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前門大街,發展商業的第一步!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書房。】
【“臣等拜見陛下。”】
【洪承疇、楊嗣昌、陳新甲、溫體仁、周延儒等一眾心腹大臣,紛紛給朱由檢行禮。】
【“別客氣了,免禮平身。”朱由檢正在俯首禦案前,揮毫潑墨,他的速度很快,連頭都沒抬。】
【洪承疇等人也隻能默默的站著等待。】
【今日一早,朱由檢便讓王承恩將他們宣來,也不知道是因為何事。】
【一刻鍾過後,朱由檢放下毛筆,露出滿意的笑容。】
【“王承恩,將這幅規劃圖掛起來,給諸位看一看。”】
【“遵命。”】
【王承恩讓兩個小太監將朱由檢剛剛畫好的圖紙掛了起來,讓大臣們閱覽。】
【圖紙上麵畫著的是一條街,街道兩旁有各式各樣的店鋪。】
【“陛下,這不是前門大街嗎?”楊嗣昌一眼便認出圖紙中所畫的街道。】
【“不錯。”朱由檢點點頭。】
【前門大街是離紫禁城不遠的一條街道,兩邊的店鋪曾經都是京城勳貴的財產,隻是幾年前那場京城政變之後,這些財產全部都收歸朝廷,一直都沒有再開放。】
【“朕打算重啟前門大街,將自行車和膠底鞋的總店全部都開在那裏。”朱由檢說道:“當然,這兩個店鋪隻是個開頭,後麵朕還要讓研究部研究更多的東西,到時候全部都投放到前門大街。”】
【洪承疇立馬領悟:“陛下的意思,是以點帶麵,先建設好這一點,然後影響京城,到最後慢慢擴散到其他地方?”】
【朱由檢笑道:“不愧是洪先生,一語中的。”】
【“今日朕讓諸位過來,就是因為此事。”】
【楊嗣昌立馬表態:“陛下有命,臣等莫敢不從。”】
【眾人也都紛紛點頭。】
【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以目前大明的發展情況來說,建立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刻不容緩,前門大街確實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位置,不僅在京城的中心,而且離皇宮很近,更容易掌控商業的動態。】
【畢竟,若是以後商業發展起來,這條街道將會是整個大明經濟的發源地,意義非常重大,必須要牢牢掌控在手裏。】
【“好,此事便由溫大人、周大人負責吧。”】
【朱由檢此話一出,溫體仁和周延儒麵色全都有些不太自然。】
【他們倆一直都是死對頭,可偏偏朱由檢每次分配任務,都是把他們兩個人綁定在一起。】
【之前修建京城的道路同樣是如此,現在又是如此。】
【溫體仁和周延儒別管道德水平怎麽樣,他們的能力確實很強,在他們兩個人的規劃和合作下,京城的道路擴展的非常的合理,也很完美。】
【可即便他們的能力出眾,可私底下依然看不過彼此。】
【但既然朱由檢這麽說,他們當然不可能拒絕,隻能紛紛答應道:“臣遵旨。”】
【在籌備一段時間後,基本上已經是萬事俱備,隻待東風。】
【前門大街,此刻是人山人海。】
【溫體仁和周延儒早在很久之前,便已經刻意營造了一種聲勢,前門大街將重新開啟,這將是一條左右大明全國經濟的商業集中地。】
【在他們兩個人的運作下,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大江南北,各地的商人聽聞之後,紛紛趕往京城,想要見證一下,這個所謂能左右大明全國經濟的商業集中地,究竟是什麽來頭。】
【前門大街的入口處,擺著一個巨大的擂台,四周全部都有官兵把守,擂台上麵,擺放著三個被紅布蓋著的東西。】
【京城的老百姓還有各地前來的商賈,全部都圍在擂台前,議論紛紛。】
【“紅布裏麵蓋著的是什麽東西?”】
【“聽那些當官的說,這裏麵的東西可不得了,說是能改變咱們每個人的命運。”】
【“嘶!真的假的?每一個人嗎?大明將近七八千萬的人口,都能改變命運?”】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們是這麽說的。”】
【“快點開始吧,我都已經等不及了。”】
【四周傳言遍布,說什麽的都有,早就已經將眾人的胃口吊起來了,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那紅布下麵究竟是什麽東西,竟然有這麽神奇。】
【很快,溫體仁和周延儒便攜手前來,站在擂台上。】
【“諸位,本官名叫溫體仁,這位是本官的同僚周延儒,今日我二人特地設此擂台,是想要給大家公布一下,第一批入駐前門大街店鋪的商品。”】
【溫體仁笑嗬嗬的跟大家介紹。】
【這些初來乍到的商賈都不怎麽熟悉這兩個人,可京城裏的老百姓們對他們確實相當了解。】
【之前在京城修路的時候,這二人就經常親自趕赴現場,指揮道路修建,在京城老百姓裏麵是有口皆碑,對他們的印象是相當好。】
【“溫大人,你就別賣官司了,快給我們看看,紅布下麵蓋著的到底是什麽東西?”】
【“是啊,大人,我們都已經等的望眼欲穿了。”】
【“快點給我們打開看看吧。”】
【擂台下麵氣氛相當活躍,大家都在暢所欲言。】
【自從朱由檢登基之後,民間的氣氛也輕鬆了許多,沒有那麽多森嚴的界限,百姓和官員的關係,也融洽了不少。】
【“好。”周延儒點頭道:“那麽接下來,本官就為大家介紹第一樣產品。”】
【說完,他就掀開了第一塊紅布,赫然是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擂台下麵,眾人看到自行車後,全都露出疑惑的表情,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更不知道有什麽用。】
【溫體仁貼心的解釋道:“諸位,此物叫做自行車,是一樣交通工具,如果大家能擁有此物,一日行進百裏不在話下。”】
【此言一出,眾人一片嘩然。】
【日行百裏不在話下?在他們的印象裏,隻有馬車能達到這樣的速度。】
【可眼前的自行車,看起來也不像馬車啊。】
【“臣等拜見陛下。”】
【洪承疇、楊嗣昌、陳新甲、溫體仁、周延儒等一眾心腹大臣,紛紛給朱由檢行禮。】
【“別客氣了,免禮平身。”朱由檢正在俯首禦案前,揮毫潑墨,他的速度很快,連頭都沒抬。】
【洪承疇等人也隻能默默的站著等待。】
【今日一早,朱由檢便讓王承恩將他們宣來,也不知道是因為何事。】
【一刻鍾過後,朱由檢放下毛筆,露出滿意的笑容。】
【“王承恩,將這幅規劃圖掛起來,給諸位看一看。”】
【“遵命。”】
【王承恩讓兩個小太監將朱由檢剛剛畫好的圖紙掛了起來,讓大臣們閱覽。】
【圖紙上麵畫著的是一條街,街道兩旁有各式各樣的店鋪。】
【“陛下,這不是前門大街嗎?”楊嗣昌一眼便認出圖紙中所畫的街道。】
【“不錯。”朱由檢點點頭。】
【前門大街是離紫禁城不遠的一條街道,兩邊的店鋪曾經都是京城勳貴的財產,隻是幾年前那場京城政變之後,這些財產全部都收歸朝廷,一直都沒有再開放。】
【“朕打算重啟前門大街,將自行車和膠底鞋的總店全部都開在那裏。”朱由檢說道:“當然,這兩個店鋪隻是個開頭,後麵朕還要讓研究部研究更多的東西,到時候全部都投放到前門大街。”】
【洪承疇立馬領悟:“陛下的意思,是以點帶麵,先建設好這一點,然後影響京城,到最後慢慢擴散到其他地方?”】
【朱由檢笑道:“不愧是洪先生,一語中的。”】
【“今日朕讓諸位過來,就是因為此事。”】
【楊嗣昌立馬表態:“陛下有命,臣等莫敢不從。”】
【眾人也都紛紛點頭。】
【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以目前大明的發展情況來說,建立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刻不容緩,前門大街確實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位置,不僅在京城的中心,而且離皇宮很近,更容易掌控商業的動態。】
【畢竟,若是以後商業發展起來,這條街道將會是整個大明經濟的發源地,意義非常重大,必須要牢牢掌控在手裏。】
【“好,此事便由溫大人、周大人負責吧。”】
【朱由檢此話一出,溫體仁和周延儒麵色全都有些不太自然。】
【他們倆一直都是死對頭,可偏偏朱由檢每次分配任務,都是把他們兩個人綁定在一起。】
【之前修建京城的道路同樣是如此,現在又是如此。】
【溫體仁和周延儒別管道德水平怎麽樣,他們的能力確實很強,在他們兩個人的規劃和合作下,京城的道路擴展的非常的合理,也很完美。】
【可即便他們的能力出眾,可私底下依然看不過彼此。】
【但既然朱由檢這麽說,他們當然不可能拒絕,隻能紛紛答應道:“臣遵旨。”】
【在籌備一段時間後,基本上已經是萬事俱備,隻待東風。】
【前門大街,此刻是人山人海。】
【溫體仁和周延儒早在很久之前,便已經刻意營造了一種聲勢,前門大街將重新開啟,這將是一條左右大明全國經濟的商業集中地。】
【在他們兩個人的運作下,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大江南北,各地的商人聽聞之後,紛紛趕往京城,想要見證一下,這個所謂能左右大明全國經濟的商業集中地,究竟是什麽來頭。】
【前門大街的入口處,擺著一個巨大的擂台,四周全部都有官兵把守,擂台上麵,擺放著三個被紅布蓋著的東西。】
【京城的老百姓還有各地前來的商賈,全部都圍在擂台前,議論紛紛。】
【“紅布裏麵蓋著的是什麽東西?”】
【“聽那些當官的說,這裏麵的東西可不得了,說是能改變咱們每個人的命運。”】
【“嘶!真的假的?每一個人嗎?大明將近七八千萬的人口,都能改變命運?”】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們是這麽說的。”】
【“快點開始吧,我都已經等不及了。”】
【四周傳言遍布,說什麽的都有,早就已經將眾人的胃口吊起來了,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那紅布下麵究竟是什麽東西,竟然有這麽神奇。】
【很快,溫體仁和周延儒便攜手前來,站在擂台上。】
【“諸位,本官名叫溫體仁,這位是本官的同僚周延儒,今日我二人特地設此擂台,是想要給大家公布一下,第一批入駐前門大街店鋪的商品。”】
【溫體仁笑嗬嗬的跟大家介紹。】
【這些初來乍到的商賈都不怎麽熟悉這兩個人,可京城裏的老百姓們對他們確實相當了解。】
【之前在京城修路的時候,這二人就經常親自趕赴現場,指揮道路修建,在京城老百姓裏麵是有口皆碑,對他們的印象是相當好。】
【“溫大人,你就別賣官司了,快給我們看看,紅布下麵蓋著的到底是什麽東西?”】
【“是啊,大人,我們都已經等的望眼欲穿了。”】
【“快點給我們打開看看吧。”】
【擂台下麵氣氛相當活躍,大家都在暢所欲言。】
【自從朱由檢登基之後,民間的氣氛也輕鬆了許多,沒有那麽多森嚴的界限,百姓和官員的關係,也融洽了不少。】
【“好。”周延儒點頭道:“那麽接下來,本官就為大家介紹第一樣產品。”】
【說完,他就掀開了第一塊紅布,赫然是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擂台下麵,眾人看到自行車後,全都露出疑惑的表情,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更不知道有什麽用。】
【溫體仁貼心的解釋道:“諸位,此物叫做自行車,是一樣交通工具,如果大家能擁有此物,一日行進百裏不在話下。”】
【此言一出,眾人一片嘩然。】
【日行百裏不在話下?在他們的印象裏,隻有馬車能達到這樣的速度。】
【可眼前的自行車,看起來也不像馬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