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恩科取士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位,現在可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
【朱由檢在聽到西北大捷的消息後,並沒有像朝廷大臣們那樣感到高興,而是神色平靜,像是聽到一個稀鬆平常的事情。】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西北的叛亂雖然已經平定,但賊首卻都四散而逃,至今都沒有下落。”】
【“像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等罪魁禍首,竟然全都下落不明,朕很擔心他們日後死灰複燃啊。”】
【經過朱由檢這麽一提點,在場的大臣也都收斂起之前興奮的情緒,都開始認真起來。】
【洪承疇站出來說的:“陛下,微臣認為,現在有必要向全國推廣玉米、土豆和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還有,各地也需要確切落實取消糧食稅的任務。”】
【自從朱由檢提出取消糧食稅之後,還沒有在大明各個地方徹底落實下去,隻有在西北以及京畿周圍落實了這個政策。】
【主要是因為大明疆土實在太大,一時間沒有辦法將這個政策徹底鋪排開來,而且,由於西北地區發生叛亂,朝廷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那裏,優先將取消糧食稅的政策,在西北地區展開實行。】
【至於大明其他地方,取消糧食稅的政策,至今還沒有貫徹到底。】
【“洪先生此言在理。”朱由檢點點頭,說道:“推陳革新,首當其衝便是人才。”】
【“我大明已經許久未選賢取士,如今正是時候。”】
【“正好趁著此次西北大捷,朕準備開恩科。”】
【朱由檢覺得無論是推行取消糧食稅的政策,還是日後其他推陳革新的各種方案,都少不了能臣幹吏的幫助。】
【如今的大明說來有趣,最缺的就是這樣的人,可最不缺的也是這樣的人。】
【這話聽起來很矛盾,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經過嘉靖、萬曆、天啟幾朝過後,朝堂上黨爭不斷,人人自危,朝廷選拔人才,也全部都是阿諛奉承之輩。】
【而真正有能力有才幹的人,卻被拒之廟堂之外,他們失去晉升之道,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被那些無能昏庸之輩,糟蹋的不成樣子。】
【之所以說大明缺能臣幹吏,意思就是朝堂上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可在大明的民間,又不缺這樣的人才,讀書人在民間的比例還是非常大的,隻要認真的選賢取士,就能挑選出一批真正有作為的能臣幹吏。】
【朱由檢要把這些人全部都挑選出來,為大明效力。】
【當然,他要舉行的恩科,跟尋常人所想的卻完全不一樣。】
【隻是目前他還不想將自己心裏的想法公之於眾。】
“咦?難不成小陛下又有什麽稀奇的想法?”
“科舉考試,自古皆然,這難道還能變?”
“誰知道的?人家小陛下的想法,咱們這些普通人可想不出來。”
“說不定不再考八股文,而是考慮一些別的內容。”
“你做夢吧!不考八股文,科舉又有何意義?”
“就是!”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看到天幕裏朱由檢的想法之後,全部都忍不住猜測起來。
大家都很想知道,朱由檢心中的恩科,到底是什麽樣子。
畢竟。
這位少年天子的想法總是與眾不同,無論是之前打造海軍戰艦,還是此次取消糧食稅,都可謂是遠邁古今,超脫時空的英明決定。
而這次的恩科,或許也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
“讓咱看看,你小子又要耍什麽花招。”
朱元璋期待滿滿的望著天幕,很想看看朱由檢舉辦的這次恩科,到底會是什麽樣的景象。
何止是他?
大明各個時代的帝王將相,也全部都翹首以盼,等待著朱由檢登基稱帝。之後的第一次恩科
【在朱由檢提出開恩科之後,滿朝文武自然無不欣然同意。】
【科舉選拔人才,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他們自己也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站在朝堂之上,成為朝廷命官,當然也不可能阻擋後人的晉升之路。】
【敲定恩科一事後,朱由檢又提出另外一件事情。】
【“此次西北大捷,朕與諸位之前已經分析過根本原因。”】
【“一是因為天災,小冰河時代的到來,讓老百姓顆粒無收,活不下去,這才被逼無奈走上造反的道路。”】
【“如今,土豆、玉米和紅薯的推廣,讓西北的老百姓再一次豐衣足食,天災的問題解決了。”】
【“那麽人禍的問題,朕覺得是時候該解決一下了。”】
【朱由檢肅然說道。】
【奉天殿內,所有大臣紛紛出列。】
【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率先提議道:“微臣建議,立刻捉拿與叛軍勾結的八大晉商,將他們抄家滅門,以儆效尤。”】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整個大殿,所有臣子,全部都讚同此事,可謂是眾望所歸。】
【一件事能在朝堂上集體通過,在大明朝是非常罕見的,尤其是大明後期,黨爭越發激烈,一遇到事情,往往是相互掣肘,從不會齊心協力。】
【但這一次,沒有人為晉商和晉黨說話,主要是因為這些人做的實在太過分,太沒有底線。】
【先是在背地裏裏通外敵,資助皇太極攻打大明,再是在西北地區煽動叛亂,資助李自成等叛軍擾亂國家。】
【這樣的罪過,無論在哪朝哪代,都該淩遲處死,哪個大臣要是為這些人辯護,這個大臣也將會成為眾矢之的,誰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幹這麽蠢的事情。】
【“好,既然我等君臣一心,那此事朕就交給魏忠賢。”】
【朱由檢大手一揮,自登基稱帝之後,首次公開重用魏忠賢。】
【奉天殿內很多大臣都不禁打了個哆嗦。】
【讓魏忠賢處理此事,八大晉商的結局可想而知。】
“嘖嘖嘖,快一點,讓我好好看看魏公公是怎麽處置八大晉商的。”
“哈哈哈,真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小陛下這一招真是高啊。”
“八大晉商這迴可要遭老罪嘍!”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全部都幸災樂禍的望著天幕,期待著那些為非作歹的八大晉商,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
【朱由檢在聽到西北大捷的消息後,並沒有像朝廷大臣們那樣感到高興,而是神色平靜,像是聽到一個稀鬆平常的事情。】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西北的叛亂雖然已經平定,但賊首卻都四散而逃,至今都沒有下落。”】
【“像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等罪魁禍首,竟然全都下落不明,朕很擔心他們日後死灰複燃啊。”】
【經過朱由檢這麽一提點,在場的大臣也都收斂起之前興奮的情緒,都開始認真起來。】
【洪承疇站出來說的:“陛下,微臣認為,現在有必要向全國推廣玉米、土豆和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還有,各地也需要確切落實取消糧食稅的任務。”】
【自從朱由檢提出取消糧食稅之後,還沒有在大明各個地方徹底落實下去,隻有在西北以及京畿周圍落實了這個政策。】
【主要是因為大明疆土實在太大,一時間沒有辦法將這個政策徹底鋪排開來,而且,由於西北地區發生叛亂,朝廷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那裏,優先將取消糧食稅的政策,在西北地區展開實行。】
【至於大明其他地方,取消糧食稅的政策,至今還沒有貫徹到底。】
【“洪先生此言在理。”朱由檢點點頭,說道:“推陳革新,首當其衝便是人才。”】
【“我大明已經許久未選賢取士,如今正是時候。”】
【“正好趁著此次西北大捷,朕準備開恩科。”】
【朱由檢覺得無論是推行取消糧食稅的政策,還是日後其他推陳革新的各種方案,都少不了能臣幹吏的幫助。】
【如今的大明說來有趣,最缺的就是這樣的人,可最不缺的也是這樣的人。】
【這話聽起來很矛盾,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經過嘉靖、萬曆、天啟幾朝過後,朝堂上黨爭不斷,人人自危,朝廷選拔人才,也全部都是阿諛奉承之輩。】
【而真正有能力有才幹的人,卻被拒之廟堂之外,他們失去晉升之道,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被那些無能昏庸之輩,糟蹋的不成樣子。】
【之所以說大明缺能臣幹吏,意思就是朝堂上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可在大明的民間,又不缺這樣的人才,讀書人在民間的比例還是非常大的,隻要認真的選賢取士,就能挑選出一批真正有作為的能臣幹吏。】
【朱由檢要把這些人全部都挑選出來,為大明效力。】
【當然,他要舉行的恩科,跟尋常人所想的卻完全不一樣。】
【隻是目前他還不想將自己心裏的想法公之於眾。】
“咦?難不成小陛下又有什麽稀奇的想法?”
“科舉考試,自古皆然,這難道還能變?”
“誰知道的?人家小陛下的想法,咱們這些普通人可想不出來。”
“說不定不再考八股文,而是考慮一些別的內容。”
“你做夢吧!不考八股文,科舉又有何意義?”
“就是!”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看到天幕裏朱由檢的想法之後,全部都忍不住猜測起來。
大家都很想知道,朱由檢心中的恩科,到底是什麽樣子。
畢竟。
這位少年天子的想法總是與眾不同,無論是之前打造海軍戰艦,還是此次取消糧食稅,都可謂是遠邁古今,超脫時空的英明決定。
而這次的恩科,或許也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
“讓咱看看,你小子又要耍什麽花招。”
朱元璋期待滿滿的望著天幕,很想看看朱由檢舉辦的這次恩科,到底會是什麽樣的景象。
何止是他?
大明各個時代的帝王將相,也全部都翹首以盼,等待著朱由檢登基稱帝。之後的第一次恩科
【在朱由檢提出開恩科之後,滿朝文武自然無不欣然同意。】
【科舉選拔人才,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他們自己也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站在朝堂之上,成為朝廷命官,當然也不可能阻擋後人的晉升之路。】
【敲定恩科一事後,朱由檢又提出另外一件事情。】
【“此次西北大捷,朕與諸位之前已經分析過根本原因。”】
【“一是因為天災,小冰河時代的到來,讓老百姓顆粒無收,活不下去,這才被逼無奈走上造反的道路。”】
【“如今,土豆、玉米和紅薯的推廣,讓西北的老百姓再一次豐衣足食,天災的問題解決了。”】
【“那麽人禍的問題,朕覺得是時候該解決一下了。”】
【朱由檢肅然說道。】
【奉天殿內,所有大臣紛紛出列。】
【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率先提議道:“微臣建議,立刻捉拿與叛軍勾結的八大晉商,將他們抄家滅門,以儆效尤。”】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整個大殿,所有臣子,全部都讚同此事,可謂是眾望所歸。】
【一件事能在朝堂上集體通過,在大明朝是非常罕見的,尤其是大明後期,黨爭越發激烈,一遇到事情,往往是相互掣肘,從不會齊心協力。】
【但這一次,沒有人為晉商和晉黨說話,主要是因為這些人做的實在太過分,太沒有底線。】
【先是在背地裏裏通外敵,資助皇太極攻打大明,再是在西北地區煽動叛亂,資助李自成等叛軍擾亂國家。】
【這樣的罪過,無論在哪朝哪代,都該淩遲處死,哪個大臣要是為這些人辯護,這個大臣也將會成為眾矢之的,誰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幹這麽蠢的事情。】
【“好,既然我等君臣一心,那此事朕就交給魏忠賢。”】
【朱由檢大手一揮,自登基稱帝之後,首次公開重用魏忠賢。】
【奉天殿內很多大臣都不禁打了個哆嗦。】
【讓魏忠賢處理此事,八大晉商的結局可想而知。】
“嘖嘖嘖,快一點,讓我好好看看魏公公是怎麽處置八大晉商的。”
“哈哈哈,真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小陛下這一招真是高啊。”
“八大晉商這迴可要遭老罪嘍!”
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全部都幸災樂禍的望著天幕,期待著那些為非作歹的八大晉商,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