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朱家藩王,為禍蒼生!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
洪武位麵,朱元璋興奮的望著天幕。
“好啊,下江南好!咱也看看這麽多年了,江南是個什麽景象。”
朱元璋是鳳陽人,起家也在南方。
大明開國之後,又將京城定在了六朝古都金陵,算是土生土長的南直隸人。
他也很想看看幾百年後的江南,與他統治下的有何不同。
“肯定比咱們這個時代更加繁華富庶吧?”
朱標也滿臉期待。
比起朱元璋,他對江南的感情則更加深厚,畢竟他大半輩子都生活在秦淮河畔,自然也很想看看百年之後的江南,會有多少讓他感到驚奇的景色。
“江南有啥好的?我覺得比不上北方的血色狼煙。”
朱棣撇了撇嘴。
他跟朱標不一樣,雖然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但內心一直都向往著北方的生活。
尤其是當上燕王後,他更是虎入山林,如魚得水,經常率領騎兵馳騁於邊疆戰場,在金戈鐵馬中殺個痛快。
朱元璋冷不丁的看了朱棣一眼。
知子莫若父。
他就是知道朱棣這種好戰的性格,所以才從未將這個兒子納入帝國的繼承人當中。
退一萬步來講。
就算以後朱標、朱雄英都相繼離世,他都不會考慮讓朱棣繼承皇位。
大明是一個建立在廢墟上的王朝,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休養生息,積攢國力,而不是又出現一個好戰的帝王,那樣隻會窮兵黷武,或許會讓大明再次陷入二世而亡的境地。
當然,朱元璋知道朱棣沒有二世而亡,還至少傳了十幾代皇帝,可這並不能減少他心中對朱棣的成見。
不過經過那麽多的事情,朱元璋也想開了不少。
若是大明末代皇帝真的出了朱由檢這樣的帝王,他也不是那麽介意未來的曆史走向如何了。
“隻要能保全咱朱家的子孫後代,他這個皇帝咱就認。”
朱元璋喃喃自語道。
“爹,說起這件事,我也挺好奇,一兩百年之後,咱們老朱家的子孫後代會有多少了?”
朱標忽然開口說道。
“那還用說嗎?肯定得發展好幾千人了,要真是這樣,咱們老朱家也算是個大家族了。”
一提到子孫後代,朱元璋就樂得合不攏嘴。
他這輩子最看重的就是親情,非常信奉多子多福那一套邏輯。
為了不讓子孫後代受苦,他還設計了一整套為子孫後代謀福利的政策。
他相信隻要按照他的政策走,朱家的子孫後代肯定會衣食無憂,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
“這不巧了嗎?”
朱棣也笑著說道:“朱由檢那小子下江南,一路上肯定會路過很多藩王封地,咱們說不定能趁著這個機會,看看咱們朱家的藩王發展到什麽地步了。”
“你小子總算是說了句人話。”
朱元璋很高興。
朱棣說的確實在理。
朱由檢從順天府出發,一路下江南,無論走哪一條路線,肯定都會途經很多蕃地。
朱元璋正好可以借著這個空檔,看看自己其他的子孫後代。
【幾日後,朱由檢將京城安置妥當,便決定走運河水路下江南。】
【京城裏除了留守的軍機大臣之外,還有曹文詔、盧象升、陳奇諭的三萬難民子弟兵,足以應對任何突發事件。】
【朱由檢則帶走左良玉、孫傳庭、洪承疇三萬大軍,以及楊嗣昌、魏忠賢、曹變蛟、曹化淳、李國禎等一眾得力幹將。】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將之前在京城裏羈押的大臣們,也一並帶上。】
【一切準備妥當,朱由檢正式啟程出發。】
【為了安全起見,洪承疇建議以水陸並進的方式前行,朱由檢覺得在理,便答應了下來。】
【少年天子下江南的消息,很快便通過各種途徑,傳遍了大江南北。】
【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朱由檢的行程。】
【沿路兩岸不少得到消息的老百姓,都紛紛跑過來看熱鬧。】
【皇帝出遊,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能看到這番陣仗,便已經是三生有幸,當然是不可錯過的機會。】
【當然,沿途的各級官吏,朱由檢自然少不得接見。】
【他在京城裏鬧得天翻地覆,地方上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各地方官吏雖然對京城的風雲變化心中惴惴不安,但明麵上的事情還是要過得去。】
【行至一路,大體算是風平浪靜。】
【朱由檢一路走來,看到的皆是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景象。】
【他知道這番景象不過是地方官吏在粉飾太平而已,可他暫時還騰不出手來肅清地方吏治。】
【大明危亡就在眼前,他必須要和時間賽跑,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可在途經山東東昌府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事。】
【有人竟然阻攔禦駕!】
【龍舟內的書房裏,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等大臣們分侍左右。】
【曹化淳將阻攔禦駕之人帶進龍舟書房。】
【那是一個瘦高模樣的書生,被曹化淳帶到朱由檢麵前後,行禮叩首道:“微臣東昌府知縣史可法參見陛下。”】
【“史可法?”】
【聽到這個名字後,朱由檢的神情出現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變化。】
【不過很快,他便恢複如初,望著眼前的書生道:“史可法,你阻攔禦駕,所為何事?”】
【史可法語出驚人,“為挽陛下昏君之名!”】
【“大膽!”】
【“放肆!”】
【洪承疇、楊嗣昌等人怒目而視。】
【孫傳庭、曹變蛟更是準備拔刀,隻等朱由檢一聲令下,他們便將此狂徒剁成肉泥。】
【朱由檢卻並不在意此等悖逆之語,依舊麵色如常的問道:“說吧,你至少有三句話要說。”】
【史可法一愣,顯然沒想到朱由檢是這反應。】
【但他既然敢攔截聖駕,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便壯著膽子大聲道:“微臣要替東昌府三十二萬百姓討個公道。”】
【“還有兩句話。”朱由檢淡淡開口。】
【史可法這才意識到自己在朱由檢麵前隻有說三句話的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他豁出去了,高聲道:“陛下,東昌王府上至郡王,下至奉國中尉,同一十三房朱姓親族,草菅人命,強搶民女,濫用私刑,為禍地方,臣請陛下暫歇聖步,還東昌府百姓一個公道,臣雖死無憾!”】
洪武位麵,朱元璋興奮的望著天幕。
“好啊,下江南好!咱也看看這麽多年了,江南是個什麽景象。”
朱元璋是鳳陽人,起家也在南方。
大明開國之後,又將京城定在了六朝古都金陵,算是土生土長的南直隸人。
他也很想看看幾百年後的江南,與他統治下的有何不同。
“肯定比咱們這個時代更加繁華富庶吧?”
朱標也滿臉期待。
比起朱元璋,他對江南的感情則更加深厚,畢竟他大半輩子都生活在秦淮河畔,自然也很想看看百年之後的江南,會有多少讓他感到驚奇的景色。
“江南有啥好的?我覺得比不上北方的血色狼煙。”
朱棣撇了撇嘴。
他跟朱標不一樣,雖然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但內心一直都向往著北方的生活。
尤其是當上燕王後,他更是虎入山林,如魚得水,經常率領騎兵馳騁於邊疆戰場,在金戈鐵馬中殺個痛快。
朱元璋冷不丁的看了朱棣一眼。
知子莫若父。
他就是知道朱棣這種好戰的性格,所以才從未將這個兒子納入帝國的繼承人當中。
退一萬步來講。
就算以後朱標、朱雄英都相繼離世,他都不會考慮讓朱棣繼承皇位。
大明是一個建立在廢墟上的王朝,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休養生息,積攢國力,而不是又出現一個好戰的帝王,那樣隻會窮兵黷武,或許會讓大明再次陷入二世而亡的境地。
當然,朱元璋知道朱棣沒有二世而亡,還至少傳了十幾代皇帝,可這並不能減少他心中對朱棣的成見。
不過經過那麽多的事情,朱元璋也想開了不少。
若是大明末代皇帝真的出了朱由檢這樣的帝王,他也不是那麽介意未來的曆史走向如何了。
“隻要能保全咱朱家的子孫後代,他這個皇帝咱就認。”
朱元璋喃喃自語道。
“爹,說起這件事,我也挺好奇,一兩百年之後,咱們老朱家的子孫後代會有多少了?”
朱標忽然開口說道。
“那還用說嗎?肯定得發展好幾千人了,要真是這樣,咱們老朱家也算是個大家族了。”
一提到子孫後代,朱元璋就樂得合不攏嘴。
他這輩子最看重的就是親情,非常信奉多子多福那一套邏輯。
為了不讓子孫後代受苦,他還設計了一整套為子孫後代謀福利的政策。
他相信隻要按照他的政策走,朱家的子孫後代肯定會衣食無憂,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
“這不巧了嗎?”
朱棣也笑著說道:“朱由檢那小子下江南,一路上肯定會路過很多藩王封地,咱們說不定能趁著這個機會,看看咱們朱家的藩王發展到什麽地步了。”
“你小子總算是說了句人話。”
朱元璋很高興。
朱棣說的確實在理。
朱由檢從順天府出發,一路下江南,無論走哪一條路線,肯定都會途經很多蕃地。
朱元璋正好可以借著這個空檔,看看自己其他的子孫後代。
【幾日後,朱由檢將京城安置妥當,便決定走運河水路下江南。】
【京城裏除了留守的軍機大臣之外,還有曹文詔、盧象升、陳奇諭的三萬難民子弟兵,足以應對任何突發事件。】
【朱由檢則帶走左良玉、孫傳庭、洪承疇三萬大軍,以及楊嗣昌、魏忠賢、曹變蛟、曹化淳、李國禎等一眾得力幹將。】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將之前在京城裏羈押的大臣們,也一並帶上。】
【一切準備妥當,朱由檢正式啟程出發。】
【為了安全起見,洪承疇建議以水陸並進的方式前行,朱由檢覺得在理,便答應了下來。】
【少年天子下江南的消息,很快便通過各種途徑,傳遍了大江南北。】
【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朱由檢的行程。】
【沿路兩岸不少得到消息的老百姓,都紛紛跑過來看熱鬧。】
【皇帝出遊,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能看到這番陣仗,便已經是三生有幸,當然是不可錯過的機會。】
【當然,沿途的各級官吏,朱由檢自然少不得接見。】
【他在京城裏鬧得天翻地覆,地方上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各地方官吏雖然對京城的風雲變化心中惴惴不安,但明麵上的事情還是要過得去。】
【行至一路,大體算是風平浪靜。】
【朱由檢一路走來,看到的皆是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景象。】
【他知道這番景象不過是地方官吏在粉飾太平而已,可他暫時還騰不出手來肅清地方吏治。】
【大明危亡就在眼前,他必須要和時間賽跑,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可在途經山東東昌府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事。】
【有人竟然阻攔禦駕!】
【龍舟內的書房裏,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等大臣們分侍左右。】
【曹化淳將阻攔禦駕之人帶進龍舟書房。】
【那是一個瘦高模樣的書生,被曹化淳帶到朱由檢麵前後,行禮叩首道:“微臣東昌府知縣史可法參見陛下。”】
【“史可法?”】
【聽到這個名字後,朱由檢的神情出現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變化。】
【不過很快,他便恢複如初,望著眼前的書生道:“史可法,你阻攔禦駕,所為何事?”】
【史可法語出驚人,“為挽陛下昏君之名!”】
【“大膽!”】
【“放肆!”】
【洪承疇、楊嗣昌等人怒目而視。】
【孫傳庭、曹變蛟更是準備拔刀,隻等朱由檢一聲令下,他們便將此狂徒剁成肉泥。】
【朱由檢卻並不在意此等悖逆之語,依舊麵色如常的問道:“說吧,你至少有三句話要說。”】
【史可法一愣,顯然沒想到朱由檢是這反應。】
【但他既然敢攔截聖駕,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便壯著膽子大聲道:“微臣要替東昌府三十二萬百姓討個公道。”】
【“還有兩句話。”朱由檢淡淡開口。】
【史可法這才意識到自己在朱由檢麵前隻有說三句話的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他豁出去了,高聲道:“陛下,東昌王府上至郡王,下至奉國中尉,同一十三房朱姓親族,草菅人命,強搶民女,濫用私刑,為禍地方,臣請陛下暫歇聖步,還東昌府百姓一個公道,臣雖死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