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產量誇張的農作物,拯救小冰河時代的利器!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看到天幕裏麵那些大臣們享用美食,全都饞的直咽口水。
“看起來挺好吃啊。”
“這到底什麽味道?真想知道啊!”
“可惜咱們這個時代從沒聽說過。”
大明世人眼巴巴的看著,也都很想嚐嚐玉米、土豆和紅薯的味道。
隻可惜,除了天幕之外,大明的每一個時代,都沒有這些食物。
嘉靖位麵。
嘉靖皇帝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望向旁邊的嚴嵩和徐階,說道:“嚴閣老、徐閣老,天幕中的時代跟咱們的時代相差不大,為何朕從來沒聽說過這三種美食?”
嚴嵩和徐階麵麵相覷。
何止嘉靖皇帝,他們同樣也沒見到過。
嚴嵩尷尬的說道:“陛下,據微臣所知,這三種美食並不是咱們中原產物,而是從南洋傳來的。”
嘉靖皇帝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都說咱們大明禁海,可朕知道海外傳入中原內地的東西可不少。”
“怎麽偏偏就沒有這三種美食呢?”
在場的閣老們全都心中一震,尤其是嚴嵩。
嘉靖皇帝這句話,可就是在明晃晃的點他們,說他們無能,海外傳入中原那麽多東西,他們作為大明閣老,居然連這些美食都不知道。
嚴嵩汗流浹背,趕緊開口說道:“老臣一定明察此事,不日定會給陛下一個交代。”
嘉靖皇帝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那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
洪武位麵。
“咕嚕!”
看著天幕裏麵吃的津津有味的大臣們,朱元璋不停的吞咽口水。
即便朱元璋已經貴為皇帝,可骨子裏麵依然懷念小的時候的田園生活。
尤其是對於糧食,他有種異於常人的執著和看重。
無論是米飯還是饅頭,朱元璋都很愛吃。
如今看到有新的美食出現,他當然心癢難耐。
隻是可惜。
朱由檢的時代是兩百年之後,朱元璋就算是想吃也望塵莫及。
“唉,可惜啊,咱吃不到,那到底是啥味啊?”
朱元璋搖頭晃腦。
“爹,那孩子曾經說過,這些糧食都是從南洋引入中原的,不如我們也派遣幾艘商船去南洋一探究竟?”
朱標建議道。
之前朱由檢強行讓大明各個時代開海,朱元璋的洪武時代也不例外。
如今既然已經開啟海上貿易,正好可以讓大明的商船前往南洋,做一些糧食貿易,看看能不能帶迴來這些新的糧食作物。
朱元璋眼前一亮,點頭道:“是個好主意,這件事情交給你去辦吧。”
……
天啟位麵。
“魏忠賢,朕記得你曾經也在京城郊外推行過這三種糧食是不是?”
天啟皇帝朱由校罕見的將精力從木匠活轉移出來。
畢竟天幕裏的那些大臣們吃的太美味了,讓他也忍不住想要嚐一嚐。
魏忠賢點頭道:“老奴的確推行過,隻可惜……”
說到這裏,魏忠賢頓了頓,搖頭歎氣道:“京城裏的大人們不太樂於此道。”
“有些大臣甚至覺得玉米是一種花,將他們種植在家裏麵以供觀賞。”
大明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天啟時代也不例外。
魏忠賢曾經推行過玉米、土豆和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這在很多人眼裏,都感到不可思議。
在印象中,魏忠賢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奸賊,向來隻做壞事,不做好事。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
魏忠賢推行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剛開始隻在京城郊外小範圍的種植。
然而,負責此事的官吏卻將玉米等農作物的種子,賣到十兩銀子,如此天價,老百姓們根本就無法負擔的起。
最後還是魏忠賢聽聞此事,嚴厲責罰那些官吏,將種子的價格打下來,幾文錢便可以買到這些農作物的種子。
“真是豈有此理!”
天啟皇帝朱由校義憤填膺,“這些貪官汙吏別的不會,就會阻撓讓大明好起來。”
“傳旨下去,從今日開始,大明全麵推行玉米、土豆和紅薯的種植。”
魏忠賢大喜道:“老奴遵命。”
“順便給朕也嚐嚐這些美食的味道。”朱由校說道。
……
【奉天殿內,大臣們全部都吃的心滿意足,交口稱讚。】
【“陛下,此等美食,當真是人間美味啊!”】
【“這可比水稻和小麥好吃多了。”】
【“老夫這一輩子從未吃到過這等美妙的食物。”】
【奉天殿內的大臣們全都被玉米、土豆和紅薯的美味折服了,心裏已經徹底接受異域傳入中原的糧食。】
【隻是孫承宗還是念念不忘小冰河時代的事情,忍不住開口問道:“敢問陛下,這些食物好吃是好吃,可與如今大明的困境有何相關?”】
【這些剛剛還沉浸在美食裏的大臣們,瞬間迴過神來。】
【是啊,之前朱由檢說的小冰河時代,將會持續一百多年,這麽長的時間,不難想象,中原各地肯定會餓殍遍野,冬季的時間太長,糧食種不出來,老百姓們活不下去,就會推翻大明王朝的統治。】
【就在人們都非常絕望的時候,朱由檢說他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呈上來的這些土豆、玉米和紅薯。】
【現在,大臣們已經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傳入中原的農作物,但問題是,這些農作物如何能拯救正在經曆小冰河時代的大明?】
【朱由檢淡然道:“因為這三種農作物都可以在嚴冬臘月裏麵種植,不會受到嚴寒氣候的影響。”】
【“不僅如此,這三種農作物的產量,都要比水稻和小麥高很多。”】
【“魏忠賢,你說說看。”】
【魏忠賢站出來,恭敬說道:“老奴遵命。”】
【“陛下,截止今年開春之前,玉米每畝產量為四百斤,土豆產量為六百斤,紅薯產量為五百斤。”】
什麽!?
當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聽到魏忠賢所說的數據後,全部都震驚的張大嘴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些從南洋傳入中原的農作物,產量居然會如此誇張!?
“看起來挺好吃啊。”
“這到底什麽味道?真想知道啊!”
“可惜咱們這個時代從沒聽說過。”
大明世人眼巴巴的看著,也都很想嚐嚐玉米、土豆和紅薯的味道。
隻可惜,除了天幕之外,大明的每一個時代,都沒有這些食物。
嘉靖位麵。
嘉靖皇帝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望向旁邊的嚴嵩和徐階,說道:“嚴閣老、徐閣老,天幕中的時代跟咱們的時代相差不大,為何朕從來沒聽說過這三種美食?”
嚴嵩和徐階麵麵相覷。
何止嘉靖皇帝,他們同樣也沒見到過。
嚴嵩尷尬的說道:“陛下,據微臣所知,這三種美食並不是咱們中原產物,而是從南洋傳來的。”
嘉靖皇帝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都說咱們大明禁海,可朕知道海外傳入中原內地的東西可不少。”
“怎麽偏偏就沒有這三種美食呢?”
在場的閣老們全都心中一震,尤其是嚴嵩。
嘉靖皇帝這句話,可就是在明晃晃的點他們,說他們無能,海外傳入中原那麽多東西,他們作為大明閣老,居然連這些美食都不知道。
嚴嵩汗流浹背,趕緊開口說道:“老臣一定明察此事,不日定會給陛下一個交代。”
嘉靖皇帝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那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
洪武位麵。
“咕嚕!”
看著天幕裏麵吃的津津有味的大臣們,朱元璋不停的吞咽口水。
即便朱元璋已經貴為皇帝,可骨子裏麵依然懷念小的時候的田園生活。
尤其是對於糧食,他有種異於常人的執著和看重。
無論是米飯還是饅頭,朱元璋都很愛吃。
如今看到有新的美食出現,他當然心癢難耐。
隻是可惜。
朱由檢的時代是兩百年之後,朱元璋就算是想吃也望塵莫及。
“唉,可惜啊,咱吃不到,那到底是啥味啊?”
朱元璋搖頭晃腦。
“爹,那孩子曾經說過,這些糧食都是從南洋引入中原的,不如我們也派遣幾艘商船去南洋一探究竟?”
朱標建議道。
之前朱由檢強行讓大明各個時代開海,朱元璋的洪武時代也不例外。
如今既然已經開啟海上貿易,正好可以讓大明的商船前往南洋,做一些糧食貿易,看看能不能帶迴來這些新的糧食作物。
朱元璋眼前一亮,點頭道:“是個好主意,這件事情交給你去辦吧。”
……
天啟位麵。
“魏忠賢,朕記得你曾經也在京城郊外推行過這三種糧食是不是?”
天啟皇帝朱由校罕見的將精力從木匠活轉移出來。
畢竟天幕裏的那些大臣們吃的太美味了,讓他也忍不住想要嚐一嚐。
魏忠賢點頭道:“老奴的確推行過,隻可惜……”
說到這裏,魏忠賢頓了頓,搖頭歎氣道:“京城裏的大人們不太樂於此道。”
“有些大臣甚至覺得玉米是一種花,將他們種植在家裏麵以供觀賞。”
大明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天啟時代也不例外。
魏忠賢曾經推行過玉米、土豆和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這在很多人眼裏,都感到不可思議。
在印象中,魏忠賢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奸賊,向來隻做壞事,不做好事。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
魏忠賢推行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剛開始隻在京城郊外小範圍的種植。
然而,負責此事的官吏卻將玉米等農作物的種子,賣到十兩銀子,如此天價,老百姓們根本就無法負擔的起。
最後還是魏忠賢聽聞此事,嚴厲責罰那些官吏,將種子的價格打下來,幾文錢便可以買到這些農作物的種子。
“真是豈有此理!”
天啟皇帝朱由校義憤填膺,“這些貪官汙吏別的不會,就會阻撓讓大明好起來。”
“傳旨下去,從今日開始,大明全麵推行玉米、土豆和紅薯的種植。”
魏忠賢大喜道:“老奴遵命。”
“順便給朕也嚐嚐這些美食的味道。”朱由校說道。
……
【奉天殿內,大臣們全部都吃的心滿意足,交口稱讚。】
【“陛下,此等美食,當真是人間美味啊!”】
【“這可比水稻和小麥好吃多了。”】
【“老夫這一輩子從未吃到過這等美妙的食物。”】
【奉天殿內的大臣們全都被玉米、土豆和紅薯的美味折服了,心裏已經徹底接受異域傳入中原的糧食。】
【隻是孫承宗還是念念不忘小冰河時代的事情,忍不住開口問道:“敢問陛下,這些食物好吃是好吃,可與如今大明的困境有何相關?”】
【這些剛剛還沉浸在美食裏的大臣們,瞬間迴過神來。】
【是啊,之前朱由檢說的小冰河時代,將會持續一百多年,這麽長的時間,不難想象,中原各地肯定會餓殍遍野,冬季的時間太長,糧食種不出來,老百姓們活不下去,就會推翻大明王朝的統治。】
【就在人們都非常絕望的時候,朱由檢說他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呈上來的這些土豆、玉米和紅薯。】
【現在,大臣們已經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傳入中原的農作物,但問題是,這些農作物如何能拯救正在經曆小冰河時代的大明?】
【朱由檢淡然道:“因為這三種農作物都可以在嚴冬臘月裏麵種植,不會受到嚴寒氣候的影響。”】
【“不僅如此,這三種農作物的產量,都要比水稻和小麥高很多。”】
【“魏忠賢,你說說看。”】
【魏忠賢站出來,恭敬說道:“老奴遵命。”】
【“陛下,截止今年開春之前,玉米每畝產量為四百斤,土豆產量為六百斤,紅薯產量為五百斤。”】
什麽!?
當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聽到魏忠賢所說的數據後,全部都震驚的張大嘴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些從南洋傳入中原的農作物,產量居然會如此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