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老百姓的質疑,朝廷隻是在走過場!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衙門前,在聽到這個年輕小夥的訴狀之後,圍觀的老百姓們全部議論紛紛,大部分都是以看笑話的心態來看待這場鬧劇。】
【因為這個年輕小夥所狀告的不是別人,而是當地的土皇帝福王朱常洵。】
【“這小子可真夠大膽的,就這麽直截了當的狀告人家王爺?”】
【“福王可是當今陛下的親叔叔,人家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脈相連的關係,怎麽可能會為你一個小小的老百姓,去找人家親叔叔的麻煩?”】
【“我看啊,這也不過是走個過場,估計坐在裏麵的那個官老爺,都沒想到這小子這麽勇。”】
【“唉,這小子肯定要倒黴了,官老爺聽了以後可能都得嚇一跳,人家隻是裝裝樣子,誰讓你真的過來申冤了?”】
【“麻煩嘍。”】
【圍觀的老百姓們全都搖著頭,看著這場鬧劇該怎麽走下去。】
【他們見到過太多官官相護的情景,這些官老爺為了自己頭上的那頂烏紗帽,什麽都做不出來,讓他們去得罪比自己身份地位大很多的當今王爺,除非腦子進水,否則怎麽也不可能做得出來。】
【跪在洪承疇麵前的年輕小夥,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質疑聲,心裏的信念也在一點點的崩塌。】
【難道真的就跟他們說的那樣,官官相護,這也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要真是那樣的話,我豈不就成了一個跳梁小醜?我娘子的冤屈不就永遠無法伸張了嗎?】
【果真如此,我定要反出大明,加入叛軍起義,說什麽也要與他們魚死網破!】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不得民心的下場!”
朱元璋聽到天幕裏那個年輕小夥的心聲後,忍不住教導起自己的兒子們。
“想當年,咱也是被朝廷逼的活不下去,這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要是你們以後草菅人命,貪贓枉法,早晚有一天,咱們大明就會被他這樣的人推翻。”
朱元璋心中五味雜陳。
當初製定藩王政策,就是為了能保衛江山社稷,能守護大部分的老百姓安居樂業。
可誰想到,被分封的這些藩王,非但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還瘋狂的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加劇了民間百姓的反抗和恨意。
如此一來,藩王製度不僅沒有起到正麵的積極作用,反而還推動了大明的滅亡。
……
【“啪!”】
【就在圍觀群眾瘋狂嘲諷,還有年輕小夥喪失信心的時候,洪承疇忽然用力一拍驚堂木,義正言辭地說道:“真是豈有此理!”】
【“正所謂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算是皇室宗親,也不能如此藐視律法,胡作非為!”】
【嗯!?】
【在聽到洪承疇這句話之後,在場所有的老百姓全部都驚呆了,他們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坐在正堂上的那位官老爺。】
【“不是?我沒聽錯吧!這位官老爺剛剛是在說福王嗎?”】
【“好像是。”】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肯定是我們理解錯了,當官的嘛,總是會說一些花言巧語,就是為了糊弄咱們老百姓。”】
【“有道理!畢竟他們也是要臉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肯定也得罵兩句,裝裝樣子,裝完了這件事情也就稀裏糊塗的過去了。“】
【“嗯,應該就是這麽迴事。“】
【周圍的圍觀群眾也就震驚了幾秒鍾,便立刻恢複了理智。】
【他們都覺得洪承疇從頭到尾都是在裝樣子,雖然那個年輕小夥狀告的是福王,一般的官老爺根本就得罪不起,但至少也得拿出來一個態度,否則自己也下不來台。】
【必須得這麽嚷嚷兩句,好讓別人知道這位官老爺是為不畏強權的人。】
【這樣的小伎倆,老百姓們看的多了,當麵一套,背後一套,實際上到最後還是一個鳥樣。】
然而,看到天幕裏這個畫麵的大明老百姓,全都急得抓耳撓腮。
“你們這些人真是不識抬舉,人家洪承疇先生可是當今陛下跟前的紅人,而且還是皇親國戚,專門就是為了給你們申冤做主的,你們還這樣一次次的質疑。”
“話也別這麽說,咱們是看了前因後果,可這些老百姓還都摸不著頭腦。”
“就是啊,他們也是被那些當官的給整怕了,說到底,還是對朝廷沒有信心了。”
“唉,這麽一看,小陛下還真是挺難的,他不僅要四處救火,還要挽救大明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趕緊把這個福王依法處置了吧,讓老百姓們好好看看,小陛下和其他的皇帝可不一樣。”
“就是,快點快點。”
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大明百姓們,在看到天幕裏的那些圍觀群眾誤會洪承疇之後,全部都急得心裏癢癢。
他們恨不得自己鑽進天幕裏麵去,告訴那些人,一定要對朝廷和朱由檢有信心。
不過。
他們想看到的一幕,馬上就要到了。
……
【“來人,立刻傳福王朱常洵。”】
【在眾人的質疑聲中,洪承疇臉色淡然,直接下達了傳令。】
【“是!”幾個錦衣衛得了命令後,立刻轉身離開衙門,朝著福王府而去。】
【看到這一幕後,很多圍觀群眾不禁犯起了嘀咕。】
【“不是,還真去傳福王過來?”】
【“看來這個官老爺真不是一般人啊。”】
【“你們可別上當了,傳是傳了,誰知道人家來不來,說不定過不了多久,這些去傳令的人就會迴來,說什麽福王不來,他們也沒辦法。”】
【“有道理,這樣一來,官老爺就有理由將此事推脫了,反正他已經盡力了,誰也挑不出來理。”】
【“這些當官的可真是狡猾,心裏麵全是彎彎繞。”】
【很顯然,大明朝廷和官吏,在老百姓的心中,早就已經成為虛偽狡詐的代名詞。】
【老百姓們已經徹底喪失信心,對朝廷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可想而知,他們曾經有過多少不公的遭遇,才會這麽不相信朝廷官吏。】
【因為這個年輕小夥所狀告的不是別人,而是當地的土皇帝福王朱常洵。】
【“這小子可真夠大膽的,就這麽直截了當的狀告人家王爺?”】
【“福王可是當今陛下的親叔叔,人家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脈相連的關係,怎麽可能會為你一個小小的老百姓,去找人家親叔叔的麻煩?”】
【“我看啊,這也不過是走個過場,估計坐在裏麵的那個官老爺,都沒想到這小子這麽勇。”】
【“唉,這小子肯定要倒黴了,官老爺聽了以後可能都得嚇一跳,人家隻是裝裝樣子,誰讓你真的過來申冤了?”】
【“麻煩嘍。”】
【圍觀的老百姓們全都搖著頭,看著這場鬧劇該怎麽走下去。】
【他們見到過太多官官相護的情景,這些官老爺為了自己頭上的那頂烏紗帽,什麽都做不出來,讓他們去得罪比自己身份地位大很多的當今王爺,除非腦子進水,否則怎麽也不可能做得出來。】
【跪在洪承疇麵前的年輕小夥,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質疑聲,心裏的信念也在一點點的崩塌。】
【難道真的就跟他們說的那樣,官官相護,這也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要真是那樣的話,我豈不就成了一個跳梁小醜?我娘子的冤屈不就永遠無法伸張了嗎?】
【果真如此,我定要反出大明,加入叛軍起義,說什麽也要與他們魚死網破!】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不得民心的下場!”
朱元璋聽到天幕裏那個年輕小夥的心聲後,忍不住教導起自己的兒子們。
“想當年,咱也是被朝廷逼的活不下去,這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要是你們以後草菅人命,貪贓枉法,早晚有一天,咱們大明就會被他這樣的人推翻。”
朱元璋心中五味雜陳。
當初製定藩王政策,就是為了能保衛江山社稷,能守護大部分的老百姓安居樂業。
可誰想到,被分封的這些藩王,非但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還瘋狂的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加劇了民間百姓的反抗和恨意。
如此一來,藩王製度不僅沒有起到正麵的積極作用,反而還推動了大明的滅亡。
……
【“啪!”】
【就在圍觀群眾瘋狂嘲諷,還有年輕小夥喪失信心的時候,洪承疇忽然用力一拍驚堂木,義正言辭地說道:“真是豈有此理!”】
【“正所謂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算是皇室宗親,也不能如此藐視律法,胡作非為!”】
【嗯!?】
【在聽到洪承疇這句話之後,在場所有的老百姓全部都驚呆了,他們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坐在正堂上的那位官老爺。】
【“不是?我沒聽錯吧!這位官老爺剛剛是在說福王嗎?”】
【“好像是。”】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肯定是我們理解錯了,當官的嘛,總是會說一些花言巧語,就是為了糊弄咱們老百姓。”】
【“有道理!畢竟他們也是要臉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肯定也得罵兩句,裝裝樣子,裝完了這件事情也就稀裏糊塗的過去了。“】
【“嗯,應該就是這麽迴事。“】
【周圍的圍觀群眾也就震驚了幾秒鍾,便立刻恢複了理智。】
【他們都覺得洪承疇從頭到尾都是在裝樣子,雖然那個年輕小夥狀告的是福王,一般的官老爺根本就得罪不起,但至少也得拿出來一個態度,否則自己也下不來台。】
【必須得這麽嚷嚷兩句,好讓別人知道這位官老爺是為不畏強權的人。】
【這樣的小伎倆,老百姓們看的多了,當麵一套,背後一套,實際上到最後還是一個鳥樣。】
然而,看到天幕裏這個畫麵的大明老百姓,全都急得抓耳撓腮。
“你們這些人真是不識抬舉,人家洪承疇先生可是當今陛下跟前的紅人,而且還是皇親國戚,專門就是為了給你們申冤做主的,你們還這樣一次次的質疑。”
“話也別這麽說,咱們是看了前因後果,可這些老百姓還都摸不著頭腦。”
“就是啊,他們也是被那些當官的給整怕了,說到底,還是對朝廷沒有信心了。”
“唉,這麽一看,小陛下還真是挺難的,他不僅要四處救火,還要挽救大明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趕緊把這個福王依法處置了吧,讓老百姓們好好看看,小陛下和其他的皇帝可不一樣。”
“就是,快點快點。”
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大明百姓們,在看到天幕裏的那些圍觀群眾誤會洪承疇之後,全部都急得心裏癢癢。
他們恨不得自己鑽進天幕裏麵去,告訴那些人,一定要對朝廷和朱由檢有信心。
不過。
他們想看到的一幕,馬上就要到了。
……
【“來人,立刻傳福王朱常洵。”】
【在眾人的質疑聲中,洪承疇臉色淡然,直接下達了傳令。】
【“是!”幾個錦衣衛得了命令後,立刻轉身離開衙門,朝著福王府而去。】
【看到這一幕後,很多圍觀群眾不禁犯起了嘀咕。】
【“不是,還真去傳福王過來?”】
【“看來這個官老爺真不是一般人啊。”】
【“你們可別上當了,傳是傳了,誰知道人家來不來,說不定過不了多久,這些去傳令的人就會迴來,說什麽福王不來,他們也沒辦法。”】
【“有道理,這樣一來,官老爺就有理由將此事推脫了,反正他已經盡力了,誰也挑不出來理。”】
【“這些當官的可真是狡猾,心裏麵全是彎彎繞。”】
【很顯然,大明朝廷和官吏,在老百姓的心中,早就已經成為虛偽狡詐的代名詞。】
【老百姓們已經徹底喪失信心,對朝廷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可想而知,他們曾經有過多少不公的遭遇,才會這麽不相信朝廷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