門的窗口,讓他們從此睜開眼睛,看看大明如今的時局到底是什麽樣子。】
【而通過信息閉塞來掌控話語權,維護自己利益的江南士紳地主,也會因為這張大字報,讓這些優勢全部蕩然無存!】
【別看這些士紳地主平日裏極有優越感,向來都覺得老百姓卑賤,不堪與之為伍,但實際上老百姓是他們手裏為數不多的籌碼。】
【掌控不了民間的話語權,就意味著掌控不了百姓,他們的價值和分量,可就要大大減弱了。】
【“昏君啊!昏君!”】
【“祖宗有成法,這昏君怎可如此羞辱我等讀書人?”】
【“太祖爺啊,你快睜開眼睛看看吧!大明要完了!”】
【東林書院的士紳地主們跪地痛哭,恨不得讓明太祖朱元璋死而複活,替他們做主,好好懲罰懲罰朱由檢這個昏君。】
“呸!”
看到這一幕,朱元璋氣的直跳腳。
他指著天幕裏的東林書院破口大罵:“你們這群狼子野心的畜生,竟然還指望著咱給你們做主?”
“咱就是沒辦法到明末去,但凡有辦法到那裏去,咱早就將你們千刀萬剮、剁成肉泥、誅滅九族、萬劫不複了。”
“竟然還指望著咱給你們做主,懲罰咱的乖子孫?”
罵到最後,朱元璋都氣笑了。
借用朱由檢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爹,這些人已經沒救了,大字報上麵說的對,他們心裏全都有家無國,自私自利,將個人利益淩駕於國家和皇帝之上。”
朱標也很憤怒。
他也是學富五車、飽讀詩書,也曾熟讀曆史,知道以前王朝有很多大奸大惡的臣下。
可縱觀史書,他都難找像明末時期的江南地主士紳這樣無恥到極點的集體。
他們明明知道遼東戰亂,建奴猖獗,而邊疆糧餉不足,國家正是需要錢糧擴充軍備的時候,卻依然無視法度,暗地裏海外走私,賺取暴利。
他們明明知道四處災害,難民遍地,不知道以國家為己任,阻止國家動亂,反而為了自己的一點點實力利用百姓,推波助瀾,讓本就動蕩不安的大明更加動蕩。
用無恥來形容這些人,都有點侮辱無恥二字!
“我覺得哪個時代的讀書人都差不多,當務之急,咱們絕不能任由他們掌控民間的絕對話語權。”
朱棣向來對讀書人沒什麽好感。
天幕裏的那些士紳地主下限之低,雖然讓人感到吃驚,但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人性是改變不了的。
既然改變不了,那就要去想辦法去應對此事。
“四弟說的對。”
朱標點頭道:“爹,朱由檢那孩子創辦的大字報不錯,咱們也可以以此為契機,將民間的話語權收歸朝廷,以免地方士紳地主妖言惑眾。”
“好,此事就由你們兄弟倆去辦吧。”
朱元璋立刻同意下來,並且破天荒的讓朱棣去協助朱標辦理此事。
朱棣既驚又喜,朱元璋竟然又委派重任於他,這就意味著謀朝篡位一事,已經有一絲轉機了。
“放心吧,爹!我一定會幫助大哥辦好大字報!”
他立刻開口表態。
朱元璋冷著臉,別再搭理他。
其實他越是這樣,就越說明他的氣已經消的差不多了。
別看朱元璋表麵上火爆脾氣,但內裏細綿如針,他當然明白朱棣至少目前還沒有任何越矩的行為,給這小子加上謀朝篡位的罪名,確實有點不太公平。
他現在隻有一件事情弄不太明白,假如朱標和朱雄英接連暴斃,那麽在朱棣篡位之前的皇帝是誰?
他究竟做了什麽,與朱棣反目成仇,最終不惜兵戎相見。
這個問題一直埋在朱元璋的心裏,隻是苦於天幕裏沒有說太多的細節,他也隻能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