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盛世景象重現,朱元璋實名羨慕!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之事,大體已塵埃落定。】
【朱由檢傳出旨意,三日後,便起身迴京。】
【消息傳出後,江南各地的老百姓,以及落地紮根的西北難民,全都自發的聚集在金陵城外,主動為他們的皇帝陛下餞行。】
【朱由檢的三個公平,早已通過大字報,傳遍大江南北。】
【攤丁入畝、征收商業稅、成立海關總署,每一件事都是在為老百姓做實事。】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很愚昧,他們很容易受到蠱惑和煽動,動不動就會嗷嗷叫的往前衝。】
【地主士紳正是利用了老百姓無知的弱點,才會屢次用自己在民間的聲望和巨大的影響力,將他們化作手裏的刀。】
【可即便老百姓再愚昧,他們也知道,是誰讓他們重新捧起飯碗,是誰讓他們重獲新生。】
【老百姓們愚昧不假,可他們同樣也很簡單,誰真心對他們好,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實惠,他們就會死心塌地的擁護誰。】
【而朱由檢在他們的心中,就是真心為他們好的人,一個真正的好皇帝。】
【金陵城的城樓上,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等人,看到城外人山人海的壯觀場景,也都忍不住紛紛感慨。】
【洪承疇:“此等盛景真是古今罕見啊。”】
【孫傳庭:“真沒想到,陛下登基短短兩年,大明竟能恢複如此氣象,真是天佑我大明。”】
【楊嗣昌:“這種景象,我大明朝多少年沒有過了?”】
【範景文:“縱然是太祖、成祖在世,也不曾有過這等盛世輝煌啊。”】
【周圍同僚無不欣然點頭。】
【大明朝自開國以來,似乎從未有過老百姓夾道歡送皇帝陛下的場景。】
“哼!”
看到天幕上如此說,朱元璋顯然很不服氣。
他好歹也是大明太祖,難道不要麵子了嗎?
“咱就是不屑於幹那種事,否則老百姓知道咱要出宮,還不得擠的玄武大街都水泄不通?”
他忍不住吐槽道。
朱標、朱棣兄弟倆麵麵相覷,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笑笑表示尊敬。
“重八,你可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這時,馬皇後抱著朱雄英走進來,笑嗬嗬的玩笑道:“你可跟人家的孩子比不了,你出了宮門,估計老百姓都不認識你是誰。”
朱元璋被說的老臉一紅,可也不怎麽生氣,隻是嘟囔了一句:“不試試怎麽知道?”
朱標、朱棣兄弟倆躲在一旁偷笑。
普天之下,能這麽當麵懟朱元璋而安然無恙的人,天底下恐怕隻有他們親娘馬皇後。
朱標從馬皇後的懷裏接過朱雄英,關切的問道:“娘,最近幾日身體感覺如何?”
馬皇後笑盈盈的點頭道:“我能有什麽大問題?你兒子也一樣,我親自照顧,肯定也不會出什麽意外。”
聽到這句話,朱標鬆了口氣。
他一直都沒有忘記,在最早的時候,天幕裏的朱由檢曾經透露過,他的兒子朱雄英和他娘馬皇後,都在同一年內接連暴斃而亡。
知道這個消息,朱標寢食難安,他是個大孝子,在知道自己的母親即將身亡後,肯定會心急如焚。
更令他倍受打擊的是,連自己的兒子朱雄英竟然也被牽扯其中。
朱雄英若隻是他自己的兒子一種身份,或許朱標可能都不會大動幹戈。
可朱雄英還是大明第三代繼承人,關係到整個江山社稷,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朱元璋也滿臉緊張的說道:“妹子,你可千萬不要操勞。”
“咱可不能沒有你,更不能沒有咱孫子。”
“要是沒了你,說不定咱得殺更多的大臣。”
洪武諸大臣:“???”
馬皇後笑道:“放心,既然那孩子這麽說,我肯定會萬分小心。”
朱元璋鬆口氣,看了朱棣一眼,冷不丁的說道:“你小子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有一個好後代,救了你娘和你大侄子的命。”
朱棣說道:“隻要娘和大侄子能平安百歲,我比爹你還要謝天謝地。”
這話說的倒是一點都不假。
朱雄英如果能順利繼承大明皇位的話,那麽就可以徹底洗清朱棣潛在的罪名。
為何?
因為整個大明的命運,都係在朱雄英一個人的身上。
別看他隻是個孩子,可擁有的資源,這朱棣一輩子都不可能與之抗衡的。
別的不說,整個淮西勳貴都會毫不猶豫的站在朱雄英的一邊,瘋狂打擊自己。
朱棣就算在邊疆草原縱橫天下,可麵對戰力無雙的淮西勳貴,也不得不服軟。
所以隻要朱雄英健健康康的活著,順順利利的登上皇位,朱棣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翻盤的機會,這也可以間接洗清他潛在的罪名。
朱元璋點頭道:“算你小子想的明白。”
……
永樂年間。
永樂大帝朱棣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讚許的點頭道:“不愧是我的子孫。”
“你們幾個但凡有他一成的氣質,老頭子我死也瞑目了。”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基幾人全都大為尷尬。
論能力,他們個頂個的都是人中龍鳳。
論魄力,麵對麻煩同樣是毫不手軟。
可要是論朝廷危局,力挽狂瀾,敢於向所有既得利益者亮出屠刀的勇氣,他們卻都沒有。
且不說朱高熾、朱瞻基父子一脈相承的儒學治國思想,就連朱高煦、朱高燧這樣在戰場上生猛的王爺,也不可能像朱由檢那樣瘋狂殺戮大明文臣。
僅僅是後世罵名這一條,他們就承擔不起,也不敢去承擔。
……
嘉靖位麵。
嘉靖皇帝滿臉欣慰的望著南京城外的百姓,感慨道:“這孩子全是我年輕時候的影子。”
同樣是王爺出身,同樣是麵對危局,同樣被文官集團逼迫,朱由檢與嘉靖皇帝有太多太多的相似之處,甚至連走過的路都一模一樣。
隻是區別在於朱由檢披荊斬棘,頂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壓力和危險,正在一步步實現他的理想藍圖。
然而,嘉靖皇帝卻失敗了,隻能窩在皇宮裏麵,做一個被世人笑話的神仙皇帝。
【朱由檢傳出旨意,三日後,便起身迴京。】
【消息傳出後,江南各地的老百姓,以及落地紮根的西北難民,全都自發的聚集在金陵城外,主動為他們的皇帝陛下餞行。】
【朱由檢的三個公平,早已通過大字報,傳遍大江南北。】
【攤丁入畝、征收商業稅、成立海關總署,每一件事都是在為老百姓做實事。】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很愚昧,他們很容易受到蠱惑和煽動,動不動就會嗷嗷叫的往前衝。】
【地主士紳正是利用了老百姓無知的弱點,才會屢次用自己在民間的聲望和巨大的影響力,將他們化作手裏的刀。】
【可即便老百姓再愚昧,他們也知道,是誰讓他們重新捧起飯碗,是誰讓他們重獲新生。】
【老百姓們愚昧不假,可他們同樣也很簡單,誰真心對他們好,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實惠,他們就會死心塌地的擁護誰。】
【而朱由檢在他們的心中,就是真心為他們好的人,一個真正的好皇帝。】
【金陵城的城樓上,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等人,看到城外人山人海的壯觀場景,也都忍不住紛紛感慨。】
【洪承疇:“此等盛景真是古今罕見啊。”】
【孫傳庭:“真沒想到,陛下登基短短兩年,大明竟能恢複如此氣象,真是天佑我大明。”】
【楊嗣昌:“這種景象,我大明朝多少年沒有過了?”】
【範景文:“縱然是太祖、成祖在世,也不曾有過這等盛世輝煌啊。”】
【周圍同僚無不欣然點頭。】
【大明朝自開國以來,似乎從未有過老百姓夾道歡送皇帝陛下的場景。】
“哼!”
看到天幕上如此說,朱元璋顯然很不服氣。
他好歹也是大明太祖,難道不要麵子了嗎?
“咱就是不屑於幹那種事,否則老百姓知道咱要出宮,還不得擠的玄武大街都水泄不通?”
他忍不住吐槽道。
朱標、朱棣兄弟倆麵麵相覷,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笑笑表示尊敬。
“重八,你可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這時,馬皇後抱著朱雄英走進來,笑嗬嗬的玩笑道:“你可跟人家的孩子比不了,你出了宮門,估計老百姓都不認識你是誰。”
朱元璋被說的老臉一紅,可也不怎麽生氣,隻是嘟囔了一句:“不試試怎麽知道?”
朱標、朱棣兄弟倆躲在一旁偷笑。
普天之下,能這麽當麵懟朱元璋而安然無恙的人,天底下恐怕隻有他們親娘馬皇後。
朱標從馬皇後的懷裏接過朱雄英,關切的問道:“娘,最近幾日身體感覺如何?”
馬皇後笑盈盈的點頭道:“我能有什麽大問題?你兒子也一樣,我親自照顧,肯定也不會出什麽意外。”
聽到這句話,朱標鬆了口氣。
他一直都沒有忘記,在最早的時候,天幕裏的朱由檢曾經透露過,他的兒子朱雄英和他娘馬皇後,都在同一年內接連暴斃而亡。
知道這個消息,朱標寢食難安,他是個大孝子,在知道自己的母親即將身亡後,肯定會心急如焚。
更令他倍受打擊的是,連自己的兒子朱雄英竟然也被牽扯其中。
朱雄英若隻是他自己的兒子一種身份,或許朱標可能都不會大動幹戈。
可朱雄英還是大明第三代繼承人,關係到整個江山社稷,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朱元璋也滿臉緊張的說道:“妹子,你可千萬不要操勞。”
“咱可不能沒有你,更不能沒有咱孫子。”
“要是沒了你,說不定咱得殺更多的大臣。”
洪武諸大臣:“???”
馬皇後笑道:“放心,既然那孩子這麽說,我肯定會萬分小心。”
朱元璋鬆口氣,看了朱棣一眼,冷不丁的說道:“你小子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有一個好後代,救了你娘和你大侄子的命。”
朱棣說道:“隻要娘和大侄子能平安百歲,我比爹你還要謝天謝地。”
這話說的倒是一點都不假。
朱雄英如果能順利繼承大明皇位的話,那麽就可以徹底洗清朱棣潛在的罪名。
為何?
因為整個大明的命運,都係在朱雄英一個人的身上。
別看他隻是個孩子,可擁有的資源,這朱棣一輩子都不可能與之抗衡的。
別的不說,整個淮西勳貴都會毫不猶豫的站在朱雄英的一邊,瘋狂打擊自己。
朱棣就算在邊疆草原縱橫天下,可麵對戰力無雙的淮西勳貴,也不得不服軟。
所以隻要朱雄英健健康康的活著,順順利利的登上皇位,朱棣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翻盤的機會,這也可以間接洗清他潛在的罪名。
朱元璋點頭道:“算你小子想的明白。”
……
永樂年間。
永樂大帝朱棣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讚許的點頭道:“不愧是我的子孫。”
“你們幾個但凡有他一成的氣質,老頭子我死也瞑目了。”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基幾人全都大為尷尬。
論能力,他們個頂個的都是人中龍鳳。
論魄力,麵對麻煩同樣是毫不手軟。
可要是論朝廷危局,力挽狂瀾,敢於向所有既得利益者亮出屠刀的勇氣,他們卻都沒有。
且不說朱高熾、朱瞻基父子一脈相承的儒學治國思想,就連朱高煦、朱高燧這樣在戰場上生猛的王爺,也不可能像朱由檢那樣瘋狂殺戮大明文臣。
僅僅是後世罵名這一條,他們就承擔不起,也不敢去承擔。
……
嘉靖位麵。
嘉靖皇帝滿臉欣慰的望著南京城外的百姓,感慨道:“這孩子全是我年輕時候的影子。”
同樣是王爺出身,同樣是麵對危局,同樣被文官集團逼迫,朱由檢與嘉靖皇帝有太多太多的相似之處,甚至連走過的路都一模一樣。
隻是區別在於朱由檢披荊斬棘,頂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壓力和危險,正在一步步實現他的理想藍圖。
然而,嘉靖皇帝卻失敗了,隻能窩在皇宮裏麵,做一個被世人笑話的神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