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戰前
駕崩後,才知皇後不願與朕合葬 作者:一口小甜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慶幸到達陵州城之後,進行了不少疫病的宣傳,他們還做出了一本防疫手冊。
這些大夫對於一些常用的防疫措施非常熟練,到了那裏,必定能派上大用場。
當夜,葉雲承就帶著人去馳援磻州了。
幸好磻州離陵州城並不算是太遠,他們迅速趕去,或許能為百姓多帶來一份生機。
至於陵州城,沈知霜自然要守住。
李淵給她留下的兵馬並不少,足足有一萬兵力。
有了城裏的一萬兵力,再加上葉雲承手下的兵馬,沒人敢輕易動陵州城。
可葉雲承帶兵馳援磻州,那城中就隻有一萬兵馬可用了。
沈知霜不確定這個時候會不會有其他勢力來犯。
陵州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帶來的利益太過於誘人,李淵走了,葉雲承又走了,隻剩下沈知霜,誰又敢保證沒人動邪心呢?
可總不能為了護住一個城池,讓另外一城的人白白送命,流離失所——他們要是這樣做,那簡直就是把民心往外送。
隻要有良心的人,都不會對處於災難中的百姓置之不理。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隻能由沈知霜自己來扛。
傷春悲秋,杞人憂天,不是沈知霜的性格。
她信奉的是做好一切準備,盡自己所能。
於是第二天,沈知霜就接連下達了好幾道命令,為可能會發生的戰爭做好相應的準備。
她先命人大量儲備物資,做好被圍困以後等待救援的糧食準備。
隨後,她又組織大批人去加固城牆,盡可能為也許會到來的敵人設置障礙。
除此以外,她還鼓勵設置民兵組織,加強巡邏。
其實更加重要的問題,在於輿論層麵。
幸好沈知霜是高手中的高手,她讓人大肆宣揚李淵的軍隊是多麽的有情有義,順便讓百姓們做好戰前準備,保持穩定情緒。
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沈知霜就不信她前麵做的輿情鋪墊工作沒有效果。
果然,百姓們對於葉雲承帶領李淵的兵馬去馳援磻州接受良好。
敵人會不會來尚未可知,可磻州城的百姓是真真正正處於水深火熱中,那麽多民眾若是死於非命,等不來救援,那才真是讓人寒了心。
治理了陵州城幾年,沈知霜潛移默化給百姓們灌輸了不少思想,讓他們真正擁有了對李淵統治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有了民心,一切就好辦了。
全城上上下下齊心協力,都在做戰前準備,沒有人恐慌,更沒有人想逃出去。
外麵戰火不斷,他們不過是布衣百姓,能往哪裏逃?這世界上有哪一處桃花源,能讓他們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與其逃,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城中待著,隻要一家人在一起,無論何時,他們都不害怕。
陵州城上上下下充滿了幹勁兒,沈知霜也沒閑著。
她在估測哪一方勢力會先忍不住對陵州城下手,可想著想去,還是沒有一個準確的目標。
她認為聰明人不會在這個時候做出不當之舉。
小勢力是不敢的,李淵不斷發展壯大,他們親眼看著他一步步走過來,對他的實力認知十分深刻,不可能輕舉妄動,否則很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些大勢力也要考慮利益的虧損。
若是付出慘重代價才能拿下陵州城,還要麵臨著被報複的下場,那麽他們極有可能被先吞並,失去好不容易積累的優勢,那還不如靜觀其變。
他們周圍的那些勢力群體不敢輕易動手,不代表著未知的勢力不動心。
但隻要未知勢力晚一日動手,他們的機會就會多一分。
沈知霜有條不紊地下令,每日都會在城中露麵,給大眾信心。
有她坐鎮,百姓們心裏安定了不少。
所以敵軍到底會不會來呢?
沈知霜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率先跳出來的人,沈知霜並不陌生。
梁景鑠這個名字,她聽李淵提起過。
據她所知,梁軍正在跟邊塞大軍還有李淵的軍隊打仗,沒想到他們竟有餘力突襲。
沈知霜收到的是一封勸降書。
內容很簡單,梁軍直言不久後就要進軍陵州城,他們為的就是報複李淵,梁軍的兵馬因他傷亡無數,兵敗如山倒,甚至無力迴天。
幸好還有另外一部分秘密兵馬可以被調配,所以這一部分兵馬抄近路,打算包圓陵州城。
有了陵州城,他們既能讓李淵無家可迴,也能占據這個軍事要地,東山再起。
沈知霜一介女流之輩,他們不想跟她打,直接開口讓她投降,以避免城中人員傷亡。
可他們的話一個字都不能信。
一萬的將士在城中守著,沈知霜要是投降,就相當於把他們的性命送給敵軍。
更何況投降隻能解眼前之困,梁軍具體作風如何,會不會對百姓下手,沈知霜一無所知,又怎麽可能與虎謀皮?
沈知霜當即召開了一次城池大會,讓百姓們自己選。
她命人公開宣讀了那封勸降書。
百姓們群情激憤,紛紛表示絕不投降!
他們怎麽可能對敵人卑躬屈膝!
更何況,百姓們隻是苦,又不傻,城裏的兵力尚有一拚之力,很多民兵也可以作戰,為何要引頸受戮?
隻要熬過這段日子,等待著援軍趕到,他們就不怕了。
要是投降,他們的結局都不會好。
沒有了李淵夫婦,他們的生活隻會恢複原樣,甚至更差。
吃不飽,穿不暖,說不定殘暴的梁軍會怎麽對他們。若是想要了他們的性命,怕也隻是彈指一揮。
在所有百姓的目睹下,沈知霜親自將那封勸降書撕得幹幹淨淨。
“如你們所見,陵州城絕不投降。敵軍來犯,圍城之勢迫在眉睫。此城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本,誓死不讓。將軍帶兵出征,作為他的夫人,我和將士們的保城護民之心矢誌不渝。敵軍若想入城,先踏過我們的屍體。我願在此發誓,城在我在,城毀我亡,我會與諸位一同守住城門!”
沈知霜拿著自製的喇叭,對著民眾們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她的語氣堅定沉著,可話裏的意思卻讓很多人熱淚盈眶。
他們見到過不少臨陣脫逃的將領,可夫人卻願意與他們共存亡,他們怎能不感動?
一時間,所有人鬥誌昂揚,他們一定要戰到底!
這些大夫對於一些常用的防疫措施非常熟練,到了那裏,必定能派上大用場。
當夜,葉雲承就帶著人去馳援磻州了。
幸好磻州離陵州城並不算是太遠,他們迅速趕去,或許能為百姓多帶來一份生機。
至於陵州城,沈知霜自然要守住。
李淵給她留下的兵馬並不少,足足有一萬兵力。
有了城裏的一萬兵力,再加上葉雲承手下的兵馬,沒人敢輕易動陵州城。
可葉雲承帶兵馳援磻州,那城中就隻有一萬兵馬可用了。
沈知霜不確定這個時候會不會有其他勢力來犯。
陵州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帶來的利益太過於誘人,李淵走了,葉雲承又走了,隻剩下沈知霜,誰又敢保證沒人動邪心呢?
可總不能為了護住一個城池,讓另外一城的人白白送命,流離失所——他們要是這樣做,那簡直就是把民心往外送。
隻要有良心的人,都不會對處於災難中的百姓置之不理。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隻能由沈知霜自己來扛。
傷春悲秋,杞人憂天,不是沈知霜的性格。
她信奉的是做好一切準備,盡自己所能。
於是第二天,沈知霜就接連下達了好幾道命令,為可能會發生的戰爭做好相應的準備。
她先命人大量儲備物資,做好被圍困以後等待救援的糧食準備。
隨後,她又組織大批人去加固城牆,盡可能為也許會到來的敵人設置障礙。
除此以外,她還鼓勵設置民兵組織,加強巡邏。
其實更加重要的問題,在於輿論層麵。
幸好沈知霜是高手中的高手,她讓人大肆宣揚李淵的軍隊是多麽的有情有義,順便讓百姓們做好戰前準備,保持穩定情緒。
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沈知霜就不信她前麵做的輿情鋪墊工作沒有效果。
果然,百姓們對於葉雲承帶領李淵的兵馬去馳援磻州接受良好。
敵人會不會來尚未可知,可磻州城的百姓是真真正正處於水深火熱中,那麽多民眾若是死於非命,等不來救援,那才真是讓人寒了心。
治理了陵州城幾年,沈知霜潛移默化給百姓們灌輸了不少思想,讓他們真正擁有了對李淵統治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有了民心,一切就好辦了。
全城上上下下齊心協力,都在做戰前準備,沒有人恐慌,更沒有人想逃出去。
外麵戰火不斷,他們不過是布衣百姓,能往哪裏逃?這世界上有哪一處桃花源,能讓他們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與其逃,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城中待著,隻要一家人在一起,無論何時,他們都不害怕。
陵州城上上下下充滿了幹勁兒,沈知霜也沒閑著。
她在估測哪一方勢力會先忍不住對陵州城下手,可想著想去,還是沒有一個準確的目標。
她認為聰明人不會在這個時候做出不當之舉。
小勢力是不敢的,李淵不斷發展壯大,他們親眼看著他一步步走過來,對他的實力認知十分深刻,不可能輕舉妄動,否則很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些大勢力也要考慮利益的虧損。
若是付出慘重代價才能拿下陵州城,還要麵臨著被報複的下場,那麽他們極有可能被先吞並,失去好不容易積累的優勢,那還不如靜觀其變。
他們周圍的那些勢力群體不敢輕易動手,不代表著未知的勢力不動心。
但隻要未知勢力晚一日動手,他們的機會就會多一分。
沈知霜有條不紊地下令,每日都會在城中露麵,給大眾信心。
有她坐鎮,百姓們心裏安定了不少。
所以敵軍到底會不會來呢?
沈知霜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率先跳出來的人,沈知霜並不陌生。
梁景鑠這個名字,她聽李淵提起過。
據她所知,梁軍正在跟邊塞大軍還有李淵的軍隊打仗,沒想到他們竟有餘力突襲。
沈知霜收到的是一封勸降書。
內容很簡單,梁軍直言不久後就要進軍陵州城,他們為的就是報複李淵,梁軍的兵馬因他傷亡無數,兵敗如山倒,甚至無力迴天。
幸好還有另外一部分秘密兵馬可以被調配,所以這一部分兵馬抄近路,打算包圓陵州城。
有了陵州城,他們既能讓李淵無家可迴,也能占據這個軍事要地,東山再起。
沈知霜一介女流之輩,他們不想跟她打,直接開口讓她投降,以避免城中人員傷亡。
可他們的話一個字都不能信。
一萬的將士在城中守著,沈知霜要是投降,就相當於把他們的性命送給敵軍。
更何況投降隻能解眼前之困,梁軍具體作風如何,會不會對百姓下手,沈知霜一無所知,又怎麽可能與虎謀皮?
沈知霜當即召開了一次城池大會,讓百姓們自己選。
她命人公開宣讀了那封勸降書。
百姓們群情激憤,紛紛表示絕不投降!
他們怎麽可能對敵人卑躬屈膝!
更何況,百姓們隻是苦,又不傻,城裏的兵力尚有一拚之力,很多民兵也可以作戰,為何要引頸受戮?
隻要熬過這段日子,等待著援軍趕到,他們就不怕了。
要是投降,他們的結局都不會好。
沒有了李淵夫婦,他們的生活隻會恢複原樣,甚至更差。
吃不飽,穿不暖,說不定殘暴的梁軍會怎麽對他們。若是想要了他們的性命,怕也隻是彈指一揮。
在所有百姓的目睹下,沈知霜親自將那封勸降書撕得幹幹淨淨。
“如你們所見,陵州城絕不投降。敵軍來犯,圍城之勢迫在眉睫。此城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本,誓死不讓。將軍帶兵出征,作為他的夫人,我和將士們的保城護民之心矢誌不渝。敵軍若想入城,先踏過我們的屍體。我願在此發誓,城在我在,城毀我亡,我會與諸位一同守住城門!”
沈知霜拿著自製的喇叭,對著民眾們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她的語氣堅定沉著,可話裏的意思卻讓很多人熱淚盈眶。
他們見到過不少臨陣脫逃的將領,可夫人卻願意與他們共存亡,他們怎能不感動?
一時間,所有人鬥誌昂揚,他們一定要戰到底!