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明末年真實場景,朱元璋破防!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爹,你消消氣,說不定這隻是當地官吏所為而已。”
朱標開口說道:“一個地方有苛捐雜稅,並不代表著整個大明全都如此不堪。”
“太子說的有道理。”
“估計是那些胥吏欺上瞞下,私自做主設立了很多收錢的名堂,敗壞了大明和皇帝的聲譽。”
“這些人可真該死!”
不少勳貴和大臣們也都紛紛附和朱標的說法。
他們當然不願意將這件事情歸咎於是大臣的責任。
畢竟天幕裏的景象雖說是明末,但無論是什麽時候,大臣的立場和處境是相同的。
要是明末時期的大臣們這麽做,難保朱元璋不會一怒之下,怪罪於他們。
洪武年間的官員日子本來就不好過,要是因此而被朱元璋遷怒,他們的日子可就更不好過了。
“哼!最好是這樣,不過咱看京城裏的那些大臣,一個個肥頭大耳,應天府的官兒也好不到哪裏去。”
朱元璋冷嘲熱諷的說道。
【“陛下,很多時候,下麵做事,上麵的大臣們其實並不清楚。”或許是不想讓朱由檢太過心寒,洪承疇為應天府的官吏找理由。】
【“是嗎?”朱由檢淡淡一笑,說道:“洪先生不必寬慰朕。”】
【“朕沒那麽容易被打垮,大明上上下下都已經爛透了,不必替他們打掩護。】
【“你們以為此地荒涼,百姓罹難,應天府裏的六部九卿都不知道嗎?”】
【“不,他們什麽都知道,但他們隻是當做看不見。”】
【“魏忠賢,你說呢?”】
【魏忠賢站出來,趕緊迴應道:“陛下慧眼如炬,事實正是如此。”】
【“不瞞陛下和諸位,先皇在世時,老奴曾經派錦衣衛暗自探查江南實情,以應天府六部九卿和陪都勳貴為首的江南官吏、士紳、勳貴、軍備,全已糜爛,無可救藥。”】
【“老奴之所以手段激進,也是重疾需下猛藥,不得不如此。”】
“……”
當朱元璋聽完天幕裏這番話之後,意外的沒有做出任何反應,而是良久的沉默。
沉默,有時候也是代表著一種觀點。
明朝末年的形勢,要遠比朱元璋想象的更加嚴峻。
這已經不是查抄幾個貪官,改革一兩處機構,就能緩解或者拯救的了大明朝的。
毫不客氣的說,朱由檢所麵臨的大明朝,從上到下全部都爛掉了。
上至六部九卿,下至胥吏兵卒,無一人不貪,無一人心念大明!
所有人都趴在半截入土的大明朝上,拚命的吸最後一口血。
沒有人想著如何拯救這個帝國。
剛剛湯和等人所謂上麵大臣們不知道的話,還有他自己的心存僥幸,隻不過都是自欺欺人罷了!
應天府郊外大片大片的荒田,難道城裏的達官顯貴不知道嗎?
他們知道!
甚至他們比誰都清楚這到底是怎麽造成的!
可他們選擇無視百姓的苦難,選擇在繁華的金陵城裏醉生夢死!
“君非亡國之君,臣皆該殺之臣!”
朱元璋咬牙切齒的說出之前【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天幕裏麵,崇禎皇帝最後的遺言。
他現在是深切的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要是朱元璋生在那個時代,以他的手段和心性,大明朝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他全部都要殺個遍。
朱標、徐達、湯和、李善長等人也都沉默了。
他們想過明末時期的吏治腐敗,可沒想到竟然腐敗到這種程度。
這些官吏已經完全無視百姓的死活,任由國家滅亡!
朱由檢說的沒錯。
他若不親自來這一趟,沒有任何人能代替他,讓江南煥然一新。
隻有他這個皇帝,才能鎮得住這裏所有的魑魅魍魎。
……
崇禎位麵。
“怎麽會?這外麵的天下就會成了這番模樣?”
崇禎皇帝有氣無力的坐在龍椅上,絕望的望著天幕裏的場景。
他這輩子從沒有離開過京城。
當上皇帝之後,更是未曾踏出過紫禁城半步。
大明天下的局勢如何,外麵的百姓過得好不好,地方上的官吏治理如何,他都是靠著奏章裏的字裏行間去判斷。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田間荒蕪已到了這等地步,也沒有人告訴過他,大明吏治腐敗竟已如此不堪。
要不是朱由檢帶他走這一遭,讓他看到民間的淒慘場景,他或許等到大明滅亡的那一日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被百官群臣忽悠的。
“該殺!陪都的六部九卿、王公勳貴全都該殺!”
崇禎皇帝眼睛血紅,甚至比天幕裏的朱由檢還要激動。
他當然會激動。
因為天幕裏的事情,都會原原本本的出現在他統治下的大明朝。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他統治下的應天府外,同樣也是一片荒蕪。
田地肥沃卻無人耕種。
百姓寧可餓死,也不願種地。
“形勢危機如此,朕何以自處?改革勢在必行啊!”
崇禎皇帝深深的感到壓力山大。
他不能再這麽繼續下去。
必須要想辦法開始改變目前現狀。
否則的話。
過不了太久。
他就會像天幕裏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那樣,吊死在煤山上。
說不定,他都不用自己動手,就會有一群等著新皇登基,邀功請賞的奸佞之臣,主動幫他完成這一切。
“已經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了,必須要下定決心!”
崇禎皇帝暗自說道。
他現在唯一的優勢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天幕,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未來,還有天幕裏的朱由檢手把手教他如何拯救大明。
說實在的,這已經是上天眷顧。
【正當朱由檢和眾人閑談之際,不遠處,忽然響起一陣騷動。】
【南京留守的六部九卿,以及當地的勳貴守備,在得知朱由檢正在微服私訪的消息後,紛紛匆匆忙忙的趕過來。】
【數百人浩浩蕩蕩來到朱由檢麵前,紛紛跪在地上。】
【“臣等接駕來遲,請陛下恕罪。”】
【朱由檢望著這些陌生麵孔,也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而這個時候,貼心的魏忠賢呈上來一份名單,上麵詳細記錄著這些人的名字。】
【朱由檢隨手一翻,眼睛便亮了起來。】
【大臣代表:錢謙益、周延儒、魏藻德、馬士英、阮大铖……】
【勳貴代表:魏國公徐允爵、趙之龍、劉孔昭、靈璧侯湯國祚、柳祚昌……】
朱標開口說道:“一個地方有苛捐雜稅,並不代表著整個大明全都如此不堪。”
“太子說的有道理。”
“估計是那些胥吏欺上瞞下,私自做主設立了很多收錢的名堂,敗壞了大明和皇帝的聲譽。”
“這些人可真該死!”
不少勳貴和大臣們也都紛紛附和朱標的說法。
他們當然不願意將這件事情歸咎於是大臣的責任。
畢竟天幕裏的景象雖說是明末,但無論是什麽時候,大臣的立場和處境是相同的。
要是明末時期的大臣們這麽做,難保朱元璋不會一怒之下,怪罪於他們。
洪武年間的官員日子本來就不好過,要是因此而被朱元璋遷怒,他們的日子可就更不好過了。
“哼!最好是這樣,不過咱看京城裏的那些大臣,一個個肥頭大耳,應天府的官兒也好不到哪裏去。”
朱元璋冷嘲熱諷的說道。
【“陛下,很多時候,下麵做事,上麵的大臣們其實並不清楚。”或許是不想讓朱由檢太過心寒,洪承疇為應天府的官吏找理由。】
【“是嗎?”朱由檢淡淡一笑,說道:“洪先生不必寬慰朕。”】
【“朕沒那麽容易被打垮,大明上上下下都已經爛透了,不必替他們打掩護。】
【“你們以為此地荒涼,百姓罹難,應天府裏的六部九卿都不知道嗎?”】
【“不,他們什麽都知道,但他們隻是當做看不見。”】
【“魏忠賢,你說呢?”】
【魏忠賢站出來,趕緊迴應道:“陛下慧眼如炬,事實正是如此。”】
【“不瞞陛下和諸位,先皇在世時,老奴曾經派錦衣衛暗自探查江南實情,以應天府六部九卿和陪都勳貴為首的江南官吏、士紳、勳貴、軍備,全已糜爛,無可救藥。”】
【“老奴之所以手段激進,也是重疾需下猛藥,不得不如此。”】
“……”
當朱元璋聽完天幕裏這番話之後,意外的沒有做出任何反應,而是良久的沉默。
沉默,有時候也是代表著一種觀點。
明朝末年的形勢,要遠比朱元璋想象的更加嚴峻。
這已經不是查抄幾個貪官,改革一兩處機構,就能緩解或者拯救的了大明朝的。
毫不客氣的說,朱由檢所麵臨的大明朝,從上到下全部都爛掉了。
上至六部九卿,下至胥吏兵卒,無一人不貪,無一人心念大明!
所有人都趴在半截入土的大明朝上,拚命的吸最後一口血。
沒有人想著如何拯救這個帝國。
剛剛湯和等人所謂上麵大臣們不知道的話,還有他自己的心存僥幸,隻不過都是自欺欺人罷了!
應天府郊外大片大片的荒田,難道城裏的達官顯貴不知道嗎?
他們知道!
甚至他們比誰都清楚這到底是怎麽造成的!
可他們選擇無視百姓的苦難,選擇在繁華的金陵城裏醉生夢死!
“君非亡國之君,臣皆該殺之臣!”
朱元璋咬牙切齒的說出之前【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天幕裏麵,崇禎皇帝最後的遺言。
他現在是深切的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要是朱元璋生在那個時代,以他的手段和心性,大明朝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他全部都要殺個遍。
朱標、徐達、湯和、李善長等人也都沉默了。
他們想過明末時期的吏治腐敗,可沒想到竟然腐敗到這種程度。
這些官吏已經完全無視百姓的死活,任由國家滅亡!
朱由檢說的沒錯。
他若不親自來這一趟,沒有任何人能代替他,讓江南煥然一新。
隻有他這個皇帝,才能鎮得住這裏所有的魑魅魍魎。
……
崇禎位麵。
“怎麽會?這外麵的天下就會成了這番模樣?”
崇禎皇帝有氣無力的坐在龍椅上,絕望的望著天幕裏的場景。
他這輩子從沒有離開過京城。
當上皇帝之後,更是未曾踏出過紫禁城半步。
大明天下的局勢如何,外麵的百姓過得好不好,地方上的官吏治理如何,他都是靠著奏章裏的字裏行間去判斷。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田間荒蕪已到了這等地步,也沒有人告訴過他,大明吏治腐敗竟已如此不堪。
要不是朱由檢帶他走這一遭,讓他看到民間的淒慘場景,他或許等到大明滅亡的那一日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被百官群臣忽悠的。
“該殺!陪都的六部九卿、王公勳貴全都該殺!”
崇禎皇帝眼睛血紅,甚至比天幕裏的朱由檢還要激動。
他當然會激動。
因為天幕裏的事情,都會原原本本的出現在他統治下的大明朝。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他統治下的應天府外,同樣也是一片荒蕪。
田地肥沃卻無人耕種。
百姓寧可餓死,也不願種地。
“形勢危機如此,朕何以自處?改革勢在必行啊!”
崇禎皇帝深深的感到壓力山大。
他不能再這麽繼續下去。
必須要想辦法開始改變目前現狀。
否則的話。
過不了太久。
他就會像天幕裏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那樣,吊死在煤山上。
說不定,他都不用自己動手,就會有一群等著新皇登基,邀功請賞的奸佞之臣,主動幫他完成這一切。
“已經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了,必須要下定決心!”
崇禎皇帝暗自說道。
他現在唯一的優勢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天幕,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未來,還有天幕裏的朱由檢手把手教他如何拯救大明。
說實在的,這已經是上天眷顧。
【正當朱由檢和眾人閑談之際,不遠處,忽然響起一陣騷動。】
【南京留守的六部九卿,以及當地的勳貴守備,在得知朱由檢正在微服私訪的消息後,紛紛匆匆忙忙的趕過來。】
【數百人浩浩蕩蕩來到朱由檢麵前,紛紛跪在地上。】
【“臣等接駕來遲,請陛下恕罪。”】
【朱由檢望著這些陌生麵孔,也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而這個時候,貼心的魏忠賢呈上來一份名單,上麵詳細記錄著這些人的名字。】
【朱由檢隨手一翻,眼睛便亮了起來。】
【大臣代表:錢謙益、周延儒、魏藻德、馬士英、阮大铖……】
【勳貴代表:魏國公徐允爵、趙之龍、劉孔昭、靈璧侯湯國祚、柳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